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二届有关粘合的聚合物表面改性国际会议第二届等离子聚合/积附(基本原理和应用情况)国际会议1999年5月27~28日新泽西洲纽瓦克召开。会议主要讨论该领域最新进展和至今达到的成就。聚合物表面改性论文内容:等离子体,UV和激光辐照;离子流和火焰方法;机械打磨,单分子层积附,接枝和湿润化学。金属层(镀金属的塑料);有机涂层,油墨,复合材料,微生物。包装,复合材料,生物移植,微电子,宇航,船……;表面化学和形态的表征方法(ESCA,SIMS,AFM…)。等离子聚合/积附论文内容:等离子体源和反应器;影…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体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明 《化工进展》1990,(5):30-35,40
本文评述了等离子体化学的发展概况,从无机化学合成、有机化学合成、等离子聚合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等离子体在化学和化学工业中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3.
聚四氟乙烯膜的亲水化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海翔  张林  陈欢林 《化工进展》2006,25(4):378-382
疏水性聚合物膜的亲水性改性是当前分离膜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等离子处理、等离子体接枝聚合、辐射接枝、化学改性和溅涂等几个方面综述了PTFE分离膜的各种亲水化改性方法的特点和改性效果,分析了其亲水改性机理,以及改性膜在生物和化工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甲基丙烯酸甲酯由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其聚合速率与引发放电的持续时间以及后聚合条件有关。转化率以及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随后聚合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反应初始阶段,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已达2.57×10^6。借助这一方法,可获得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5.
国外动态     
塑料容器的等离子体聚合工艺联邦德国的塑料加工研究院开发的塑料容器阻透新工艺是采用等离子体聚合,据说能使PE容器的阻透性超过现有的氟化和磺化工艺。实验型反应器表明,由PE添加薄层得到的蒸气在PE吹塑瓶表面等离子聚合能得到从未有的阻透性,这是由于沉积层具有超高密度,达到约1.7克/  相似文献   

6.
采用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酸水溶液聚合 ,得到具有高吸水性的交联聚合物。研究了后聚合时间 ,单体浓度和丙烯酸中和度对吸水倍率及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引发下 ,丙烯酸很容易进行聚合 ,且得到的聚合物具有数百倍的吸水率  相似文献   

7.
《塑料》2015,(6)
以环氧丙烷为单体进行了脉冲等离子体聚合,研究了脉冲占空比,聚合时间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并以红外(FT-IR)、扫描电镜(SEM)和接触角等方法研究了等离子体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高占空比和长的聚合时间有利于聚合量的增加,环氧丙烷的等离子体聚合物中含有酯,羧基,直链醚,环醚,羟基等官能团并存在支化,交联的结构,聚合物中保留的环氧基团可以与乙二胺反应,并能进一步提高表面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早在1874年,人们就知道在一些由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里可形成聚合物,但仅在1960年以后,等离子体聚合才被用来在金属上镀敷特种膜。在1960年,Goodman 发现等离子体聚苯乙烯淀积在 Ti 箔上,对核电池有着满意的介电效果,也正是从这时起,等离子体聚合物获得了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分子材料的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在Ar、He、N_2、O_2、NH_3等气体辉光放电过程中对聚合物表面的等离子体处理;等离子体表面接枝;在聚合物表面淀积超薄等离子体聚合膜.并对这一技术的应用领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常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APGDP)具有不需要在低气压下运行、可实现连续生产、能产生大面积均匀放电且面功率密度合适等优点,其在化纤及其它聚合物的表面改性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是近期等离子体应用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主要综述了APGDP对化纤及其它聚合物的表面处理,并扼要地介绍了APGDP对化纤及其它聚合物的等离子体聚合和等离子体引发的聚合或表面接枝,以及有关化纤染色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等离子体聚合物膜的合成与结构特点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等离子体聚合方法的特点,综述了等离子体聚合反应的几种合成装置,分析了流速,功率,压力以及基片温度等工艺参数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讨论了等离子体聚合物的结构特点与表征的方法,并对等离子体聚合物的结构特点与表征的方法,并对等离子体聚合及改性在光学,电子以及生物医学领域中的最新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王琛  陈杰瑢  杨靖  刘小冲 《现代化工》2004,24(12):20-22
运用等离子体聚合或表面处理技术改变载体材料的表面性质,进而固定酶蛋白的方法主要有4类: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等离子体聚合、等离子体接枝共聚和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综述了近年来用等离子体优化修饰技术处理载体材料进行固定化酶研究的新进展,指出今后应加强等离子体体系表面改性规律及机理、等离子体单体气体种类、放电条件及底衬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杜邦已宣布其计划,要将以 3GT 技术为基础的 3GT 聚合物(PTT 聚合物)以杜邦Sorona 的名称投入市场。PTT 类聚合物首先由壳牌化学的 Corterra 加以公布。采用此聚合物来开发 PTT 纤维的竞争已经明显加剧。3GT 是以 1、3-丙二醇(PDO)为基础的聚合物家族的统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是由 PDO 和纯对苯二甲酸(PTA)聚合而产生的聚合物。2GT 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就是 PET,即聚酯)是由乙二醇和 PTA 聚合而产生的,而 4GT 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 PBT)是由丙二醇和 PTA 聚合产生的。Shell …  相似文献   

