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划师》2017,(Z2)
以"窄路密网、小尺度街区"为特征的开放街区是促进城市紧凑、高效、低碳发展的重要空间模式,也是未来城市开发和更新的发展方向。开放街区对于我国目前优化城市空间质量、公交慢行优先、促进社会交往和弱化社会隔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产业升级背景下运用开放街区理念对城市中心地区生产空间的重塑进行思考,通过分析过去大型封闭街区发展模式所产生的城市交通不畅、土地低效利用和绿地私有化等方面的问题,从提升路网的连接性、提高地块建筑密度及将附属绿地转换为公园绿地3个方面探讨适应开放街区理念的更新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2.
文章回顾了中国与欧洲城市开放街区建设的传统,分析了现代主义对传统街区的解构及其带来的城市公共生活与场所精神缺失等问题。作者以福州连江魁龙坊和景德镇陶溪川项目为例,提出在新时代城市更新过程中,重新认识传统开放街区模式的价值,以人为中心,以传承城市文化、创造城市生活为目标,通过肌理织补、功能混合、遗产保护、开放空间激活、尺度控制、风貌塑造、环境营造等方法,营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与时代精神的当代开放街区。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城市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住区建设也已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即封闭式门禁小区模式,然而在居住者安于小区环境的优美和安全保障之外,大型社区缺乏街道生活、缺乏公共空间活力、交通拥堵、公共环境品质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也越发受到广泛诟病。究竟住宅小区应不应该开放?未来理想居住模式应该怎样?本文从城市活力街道网络步行体系建设的角度,分析当代机动车主导的城市格局下的步行环境现状、针对城市道路的基础设施属性和社会属性分化等现象,阐述合理街区尺度、连续的城市肌理、公共空间节点网络、道路的步行友好性等要素对当代城市住区公共空间环境品质的重要作用,指出开放住区的建设不在于住宅小区是否有围墙,关键问题在于规划具有合理步行尺度的街道网络、创造具有连续性和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以此为支撑形成小街区、密路网的开放住区,建立街道界面与步行路径的耦合关系,同时保留住宅街区内部的私密、半私密空间,展现未来以公交为导向的、低碳生态的、人性化的宜居住区规划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6,(5)
随着《意见》的颁布,街区开放模式下的城市建设、公共空间优化、人居模式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核心议题。文章针对我国目前街区规划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积累性创造、场所营造、新旧融合、生态自治、微空间再造、公众参与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策略,对于未来开放街区制的城市框架建构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6,(4)
随着《意见》的颁布,街区开放模式下的城市建设、公共空间优化、人居模式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核心议题。文章针对我国目前街区规划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积累性创造、场所营造、新旧融合、生态自治、微空间再造、公众参与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策略,对于未来开放街区制的城市框架建构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从小地块、密路网的规划布局,到第一批开放街区初步建成,前海历时十年。文章基于前海开放街区实践案例,从功能混合、公共空间、步行导向、共享街道、整体开发等方面,探讨高密度城市开放街区的内涵与模式,研究开放、创新、宜人语境下的高标准街区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探索未来高度宜居宜业的开放街区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7.
与现代主义盛行时期对城市公共空间有所忽视的大不相同,从70年代起,与城市未来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公共空间越来越引起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的重视,城市地下空间通过整合城市街区、广场及外部空间,可以形成充满活力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通过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前瞻性分析,和对城市形态与功能的特征分析,从理论上探讨地下公共空间的作用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以实现让城市公共生活回归城市新空间,新公共空间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8.
沿用"单位制"模式下建设的高铁新区出现了交通拥堵、城市活力低、城市发展受阻等诸多问题。在开放街区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开放街区为高铁新区提出了新的思路,如何以开放街区的规划理念建设高铁新区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对国内高铁新区的街区交通、尺度和功能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当前存在的交通组织、空间尺度和城市功能三方面的不足。结合国外成熟开放街区理念的高铁新区发展模式,提出我国高铁新区城市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针对封闭小区衍生的各种严重问题,"开放式城市街区"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本文主张的"开放式城市街区"是以各自构成保安单位的围合式(封闭式)小街廓为肌理,并以窄街道密路网为基本组构方式,形成能够促进公交导向发展、包容社会多元性、催化人际交流、有利城市活力及税收、形成公共空间舞姿和体现人性尊严的创新型住宅开发建设模式。结合笔者15年来在国内推行开放街区的实践经验,探讨社会各界对"创新开放街区"的质疑,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回顾历史上住宅模式的演变过程,基于中国人对多元的住宅模式均显现了高度的适应性,笔者相信未来对开放街区模式的接受是高度可期的。  相似文献   

