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房丛明 《商品与质量》2011,(SA):199-200
梁漱溟是中国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中西文化方面,他提出的"文化三路向"学说展示了梁漱溟对文化的基本关切以及充满智慧和情感的回答。梁漱溟以"意欲"立论,构建了中西文化比较的理论体系进而提出了"世界文化三路向说"。本文对"世界文化三路向"做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在对"人生三路向"做出引申。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的"出入"说是其《人间词话》中一个很重要的美学观点。对艺术创作主体而言,在创作过程中,必须既能"入",又能"出"。王国维"出入"说的辩证性论述源自中国传统的"出入"观。此外,其"出入"说还不同程度地受到叔本华、尼采等人美学思想的影响,是在"中体西用"原则下阐发的,是"中西融合"的比较好的艺术创作观。  相似文献   

3.
先秦儒家皆以生言性,讲天道下贯为性,人亦当尽性以回证天道,由上而下,又由下而上。故孔子言践仁以知性;孟子言尽心知性知天;《中庸》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易传》言穷神知化,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其思想发展理路是一脉相承的。牟宗三正是依据宋明儒者是否沿先秦儒家此一理路进学而将宋明理学分为五峰蕺山系、象山阳明系、伊川朱子系,并将伊川朱子视为“继别为宗”。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人们每天都在通过不同途径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背后的真相,人们从不曾关注,也没有打算深究。这些试图转移人们视线、操纵或者误导人们的信息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扯淡系统。这个系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并不断滋生蔓延,成了一套话语策略,影响和威胁着人们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以"红色"为例,用霍桑的小说《红字》中反复出现的红色作为切入点,结合红色在中国的象征意义,从颜色这个方面审视英汉"红色"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作为晚明美学思潮的代表性人物 ,李贽通过“童心说”揭起了个性解放的大旗。“童心说”作为李贽哲学思想和文学思想的核心 ,它有源于王阳明“心学”的地方 ,却又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 ,不仅对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后世的文人也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看客"文化由来已久,自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文人以此入手来探讨和剖析国民劣根性。这种倾向在当代作家中同样继承了下来,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莫言。笔者认为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执着于对于残酷的刑罚的描写,其意就是试图揭示出在此种残酷血腥背景之下所隐藏的中国传统的"看客"文化,并以此来解析复杂的人性。试图从这个视角入手来较为深入的探讨莫言创作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民"、"豪杰"与"少年"是梁启超翻译、论述话语中非常重要的三个关键词。从《新民说》的发表到《十五小豪杰》的翻译,对国民危机意识的激发和冒险进取之豪杰精神的倡导是梁启超国家思想和"新民"观的重要主题。《十五小豪杰》中法国少年不畏艰险敢于吃苦、在危险面前沉着冷静、在危难中团结友爱的美好品质正是梁启超《新民说》所热切倡导的"新"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少年与老年在性情、处世方面的生理性自然差别在翻译实践和理论阐述中被梁启超逐渐转换成社会、国家的"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这一思想理路揭示了梁启超甚至晚清中国"少年强则国强"等思想、话语形成的重要轨迹。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中国传统茶道的“茶道四境说”进行分析,阐述其内在具有“天人合一”“自他合一”“情境合一”“身心合一”的内涵及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和对“道”的实践要求,并抽取出“止”“观”“修”做为实践中华茶道之方法,并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以“理性直观”的认知模式和“知行合一”的实践模式为基础,为新时代中华茶道文化的构建探索新路,助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三言”中的爱情小说肯定了男女情欲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情真说”贯穿始终,将美好爱情上升到情感上相互了解,人格上相互尊重的高度,是对传统观念的公开挑战,是近代民主主义爱情的萌芽。  相似文献   

11.
李贽的"童心说"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命题。"童心说"总结晚明的思想特点及文学实践状况,在中国思想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童心说"思想形成过程中,在受到佛教思想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伊斯兰教因子的濡染。  相似文献   

12.
联系子綦的“三籁”论与庄子笔下呈现的子綦的心路历程来解读庄子《齐物论》中“吾丧我”的含义。庄子在《齐物论》《人间世》等篇目中展示了子綦遭遇天人相忤后继续探索而最终得道的历程,《齐物论》中的子綦恰好处在由“人”而“天”的枢纽位置。“吾丧我”是指本真之“吾”对执于名利及形体的“我”所作的洗心之举。子綦的论“三籁”阐释了“吾丧我”的根据、过程及其指归。  相似文献   

13.
电量计划制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供电企业的经营和效益。售电量计划的管理对于增供扩销、扩大市场、增加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走好“四步路”,可以有效提高售电量计划管理水平。分别是:制定合理的年度计划、分解月度计划、考核、执行情况跟踪分析。四个环节相辅相成、有机衔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形成闭环管理。  相似文献   

14.
15.
“三个代表”不仅是江泽民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而提出的重要思想,而且是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客观要求。两者的精神实质相同,同时,又是对“三个有利于”标准深刻而全面的发展,并成为中国共产党进入社会发展新时期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6.
“气”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具有深刻的哲学和美学含义,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分析了“气”的哲学意义,论述了一“气”贯穿的中国古代文论,据此剖析了“气”文化的文艺特征。  相似文献   

17.
杨钦 《商品与质量》2011,(S5):198-200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文字学专著,许多研究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阐释《说文·女部》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从中透析古代社会的文化和生活,使人们对远古社会、父系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女性地位、生活状况等有所了解,可谓百花齐放、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18.
竹简本“有将混成”的“有”就是“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有”——混池(chaos)。  相似文献   

19.
通过考察有关文献,认为诗的音乐有风、雅、颂之分,而一诗可配多乐,人们以所配乐曲归属来论定其所属。"雅乐"是指符合雅、颂标准之乐,为"古乐",其音中正平和。孔子所谓"郑声淫"之"郑声",是指"王官失业"以后郑人用来演唱"诗三百"的"新乐"。用"新乐"为《郑风》伴奏,把原本可以用于庙堂的《郑风》变成了俚俗野曲。孔子因此"恶郑声",要"放郑声",而使"雅、颂各得其所"。  相似文献   

20.
《老子》中的"有""无"概念是老子哲学中的重要范畴。阐述了老子哲学思想中"有""无"的内涵及相互关系,认为对"有""无"的认识是老子辩证思维的起点,是其哲学思想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