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遥感图像所揭示的宏观信息,表明六盘山盆地的边界具有性质多样、分期活动等特点,走滑断裂、逆冲断裂为主要边界断裂。由卫星图像上影纹结构、水系和色调异常对盆地内局部构造和线性构造进行解译和分析后,将盆地内的二级构造带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走滑扭动型、逆冲挤压型和拉张伸展型。研究认为海原坳陷为有利含油气区块,樊家山构造为最有利局部构造。最后提出了开展六盘山盆地非常规油气勘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吐哈再生型前陆盆地北部山前逆冲构造带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的需要,结合山前带不同块体构造发育特征分析与已发现油气藏解剖,提出山前带主要发育以走滑断裂体系为主、逆冲断裂为辅的断裂输导体系和与输导砂体相配置的构造脊2类输导体系,发育2种主控因素各异的油气成藏模式,即有走滑断裂发育的构造块体油气输导体系主要受控于走滑断裂及与其配置的逆冲断裂体系,缺乏走滑断裂发育的构造块体油气运移主要受控于与输导砂体相配置的构造脊。结合已有油气勘探发现过程分析,受走滑断裂控制的构造块体的油气扩展方向为构造高点靠近走滑断裂一侧的低断块,预探方向为逆冲断裂带下盘,油藏主体位于构造高部位;缺乏走滑断裂发育的构造块体油气预探方向主要为逆冲断裂带下盘,油藏主体位于逆冲断裂带下盘靠近生烃洼陷的部位。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向挤压构造与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根据地面地质调查资料、卫星遥感影像地质解译成果、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最新解释以及地震剖面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向挤压构造是由该区发育的达拉布特左行走滑断裂、西北缘逆冲推覆构造以及北西向右行横向走滑断裂组成。其中,达拉布特边界断裂左行走滑作用是形成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逆冲推覆构造和北西向右行横向走滑断裂的主要控制因素,西北缘逆冲推覆构造与北西向右行横向走滑断裂的交合部位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油气的主要聚集区域。  相似文献   

4.
指出潮水盆地与酒西盆地的中新生代构造具有很好的相似性:中生代盆地为走滑拉分盆地,发育张扭伸展断层系(边界走滑断裂,盆内伸展正断层),一级构造单元为断陷、断隆;新生代盆地是陆内前陆盆地,发育扭压逆冲断裂系,盆地一侧发育逆冲推覆体,一级构造单元为逆掩冲断褶皱区、坳陷、斜坡。认为可以利用酒西盆地的资料和勘探成果认识潮水盆地,借助酒西盆地的勘探经验指导潮水盆地的下一步勘探。  相似文献   

5.
六盘山盆地与酒西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具有很好的相似性。中生代盆地为走滑拉分盆地,发育张扭伸展断层系(边界走滑断裂.盆内伸展正断层)。一级构造单元为断陷、断隆;新生代盆地是陆内前陆盆地,发育扭压逆冲断裂系,盆地一侧发育逆冲推覆体,一级构造单元为逆掩冲断褶皱区、坳陷、斜坡。因此,可以利用酒西盆地的资料和勘探成果认识六盘山盆地.借助酒西盆地的勘探经验指导六盘山盆地的下一步勘探。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走滑叠合盆地及其控油气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周缘地区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盆地内近年来的油气勘探实践,提出了新生代柴达木盆地是由东昆仑左行走滑断裂和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联合控制的走滑叠合盆地的新认识,认为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带为主要控盆边界,东昆仑走滑断裂为主要调节边界,柴北缘—祁连山逆冲褶皱带为挤压转换被动适应边界。在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动力学背景下,阿尔金断裂自始新世发生左行走滑,使得柴达木盆地向北东方向逐渐迁移,造成柴北缘—祁连山地区北西—南东走向断层的逆冲推覆与走滑变形,使得柴达木盆地自古近系路乐河组沉积期开始了新生代沉积。