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双版纳采访的日子里,结识了不少傣家的布冒(小伙子)、布少(姑娘)。一天,傣族朋友恩帅请我到家里去做客,并特别说明有傣家特有的美食青苔款待。我从未吃过青苔,便欣然前往。 来到恩帅家的竹楼前,我按照民族习俗,脱下鞋子赤脚登上了竹楼。在客厅的火塘边,宾主席地而坐。寒暄片刻,  相似文献   

2.
闲话竹虫     
记得在我七八岁时,吃过一种有小拇指粗、外表似"地老虎"的乳白色虫子--我们把它叫做柴虫.这种柴虫寄生在柴垛里头那些陈腐的柴疙瘩里,特别是那些隔年松柴里最多.有时你用斧头劈开松柴,就会看见里边一动不动地躺着一条条白生生的柴虫,这时便可用小棍子去把它们从槽缝里挑出来.对这种体态绵软的柴虫,如果你不小心就挑破了,那样从它身上就会流淌出一摊乳白色的浆汁,最后只剩下一层薄薄的皮囊--那也就无法食用了.  相似文献   

3.
趣话虫食     
正《临海异物志》云:晋安东南吴屿山蜈蚣千万,积成堆。或云丈余。以作脯,味似大虾。现在丈余大蜈蚣已无处可觅了,而且也没听说有人敢吃。蜈蚣干味美,竟能与大虾媲美,不知是否言过其实?有位杭州人,对烹饪素有研究,曾著文谈及吃蜈蚣:他患气管炎,经友人介绍,服食蜈  相似文献   

4.
食虫有道     
聪明的读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演变来的。说到民族饮食,彩云之南,也是个怪味云南,因为民族众多,食俗千奇百怪、妙趣横生,虫子宴、昆虫菜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以虫为食     
多年前一部《荒野求生》的纪录片,一档《跟着贝尔去冒险》的娱乐真人秀节目,让人们至今对主角贝尔印象深刻。尤其是他徒手捉虫,直接扔进嘴里吃下去的镜头,更引发了无数热议,有人笑称"贝尔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有人则惊呼"画面太美,不忍直视"。为什么贝尔吃起来"嘎嘣脆、美滋滋"的虫子,有些人只是看看画面,甚至只是想象一下就觉得无法忍受?虫子真的能吃吗?那么小小的一只虫真的可以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吗?吃虫子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6.
食虫文化是人类在采集、饲养与食用昆虫及其幼虫的历史实践中,相继开发的美味食品,不断总结的养生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教育现象和饮食审美观念。中国食虫文化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汉族和傣、壮、苗、侗等少数民族中较为盛行。其特点有三:1、强调药食同源,寓方于食,医养相通,将疗疾摄生置于第一位,品味与营养置于二、三位。2、变害为益,维系生态平衡,保证农业丰收。有些地区的食虫习俗还与原始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相关。3、扩大食源,弥补动物性食料之不足,增加饮食和筵宴的花色品种,为人类贡献营养丰富、风味特殊的健身益智…  相似文献   

7.
外国人早已有享用昆虫的习惯,不仅吃白蚁,还有很多其它“品种”。例如法国蜗牛、发舌兰蠕虫、蚯蚓、黄蜂、蝴蝶、澳洲蜜蚁、蜈蚣、蜘蛛等等。他们的营养价值也非常高:白蚁每一百克能产生二千三百四十一千焦耳的热量,而同等重要的牛肉才能产生七百一十九千焦耳。另外,一公斤蜗牛肉,  相似文献   

8.
“打好场,垛好垛,蝉猴出来没有数。”笔者的家乡,黄淮平原一带,盛行食蝉。最佳季节是每年的初夏,麦收过后,几场透地雨下过,蝉的幼虫——蝉猴(蝉的称谓很多,仅笔者家乡,就有知了、蝶儿猴、爬猴等,姑择其一)便蠢蠢欲出。  相似文献   

9.
文人爱竹,自古而然,文人好吃,亦不见鲜。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背后,兴许隐藏着苏轼不为人知的美食心得,在千年前就已经深得借竹烹美食的窍门?竹子和中国人的缠绵缘分从古代就已开始。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从物质生活到精神世界,我们都和这位谦谦君子有着难  相似文献   

10.
冬友 《国际食品》1999,(6):19-19
  相似文献   

11.
云南少数民族食虫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出于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传统饮食习惯,他们几乎都喜欢食虫,已成为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 哈尼族 百肉宴:红河地区的哈尼族,他们一年中的“火把节”,强调吃“百肉宴”。这百肉宴并无大动物,除了青蛙、田螺、鱼虾、田鼠等小动物之外,主要为昆虫。火把节这一天,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小小,上山入林去猎取一百种小动物。他们认为:“会动的都是肉,是绿色的就是菜。”因此,一路上  相似文献   