14.
以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盐酸盐为单体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引发其水溶液聚合 ,制得了一种水溶性的阳离子聚合物。研究了聚合条件对聚合物产率及特性粘度的影响 ,并研究了聚合物水溶液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15.
<正> 6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出了一种新的合成工艺技术,用浇涛的方法在尼龙聚合物的熔点以下制出大型尼龙制品。它是用尼龙6原料己内酰胺单体HN(CH_2) _5CO,加上碱催化物质直接注入预热的模具中聚合成型的。用这种方法制成的尼龙,称为铸塑尼龙或碱聚合尼  相似文献   

16.
微波技术在聚合物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报导了近十年来微波技术在介电损耗角正切大,即(εs—ε∞)高的一类聚合物加工中的应用概况。介绍了微波技术在环氧树脂微波固化、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微波固化、环氧-聚氨酯复合材料微波固化、含有金属粉环氧复合材料微波固化、聚酰胺酸的微波酰亚胺化、等离子体微波辐射聚合、微波热拉伸、极性单体的微波引发聚合上的研究概况,并对互穿聚合物网络、梯度材料、胶乳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微波合成、聚合物的微波化学改性和皮革改性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涂料技术与文摘》2009,30(7):50-50
海洋涂料分析新工艺;用电化学阻抗光谱评估新型无铬聚合物涂料的保护性能;薄等离子聚合物膜结构对卷材涂料表面的改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正> 现今人们已知道,陶瓷材料除了具有耐高温和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外,在电、热、光、磁、声等方面也具有优异的性能,发展了许多功能陶瓷材料。随着微电子学、集成光学、光通信、太阳能利用等领域的大力开拓,材料的薄膜化受到极大重视,这就促使各种金属、非金属薄膜沉积技术迅速发展。其中等离子反应薄膜沉积术,是在许多原来已成熟的薄膜沉积技术中,应用了等离子体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因而方法种类最多、应用最广,发展也最快。一、等离子反应薄膜沉积术的分类参与“等离子反应”的薄膜沉积技术,大致可以分为溅射、离子镀、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表面改性及聚合等几类,而每一类又可分为若干种方法,如表1所示。二、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基本原理及特征在室温或较低温度(一般<500℃),从外  相似文献   

19.
等离子化学是使物质激发至等离子状态进行反应而得到化合物的一种方法。其中高温等离子体,如电弧放电及等离子射流等,由于相当高的气体温度(5000°K以上),所以适于制备结构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而近年来开发的低温等离子的化学反应,则由于它对化合物的结构破坏较少,同时电子碰撞可以随电场强度和压力的大小而改变,所以可以控制电子的强度使产物少受破坏。特別对于有机物,由于容易变成自由基,而且在低压下自由基的寿命较长,所以可使分子结构增大,有可能用于合成较为复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甚至于高分子聚合物。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外部电极电容耦合式放电装置把等离子体聚苯乙烯淀积在基片上,生成无针孔的均质膜,用于电绝缘和保护膜。最佳聚合条件如下:不通等离子气体时,功率20W,压力4×10~(-2)托;引入等离子气体时,功率30W,压力1×10~(-1)托,苯乙烯对等离子气体的比率:St/Ar=4/1,St/He=2/1,St/N_2=2/1和St/NH_3=1/1。ESR测试表明,在停止放电后,PPS内俘获有大量的自由基。根据X-射线研究,PPS膜都是非晶的。通过DSC和TGA测试可看到,等离子体聚苯乙烯比常规方法聚合的产物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PPS的溶解度依赖于聚合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