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准确掌握翻译的目的及文本的交际目的,就要对源语文本进行详细的文本分析。然而,译者只有通过了解各种影响文本分析的文外因素和文内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源语文本特有的功能并选择与其翻译目的相适应的翻译策略。在此对诺德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
由于旅游对外翻译的源文本具有一定的未定性,译者须要运用自己对源语文化的精通了解,对各种源文本进行解读分析,根据翻译的意图,重新构建原文本.这个过程要求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文化需要,忠实表达旅游资源蕴舍的文化信息,但不必拘泥于源语文本的形式,以达到对外文化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的交际活动。翻译实践的发起者、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构建了主 要交际主体和交际时间空间。译者传递跨文化信息过程中能动作用至关重要,关键在于译者负责领会翻译发起者 意图,分析源语语篇,制定策略,满足译文读者群需求。文章概述并解析影响翻译过程的语篇外部和内部要素。 语篇外部要素包括情境语境、文化语境和语篇功能;语篇内部要素包括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译者基于此认知,须 于分析源语语篇之际,结合语篇内外部要素综合考量,运用确定之恰切翻译策略,恰当实现翻译意图,创造出合 适译文,藉此促进世界不同文化的发展和融合。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的交际活动。翻译实践的发起者、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构建了主要交际主体和交际时间空间。译者传递跨文化信息过程中能动作用至关重要,关键在于译者负责领会翻译发起者意图,分析源语语篇,制定策略,满足译文读者群需求。文章概述并解析影响翻译过程的语篇外部和内部要素。语篇外部要素包括情境语境、文化语境和语篇功能;语篇内部要素包括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译者基于此认知,须于分析源语语篇之际,结合语篇内外部要素综合考量,运用确定之恰切翻译策略,恰当实现翻译意图,创造出合适译文,藉此促进世界不同文化的发展和融合。  相似文献   

5.
翻译不仅是语际转换的过程,它还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模式,翻译中必然时刻体现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翻译创造了原语文本在另一文化系统中的形象。文章以埃斯卡皮创造性叛逆翻译理论为依托,以葛浩文对莫言《丰乳肥臀》的译本为个案,分析了《丰乳肥臀》英译本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进一步探讨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因素,指出译者将源语文本引入译入语文化语境,很多情况下是对源语文本进行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6.
从翻译中的审美活动入手,探讨了将现代美学理论自觉地运用于翻译过程,使源语文本的审美品质基本对等地再现于译入语文本的问题。强调译者要充分了解英语与汉语思维、心理和文化的差异,清楚英汉语各自审美观的不同,洞悉原文的美学信息,发挥审美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传递源语文本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7.
旅游翻译服务于译文读者,译文应采用译文读者熟悉的体裁和语体风格,才能进行有效的语际转换。功能语篇分析运用系统功能语法框架分析语篇,考察语篇的语义和文体特点。因此,通过对英汉旅游翻译进行功能语篇对比分析能够帮助译者了解英汉旅游翻译体裁和语体风格上的异同,从而在旅游翻译实践中进行有效的语际转换。本文运用功能语篇分析框架对比了20篇伦敦、杭州旅游翻译的文化语境、情境语境和纯理功能。通过对比发现,英汉旅游翻译在体裁和语体风格上有明显差异。因此,翻译时宜根据这些差异进行改写或重写。  相似文献   

8.
以2012年发布的《十八大报告》为例,结合美国著名翻译学家尤金.奈达的功能翻译理论探索政治文本的英译技巧。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2000)鉴于此,本文从词汇、句法和修辞三个层面分析了《报告》英译本如何再现原文意义。研究发现,在词汇方面,译者可采用注释、重创、词性转化、增译、减译等翻译技巧;在句法方面,政治文本翻译时经常要增补主语、再现源语逻辑关系、实现句子再平衡;修辞上,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政治文本中较常出现的重复和排比两种手法,此时,为达到文体对等,译文中应保留其形式以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原文的口吻。应当指出的是,不论采用何种翻译技巧,译者必须首先对政治文本有透彻的理解才能实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散文由于其独特的时代背景,语言表达和文本特征,在英译过程中可从形式系统与非形式系统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根据语域中的语场和语旨要素考察原语文本的形式系统与非形式系统要素:根据语场要素的指导,译者可分析规划译文的语篇性质,进而在译文中再现原语文本的音韵词句等形式系统要素;同时,根据语旨要素的指导,译者可考察原文的非形式系统,确保原文意象在译文中再现的完整性和意境传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语篇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语篇连贯的识别与重构的过程,原文语篇中的连贯性能否再现直接关系到译文的交际功能能否实现以及译者所要采取的翻译策略。本文从语篇视点的角度出发,对翻译实践进行重新审视,并从语境、文体、逻辑连贯等方面来探讨语篇连贯在翻译中的重构。  相似文献   