柴北缘地区古近系表现为类似前陆盆地区的粗碎屑沉积组合,烃源岩品质较差,而在柴西南地区表现为伸展构造背景下的凹陷沉积区,发育品质优良的古近系烃源岩。自中新世,东昆仑左行走滑断裂开始活动,走滑断裂逐渐向北迁移,形成了一系列雁行排列的分支断裂(如昆北断裂、阿拉尔断裂以及红柳泉断裂等),柴西南地区古近纪的伸展背景逐渐反转为新近纪的走滑挤压背景。形成于新近纪的走滑挤压相关构造(如英雄岭构造等)是柴西南地区以古近系烃源岩为主的油气聚集和成藏的重要场所。因此,东昆仑走滑断裂和阿尔金走滑断裂这两条世界级大型左行走滑断裂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叠合,控制了柴达木盆地的形成与新生代盆地的沉积和变形,也是控制柴达木盆地特别是柴西地区油气成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北缘盆山构造关系与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穿过赛什腾山南侧构造边界的地震剖面显示.赛什腾山南缘断裂带总体表现为扭动特征。该断裂带在西端主要表现为向北、向上冲断;中部以高角度为特征;东缘(1001测线剖面)则表现为低角度、向盆地方向的逆冲断层,可能是走滑断裂构造端部的构造转换,为伴生构造样式。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的边界造山带并没有向盆地方向大规模逆冲,赛什腾山山前的东台1井及绿梁山山前的尕丘1井均未钻遇被山体掩覆的新地层,而是钻遇了高角度断裂带,也说明山体向南侧的逆冲规模较小。因此,新生代以来柴北缘地区的构造变形以走滑变形为主,逆冲推覆是走滑构造的伴生产物。柴北缘走滑断裂带构造变形具有反转特征.并不是厚生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地带,走滑带之间的块体可能是相对稳定的块体,具有较有利的成藏条件。图7参12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柴北缘断裂体系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研究认为,断裂在平面上呈“反S型”状展布,由北向南成排排列,并有向东南方向发散、向西北端收敛的趋势;“反S型”断裂构造带的尾部背斜舒展开阔、头部背斜紧密.剖面上从北向南为一系列逆冲向盆内呈阶梯状成排的逆冲断裂构造带.这些“反S型”断裂构造带多具有扭动特征,与祁连山向南挤压逆冲和阿尔金向东北方向“左旋”走滑有关.而这种规律的出现与走滑应力场影响范围的局限性以及近南北方向主应力作用的广泛性是紧密相关的.利用平面模式图解释了“反S型”断裂构造体系的成因机制及盆地内部断裂走滑运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塘古巴斯坳陷主要发育东南部基底卷入逆冲断裂和西北部盖层滑脱逆冲断裂两种类型的NE向断裂带,平面上组成巨型的向NW凸出的弧形断裂系。NE向断层多数为逆冲性质,少数兼有走滑性质。多数断裂带沿走向具有构造样式的分段特征,主要表现在主断层逆冲方向及其控制的褶皱形态方面,主要分布在弧形构造的尾端。在垂向上具有多套构造变形的分层叠加特征,主变形层集中在上寒武统-奥陶系,并且西北缘的断层多在中寒武统膏盐岩层内发生滑脱,其他层系变形微弱。NE向断裂体系的主要形成时期是晚奥陶世晚期—志留纪初期,是对加里东中期塔里木地块与北昆仑-阿尔金地块碰撞的响应,是盆地东南缘阿尔金-车尔臣早古生代前陆褶皱冲断体系的组成部分。NE向断裂体系的形成受阿尔金-车尔臣边界大断裂走滑-逆冲应力场、寒武系膏盐岩软弱层分布、基底起伏及边界断裂走向4个因素控制。NE向断裂带局部控制了奥陶系碳酸盐岩溶蚀-缝洞型储层和台缘礁滩型储层的发育。在烃源落实的条件下,可选择性探索断裂带翼部等有利圈闭目标。  相似文献   

10.
色力布亚断裂系是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与巴楚隆起两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该断裂系由两条北北向斜列的右行走滑挤压基底断裂和一系列位于基底断裂重叠区内的盖层滑脱逆冲断层组成,剖面上可以分成两种不同层次的构造样式:深层为基底卷入的走滑逆冲构造;浅层为第四系继承性滑脱构造。两条边界断裂带的活动是导致内部复杂构造的主要原因,各断裂与逆冲席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走滑双重构造。根据沉积及内部变形特征,该构造带的演化分为4  相似文献   

11.
