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李剑亮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2,(4):387-391
民国教授在民国词社的创立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词社对于民国教授的词创作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研究民国教授与民国词社的关系,对了解民国词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吴梅、汪东和夏承焘等民国教授为例,探讨民国教授对民国词社的作用,以及词社对教授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剑亮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4):386-392
民国词人袁克文(寒云)所作之词,大都收录在其《洹上词》中。本文即以《洹上词》为依据,并结合其自传体笔记《洹上私乘》,对《洹上词》的结集、流传和表现内容进行讨论。作者认为,《洹上词》的创作,大都以词人的交往活动为背景,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是词人与交往对象的情谊,即与其师友和众女性的情谊。这样的表现内容,也就决定了《洹上词》在创作风格上,以继承花间词风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李芳检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4):91-96
清末民初,赵藩编纂云南第一部词总集《滇词丛录》,接续云南词坛,并以其词学观进行选词,在晚清诸词派思想林立的基础上重建了不限以苏、辛、周、姜为典范的审美追求,有独到之见解。赵藩作为新旧转型时期的词人和词学家,在《滇词丛录》中也体现了个人心迹,词选初衷上主张存人存词,存词存史;词心论上推崇皆善众家,不主一格;词史论上崇尚主张词必有史,保存并发扬边疆词学文化,对于云南词史的建构有其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文化差异处处存在,它使得词汇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意义。文章以动物词为例,从多方面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其内涵意义的影响,为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离合词的特点,通过总结初级留学生使用离合词的偏误类型,在分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教学策略,总结研究意义,以期对汉语离合词的学习和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使得汉语在发展过程中被印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语言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观念,在汉语词汇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在本篇论文中主要说明男尊女卑在汉语言中的镜像反映表现在汉字"女"部字、称呼、姓名、成语、俗语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通过认知模式构建起来的概念会不断地扩充和抽象化,继而产生了多义现象。一个多义词构成了一个以典型意义为基本的认知和语义范畴,典型意义和衍生意义之间存在其意义结构,掌握这种意义结构,是对多义词习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以汉英语言材料为依据,从文化词汇学、语用学分析的角度,按汉英对应词的概念意义,伴随意义的对应关系进行例举,从而论证汉英对应词文化伴随意义在词汇研究,翻译和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章彩云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09-110
词的语用意义与词典意义处于不同意义层面,两者既有一致性又存在差异,语境是联系两者的桥梁。词典意义是语用意义的基础和依据,语用意义是词典意义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服饰西式化走向略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民国服饰变革原因着手,讨论了这次变革对中国服装走向西式化的重大影响.具体表现为:服装的等级制度彻底消亡;中国服装在中西服饰文化交融中得到了发展,诸如造型款式上从平面走向立体,服装材料从单纯走向丰富,穿着方式从纯中式走向中西结合;而且开创了我国时装表演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周智武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2,29(1):16-19
明清广州经济贸易的繁盛极大地推动了广州饮食业的发展,民国广州则赢得“食在广州”的美誉——应有尽有的佳肴,种类繁多的点心,独具特色的早茶,各式风格的酒楼,热情周到的服务,开创女工的先例。这一切都让“食在广州”名至实归。 相似文献
13.
王永全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9(4):46-48
诗的美产生于意向性,以有尽之言表无穷之意,以在场的意象表现不在场的情感世界。各个意象与其显现的整体意象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诗篇。本文试从现象学的意向性角度探讨诗的美生成的哲学根源,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对诗的认知提供一个较深入的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何宏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1,28(4):10-13
民国时期,杭州素食极富特色。因经济原因,下层市民多以素食为主;僧尼和道士形成的庞大人群,也延续着上千年来的素食习惯;民间的宗教信仰者和修行者的素食已经成为一种自觉。因此,杭州出现了一些专门供应素食的餐馆,这里的素食精致、繁盛,更为世俗化。 相似文献
15.
张仲谋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9,(4)
文章把宋代咏物词分为两大创作范式。第一种范式重在摹写物态,具体写法又有状物与体物二种。状物者力求穷形尽相,即"尽物之态";体物者力求潜心于物,以"穷物之情"。第二种范式重在即物言情,具体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托物言志,即借物之特征以寄寓某种人格精神;另一种为因物寄情,即借客观事物作为引发情感的触媒。 相似文献
16.
张进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1):36-40
民国时期,以张謇、荣德生、荣宗敬和陈光甫为代表的近代商人,全力营造地方社会环境.大力保护、修复各种旅游资源,规划建设旅游风景区,配套旅游服务相关设施,多角度、多层次地涉足近代旅游事业,推动了近代中国旅游事业的现代化演变。近代商人发展旅游事业,既是其对近代旅游理性认识的现实反映,也是其爱国爱乡、学习西方、发展公益的思想境界和人格追求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7.
18.
采取了实物分析、图像比照、文献印证综合使用的分析方法,以刺绣为线索,民国的传统女装按裙、上衣、裤、旗袍分类梳理,从刺绣纹样、图案分布位置、刺绣技法3个方面分析,总结了民国传统女装刺绣规律与共性,从装饰的角度来分析民国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社会风尚以及当时社会经济与技术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夏新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7(1):87-91
围绕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对五四时期中国新诗的影响这个中心,通过分析拜伦和华兹华斯两位英国诗人的诗歌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阐述深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影响的中国现代诗歌在观念和形式上的演变,从而得出外国文学思潮的引进有一个民族化的过程,与民族文学传统和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