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验对浓香型大曲微生物群落的PCR—DGGE电泳最佳变性剂梯度范围、电泳时间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细菌DGGE电泳最佳变性剂浓度梯度为35%~55%;而真菌DGGE电泳最佳变性剂浓度梯度为30%~50%。通过时间进程法得出最佳电泳时间为16小时。运用此优化后的PCR—DGGE技术对不同时期曲药微生物群落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较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浓香型白酒的生产依赖于窖池,窖池的好坏取决于窖泥微生物,其中厌氧微生物尤为重要.为了认识窖泥厌氧微生物,从浓香型白酒窖泥中分离纯化得到3株厌氧细菌,对其进行菌落观察、镜检和生理生化检测,参照《伯杰细菌鉴定手册》进行初步鉴定并确定其属名.3株厌氧细菌分别为: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TsukamureUa(束村氏菌属)、Sporolactobacillus(芽孢乳杆菌属).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整个发酵过程中的浓香型白酒酒醅进行分层取样,分别取上层、中层和下层酒醅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了在整个酒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α-多样性、群落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酒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变化明显,在发酵前20 d,群落物种丰度呈上升趋势,20 d之后开始下降,整个过程的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芽孢杆菌属、魏斯...  相似文献   

4.
一株酯化酶细菌的分离、鉴定及代谢产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培养条件下酯化酶细菌的代谢产物特征。从浓香型大曲中分离得到一株产酯化酶细菌,用B 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进行鉴定,改变发酵时间、发酵初始pH值和培养温度等培养条件,用乙醇对发酵液进行萃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嗜热葡糖苷酶芽孢杆菌(Geobacillus thermoglucosidasius)。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甲醇及各种高级醇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而酯类物质则逐渐增加;随发酵初始pH值的增加,酸类物质有所减少,在pH为7.5时,产生了较多的酯类物质,但乙酸、3-羟基-2-丁酮、乙醛和3-甲基-丁醇等代谢产物不会随发酵初始pH值变化而变化;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酸类物质和醇类物质的种类有所增加,当培养温度为35℃时,产生更多的酯类物质。  相似文献   

5.
以传统郫县豆瓣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演变规律、多样性,以及核心微生物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高通量测序对微生物群落的α-多样性与β-多样性进行分析,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与皮尔森(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其核心微生物群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盐分与氨基酸态氮含量无明显变化,pH值、水分含量和色价缓慢下降,总酸和可溶性氮含量则相反,还原糖含量在第4个月达到峰值;细菌丰富度呈动态变化,其多样性除在第9个月外基本恒定;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持续升高;9种核心微生物菌群均与水分含量、色价和pH值呈正相关,与总酸、还原糖、氨基酸态氮和可溶性氮含量呈负相关,与盐分含量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啤酒发酵过程中酵母数、双乙酰、pH、还原糖、α-氨基氮、酒精度和发酵度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酵母数量与双乙酰含量在发酵的前三天快速上升,进而急剧下降,后期下降趋缓;还原糖和α-氨基氮在发酵前期被快速消耗,中后期消耗缓慢;pH值发酵初期会有明显下降,随后趋于稳定;酒精度前期上升幅度较大,随后平稳.试验结果表明啤酒发酵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对啤酒实际生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在窖泥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试验从泸州老窖浓香型白酒发酵窖池窖泥中分离纯化得到l株细菌。经菌落特征观察和镜检后,由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为Bacilluscereus/thuringiensisB(蜡状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B)。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鲍鱼贮藏过程中细菌的多样性及变化,以鲍鱼样本中的细菌总DNA为模板,使用细菌的通用引物(27f和1 492r),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PCR-RFLP)方法分析冷藏(4℃)和常温(20℃)贮藏过程中细菌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鲍鱼在4和20℃贮藏开始时的优势系统类群均为变形杆菌门。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细菌的多样性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在贮藏过程中,弧菌和弓形菌属有明显增加现象。在贮藏结束时,细菌的多样性略有不同,4℃贮藏18d的优势菌为梭杆菌(29%),20℃贮藏72h的优势菌为乳酸乳球菌(30%)。相比较于传统的培养方法,PCR-RFLP法能更加全面、准确地探究鲍鱼贮藏过程中的细菌菌群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一种蓄热技术使发酵过程中的余热得到了很好地利用。经过实际检测,一台100m3发酵罐,实消降温时产生了高温冷却水,通过相变蓄热将高温冷却水中的热量予以储存,存储热量可达117×105kJ。  相似文献   

10.
酶制剂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高级醇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实验室模拟白酒固态发酵的方法,研究了酵母、糖化酶、蛋白酶和α-淀粉酶的添加量对高级醇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糖化酶和干酵母可以降低高级醇产量,当酵母添加量(于投粮比)为0.8%时,高级醇产量降低了14.8%;糖化酶添加量为750 u/g时,高级醇降低了11.4%;但是,添加蛋白酶却反而增加了高级醇的产量,而添加α-淀粉酶却对高级醇产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了实验室生活污水处理系统(Anoxic/Oxic工艺)好氧池内细菌多样性及演替规律,推究污泥中优势细菌与水质变化之间的关系.提取不同驯化时期污泥的细菌总DNA,以细菌的通用引物PCR扩增16S rRNA基因V3区,DGGE分析扩增产物,并对优势细菌的DNA片段进行回收、序列分析;构建驯化稳定后污泥的16SrDNA克隆文库.结果表明:系统内细菌群落结构随污泥驯化过程的进行发生了明显的演替变化,克隆文库的序列分析表明污泥中细菌种群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主要包括Proteobacteria类群,Bacteroidetes类群,Firmicutes类群,Zoogloea sp.,Pseudomonas sp.,Rhodobacter sp.,Planctomyces sp.,Clostridium sp.等.DGGE优势条带的测序结果结合水质处理效果分析表明:Proteobacteria类群,Pedobacter sp.,Sphingobacterium sp.对CODcr的去除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老面对发酵面团风味物质与菌群动态变化的影响及两者间的相关性,对比添加和未添加老面的两种发酵面团,采用传统培养和高通量测序结合的方法进行微生物鉴定,通过内标法结合GC-MS法分析发酵过程中风味的变化,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培养中随发酵进行老面面团出现胶红酵母,其菌落总数比酵母面团高;高通量测序显示,物种丰度前10的菌属中,基于目水平,老面面团出现乳杆菌目、拟杆菌目且数量高于酵母面团;基于属水平,老面面团中出现较多的乳酸杆菌属;风味物质检测结果显示,共有124种挥发性成分被检出,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酯类、醇类、醛类等风味成分,并发现随时间的延长老面面团中酯类物质逐渐增多;对微生物及风味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胶红酵母与醛类、酮类、酯类风味物质有较强的相关性。经传统老面复配制备出的发酵面团,可以缩短发酵时长,丰富面团整体风味,试验结果对工业化生产老面馒头的风味调控机制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