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近50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不同程度上对澡河流域水文过程产生了影响,为了识别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以深河流域上游地区为研究区,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等分析研究区1966-2015年气象及水文要素变化趋势,同时建立基于Budyko假设的水热耦合平衡方程。运用弹性系数法对研究区径流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对各要素对径流变化的贡献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966-2015年间谍河流域上游地区年径流深呈显著减少趋势,年降水与年潜在蒸散发均元显著变化趋势。 同基准期(1966-1979年)相比,下垫面变化是径流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1980-1997年(影响I期)与1998-2015年(影响E期〉下垫面变化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 52. 68%、88. 12%。 在气候要素中,降水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大于潜在蒸散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大兴安岭的自然地理、气候、冻土分布等特点,分析了该地区多年平均降雨转化为多年平均径流深和总损失量的关系。在大兴安岭北部,森林覆盖率为75%~82%,岭西根河、激流河上游为大片连续多年冻土与岭东岛状融区和岛状冻土区的甘河、那都里河地区相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少5.0%,而径流深却增加16%。在岭东3个降水高值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均为500mm,因森林覆盖率、冻土类型不同,径流深也炯然各异。  相似文献   

3.
基于增江流域17个雨量站1956—2015年的逐年降水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 EOF经典正交分解、 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流域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用层次聚类法对研究站点进行分类和分区,以研究60 a来降雨中心的移动轨迹。结果表明:①增江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098.3 mm,呈现微弱下降趋势,1976年为突变点,1976年以后进入降雨偏少时期,主周期由原来的6 a及2 a突变为5 a。②60 a来流域东北部和西部呈现微弱的增加趋势,西北部至东南部一带呈现微弱的减少趋势。③ EOF分解展示了高值区与低值区分布,左右岸区域呈相反的分布形态。④1973—1975年及2010—2015年,高值区和低值区发生了移动。  相似文献   

4.
近50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不同程度上对滦河流域水文过程产生了影响,为了识别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以滦河流域上游地区为研究区,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等分析研究区1966-2015年气象及水文要素变化趋势,同时建立基于Budyko假设的水热耦合平衡方程,运用弹性系数法对研究区径流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对各要素对径流变化的贡献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966-2015年间滦河流域上游地区年径流深呈显著减少趋势,年降水与年潜在蒸散发均无显著变化趋势。同基准期(1966-1979年)相比,下垫面变化是径流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1980-1997年(影响Ⅰ期)与1998-2015年(影响Ⅱ期)下垫面变化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52.68%、88.12%。在气候要素中,降水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大于潜在蒸散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16,(1):12-18
以1956—2005年渭河流域渭源、武山和北道3个水文站月径流资料和流域内78个雨量站的降水数据为基础,运用线性趋势法、距平百分率法、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等多种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近50 a来渭河上游降水与径流的趋势性、阶段性、突变性、周期性,并对径流与降水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降水同人类活动影响径流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上游年径流和年降水下降趋势显著,且下游区降水和径流的下降速率比上中游的快;降水和径流具有基本一致的长周期变化,只有渭源站的径流呈现出5个周期的转换,而武山站和北道站的转换周期为6个;流域上、中、下游降水的突变时间分别为1994年、1993年、1991年,径流的突变时间分别为1995年、1992年、1986年;下游降水和径流显著下降的开始时间早于上游,且持续时间明显比上游长;在研究时段内降水量没有发生系统偏差,而径流的系统偏差明显,说明径流可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干扰并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6.
浅谈贯彻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张裕程,胡孙文(湖州市水资源办公室31300)1概述我市北濒太湖,西倚天目山,东南属杭嘉湖平原。多年平均降水量1385.9mm,降水总量80.66亿m3,多年平均年径流深615.9mm,径流量35.86亿m3。地下水补给量8....  相似文献   