佳木斯-伊通断裂带大型逆冲构造带的发现及形成时代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吉林省四平市石岭新发现的佳木斯-伊通断裂带大型逆冲构造带,其逆冲断裂、碎裂岩和褶皱构造十分发育。佳-伊断裂带东、西两条主干边界断裂附近次级断裂密集分布、褶皱构造以较紧闭的直立褶曲为主,相反在断裂带中部断裂和褶皱稀少、地层产状平缓,反映主干边界断裂是挤压应力集中地带。断裂大部分向南东110°~130°方向逆冲。根据逆冲断裂与中、新生代地层之间的切割、覆盖关系,认为佳-伊断裂在白垩纪以来至少发生两期强烈的逆冲作用:第一期逆冲作用即大型逆冲断裂带的形成时代是晚白垩世晚期;第二期发生在渐新世末期。结合野外调查和盆地资料,将佳-伊断裂的构造演化分为左旋走滑(K1早期)、区域伸展(K1晚期-K2早期)、挤压逆冲(K2晚期)、断陷(E)和挤压反转(E3末期)5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阿姆河盆地查尔朱阶地及其邻区在上侏罗统发育一套盐膏岩,使断裂性质与组合类型复杂多样,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研究了盐相关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聚集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有盐上层和盐下层两套断裂系统,形成了盐上逆冲-盐下逆冲、盐上走滑-盐下逆冲和盐上走滑-基底卷入3种断裂组合样式。盐相关断裂受构造应力场、基底先存断裂和盐膏岩厚度控制,在盐膏岩厚度大、挤压应力强的东部地区发育有盐上走滑-盐下逆冲和盐上逆冲-盐下逆冲断裂组合样式,断裂提供了圈闭条件,未破坏盐膏岩盖层的封盖性能,对油气聚集有利;在盐膏岩厚度薄、挤压应力较弱的地区,发育了盐上走滑-基底卷入断裂组合样式,断裂发育受早期基底断裂控制,对盐下油气聚集不利。  相似文献   

13.
轮南低凸起是塔里木台盆区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发育一系列受控于断裂的缝洞型油气藏。目前对该区断裂研究多是针对某一区块的研究,亟需进行全区系统梳理。基于轮南低凸起大量三维地震资料,采用断裂构造解析方法,开展研究区断裂类型、构造特征与形成演化分析。结果表明:轮南低凸起发育逆冲断裂、走滑断裂、张扭断裂3类断裂。逆冲断裂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中部轮南地区,既有沿层滑脱型,也有基底卷入型逆冲断裂。走滑断裂是研究区主要的断裂类型,剖面上表现为高陡直立、正花状、半花状3种构造样式,平面上发育线性延伸、棋盘格式、辫状构造、马尾状构造4种构造样式,沿走向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张扭断裂主要分布在上古生界、中-新生界,断裂规模较小,剖面上呈阶梯状、堑垒式或负花状,平面上大多沿深层走滑断裂、逆断裂呈雁列式、斜列式展布。利用断层上下构造样式差异、卷入断裂构造变形地层时代、生长指数3种方法分别判定走滑断裂、逆冲断裂、张扭断裂活动期次,揭示研究区断裂演化主要经历中加里东期、早海西期、晚海西—印支期、燕山—早喜马拉雅期4期演化,断裂演化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鸟山东断裂带进行了精细解释,分析了该断裂带剖面构造样式和平面展布特征,进而探讨了其发育演化模式和石油地质意义,拟为该区构造分析与油气勘探提供新思路。研究表明,鸟山东断裂带以古近系为界具有明显的深浅分层构造特征,同时沿断裂带走向又具有分段差异性:深层挤压—走滑逆冲断裂在南段主要由东向西逆冲,在北段逆冲方向主要为由西向东,浅层的逆冲滑脱断裂在各构造段均有发育。断裂带主要经历了4期构造变形,分别是早—中寒武世的张性正断裂活动、古近纪初的基底逆冲断裂活动、中新世的挤压—走滑断裂活动以及上新世末期—全新世的逆冲滑脱断裂活动。鸟山东断裂带具有挤压—走滑的性质,控制了构造圈闭的形成和改造;同时,断裂带沟通麦盖提斜坡深部寒武系烃源岩,可作为有利的油气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15.