11.
语篇与翻译的研究和相互作用逐渐成为译学中的焦点问题。语篇类型是篇章语言学的核心要点,对等式是翻译研究的中心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Reiss提出了对翻译中的语篇类型的研究。翻译的语言学研究一直在翻译理论中占主导地位,为了研究翻译的过程和结果,各主要语言学理论都运用于翻译研究。其中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篇分析是最有影响力的语篇分析模式。而语篇类型影响翻译策略,这一概念已被广泛认可。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对原语语篇的体裁和语域两个因素进行分析,考虑影响翻译过程中各个变量的作用。在此通过分析体裁、语域、互文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所构成的体系,进一步解释语篇层面翻译对等的重要性,克服文化等因素的干扰,力求取得功能对等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根据语域理论,决定语域的语境因素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决定语篇的文体风格。以1997年10月29日江泽民主席在克林顿总统举行的国宴上的讲话及其翻译技巧为例,用语域理论及其与文体的关系,考察语域理论在外交文体翻译中的应用。探讨在外交演讲的翻译中,译者是怎样在其译文中传达出原文的语篇意义.又再现原文的文体风格的。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运用语言学理论来解决翻译问题。语域理论作为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本身所具备的功能和特点被应用在许多领域。根据语域理论,韩礼德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使译文再现原文的语域特征,恰当表现原文赖以产生的语场、语旨和语式,使译文和原文的语域特征达成一致。本文采用奈达的"功能等值"作为翻译的评判标准,结合具体的翻译实践,分析了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语域因素。  相似文献   

14.
预设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在影响翻译的诸多因素中,预设,特别是文化顸设的复杂性很值得引起注意。对文化预设的准确把握有助于译者对原文信息的正确解读,从而对源语信息采取恰当的翻译方式。  相似文献   

15.
"预设"(presupposition)可被定义为一种语用推理,与发送者假定接受者拥有的且为提取发送者信息所必需的语言和语言外知识相关。文化预设在传达源语篇的文化或社会文化特殊性信息方面必不可少,按照Holz-Mntri的翻译行为理论,翻译被视为有目的并涉及跨文化转换的人类活动。Nord提出,译者应首先比较委托书中确定的源语篇和目的语篇样态(诸如意图达到的语篇功能和受众),以确定两个语篇的差异,分析源语篇以确定翻译策略的功能优先性。Nord提出了源语篇分析的语篇内因素,预设性分析是其中之一。考虑到许多困难源自源语篇读者和目的语篇读者之间的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可以认为,译者要给目的语篇读者留下怎样的印象,文化预设的作用非同小可。译者为这些读者提供的文化背景多少,取决于要达到的效果,译者可根据翻译目的应用文化预设达到相应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旅游文本属信息类加宣传鼓动类语篇,语篇功能是传达信息和诱导行动,其翻译的目的在于激发外国游客参观景点的兴趣或选择入住某酒店宾馆.在旅游文本英译过程中,译者应从汉英旅游文体风格差异、文化差异和语用差异出发,灵活运用改写、增删、语用调整等各种翻译手段,从而达到旅游文本英译的营销目的.  相似文献   

17.
语篇翻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野.与传统翻译策略不同的是,语篇翻译不再局限于语言形式,而是把视野扩大到语篇的情景因素.通过对比分析同样语篇的不同译文,可以发现具体语言环境,语篇的参与者不同以及译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的不同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译文忠于原文,译者地位次要为基础的传统翻译理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译者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本文从译者的主体性及表现,也就是对翻译文本选择,文本理解阐释,翻译策略技巧取舍,以及译者在翻译过程的创造性发挥等方面,阐述了译者的主导能动作用,并试图探讨译者的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从而为研究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表现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语境和语篇是互相依存的。具体的语境需要有具体的语篇,而具体的语篇又有其自己的语境。本文简述了语境的概念及其分类,最重要的是将情景语境和翻译相结合,用诸多例子证明了情景语境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译者必须紧扣语境,正确理解源语意图,采取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这样语言交际行为才能得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0.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由于诸种原因,其文化地位在中国多元文化系统中却一度被边缘化。其实,在文化翻译活动中,译者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文章以《红楼梦》两种译本为例,探究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如何进行文化改写,论证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意识形态、政治动机以及语言文化等因素影响,创造性地将原作以源语转化成目的语。译者即如架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