7.
黄河唐乃亥以上地区径流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分析了黄河唐乃亥以上地区2002年以前径流的区域分布、各区间径流量年际和年内分配变化情况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径流量减少的原因。分析指出,该地区多年径流量年际变化上游段大于下游段,近年来径流量减少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水利工程是为了兴利除害而建设的。可是每一项水利工程的建成无不伴生两种结果:即利与蔽。工程的建与否往往取决于利蔽的比较。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在挑儿河三项召处建分洪闸的必要性。1从洮儿河流域向霍林河流域分水的意义霍林河属内陆无尾河,流域内气候干燥少雨,多年平均径流探小于20mm。霍林河下游多数年份无径流产生,泡沼经常处于干枯状态,草原、耕地沙化、盐碱化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挑儿河流域,虽属干旱少雨区,多年平均径流深只有44.3mm,但其上游处于大兴安岭南麓,降水相对较大。其降水因多受蒙古气旋影响,多为暴…  相似文献   

9.
曲阜市依法管理水资源的经验张培斌(曲阜市水利局)曲阜市多年平均降雨706.38mm,多年平均径流深181.1mm,地表水资源量为1。4735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856亿m3,扣除重复计算的水资源量0.4383亿m3,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  相似文献   

10.
抚顺市位于辽宁省东部,年降水量较为丰富,但地区间分布不均,年内分配也不均,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所以极易发生旱涝灾害.利用建国后该地区的水文气象资料和对水旱灾害原因的分析,可得出抚顺地区的旱灾规律。春季当降水少于历年均值的70%,即少于96mm时,就要出现春旱;夏季降水少于历年均值的70%,即560mm时就可能出现夏旱;秋季当降水量低于历年降水量均值的70%,即81mm时则将造成秋旱;如果全年降水量低于多年平均值的70%,即560mm时将发生严重干旱.  相似文献   

11.
《人民黄河》2016,(9):19-23
基于新村流域1956—2014年月降水、蒸发及径流资料,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径流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新村流域径流量减小趋势明显,且在1977年发生了突变,降水量呈一定的减小趋势,而蒸发量减小趋势明显;新村流域由气候变化引起的年径流深减小量为75.51 mm,由下垫面条件变化引起的年径流深减小量为98.40 mm。同时,流域内水文循环规律也发生了变化,径流系数由突变前的0.31减小为突变后的0.11。  相似文献   

12.
永定河沿岸地下水回灌效果显著干渴几十年的永定河,由于1995年6~9月上游降水偏多,较1994年同期多三分之一左右,比多年平均多一半,洋河水系达517.48mm,桑干河水系达487mm;册田水库、友谊水库泄流,致使官厅水库来水增多,6~9月入库水量达...  相似文献   

13.
为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顺利进行和二期围堰的安全渡汛提供三峡区间降水的基本情况,利用1965~1989年三峡区间34个雨量站逐日降水量资料,计算了单站和区间的年、月、日多年平均降水量和面雨量,分析了年降水和暴雨的地区分布及时间分布特点,初步揭示的三峡区间降水的基本特征是:三峡区间平均年面雨量为1250mm,是长江流域多雨区和多暴雨区之一;年降水量和暴雨的年内分配呈双峰型,前峰出现在7月,后峰出现在9月;秋季可出现量级大、持续时间长的暴雨;11月上旬,三峡区间多年平均旬面雨深为25.6mm,无面暴雨出现,三斗坪坝区多年平均日降水量≥10mm的天数很少,仅为1d。计算了4月、5月和6~9月的24h和3d三峡区间面暴雨频率,为三峡工程二期围堰安全渡汛和施工安排提供降水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冶河为滹沱河支流.上游绵河.甘陶河支流于井陉县秀林镇北横口汇合后称为冶河。该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31.3mm.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年降水量的70%~80%集中在汛期.流域径流量主要来源于降水.多年平均径流量7.56亿m3.其中枯季径流占总径流量的55%。  相似文献   