乌泊尔逆冲推覆带自南向北可划分出3排构造,分别为西南部的西昆仑逆冲推覆体、东北部的乌泊尔弧形逆冲推覆断裂以及夹于它们之间的乌泊尔盆地。对野外露头与地震剖面的综合分析表明,乌泊尔逆冲推覆断裂沿古近系底部的膏泥岩层滑移,并向上逆冲推覆至地表,近地表处的强反射不整合波组对应的地层为下更新统下部;乌泊尔逆冲推覆构造始于晚上新世,且一直持续活动至今。乌泊尔逆冲推覆断裂呈东、西两端抬升、中部下凹的鞍状形态。断裂东段为侧断坡,构造具走滑特征;西段呈强显露型逆冲至地表。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简称“巴麦地区”)东段已发现的多个奥陶系油气藏与多期活动断裂密切相关,明确断穿寒武系膏盐层的通源断层是寻找该区油气藏的关键。基于大量新地震资料的断裂构造解析,结合前人研究,对巴麦地区东段的断裂体系,特别是走滑断裂的展布和活动特征进行了再认识。结果表明,巴麦地区在古隆起迁移演化和大型逆冲断裂带活动的同时,还发育一系列起变形调节作用的北东向展布的高角度小断距走滑断层,它们共同构成了该区变形构造体系。该区发育两类走滑断层,一类与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展布的寒武系盐上滑脱断褶带同时或后期叠加发育,走向与逆冲断裂带走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和田古隆起边界和内部;另一类发育于大型逆冲断裂带围限的挤压缩短区,与近东西向逆冲断裂带呈大角度相交,主要分布于和田古隆起和巴楚断隆内。前者主要形成于海西晚期,喜马拉雅晚期局部弱活动,后者主要形成于喜马拉雅晚期。走滑断层叠加上经历过加里东中晚期和海西早期岩溶改造的奥陶系碳酸盐岩,更有利于形成有效的裂缝—溶蚀孔洞型储集体;它们贯通膏盐层上、下地层,活动期与盐下深层烃源岩主要生烃期一致,更有利于输导烃源向上运移到奥陶系聚集成藏。位于源上且与两类高角度走滑断裂连通的规模储集体是奥陶系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西南部新生代构造样式及其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南部构造样式类型与展布的研究,阐述了盆地新生代的动力学特征。研究认为:①柴达木盆地西南部新生代的构造样式总体可划分为挤压—走滑构造样式和伸展—走滑构造样式2种一级类型。其中前者可进一步划分为逆冲叠瓦构造、走滑对冲构造、走滑背冲构造、同沉积背斜、断展背斜、断滑背斜、正花状构造和双重构造等8种二级构造样式类型;后者可划分为走滑—伸展构造样式和同沉积—走滑构造样式2种二级类型。②新生代期间,盆地动力学特征不仅具有时间上的差异性,而且在区域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古新世—始新世沉积期间,盆地总体处于伸展—走滑的动力学环境;渐新世—全新世沉积期间,则总体处于挤压—走滑的动力学环境,且这一环境在盆地中的表现很不均匀,以英北断裂为界,研究区南部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东昆仑山的挤压作用,从南西向北东方向,推覆作用逐渐减弱,走滑作用逐渐增强;北部则主要受控于阿尔金山的挤压作用,总体表现为中推覆—中走滑作用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断裂构造样式与油气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塔里木盆地及周缘发育八种断裂构造样式。属于盖层滑脱型样式有叠瓦逆冲构造、被动顶板反冲,双重道冲构造和对冲构造。属于基底卷入型样式有背冲构造、冲断构造、走滑构造、同向旋转断块构造和地堑构造(平直正断层).其中背冲、叠瓦道冲和双重逆冲构造与油气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断裂世代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塔里本盆地断裂演出序列经历了4个世代,即加里东期的正断层世代、海西期的逆冲断层世代、印支-燕山期的逆冲-走滑断层世代和喜山期的逆冲-滑脱-走滑断层世代。这种由一元结构世代向三元结构世代的演化,反映了断裂在演化过程中受到了多用多次构造运动的叠加或改造,4个世代的断裂构造反映的区域应力场除Ⅰ世代为甫北向拉张外,其余3个世代均为近南北向挤压应力场。   相似文献   

20.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桩海地区前新生界潜山应力场复杂、正逆断层判识不准。通过探讨断裂演化的成因机制来判定断层的性质,研究不同性质断层的解释关键技术以准确描述断裂体系,归纳断裂发育样式以明确构造特征。研究表明,桩海地区先后经历了区域抬升—构造平稳—挤压—构造平稳—拉张—压扭—张扭等多期不同应力场作用,印支期、燕山晚期的2次挤压作用形成的逆冲构造奠定了潜山格局,喜马拉雅期的拉张走滑作用使潜山构造复杂化,形成逆断层为主、正断层为辅的断层解释方案。以叠前深度偏移资料为基础,应用地层厚度变化率导数和倾角导数法解释逆冲断层,切片断面联合法解释走滑断层,相干、蚂蚁体、三维可视化等多属性体融合法解释拉张断层。明确桩海地区古生界发育北北东走向逆断层和东西走向拉张断层,主要发育逆冲、负反转、走滑3种断层样式,呈现出复杂的“垒、堑”相间排列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