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万寿菊花粉末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微波辅助提取的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乙醇浓度和料液比对万寿菊花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万寿菊花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80 W,微波辐射时间120 s,乙醇浓度70%,料液比1∶40,提取次数2次。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万寿菊花总黄酮得率达到40.45 mg/g。  相似文献   

2.
微波法提取毛泡桐花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作用时间、微波功率对毛泡桐花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提取毛泡桐花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微波功率500 W,微波作用时间150 s,乙醇浓度70%,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7.71%。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的显著性顺序为乙醇浓度>微波功率>料液比>微波作用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A2B3C2D3,即料液比1∶20,微波功率500 W,微波作用时间150 s,乙醇浓度70%。  相似文献   

3.
以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单影响因素,研究了微波辅助技术提取苍耳子生物碱的工艺,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Φ(乙醇)为70%、料液比为1∶25、微波时间为5 min、微波温度为50℃。在此最佳条件下,提取率为2.410%。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波辐射的方法提取胡萝卜中的果胶.实验考察了微波辐射时间、微波火力、草酸铵浓度、料液比及醇析中乙醇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确定微波条件下提取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微波辐射时间2min,微波火力为中火,草酸铵浓度4g·L-1,料液比1:15 (g:mL),醇析中乙醇的浓度是70%,提取率可达6.907%.  相似文献   

5.
微波萃取法提取水豆腐中大豆异黄酮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海涛 《广东化工》2013,(24):41-42
文章以乙醇为溶剂,采用微波萃取法,对水豆腐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探究.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微波萃取时间、固液比对微波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水豆腐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50℃,微波萃取时间30 min,固液比1∶12.  相似文献   

6.
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马尾松松针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马尾松松针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5%,料液比1∶55 g/mL,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70℃。各因素影响的主次为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在最佳提取条件下,马尾松松针黄酮提取率为8.602%。  相似文献   

7.
三明产柿叶总黄酮的微波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法提取柿叶中总黄酮,探讨了乙醇质量浓度、微波辐射功率、固液比和微波辐射时间等因素对柿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用UV和FTIR对提取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质量浓度65%,固液比1∶ 25(g:mL),微波辐射功率300 W,微波辐射时间15 min(间歇作用5次,每次3 ...  相似文献   

8.
芝麻粕中芝麻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立业  张艳 《化工时刊》2008,22(12):5-7
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对芝麻饼粕中芝麻素进行提取条件优化的试验。得到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55℃,乙醇浓度93%,料液比1∶6.5(mL/g)。  相似文献   

9.
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马尾松松针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马尾松松针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5%,料液比1∶55 g/mL,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70℃。各因素影响的主次为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在最佳提取条件下,马尾松松针黄酮提取率为8.602%。  相似文献   

10.
为了优化猕猴桃花黄酮的提取工艺,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猕猴桃花中的黄酮,在液料比、乙醇浓度、时间、温度和提取次数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了正交实验优化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5∶1,乙醇浓度60%,温度60℃,超声时间为40 min,在最优条件下红阳猕猴桃花黄酮提取率为2.10%.采用常规的回流加热提取法黄酮提取率仅为1.82%.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提取法从花生红衣中分离白藜芦醇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保利  吕会超 《广州化工》2013,(21):63-65,91
白藜芦醇是一种多酚类物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活性作用,研究发现在花生红衣中含有白藜芦醇。实验以花生红衣为原料,乙醇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花生红衣中的白藜芦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浸泡时间、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萃取次数对白藜芦醇的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提取白藜芦醇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为80%,浸泡时间为4 h,超声波提取时间为40 min,提取温度为30℃,萃取次数为9次。最后通过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检测得到的粗提取物中确实含有白藜芦醇。  相似文献   

12.
《云南化工》2015,(2):14-17
利用超声辅助萃取技术提取火龙果果皮色素。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提取温度等因素进行探讨,以建立火龙果果皮色素的提取工艺。结果显示,影响火龙果果皮色素提取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料液比超声时间提取温度超声频率。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g/m L),超声时间25 min,超声提频率80Hz,提取温度40℃。与浸提法相比,超声辅助提取用时更短,提取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泡叶藻聚糖时液料比、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等关键因素对泡叶藻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其工艺参数. 结果表明,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泡叶藻聚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0 mL/g、酶浓度200 IU/mL、酶解时间2.0 h、酶解温度50℃,该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14.65%?0.73%,与模型预测值14.75%非常接近,采用响应面法对泡叶藻聚糖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了枸杞中β-胡萝卜素,筛选了提取β-胡萝卜素的溶剂,考察了微波萃取功率、提取时间、固液比、提取温度对β-胡萝卜素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微波提取β-胡萝卜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400 W,时间80 s,温度为25℃,固液比为1∶15,在此条件下,β-胡萝卜素的提取率为0.55%。  相似文献   

15.
以柚子皮为原料,微波协同提取柚皮中果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微波协同提取柚皮中果胶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探讨了液料比、pH值、辐射时间、微波强度等因素对柚皮中果胶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波协同提取lOg粒径为0.25mm的柚皮粉末中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总液料质量比30:1,提取液pH2.0,微波功率450W,提取时间60s。提取液经硫酸铝盐析,析出沉淀用酸化醇处理脱盐,过滤,滤渣用乙醇反复洗涤干燥即得果胶,产率14.7%。与加热提取法比较,微波协同提取能大大缩短提取时间,并提高了果胶的产率。  相似文献   

16.
王昕  廖克俭 《当代化工》2012,(9):916-918
将有机溶剂提取法这一技术应用于提取绿茶的有效成分---茶多酚.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茶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选择浸提温度、浸提次数、浸取时间和有机溶剂的浓度作为考察因素,以茶多酚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的考察,每个因素选取4个水平.得出最佳的提取工艺为:温度65℃,洗提次数3次,有机溶剂提取时间35 min,有机溶剂浓度55%.在这种条件下从绿茶中提取的茶多酚的收率为最高.并采用红外波谱法对提取出的产品进行定性分析,检测得出绿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茶多酚.  相似文献   

17.
废弃菠萝皮中色素的循环超声提取及其抗过敏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循环超声技术提取废弃菠萝皮中色素,并对所得色素的抗过敏活性进行评价。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循环超声提取技术的最佳工艺,即以质量分数80%的乙醇作为提取溶剂,超声功率500W,提取总时间15min。所得色素对光、热、氧化剂、还原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色价是菠萝色素的4倍之多。此外,采用Morgan-Elson法考察了色素的抗过敏活性,IC50=1.159×10-2g/mL。结果表明,采用循环超声技术从废弃菠萝皮中提取色素具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发现菠萝皮色素具有一定的抗过敏活性。  相似文献   

18.
《云南化工》2016,(1):15-18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天麻中氨基酸的工艺条件。试验以氨基酸的提取率为考查指标,以提取时间、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和料液比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60 min、温度45℃、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40 g/m L。在此条件下,对贵州省德江县不同品种天麻的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