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油机变通道涡流室式燃烧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提出了一种柴油机新型涡流室式燃烧室——变通道涡流室式燃烧室.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燃烧室由于减少了通道流动损失并加速了主燃烧室的放热速率,在柴油机宽广的运行范围内,其热效率比原涡流室式燃烧室大大提高,而排温、烟度和噪声也有较大改善.它兼有直喷式和涡流室式柴油机燃烧方式的优点,是一种高效率的涡流室式燃烧室.  相似文献   

2.
涡流室式柴油机在冷起动条件下非稳态燃烧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本文报导了利用高速摄影和连续测录瞬态燃烧示功图的方法,对涡流室式柴油机在冷起动条件下初次着火后的非稳态燃烧过程进行研究的结果。阐述了三种典型的非稳态燃烧型式与燃烧压力的关系;讨论了非稳态燃烧时的着火特性、空气涡流运动特性和柴油机的变速特性;建立了非稳态燃烧过程的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涡流室式柴油机冷起动困难的基本原因,为改善这类柴油机的冷起动性能指出了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不同燃烧系统对乙醇-柴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ZS195直喷柴油机和195S-1涡流室式柴油机上分别进行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对比试验,试验表明:在燃烧不同混合燃料时,直喷式柴油机的当量油耗率较涡流室柴油机低,而涡流室式柴油机当量油耗率变化不大。在不同燃烧系统下,燃烧不同混合燃料的排放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涡流室式柴油机的排放性较好,NOx和碳烟的排放相对直喷式柴油机在高负荷时,其降幅达到50%以上,CO的降幅达到21%以上,HC排放则有升有降。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高速摄影技术对涡流室式柴油机进行高速摄影,分析探讨了燃油在涡流室内的喷雾及贯穿情况,得到了涡流室式柴油机的喷雾模式和喷注贯穿距离S 的计算方法,讨论了涡流强度N 对喷注贯穿距离S 的影响,为改善涡流室式柴油机的喷雾状况进而改善其性能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于数据采集系统实测的L195型柴油机不同工况下的主燃室和涡流室示动图及计算所得相应的燃烧放热规律,分析了涡流室起动孔对燃烧放热过程的作用护理及其对涡流室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怠速噪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实测示功图的形状可知,涡流室式柴油机在冷起动过程中存在3种典型的非稳态过程:V型、W型和Y型。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了涡流室式柴油机冷起动时非稳态过程的准维模型,分别计算和分析了3种不同燃烧过程主、副燃烧室中的放热特性及排放生成情况,以期为进一步改善涡流室式柴油机的冷起动性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共轨柴油机燃烧系统的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直喷柴油机CA6DE1上安装了高压共轨系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台架试验系统。在试验台上对CA6DE1共轨柴油机进行了性能匹配试验。对喷油器结构参数、燃烧室几何参数和进气涡流比进行了改进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较高的喷射压力、较小的喷孔直径.匹配较低的进气涡流比和适合的燃烧室形状,同时采取推迟喷油定时的措施;可以改善油气的混合和燃烧过程,减小有害排放,兼顾经济性、动力性和排放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涡流室式柴油机冷起动初次着火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涡流室式柴油机在冷起动条件下的主、副燃烧室燃烧喷雾和着火过程进行了高速摄影,并测录了主、副燃烧室的压力示功图;分析了涡流室式柴油机起动时的着火现象,从中得出具有吊钟形结构和起动喷孔的涡流室式柴油机起动时首先着火点的位置在涡流室下侧,位于通道与起动孔之间的上部区域,从而为改善涡流室式柴油机发火过程,进而改善起动性能指出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Koji  Y.  陈锦标 《柴油机》1989,(1):21-23
<正> 著名的日本马自达汽车制造厂为非直喷式车用柴油机开发出全陶瓷涡流燃烧室,这种燃烧室的整个内壁全由绝热性能良好的精制陶瓷材料所制成。由于涡流室周围气隙的隔热作用,这种新设计的燃烧室能保持很高的燃气温度,并能改善混合气的燃烧效率,从而可减少发动机烟尘  相似文献   

