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利用日本KIK-NET台网85个台站242组强震记录,按照我国2001抗震规范进行场地分类,分别计算每个场地地下基岩与地表阻尼比为5%的加速度反应谱,并按照地下基岩输人地震动PGA的大小分为四个区间,研究每个区间场地条件对地表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Ⅱ类场地在短周期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最大,Ⅲ类场地次之,I类场地最小.结果表明反应谱最大值应随场地类别进行调整,最后给出了不同类别场地设计反应谱最大值的场地系数建议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美国西部715条水平强震观测数据分析,按照场地条件、震级、震中距3个因素分组,以Ⅱ类场地峰值加速度PGA作为地震动强度,取有效峰值加速度EPA(阻尼比为5%时,0.1~0.5s范围内加速度反应谱平均值除以2.5)作为计算标准,统计得出场地放大系数.结果表明,在同一地震强度下,Ⅰ、Ⅱ、Ⅲ场地的场地放大系数依次增大;在同一场地条件下,场地放大系数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呈减小的趋势.在统计结果基础之上,提出了适用于我国抗震规范的场地放大系数建议值及其应用方法,可供GB 50011-2010抗震规范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抗震设计反应谱的动力放大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动力放大系数βmax值为2.25,且βmax取值只考虑了场地因素,未考虑震级、震中距的影响。本文利用美国西部726条水平强震记录,从场地、震级、震中距三因素入手,考虑单一因素和多因素不同组合对βmax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不同因素,统计结果有一定的差异,而仅考虑场地因素时,统计结果与目前规范取值非常接近。综合考虑各种组合情况,考虑场地、震中距、震级因素组合更能代表目前地震动的认识水平。在统计结果基础之上,建议βmax取值为2.50。  相似文献   

4.
以千余条水平分量地震动记录为数据基础,考虑场地条件,距离和震级的影响,对地震动的加速度规准反应谱和双规准反应谱进行了研究.规准反应谱明显受到场地条件,距离和震级的影响,但场地、距离和震级影响下的平均双规准谱之间却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基于此建议了统一的双规准设计谱模型.考虑阻尼比的影响和与现行规范设计谱的衔接,建议了可供工程设计参考使用的抗震设计谱,并与现行规范设计谱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场地土浸水增湿后,由于场地条件发生变化势必影响到场地土的地震反应。本文利用集中质量法,对某场地在天然状态及浸水增湿状态下的地面地震反应进行分析,探讨了场地土增湿对地面地震反应的影响,并提出在建筑抗震设计中考虑这种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场地相关双规准化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分别统计了美国西部强震记录与我国强震记录的基础上,研究了规准反应谱和双规准反应谱的特性,并将规准反应谱与双规准反应谱以及两国记录的平均双规准反应谱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仅不同场地上的双规准反应谱十分接近,而且不同地震地质环境下的双规准反应谱也基本相同,双规准反应谱比通常的规准反应谱更能反映地震动反应谱的规律性.这不仅有利于认识地震动的特性,还可使基于场地的抗震设计谱大大简化.  相似文献   

7.
高架桥梁抗震设计的弹塑性反应谱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抗震设计中实现弹塑性分析和性能设计的结合,基于弹塑性反应谱方法研究了抗震设计的整体流程.给出了基于弹塑性反应谱法进行高架桥梁地震反应分析的基本方法,确立了与该方法相应的强度、构件变形和基础位移等性能指标,形成了可供工程设计所实际应用的完整设计流程.工程实例分析表明,弹塑性反应谱分析可细致考查结构各指标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值,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相比,该方法简明、高效、稳定,并具备谱分析的统计意义,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反应谱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谱分析是结构抗震分析的主要手段之一,弹性反应谱和以强度折减系数为基础的弹塑性反应谱构成了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基础。对这两者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归纳和对比,并通过算例说明了二者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能力谱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情况 ;结合非线性抗震设计的特点对能力谱方法进行了讨论 ,并提出了该方法在今后的研究与应用中需要解决和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了保证结构安全可靠,都要考虑地震荷载.破坏性地震之后,通常把造成建筑物损害的直接原因归因于竖向地震动.文中以国内外多次地震的竖向地震动加速度记录为数据基础,总结竖向加速度反应谱特征,通过对竖向反应谱特征的分析,给出竖向地震动反应谱,为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美抗震规范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中地震作用计算公式进行转化,使之可与美国规范UBC97及IBC2000的地震作用计算公式对比,分析了我国规范与美国规范的地震作用静态计算方法,并按两国规范公式计算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作用,分析了计算结果差异的原因及我国规范需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2.
随机输入条件下的楼层反应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随机振动理论及叠加原理推导出概率反应的楼层反应谱,避免了时程分析与解大型特征值问题。由随机地面反应谱作为输入条件直接求解楼层反应谱,并考虑主次结构系统间的调谐、干扰及模态间的相互影响,使反应谱的精度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以南京河西地区某软弱场地为背景,选用EI-Centro地震波,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土与隧道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隧道周围场地加速度反应峰值的变化情况、隧道的最大地震剪应力的位置,及其对场地地震动的影响,对研究软弱地基上隧道的抗震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黄土地区部分场地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建立了综合考虑土层的波速、深度和土性相互间关系的非均质场地土层模型。并通过由地基下部基岩处输入实际地震记录,运用层状介质体系地震反应分析法,对所建立的黄土地层中存在不同深度软弱夹层的情况进行地震反应模拟分析,从中归纳出软弱夹层处于不同深度及相邻土层刚度变化时,对地面地震反应影响的有关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强震观测台站数量及强震观测数据均较少,目前我国地震动研究多选用美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强震数据。然而,我国与国外及台湾地区抗震设计规范中场地分类的差异,直接妨碍和影响了对国外和台湾地区强震数据的利用。本文通过收集美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235个台站场地的详细勘探资料,对比我国与美国等国家及台湾地区的抗震设计规范中场地分类指标,找出了我国与美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抗震规范场地分类指标间的关系,即根据地下30 m深度范围内的等效剪切波速,按照01抗震规范进行场地分类,以利于我国利用国外和台湾地区强震数据进行地震动研究。  相似文献   

16.
应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某一真实高层隔震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的计算和对比分析,计算发现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的长周期反应谱部分应用于高层隔震结构过于保守,不能准确地反应隔震后结构的真实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7.
对非结构构件的地震反应做了初步的分析,并对非结构构件基于可靠性的结构优化设计和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影响非结构构件损坏的主要参数有地震加速度和层间位移角,并由层间位移角量化了部分非结构构件的性能水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