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陕西省广大贫下中农,以天大旱,人大干的革命精神,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大力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在干旱缺水的黄土塬区,打成功辐射井。辐射井是由大口径的集水竖井和若干水平集水管组成。这些集水管分布成辐射状,从大口竖井的下部穿过井壁深入到含水层中截取地下水。水平辐射管向四周伸展,扩大了取水范  相似文献   

2.
经过对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设计了3种开采方式:廊道、辐射井、渗流井。建立研究区的地下水流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出廊道、辐射井、渗流井的允许开采量分别为:0.65、0.68、1.18万m3/d。通过对比分析,表明渗流井与相同技术条件下的廊道及辐射井相比,出水量大,供水保证率高,并且在建议开采量下含水层的水位降深在允许范围内。最终选定渗流井作为张家川水源地地下水的开采方式,对研究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对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后,设计了3种常用开采方案:廊道、辐射井和渗流井.通过引入等效渗透系数的概念构建3种取水建筑物的“渗流-管流”耦合模型,从而进行开采量的计算.计算出研究区在廊道、辐射井、渗流井的作用下允许开采量分别1.49、1.9、2.87万m3/d.计算结果表明:渗流井与相同技术条件下的廊道及辐射井相比,取水结构的出水量大,供水保证率高,并且在建议开采量下含水层的水位降深在允许范围内.最终以取水效率高为目标,确定神木县刘家湾水源地采用渗流井方式开采地下水,对研究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辐射井取水方式数值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辐射井的井流特征,将辐射井的井管刻画为由一系列离散的管道和节点组成的井管,以辐射井井管与所在含水层之间的交换量作为耦合点,将离散的井管和有限差分网格耦合起来,建立辐射井取水计算模型.以陕西府谷墙头水源地为例,通过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提出黄河墙头段河谷区地下水辐射井开采方式.结合具体的水文地质结构及有关参数,利用已建立的辐射井取水的渗流-管流耦合模型计算了各方案下各个辐射井的出水量,最终确定了辐射井的允许开采量.  相似文献   

5.
河床辐射井系指集水井位于岸边或河床上,而辐射管伸入河流水体底部含水层中。它主要集取河床渗透水,具有出水量大的优点。因此,河床辐射井在国内外给水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从运行经验看,这种型式的辐射井经长时间运行后出水量有减少的趋势(即出水量不变,而水位降深增大)。例如在湖北安陆某厂和某公司  相似文献   

6.
基于岷江的水文特征,结合取水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考虑含水层的介质因素,系统分析了取水过程中的地下水渗流特征以及辐射井群取水工程对防洪堤地基及基础的影响,论证了辐射管取水工程不会影响其附近的防洪堤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了科学地认识应力荷载对地下水渗流运动规律的影响,揭示井孔-含水层系统与地震活动的响应关系,以华蓥山断裂带附近的大足井和北碚井为例,基于潮汐响应推求观测段含水层水力特征参数,探讨汶川地震对含水层水力特征及地下水流运动状态的影响,并对其变化机制进行解释。结果表明:大足井附近含水层中地下水运动以径向流为主,利用潮汐径向流模型计算出含水层水平渗透系数与以往抽水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北碚井孔-含水层系统中地下水垂向流和径向流并存,引入越流含水层系统模型得到越流系数范围为1.5×10-8~2.5×10-8 s-1;汶川地震后,北碚和大足井水位均发生了阶降变化且含水层中地下水垂向流运动增强,分析认为原因是该区域侏罗系砂岩含水层在较大范围内存在着统一的水力联系,且局部裂隙发育,倾角较大,地震导致含水层发生膨胀变形和裂隙疏通,在重力作用下地下水顺层或沿裂隙通道流动。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对含水层受力变形与渗流相互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井孔-含水层系统对地震活动响应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辐射井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辐射井素有"浅井之王"美称,与常规管井相比,辐射井具备有效开发含水层水量、单井出水量大、井的寿命长、节约动力,管理运行费用低、维修方便等特点。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的辐射井技术1992年获国家发明专利,该辐射井技术竖井施工用钻机成孔,漂浮法下管成井,  相似文献   

9.
辐射井是由竖直的集水井和水平的取水管组成的一种复合井型。即在大口竖井下部的井壁周围,穿透井壁打若干条水平孔,并下好滤水管材,形成辐射状的水平取水管,也叫辐射管。井周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可以直接渗入这些辐射管,并集中流进大口竖井,供水泵提取。使取水范围扩大,出水量增加。这种井型已在北方不少省、市采用,特别是陕西省应用最广,效果也最显著。陕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土质属大孔性土,容水度大,而透水性差。同时,黄土土层的垂直节理相当发育,存在着大量垂直向的裂隙、根管、溶孔等。水平渗透性能比垂直渗透性能更差。采用当地的筒井、管井等竖直井,出水量太小,往往抽抽停停,群众称为“一袋烟井”。而辐射井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地下水管理需要评估气候和管理活动对地下水系统演变的影响。利用传统的连续性方法评估地下水可持续性,无法掌握含水层响应空间变化。为弥补这一不足,研究了加州柯契拉谷的地下水位资料,考虑到该河谷实施了综合管理策略,研究在地下水可持续框架下进行。详细介绍了所采用的创新方法,即利用传统统计方法深化对含水层响应的理解。评估了单个地下水观测井的变化趋势,利用区域显著性分析了区域地下水特性。检验表明,在1973年开始的大强度地下水补给时段内,尽管单个观测井空间变化趋势明显,但区域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并不明显。说明了长期地下水消耗背景下补给效果存在空间局限性,提出应关注利用综合管理策略进行可持续地下水管理。  相似文献   