10.
单缸柴油机双喷油器燃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柴油机双喷油器燃烧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在小缸径柴油机上使用双喷油器燃烧系统可以增加喷注的自由贯穿长度,使喷注得以充分扩散,从而促进柴油和空气的混合,提高混合气形成质量,改善燃烧过程,同时,可以降低对进气涡流的要求,增加气门流通面积,减少流动损失。采用该燃烧系统,还可以减少气缸盖的热负荷,可实现先缓后急的喷油规律,降低柴油机的工作粗暴性和燃烧噪声。  相似文献   

11.
涡流室式柴油机是当前我国生产量最大、制造厂最多、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内燃机。因此改进它的性能、降低其燃油消耗率和有害排放,可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试验探讨了涡流室燃烧室的结构对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和排放的影响,得到一些燃油消耗率较低、排放指标较好的涡流室燃烧室的改进设计方案;对于涡流室燃烧室中非常复杂的燃烧过程和氮氧化物的形成,也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运用韦伯函数分析涡流室式柴油机的放热特性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双韦伯函数分析了涡流室式柴油机不同工况下的主副燃烧室燃烧放热特性,建立了燃烧放热特性的经验模型。深入研究了燃烧放热特性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据此提出了几个提高涡流室式柴油机性能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姚喜贵 《柴油机》1997,(6):29-31
将485Q型柴油机中金属型涡流空镶块改成氮化硅陶瓷型涡流室镶块,并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陶瓷型涡流定镶块的柴油机与金属型涡流室镶块的同机相比,改善了冷起动性能,降低了噪声和排放污染,克服了原金属型涡流室仅块柴油机的缺点,提高了发动机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柴油/甲醇的组合燃烧方式。在一台高速非增压直喷柴油机上采用组合燃烧方式进行了柴油机燃用甲醇的试验,对比了不同喷醇方式(单点喷醇和多点喷醇)对柴油机实行组合燃烧时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组合燃烧方式的柴油机燃用甲醇时,多点喷醇方式获得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品质等综合性能要优于单点喷醇方式。  相似文献   

15.
隔热涡流室柴油机燃烧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将陶瓷材料——部分稳定氧化锆(PSZ)喷涂在内燃机涡流室壁面上进行隔热,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隔热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针对隔热后的涡流室,调整燃烧系统参数,使之适应隔热后高温状态下的燃烧,能够改善涡流室式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和性能。  相似文献   

16.
黄锦星  黄立 《柴油机》2006,28(2):1-8,13
通过对直喷式柴油机进气系统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表明,双进气道的设计目的是达到较高的流通能力和适度的进气涡流,而阀板控制着进气涡流的强度,兼顾在高低转速下进气涡流和燃油喷雾的最佳化调整, 起到了控制排放和降低油耗的作用。可控进气涡流系统可综合改善柴油机高、低负荷性能,在实际使用时还应考虑在系统上的配置。才能减少氮氧化物排放和降低燃烧噪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485Q柴油机的金属型涡流室镶块改成氮化硅陶瓷型涡流室镶块,并在同机上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陶瓷型涡流室镶块比金属型涡流室镶块改善了冷机的起动性,降低了噪声和排放污染,弥补了原金属型涡流室镶块柴油机的缺点,提高了发动机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8.
485Q柴油机陶瓷涡流室结构设计和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喜贵  任成君 《小型内燃机》1997,26(2):47-48,F003
本文将485Q柴油机的金属型涡流室镶块改成氮化硅陶瓷型涡流室镶块,并在同机上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陶瓷型涡流室镶块比金属型涡流室镶块改善了冷机的起动性,降低了噪声和排放污染,弥补了原金属型涡流室镶块柴油机的缺点,提高了发动机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涡流特性和喷油特性的角度,探讨燃烧系统和供油系统的优化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这种优化匹配关系十分重要。适度的涡流强度和涡流幅度同一定的喷油速率形成优化匹配关系,能较显著地改善涡流室式柴油机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采用了两种典型直喷燃烧系统的ZH1105W柴油机以及E197柴油机进行了对比研究,从经济性、动力性、燃烧噪声三方面对不同直喷式柴油机的燃烧过程进行评价,并对不同循环间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可知:与有较大径深比的ω型燃烧系统ZH1105W柴油机比较,采用轴针式喷油器、球型燃烧系统的E197直喷式柴油机具有动力性、经济性较好,燃烧噪声低等优点,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应该成为小缸柴油机直喷化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