10.
李洁 《城市住宅》2021,28(2):205-206
基于GB 50180—201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的理念,结合舟山千岛中央商务区国际社区项目,从居住街坊、开放街区、复合街区、绿色街区4个方面,探讨未来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和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封闭小区的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已经对我国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未来居住区的发展应脱离此前一直坚持的居住小区模式,提倡建设开放型居住街区,以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该文分析了开放式街区的特征,并且根据开放街区的道路结构、功能布局以及开放空间等特征提出了封闭小区向开放式街区转化的策略,以期对未来封闭小区的开放式改造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街区设计理念是国际上较先进的一种社区规划理念,将居住、休闲、娱乐、商务等组合在一起,创造一种全新的居住和生活模式,体现为居住和商业的集中融合。街区以其更科学、更舒适的特性及傲人的建筑形态,必将引领城市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巴黎是世界上城市历史街区更新的成功典范。本文通过对巴黎的案例研究认为,巴黎历史街区城市更新策略和途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巴黎通过将历史建筑赋予现代功能,"活化"了历史文化资源,体现了历史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另一方面,通过优化提升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恢复了历史街区活力。巴黎城市历史街区城市更新计划的实施成功实现了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升级,提升了城市品质和吸引力,促进了城市产业和经济发展,为我国城市历史街区更新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建筑创作》2012,(5):146-151
Armagnac住宅群是从波尔多式的传统建筑街区到高密度的新街区之间的一个过渡。这个形似船头的建筑开启了BELCIER街区的城市发展方向。它给Armagnac广场带来了一种新的城市形式。由现有规模逐步向未来更大的规模迈进。住宅群严谨地沿街道对齐,并朝南边的公共广场开放。项目集住宅,公共设施、健身中心和多媒体中心于一身。从广场望去,中心部分的公共花园呈阶梯状朝南部逐层下降并与其会合。  相似文献   

15.
当今时代最大的环境挑战是城市和建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及对能源、土地、水和食品安全日益增长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城市需向更可持续的城镇化模式转变,建筑和城市规划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为此提出了15项绿色城市法则,以应对现存街区、区域和城市转型的挑战,并对中国低碳或无碳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推广"街区制"是协同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涵盖公共空间、交通及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综合性命题。文章通过对国外城市街区相关理论与思想的研究梳理,归纳开放街区的思想实质,总结当前我国的城市街区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街区的尺度、功能、开放程度、社区精神等方面进行探究,指出开放街区是一种城市街区空间的人性化重构手段,并提出相关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李兵  韩风磊 《城市住宅》2021,28(10):117-120
基于城市规划倡导开放街区、密路网的背景,以郭公庄车辆段一期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为例,通过该项目规划形态、街区布局、业态分布等方面的分析,总结开放街区理念在公共租赁住房等高密度社区规划中的应用策略与方法,并通过对该小区居民的调研,分析开放街区模式在高密度社区中带来的积极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规划师》2017,(7)
开放与共享是城市的本质。文章在分析存量更新背景下山地城市中心区街区特征的基础上,以重庆时代天街项目为研究实例,论证了从街区开放到空间共享,进而实现社会共享和城市包容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包含了规划理念和各相关主体角色的转变,说明了在山地城市中心区街区更新过程中需要树立城市共享理念,营造可参与的公共空间体系,使营建的新街区与周边老旧社区互为协调和补充,联动发展,以满足城市人群的多元需求,从而实现城市资源共享和社会包容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今天的城市、乡村、建筑,迫切地需要逆向的思维与行走。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是看到现代主义的方法全然无法命中目前和未来问题的核心;设计封闭在原本的游戏规则中,脱离现实,无视外部的世界。未来的都市和建筑,需要面对现实开放,深植于大地与社群,做出对人、自然、文化都温柔的建筑。我的理念和实践,概括地讲,是两头开始、两腿走路的可持续之道。这一头,是城市里那些庞大的都更计划,动辄就牵涉整个街区;那一头,是在地域广阔的乡下,组织微型的社  相似文献   

20.
“开放街区”规划理念及其对中国城市住宅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泳  黎志涛 《规划师》2006,22(2):101-104
"开放街区"具有4个基本特点:建筑单体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体现场所精神,不会严格限制建筑的高度,强调异质性、混杂性和矛盾性."开放街区"的规划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洲当今的城市建设,对中国现阶段的城市住宅建设也有着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