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本文总结了真空实型铸造工艺设备、关键技术的国内外应用现状。指出了该工艺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涂覆预制块的预置方法,利用消失模(V-EP)铸渗工艺制备了SiC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着重研究碳化硅粒径对表面复合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硅颗粒粒径在600~850 μm时,制备的复合材料表面复合效果好,铸渗复合层厚度可达4 mm左右,表面较平整;碳化硅颗粒粒径对SiC/钢复合材料表面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随着SiC颗粒粒径的增加,复合材料铸渗层的表面质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SiC/钢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上研究了SiC颗粒增强的钢基粉末冶金复合材料与不含SiC颗粒粉末冶金材料在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5.
SiC颗粒增强的钢基复合材料的快速磨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对SiC颗粒增强的钢基复合材料在油润滑条件下的快速磨损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SiC硬质颗粒材料的耐磨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同时本文初步探讨了SiC颗粒增加复合材料的耐磨机理。  相似文献   

6.
对铸造法制备表面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不同铸造工艺制备表面复合材料的特点以及影响表面复合材料制备的因素,铸造表面复合材料具有性能好、成本较低和一次成型等优点,可望代替常用的堆焊技术达到提高工件表面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1.问题的提出 V法铸造的技术关键在于复模成型,故而要求覆盖型腔的塑料薄膜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伸长率,特别对于形状复杂、深径比较大的铸件,不管是造型还是制芯,在技术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难度。为发挥V法铸造的优势,弥补复模难的缺陷,将V法铸造和实型铸造联合应用,以取长补短,互臻完善。本文拟就V法—实型铸造的有关技术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钢基表面铸渗层冲击磨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列车车钩配件为应用背景,用普通铸渗工艺在ZG25钢表面制备了一层耐磨复合材料,对不同成分的铸渗复合层的冲击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用扫描电镜对磨损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了不同成分的复合层对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对磨损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表面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冲击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9.
10.
表面处理是冷轧钢基复合材料关键生产工艺之一,由表面预处理和表面毛化处理组成。参与复合的带材经表面预处理后方可进入轧制线。基材钢打磨均匀且具有合适的表面粗糙度是保证复合质量的关键;基材钢打磨不均匀会导致带材复合质量变差,复合材变形抗力越大,复合质量越差。基材钢打磨后的表面粗糙度值在Rz=81~101μm内即可,铜打磨后的表面粗糙度为Rz=84~104μm、铝表面粗糙度为Rz=78~94μm时对复合轧制非常有利;变形抗力较小的复合材可不经打磨而参与复合轧制。本文还讨论了砂带磨削质量影响因素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采用粉末冶金和热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纳米石墨/铝基复合材料,分析了纳米石墨加入量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石墨的加入量为1%时,在基体中易于分散,可以显著降低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但随着纳米石墨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磨损量也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12.
金属基复合材料差压浸渗凝固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金属基复合材料差压浸渗凝固原理的基础上设计差研制了新型金属基复合材料着压浸渗固装置,讨论充型压力、充型速度、预测件预热温度、浇注温度等工艺参数对铸造金属复合材料质量的影响。并指出各种参数值的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13.
用球磨机械合金化工艺制备Fe3Al粉末,采用粉末冶金工艺,选择不同的烧结温度、烧结压力和保温时间,获得Fe3Al基复合材料的最佳烧结工艺条件。对最佳工艺条件获得的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测试,借助磨损表面扫描图像和能谱分析,分析该材料的磨损形式,并探讨该材料在低速低载和高速重载2种工况条件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采用烧结温度为1 100℃,烧结压力为10 MPa下保温30 min的工艺条件烧结的材料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其摩擦磨损机制为:低速低载以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高速重载以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并伴有轻微的黏着磨损形式。  相似文献   

14.
高承载PEEK背衬型润滑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制了一种适用于高负荷条件下运行的PEEK背衬型自润滑复合材料,考察了该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高负荷条件下,复合材料受到微切削和微犁沟作用,在对偶面产生较厚的转移膜,使材料磨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挤压铸造制备的5%Ti-Al2O3p/45钢复合材料和Al2O3p/45钢复合材料在不同转速和压力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两种复合材料的磨损量均随转速和压力的增加而增大,且前者的磨损量更低,其原因是钛在Al2O3颗粒表面生成TiC涂覆层,增强了Al2O3颗粒与45钢基体的界面结合性能,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两种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相当,在0.58~0.92之间,且均随转速和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采用真空压力浸渗法制备了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研究了金刚石颗粒尺寸、品级等对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金刚石体积分数相同情况下,普通研磨级金刚石颗粒的尺寸越小,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越低;用MBD4等级金刚石颗粒制备的金刚石/铝复合材料具有最小的热膨胀系数,为6.8×10-6 K-1,其热导率最高;MBD4等级的金刚石颗粒与铝基体存在选择性粘附现象,金刚石的(100)面更容易与铝结合。  相似文献   

17.
挤压铸造SiCp/2A50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常规铸造工艺下使用挤压铸造方法制备SiC颗粒增强2A50的复合材料,分析了复合材料及增强相的微观组织,检测复合材料的室温力学性能,并探讨复合材料中SiC的强韧化机理以及SiC颗粒体积分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使用挤压铸造工艺制备的材料力学性能明显高于铝合金基体;SiCp/2A50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是位错强化、界面强化和时效强化等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SiCp颗粒的体积分数应控制在20%左右,才能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MM-200磨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钒铁颗粒含量的钒铬铸渗层干滑动磨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铸渗层的耐磨性能比ZG310-570相比大幅度提高。铸渗层中铬铁含量为35%、钒铁含量为40%的试样耐磨性能最好,在450 N载荷下是ZG310-570的16.5倍。铸渗层的干滑动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剥层磨损,当载荷较低时,主要以磨粒磨损为主,而载荷较高时,剥层磨损现象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9.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AZ91镁合金和SiC颗粒增强的镁基复合材料,SiC的粒度分别为18 μm和8μm,经热压烧结后制得试样.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基体和增强体的微观组织形貌,并将制备出的材料分别放入MMW-1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SiC的粒度对镁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iC颗粒的加入能有效...  相似文献   

20.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Fe3Al基复合材料,对其抗氧化行为和磨损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做热氧化性实验,还是高速重载摩擦磨损实验,它的抗氧化性行为主要是在Fe3Al颗粒表面形成氧化铝保护膜,该膜阻断氧原子的进一步侵入而提高了该材料的抗氧化性,该材料的主要磨损形式是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