15.
《人民珠江》2021,42(10)
以贵州省六冲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域,首先通过Mann-Kendall检验和Pettitt法对六冲河七星关站年径流变化进行趋势和突变分析,找出突变点,再运用水热耦合平衡方程对突变点前后径流变化进行归因分析,通过对降水、潜在蒸散发以及下垫面的弹性系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最后计算出降水、潜在蒸散发以及下垫面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六冲河上游径流深在1971—2009年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在1986年发生显著突变,比较降水量、潜在蒸发量和下垫面指数对径流变化的敏感性,发现降水量弹性系数最大,其次是下垫面指数,最后是潜在蒸散发,表明径流对降水量的变化最为敏感,计算三者对径流显著减少的贡献程度,发现降水减少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高达113.3%,其次是下垫面变化的影响,贡献率为14.4%,最后是潜在蒸散发增加带来的影响,贡献率为-27.7%。  相似文献   

16.
田治宗 《人民黄河》1996,18(9):45-47
根据黄河实测资料,综合分析了黄河下游不同粒径泥沙冲淤特性。研究表明,粒径大于0.05mm的粗颗粒泥沙是造成下游游积的主要根源,多年平均来沙量为2.6亿t,约占全沙来沙量的23%,而下游汛期粗沙淤积量却占总淤积量的55%。另外还分析了各级流量下不同粒长泥潲的变化,并提出了输细沙(d〈0.025mm),中沙(0.025mm≤d〈0.05mm)、粗沙(d〉0.05mm)的适宜流量分别为1000-3000  相似文献   

17.
陈玺  刘冬英  李妍清  王含 《人民长江》2018,49(22):45-50
老挝正在积极参与澜湄水资源合作研究工作,水文实测数据短缺是制约水资源规划工作的现实问题。以老挝南乌河流域为例,采用流域地形、土壤、植被以及气象驱动等数据资料,通过建立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VIC模型对径流进行模拟,以分析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在对南乌河流域日、月尺度的水文过程模拟中表现出了较好的适应性,南乌河流域内的水量主要靠降水补给,径流的地区分布基本上与降水的地区分布一致,总的趋势是由流域上游向流域下游递减,径流系数的趋势也是由流域上游向流域的下游递减。研究成果可为无资料地区的水资源规划方案的制定及水资源量分析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四川杂谷脑河流域上游地区1989—2000年的气象站常规观测数据,应用分布式模型方法,考虑流域的空间异质性及时空变异性,选择离散单元格尺度为500m,时间步长为1d,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的改进形式,估算流域多年平均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分布;结合流域下垫面特点,估算逐日实际蒸散量的时空分布;并将模型模拟的多年平均值与研究区同期水量平衡法计算结果相比,相对误差+3.47%且时空分布合理。本研究为流域分布式降雨一径流模型提供了可靠的实际蒸散量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根据黄河中游河龙区间、龙三区间、三花区间1956~2000年的实测月平均降水资料,利用降水不均匀系数、距平分析法、5年滑动平均法、线性倾向估计法及水文统计学方法等对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黄河中游年均降水量为433~659mm,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6~9月,年降水量下游多于上游,年降水量Cv值为0.17~0.22,整体上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上游大于下游;②1956~2000年年降水量整体处于下降趋势,其中秋季下降趋势最为显著,其次是春、冬季,夏季的变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0.
以澜沧江流域为对象,采用气候倾向率、MK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1958-2015年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年内分配及演变趋势,揭示径流演变的驱动要素。结果表明:澜沧江流域气温空间分布不均,上游温度低降水少,下游温度高降水多;降水和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秋两季,径流峰值比降水峰值滞后一个月;1958-2015年气温呈上升的趋势,降水和径流呈下降趋势;2005年为径流出现突变的年份,年径流减少21.5%;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对径流减少有一定贡献;气温与径流的相关性较差,降水径流相关性于2005年之后变差,尤其是夏秋两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