12.
傣族常吃的昆虫及其烹调方式有: 蚂蚁卵 西双版纳一带,林中蚂蚁很多,有一种形体较大的黄蚂蚁在树上营巢,性情暴烈,稍有触动即倾巢而出,向进犯者发起攻击,可咬人至红、肿。其蚂蚁卵有米粒大,晶莹、透明,富含蛋白质,营养价值高。取蚂蚁卵时须特别小心,取卵人须配备好自身的防护装置,轻巧谨慎地用统帕(傣族挎包)兜住蚂蚁巢。然后用树枝、竹棍慢慢地赶走蚂蚁。要注意尽量不要  相似文献   

13.
14.
云南各族人民有吃虫的习俗,用虫烹出美味佳肴还是滇菜中的名菜,民谚云:云南十八怪,竹虫蜂儿炸盘菜。竹虫就是竹蛆,是竹子的天敌,大者长短粗细和人的拇指相似,小者约有一根火柴长,三粒糯米粗。大者米黄色,全身是油,小者纯白如奶,一身脂肪,都寄生在嫩竹里。生了竹虫,竹子长不高,竹节短而密,危害竹子。竹虫是没有牙齿的,竹杆那么坚硬,它是怎么钻进去的呢?每年6月竹林开始长出竹笋来,7至9月,专门产在嫩竹笋包叶或表皮上的竹虫卵块(有70至100个卵),经过15天左右孵出的幼虫向笋尖爬去,密集成一小块,轮换在中间咬一孔,由此孔钻进笋腔内,再集体咬一…  相似文献   

15.
刘扬武 《美食》2005,(2):32-33
云南各族人民有吃虫的习俗,用虫烹出的美味佳肴还是滇菜中的名菜,滇菜谱中就有:云南十八怪,竹虫蜂儿炸盘菜。  相似文献   

16.
傣家菠萝饭     
鲍鱼 《食品指南》2009,(5):70-71
菠萝含有大量的粗纤维,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常食对人体有益。菠萝沾盐水生吃香甜可口,还可以入菜和制作菠萝饭。菠萝饭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泰式菠萝炒饭(口味甜咸),一种是傣式菠萝饭(口味软糯酸甜)。  相似文献   

17.
创新傣家菜     
蜂窝玉米原料:鸡蛋3只湿芡粉50克色拉油1500克(约耗50克)嫩玉米粒80克细砂糖适量制法:1.鸡蛋磕人疏,以竹筷用力搅打1分钟后,加入湿芡粉和玉米粒拌匀待用。2.锅置火上,注入油,待烧至五成热时,快速且均匀地抖入玉米装炸制,视浆膨胀至呈蜂窝状的大圆饼时,捞出沥油,随后装盘并撒上细砂糖即可。特点:形似蜂巢,色泽金黄,松脆香甜。玉米牛干巴原料:鸡蛋3只嫩玉米粒100克牛于巴[注]150克薄荷菜150克碎米松仁10克花椒面2克辣椒面10克盐10克香油少许色拉油1000克(约耗60克)制法:1.鸡蛋磕入碗,调句,加入玉米粒和盐拌匀渍味;牛…  相似文献   

18.
原来竹海就是一片大的竹林。风景不殊,原本就在意料之中。但竹海食竹,竹味之可口,则又不可不记也。竹的海洋里,远远近近,山山岭岭,莫不是一片翠绿。林中偶有平旷之地,便结了许多竹舍———当然也有钢筋水泥,不过皆饰以竹类———这都是些饭馆。竹海的饭馆,当然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竹海嘛,当然得食竹了。竹子这东西作为食物,在中国文人那里,早已被抬到了极崇高的地位。如苏东坡所谓“好竹连山觉笋香”,以及后来的“无竹令人俗”便是例证。因此,竹海食竹,大抵便可以自慰为雅人了。川南多竹,农家多挖竹笋作菜,原本也是寻常…  相似文献   

19.
食生,吃虫?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不断变化,早已不只是求吃饱,也不单纯要求营养。如今人们讲究花样翻新、情趣盎然地吃。生猛海鲜,火锅涮肉,生鱼醉蟹等,都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客”。然而,需要提醒的是:小心“虫从口入”。目前,许多饭店都流行吃生鱼,也就是生鱼片。由于此吃法源于日本,所以在叫法上都沿用日本的“刺身”一词,就是将未加工的海鱼鱼片蘸上鲜酱油和齐未后进食。在日本,用于“刺身”的鱼有金枪鱼、三文鱼、以及一些我国罕见的鱼种,而已,制作‘刺身”的‘师傅”是要有“上岗证书”的。但是,此吃法传入我国却…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我来到神奇的西双版纳旅游。在我饱览了旖旎的澜沧江风光、领略了独特的热带雨林、欣赏了绚丽多姿的傣族歌舞后,又品尝到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傣家风味。这一段既饱眼福、又饱口福的经历,真让我回味无穷。傣家风味中最著名的当首推香竹饭。香竹饭也称竹筒饭,是将糯米装入香竹筒内经烧烤而成的。香竹的竹节细长,竹内有一股浓郁的香气。傣家人称香竹为“埋毫拉”,意思是煮饭的竹。傣家人先把香竹成节地砍下,在竹节的一头打一个孔,再将洗净的糯米装入竹筒内,并用芭蕉叶塞紧筒口,然后将竹筒放在炭火上或埋进将竹筒放在炭火上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