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处科尔沁沙地、半干旱地带的哲盟,灌溉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哲盟的主要粮食产区大部分集中在西辽河平原上,虽有一定的地表水可资灌溉,但农田用水主要靠机电井作保证.农田耕作层土壤大部分为砂壤土,输水渠道漏水严重,一般亩次灌水定额都超过100m~3.哲盟机电井工程建设发展十分迅速,工农业用水增涨幅度很快,个别地区地下水处于超采状态.仅通辽市每年超采地下水已达2亿m~3,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下降10cm以上,漏斗中心区降深每年竟达30cm以上.由于气候干旱、地下水资源短缺、灌溉输水损失严重,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势在必行.近年来,电费、油费等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也迫使广大群众走节水灌溉的道路.近几年我们应用塑膜衬砌土渠开展节水灌溉,深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支持,并摸索出一套成功的技术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田间墒情预报的BP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土壤墒情预报是农田适时适量灌水的基础。田间土壤水分的变化受到外界气象因素及土壤特性、作物长势等的影响,关系比较复杂。本文利用北京市永乐店试验站冬小麦返青后的土壤水分试验资料,建立了土壤墒情预报的BP网络模型,模型中同时考虑了多个因素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利用部分实测资料对网络进行训练,然后对2年不同灌水处理下的土壤贮水量进行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表明BP神经网络用于墒情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干旱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延长和损失加重,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通过对GPS卫星空间大地控制网技术的应用、土壤田间持水量和频域反射法测量土壤含水率的率定方法研究及旱情综合分析系统的开发等先进技术的利用,构建了集降水量、土壤墒情、地下水位信息三位一体的信息自动采集系统。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土壤墒情和地下水变化情况,逐步提高土壤墒情、地下水自动监测能力和旱情预测预报水平,为抗旱决策提供墒情旱情和地下水信息,预防和减少旱灾损失,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胡新河  何东岚 《治淮》1996,(5):26-26
通常确定灌水定额是采用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补差法,即把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5%作灌水定额的上限,而其值的65%作为灌水定额的下限,其灌水入渗补墒量即为二者之差再乘以土壤天然容量和作物根系活动深度。采取此法,必须测定土壤的天然容量和最大持水量才能计算确定,但它的不足之处是,如果灌水前的基础墒情比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值要小,采用此法灌水定额偏低,灌水后达不到作物根系活动层的墒情要求;况且测定土壤的天然容量和最大持水量需做许多试验工作。因此,这种方法不太适用。本文介绍一种简捷的确定灌水定额方法——类比法。  相似文献   

5.
浅析用水量平衡方程制定作物节水灌溉制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方地区水资源十分紧缺,发展节水农业是一项长期、重要的战略任务。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益,确保水资源系统良性循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加强作物节水灌溉制度的研究及其应用工作,并应重点研究和探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的确定问题;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节水灌溉的适宜土壤水分上、下限指标;时段内计划湿润层与下层土体之间的土壤水分交换量;土壤墒情预测和灌溉预报的理论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分析三江平原发展井灌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光热条件好;气候湿润;地势低平,排水困难,且受江河顶托影响;土壤肥而粘重,透水性差;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贮藏富集,水位埋深浅,水质条件好,适合大面积开采.结合典型市、县的生产实践提出:发展井灌水稻生产是三江平原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业节水主攻方向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园 《中国水利》2000,(1):39-40
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危机问题的关键,是在现有的大中型引河水的灌区内打井,按照以井灌为基础、引地表水补源的原则进行技术3和加强用水管理。井灌区应采取以农业综合节水技术体系,保持在一个水文周期内地下水采补基本平衡。喷灌是先进灌水技术,有许多优点,但也有许多限制条件,推广应因地制宜,新生群众意愿。  相似文献   