11.
辐射井是由一眼大口径竖井,和从竖井底部穿过井壁向四周含水层打进的多根水平滤水管组成。与同样深度的其它类型的管井比,汇水范围增大,单井出水量可增加5~10倍。过去,这种井造价较高,应用范围限于砂卵石地层中的工业用井。从七十年代开始,陕西省在西北黄土地区打成并推广了不加滤水管材的水平泥孔辐射井,这种井型  相似文献   

12.
美刊《水井杂志》1975年10、12月号报导了芬兰处理含铁、锰地下水的方法。该法是在含铁、锰过多的水井周围,打几眼回灌井,将充有氧气的净水回灌注入主井周围的含水层内。充氧净水的作用是一方面增强氧化作用,使地下水中一部分较易溶解的低价铁盐转化为不易溶解的高价铁盐而沉淀在含水层内;另一  相似文献   

13.
针对西安市旱塬地区灌溉水源匮乏等现状,采取建造大口辐射井的方式解决区域内农田的灌溉需求。本文对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进行研究,总结并分析了大口辐射井的设计要点和施工工艺。结果表明在黄土台塬区域利用大口辐射井开采浅层地下水对灌溉水源进行有效的补充是完全可行的。通过采用机械成井的方式并合理控制钻头的旋转和钻进速度,不仅施工进度较快,而且还能改善井管外地层的透水性并提高出水量,为了防止施工时出现偏孔现象,应安装使用稳定器及导向装置。施工中还需合理的选择回填砾料和洗井方法,这能有效保证运行期含水层出水的顺畅。  相似文献   

14.
水文地质参数主要包括含水层的给水度、渗透性、导水系数等,是反映含水层透水、储水性能的重要指标,对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有重要作用。文章利用Moench井流函数,通过抽水实验对研究区域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Moench井流函数能较好的表征井灌区井流情况,能方便有效的求解水文地质参数。  相似文献   

15.
翁修荣 《中国水利》2009,(15):58-60
一慨述 1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与现状 地下水取水工程是指人类建造的用于集蓄或提取地下水资源的工程,常见的地下水取水工程有机井、管井、筒井、大口井、大骨料井、辐射井、多管井、坎儿井、马槽井、渗渠、水窖和地下水库等,其中我国北方地区以机井最为常见。地下水资源利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数千年前的远古时期就有“掘井而饮”和“凿井以灌田”的实例。  相似文献   

16.
在充分分析辐射井施工特征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的辐射井施工工艺常由于泥砂淤积河床和淤塞含水层、填砾层而使出水量衰减,严重影响辐射井的使用寿命等现象,通过引入机械成井、管外换料的新工艺,以增大辐射井的涌水量,改善辐射井滤水管渗透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在大量水源地取水中的实践应用,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对井含水层储能系统是一项新的将热泵系统和地下含水层储能技术相结合的节能环保技术,是当今世界缓解能源短缺的有效方法之一。准确预测水源热泵工程周围渗流场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对储能效果影响很大。分析了地下含水层储能的一般特点,基于地下水水流运移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地下水渗流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沈阳某地下水源热泵工程进行渗流场数值模拟,分析了水源热泵运行过程中地下含水层储能系统的渗流特点。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二期项目的关键问题是水资源问题。在我国北方井灌区,地下水灌溉占了很大比重,因此,在该项目实施中,如何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因为,如果开发不合理,容易造成的危害:一是单井效益降低。例如,开采同一含水层井和井间距过近,会造成所谓“抢水”现象,就是甲井抽水时乙井出水量明显减少,甚至抽不上水来;二是,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如果整个开采区井的密度过高,会造成开采区内水位普遍下降,严重者会形成大面积漏斗区从而可能导致水质变差或引发地质性灾害。 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必需着重注意几点:一是机井合理布局。合理布局有两个基本内容:第一是在同一含水层,井间距要合理。为了防止地下水位严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四平市区地下水近11年的水位动态观测数据,研究了在人工开采情况下承压含水层的水位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时间R度上,市区中心位置承压水中的水位动态变化形式主要为波动中逐渐上升,而周边地区水位则表现为持续下降;空间尺度上,地下水降落漏斗呈现由中心向四周偏移的趋势。通过对29口承压含水层水位动态观测井的水位变化数据表明,水位上升的井数占总观测井数的65.5%。表明该区域承压含水层地下水位整体呈上升的演变特征,局部地下水超采有所缓解,降落漏斗范围逐渐缩减。本研究成果对摸清四平市区地下水变化规律和现状特征奠定了基础,为该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露天煤矿开采后地下水疏干范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君  张永波  安瑞瑞 《人民黄河》2012,34(12):91-93
将梁家碛露天煤矿开采后对地下水的影响概化为奥陶系中统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石炭—二叠系碎屑岩裂隙含水层,第三系、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研究梁家碛露天煤矿开采后地下水疏干范围。其中,首采区、二采区奥陶系岩溶水突水系数小于受构造破坏地段突水系数的临界值(0.06 MPa/m),不会造成突水事故,也不会破坏该层含水层。采用塞罗瓦特科公式和无观测孔完整井抽水状态下的影响半径公式分别讨论了煤炭开采后对第三系、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石炭—二叠系碎屑岩裂隙含水层地下水的疏干范围,结果表明,其影响半径分别为5 864.12、4 895.5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