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餐饮世界》2023,(3):48-51
<正>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史记》中写:“民以食为天”。在先秦典籍《尚书·洪范》里,国家八政第一个是食。美食仅仅是一种口腹之欲吗?在历史中,不少大文豪都身兼诗人与美食家的双重身份:陆游、郑板桥、梅尧臣、金圣叹……说到文人与吃,我们不妨这样认为,文人以食为地,以文为天,饮食同文化融洽,天地相合,才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于是才有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相似文献   

2.
《中国食品》2023,(3):137-139
<正>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史记》中写:民以食为天。在先秦典籍《尚书·洪范》里,国家八政第一个是食。美食仅仅是一种口腹之欲吗?于普通人而言或许是,但对于一些文人而言,美食的意义要丰富得多。在历史中,不少大文豪都身兼诗人与美食家的双重身份:陆游、郑板桥、梅尧臣、金圣叹……说到文人与吃,我们不妨这样认为,文人以食为地、  相似文献   

3.
医食同源话枸杞·刘乃珩·陆游是宋代著名大诗人,据古医籍记载,陆游在风烛残年时曾患眼疾(双眼昏花、头晕),常有碍于吟诗作赋,后经医家诊治,嘱每日食构杞子。经过一段食疗后,陆游的眼疾大有好转。此时,陆游诗兴大发,为后人留下了歌诵食疗佳效的名篇:“僧房药材...  相似文献   

4.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把食与竹联系在一起:“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还是天天笋焖肉。”梁代诗人吴均在《山中杂诗》中更直接了当:“绿竹可充食”世间美食多与竹结缘.竹的嫩苗笋是“素食第一品”;还有那竹汁、竹酒、竹蜜、竹味茶、竹米、竹鼠、竹虫,哪样不是美食?借竹器烹制而成的馔(饮食)更是遍神州。  相似文献   

5.
袁康 《美食》2005,(3):25-25
一场春雨遍洒江南大地后,竹笋便破土而出。春笋以其特有的清香和鲜味,博得人们的喜爱。我国竹笋品种繁多,尤以长江流域的浙、闽、赣、湘等省为最。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苏东坡对竹更为钟情:“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有竹,自然就有笋吃。陆游在《食江西笋》中吟道;“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狸。”  相似文献   

6.
宋人苏辙有诗云“老去自添腰脚病,与翁服栗旧传方.来客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这说的是栗子能治腰脚痛.对此,古医书中载道:“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肾虚乃是腰病的重要内因,可见苏诗不仅是经验之谈,而且确有科学根据.把风干的栗子细细地咀嚼,然后徐徐地咽下,这是以栗作药用的服食方法,每晨及晚各吃六七枚足矣.  相似文献   

7.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把食与竹联系在一起:“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还是天天笋焖肉。”梁代诗人吴均在《山中杂诗》中更直接了当:“绿竹可充食”。世间美食多与竹结缘:竹的嫩苗笋是“素食第一品”;还有那竹汁、竹酒、竹蜜、竹味茶、竹米、竹鼠、竹虫,哪样不是美食  相似文献   

8.
何谓“火候”﹖对于广大烹饪工作者来说,这也许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了。火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烹调时火力的大小,二是烹调时加热时间的长短。中餐烹调是最注重火候的。远在两千多年前,《吕氏春秋·本味篇》中就有:“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之为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也曾说过:“物无不堪食,唯在火候……”宋代大词人、文豪苏东坡老先生自号“老饕”,擅长烹调。他在总结烧肉经验时写到:“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自然美。”到了清代,大文学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更是…  相似文献   

9.
周龙兴 《饮食科学》2009,(11):66-67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正是时令干果栗子成熟应市的季节。粟子果实肥厚甘美,香甜可口,而且营养丰富,除了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外,还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成分。《中国药膳学》称:栗子味甘、性温,入脾胃,有活血的功能。对“反胃、泄泻、便血及老年人肾精虚衰、腰腿酸软”等,食粟子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0.
宋宪章 《美食》2008,(1):45-45
现代文学家郁达夫先生。出生于杭州富阳。清秀奇丽的富春山水,孕育出一代文豪。对于他的家乡,他曾自豪地以诗写道:“家在严陵滩上住,秦时风物晋山川。碧桃三月花如锦,来往春江有钓船。”鱼米之乡的家乡。使他从小就爱食各种鱼鲜。特别爱吃鳝丝、鳝糊、甲鱼炖火腿。王映霞女士曾回忆,郁达夫有很好的胃口,  相似文献   

11.
荠菜味美,古人早已深知,并有具体记载。《尔雅》云:“荠味甘,人取其叶作菹及羹亦佳。”郑樵《通志》曰:“其甘如荠,谓此菜之美也。”王世懋《瓜蔬疏》云:“百草中可食者最多,荠菜……草中之美品。”苏易简对宋太宗说:“食无定味,适口者珍,臣只知荠汁为美。”苏轼诗曰:“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赞美荠菜的诗句则更多,如“手烹墙阴  相似文献   