8.
汾河三坝灌区,地处汾河灌区最下游,是一个缺水灌区,水源靠区间来水及地下水,但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影响其开发利用,研究咸水灌溉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重要问题。咸水灌溉,在增加土壤水分的同时,增加了土壤盐分,既有利于作物生长,盐分多了又对作物产生危害。经试验,四种作物的耐盐能力:棉花>高粱>冬小麦>春玉米>绿豆。比较各生育阶段的耐盐能力:中后期>前期。前期即拔节前,浇咸水对产量影响较大,后期即抽穗以后,浇咸水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小,浇咸水土壤含盐量不超过作物耐盐度临界值。浇咸水应掌握不旱不浇,不宜早浇,即使天旱也宜迟浇(拔节以后)、少浇(灌水1~2次,灌水量40~50m ̄3/亩)。上述各种作物在大定额河水春灌的基础上,按各阶段土壤全盐量、土壤含水率、土壤相对溶液浓度控制指标,适当浇1~2次咸水,对作物生长,提高产量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9.
井渠结合灌溉,就是打机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和引用江河、湖泊、水库塘坝等蓄水工程,修建灌水渠道灌溉。即形成地下水、地表水相互结合,地下、地上互补,灌溉与排涝结合,井灌的同时又能降低地下水排除滞涝。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层次分析和变异系数法的土壤含水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5,(9):135-139
土壤墒情实时监测是开展作物实时灌溉预报的重要前提,而根区土壤含水率精确数值的获取对提高实时灌溉预报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层次分析和变异系数法组合赋权的方法计算了冬小麦计划湿润层内各土层土壤含水率的权重,并应用在郑州地区不同水分处理的冬小麦实时灌溉模型中。结果表明:组合赋权计算的日土壤含水率和灌水总量更符合试验区冬小麦自身生长规律和节水灌溉要求。通过组合赋权计算的日土壤含水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冬小麦实时灌溉预报提供良好的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时华 《治淮》2009,(1):44-45
井灌是从水井中汲取地下水以浇灌作物的灌溉方式,是合理利用地下水补充地表水不足的重要措施,大多适应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面水较多的渠灌区也可发展井灌,实行井灌与渠灌相结合。在低洼易涝易碱地区,井灌可降低地下水位,以防治土壤盐渍化、沼泽化。井灌系统渠系短,输水时间短,输水损失小,灌溉效益高,能适时适量给作物供水,是一种较先进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2.
结合旬测人工墒情监测数据和日报自动墒情监测数据,实现日报数据基本可用。预报结果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报方案的精度,而预报方案的精度高低又建立在充足可靠的墒情监测资料之上,因此,编制墒情预报方案时一定要搜集尽可能多的墒情资料。文中主要是对辽宁东部本溪市的墒情站进行分析研究,建立退墒、增墒模型,预报当地的土壤墒情。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井灌水稻以其投资少、见效快、便于管理、既能治旱又能防涝的特点,得到很快的发展。但井灌水稻也有其不足之处,就是其单产低于江、河水灌溉水稻,一般每亩相差在70~100公斤。因此研究井灌水稻低产的原因及其防治的措施就摆在了广大水利工作者的面前。一、井灌水稻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土壤墒情及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一期工程已经建成运行。其中地下水自动监测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l处省级中心和6处地市分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结合土壤墒情及地下水动态信息采集系统、监测信息传输系统,通过GSM公共信道、水利光纤专网等通讯技术,对省中心、地市分中心和监测站点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墒情及地下水监测信息的自动传输和入库处理及数据双向查询校测,使该系统具备地下水动态信息采集接收入库、数据库管理、信息查询分析、信息社会服务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王金凤  周维博 《人民黄河》2012,34(6):108-110
为了节约灌溉水资源,利用实验室内相关装置模拟浅层地下水条件,对沪油15号油菜施以不同灌水方式,研究了不同灌水方式下作物与浅层地下水之间的相互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表层6 cm深度土壤,不同灌水方式下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的差异非常明显,这些差异与地下水条件无关;在稍深一些的20 cm土层深度处,在无地下水处理的交替灌溉条件下,很难看出不同灌水沟下土壤含水量的波动变化。这说明在有浅层地下水的情况下,对作物进行交替灌溉能够促使作物更有效地利用浅层地下水。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依安县近几年水稻迅速发展,但现有地面水源工程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为此,他们在地下水较高地区实行打井种稻。为摸索出一套井灌水稻需水规律,节约用水,降低灌溉成本,并为井灌工程规划设计提供依据,该县水利局科技人员于1990、1991两年在新屯乡井灌水稻区进行了浅~湿型灌溉制度试验,取得较好  相似文献   

17.
在干旱灾害防御工作中,土壤墒情的高低是判断干旱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各类抗旱行动的判别依据。当前黑龙江省采取多种方式获取土壤墒情数据,全方位做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旱情发展变化,既坚持传统的人工抗旱报表方法和气象部门的人工取土测墒外,还通过卫星遥感技术以及固定移动土壤墒情监测仪器获取墒情数据。文章介绍了卫星遥感技术与自动土壤墒情测报技术的优势和劣势,及其在黑龙江省土壤墒情监测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的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提出了4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辛末 《陕西水利》1990,(5):28-32,39
农田灌溉计划层深度,包括作物耗水层深度、灌水湿润层深度和监测农田墒情变化的土层深度。所谓作物耗水层深度,是指作物生长期作物根系可利用土壤储水的土层深度;灌水湿润层深度,指需要灌水补充土壤水分的土层深度;监测农田墒情变化深度,指能够反映田间土壤水分消长程度的土层深度。农田灌溉计划层深度确定得适宜与否,直接影响作物耗水量、合理用水及适时适量灌溉。它是实施计划用水的基本资料,需要通过试验观测,结合生产实践确定。现根据近年灌溉试验资料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埋深对冻融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基于冻融期间大田测坑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自然冻结土壤水分入渗试验,分析讨论了地下水埋深对冻融土壤水分入渗能力、相对稳渗率的影响和冻融期间土壤入渗能力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对冻融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十分明显;土壤入渗能力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大而增大;冻融土壤的相对稳渗率随地下水埋深的减小而减小;冻融期间地下水埋深小的土壤的入渗能力始终小于地下水埋深大的土壤的入渗能力。地下水埋深对冻融土壤水分入渗能力的影响通过其对地表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而实现。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季节性冻土地区冬、春灌溉合理灌水技术参数的确定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灌区地表、地下水资源,改善灌区生态环境,减小土壤含盐量对作物产量造成的危害,选择北方寒冷黑土地区,分析不同灌水定额下秋浇前、秋浇后、春播前不同土层深度处土壤含水量、土壤可溶性盐浓度、盐分淋失量变化,并研究不同灌水定额对土壤墒情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未来灌区制定合理的秋浇洗盐灌水定额,达到洗盐保墒的效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