12.
黄辰璐 《烹调知识》2008,(12):10-10
清代大诗人袁枚(1716—1797),不仅在文坛上享有盛名数十年,而且也是以爱吃、懂吃、善烹饪著称的大美食家而闻名江南,其所著《随园食单》就是中华民族烹饪文化史上的瑰宝。“食单”里有一道“随园”名肴叫“鸭糊涂”,据笔者查考,其莱名与郑板桥的著名书法“难得糊涂”题词有关。  相似文献   

13.
古语云:“诗有别裁”。“别裁”是鉴别取合的意思。其实,养生也是有“别裁”的每一个长寿者,都有其与众不同的养生之道。南宋诗人陆游便是“养有别裁”的典范。他一生流离颠沛,虽身逢乱世,却很注重养生,寿高达85岁,且耄耋之年依然耳清目明、身轻体健。陆游晚年作诗云:“养生如艺树,培植要得宜。”陆游晚年幽居山阴鉴湖边,归隐林下,悠闲自得,遵循自己的五种养生方法颐养天年。  相似文献   

14.
金慰鄂 《饮食科学》2000,(11):32-32
“生物钟减肥”告诉人们,金秋是减肥的黄金时期,其特点不仅在于“藏”。更在于“防”。其措施是食、动巧打“时间差”,秋季“胃口”开了,饭量增加,所加的饭量正好为您“增肥”。既要满足食欲又不增加饭量您应该在“吃”学上下功夫,要学会这样“吃”。  相似文献   

15.
冰雪消融,大地回春。这时候,在广阔的原野上,到处有开白色小花的野菜在迎风生长,显示着它特强的生命活力——这就是荠菜。 荠菜,别名野菜、地菜、野荠,又名护生草,它属于十字花科,常为野生,遍布我国南北各地。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春食荠菜的风习。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品尝荠菜之后,曾写道:“今日食荠,有味外之美。”《五壶诗话》里也载有宋太宗与苏易简关于荠菜的对话,上问:“食何品何物最珍?”对曰:“食无定味,适口者珍,臣止知荠汁为美。”可见古人对荠菜如此偏爱和赞美。 荠菜叶嫩根肥,具有独特诱人的清香和美味。据测  相似文献   

16.
李记明 《中国酒》2012,(4):46-47
葡萄酒是法国大餐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文豪大仲马甚至认为:“葡萄酒是一餐中的智慧部分,肉类只是物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牛国强 《烹调知识》2009,(12):17-18
在人类饮食发展史上,以动物的血制作各种各样的“血食”可谓屡见不鲜。在饭店、酒家的菜单中,常出现的血食莱肴是“韭菜炒鸭血”、“煎猪血”、“烩羊血”及“三鲜毛血旺”等。不过,在大江南北,风味独特的“血”食有多少,知者甚少,故今特拟此题成文,介绍各地“血”食请君品尝。  相似文献   

18.
有个典故,说的是东汉时的丑女孟光嫁与才子梁鸿为妻,因敬仰夫君的才学,每至饭时,必举食案高至眉前,而“不敢于鸿前仰视”,据此便有了成语“举案齐眉”。从中,我们不仅看到感情弥深、相敬如宾的一对爱侣,也不难体会到注重礼节的中国人,即便是夫妻“共桌而食”,也是要讲礼仪的。 过去有句俗话,说“亲不拘礼”。家宴是指一家人团聚,按说是不拘礼仪的。而孟光献食于丈夫的“举案齐眉”恰恰说明了这个问题。宋人袁文在《资闲评》中说:“守岁之事,虽近儿戏,然而父子团圆把酒,笑歌相与,竟夕不眠,正人家所乐为也。”就是在这种极…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不仅要吃饱、吃好,而且还要吃得科学。然而,普遍易忽视的是进食后的养生保健,从而影响饮食的效果,甚至危害健康。现介绍几则古人的食后养生法:  一、食后手摩腹。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说:“中食后,以热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食毕摩腹,能除百病”。食后按摩腹部,既可促进胃肠蠕动和腹腔内血液循环,有益于增强胃肠功能,又可作为一种良性刺激,通过神经传入大脑,有益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和发挥,有益于健身防病。具体做法:以掌心着腹,以脐部为中心,慢而轻柔地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各20圈。二、食后慢慢走…  相似文献   

20.
“蟹肥暂擘馋涎堕,酒绿初倾老眼明。”诗人陆游说他在刚动手剥开肥蟹时,就馋得流出了口水,同时将清澈的坛头酒酹满杯盏,昏花的老眼也就明亮起来了。诗人妙用文学夸张,宛转地表述了螃蟹的诱人和他嗜蟹的程度。实际上,蟹肴不少是药膳,经巧妙调理,食蟹确能明目。这里介绍两道药膳蟹菜,一是红纪炒蟹肉,二是锅烧蟹黄,都有明目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