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刻画松辽北部州311地区泉三、泉四段储层砂体沉积特征,为该区隐蔽性砂岩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新证据,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沉积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结合岩心、测井曲线以及区域地震资料,识别出六种短期基准面旋回发育样式,建立层序地层划分方案,进而分析层序格架内储层砂体发育类型及特征。研究表明:泉三、泉四段内部可划分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Q3-LSC1—Q4-LSC1)、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Q3-MSC1—Q4-MSC3)、1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Q3-SSC1—Q4-SSC7)。短期基准面旋回主要发育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对称型结构(A1、A2、A3)、上升半旋回与下降半旋回接近相等的近完全-完全对称型结构(C2)、以上升半旋回或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结构(C1,C3)。泉三、泉四段垂向上表现为基准面上升—下降—上升的演变规律,发育分流河道—曲流河道—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纵向沉积演化序列,河道砂体发育样式从较少叠置到较多垂向或侧向叠置型,再逐渐过渡到孤立型。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在短期基准面旋回约束下,解剖曲流河道砂体、分流河道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沉积剖面及内部旋回结构特征,其中Q4-SSC1和Q3-SSC5沉积时期河道砂体普遍油浸,砂体连续沉积厚度相对较大,为最有利的砂体分布层位。由于储层内部存在复杂的非均质性,因此,进行河道砂体精细解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李君文 《岩性油气藏》2011,23(3):29-34,39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山2段为一套砂岩、泥岩及薄煤层互层组合,储层非均质性强,明显受地层基准面旋回升降过程中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量比值的影响.通过对山2段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的划分与对比,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根据短期基准面升、降旋回过程与储集物性关系的分析,分别建立了物性向上变差、物性向上变差复变好、物性变化不大等3种储层非均质模式;利用砂岩密度、砂体钻遇率和渗透率变异系数等参数描述了各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变化.结果表明,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的早期、中期形成的中期旋回层序储层非均质性弱,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晚期到下降期储层非均质性强.  相似文献   

3.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实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5区块自2005年合作开发以来,目的层段的层位划分一直存有争议。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技术,对苏5区块盒7、盒8段进行了精细划分和对比,共识别出2个长期、5个中期和11个短期旋回层序,建立了区内高精度的地层对比格架。从划分结果来看,中、短期旋回层序结构类型自下而上由A型向C型转化,并以相应层序基准面旋回上升期砂体发育程度为最好。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描述了层序格架内砂体的纵横向展布规律,并以中期基准面旋回的上升和下降半旋回相域为等时地层编图单元编制了各中期旋回的沉积微相和砂体分布图,预测了有利砂体的分布,为气田下步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北气田辫状河三角洲单砂体时空建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质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区域化变量,而区域化变量具有随机性的特点,因此,随机模拟就是用具有随机性的数学模型拟合地质现象或地质过程的区域化变量.为展示不同时期砂体发育情况与空间展布,将序贯指示模拟法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方案相结合,以超短期旋回层序的单砂体为等时地层单元,对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西组2段各超短期旋回层序的辫状河三角洲水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的单砂体的时空展布进行了随机模拟.小尺度单元的砂体时空建模结果表明,河道沿沉积物源方向由北向南展布,砂体最发育时期为相当SSSC2-SSSC8超短期基准面上升时期的河道,具有加宽,沉积厚度加大,物性好等有利储层发育的特点,而下降时期河道变窄,沉积厚度减小.单砂体的时空模拟结果在该区勘探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利用测井、钻井和野外剖面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进行了详细划分,建立了西峰油田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将延长组划分为1个超长期、5个长期、13个中期和36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其中短期基准面旋回细分为2大类3种结构,中、长期基准面旋回通常以对称型结构为主,区域分布较稳定。分析了不同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叠加式样与沉积相展布和演化规律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川西邛崃—蒲江侏罗系蓬莱镇组主要属于湖成三角洲相。本次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将蓬莱镇组划分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38~4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在层序地层、岩性和沉积相研究基础上,对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的段、亚段的划分方案进行了优化。蓬莱镇组分为5个段。主力气层蓬Ⅲ、蓬Ⅳ段又进一步细分亚段。川西蓬莱镇组中、长期基准面旋回具有垂向上不对称性。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不对称性最为显著。其最能体现前陆沉积盆地的充填层序特征。文章对川西蓬莱镇组储集砂体和盖(隔)层发育规律作了概要总结和预测。  相似文献   

7.
郭建卿  林承焰  董春梅 《特种油气藏》2011,18(3):20-23,135,136
利用钻井及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博兴洼陷博兴油田沙四上亚段滩坝相储层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基准面旋回界面。将研究层段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2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将短期旋回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短期旋回、向上变浅非对称型短期旋回和向上变深再变浅对称型短期旋回,从而最终建立起工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框架。发现砂体在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下降半旋回均有发育,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附近砂体较发育,处于长期、中期、短期基准面旋回的从下降到上升的转换面即初始湖泛面附近砂体发育,单层较厚,物性较好;由上升到下降的最大湖泛面附近砂体不发育,短期旋回地层在不同中期基准面旋回地层中的砂体展布特征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辽河西部凹陷曙一区杜84块兴Ⅰ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应用岩心和测井资料,通过层序界面的识别、取心井单井和两条连井(垂直物源和平行物源)剖面层序分析、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类型及特征剖析,建立了全区高分辨率层序等时地层格架。按照从大到小的原则,兴Ⅰ组通过不整合面、冲刷面和洪泛面识别出1个长期旋回(LSC1)、2个中期旋回(MSC1-MSC2),通过沉积环境转换面和韵律转换面细分为4个短期旋回(SSC1-SSC4)。按照不同级次旋回的叠加样式、沉积相平面及空间展布特征,短期基准面旋回细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B型)和对称型(C型)3个基本类型及7个亚类型,中期旋回发育以A型为主,C型在SSC2处发育,长期旋回为A型。全区地层发育体现湖盆扩张期退积型沉积序列的特点,具有多期旋回性、大多数仅发育上升半旋回、短期基准面旋回在平面上分布具有分带性的特征。在上升半旋回的下部(SSC1-SSC2)储集砂体最为发育,由不同期次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置而成,储层物性较好,为今后剩余油挖潜的主要目的层段。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与生储盖组合特征,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该区层序界面类型、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及长期基准面旋回与生储盖组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识别出5个三级层序界面,将延长组划分为1个超长期和4个长期旋回层序;生储盖组合特征与长期基准面旋回的关系密切,在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早中期和下降半旋回晚期发育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优质储层,在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晚期和下降半旋回早中期发育的浊积岩砂体为潜在储层,在长期基准面旋回升降转换面附近发育的湖相泥页岩及炭质泥岩为良好的生油层和盖层;延长组发育上生下储、下生上储及自生自储式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0.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在海拉尔盆地苏31块南屯组二段识别出46个超短期、8个短期、4个中期及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并以沉积动力学观点分析了沉积特征随各级基准面旋回演化的规律。研究区目的层发育的主体沉积微相有辫状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及前三角洲泥。各级基准面旋回对沉积微相有较好的控制作用。随着基准面的上升,沉积物总体呈退积特征;随着基准面的下降,沉积物总体呈进积特征。基准面由上升到下降的转换面附近砂体相对不发育,基准面由下降到上升的转换面附近砂体相对发育。以基准面旋回及沉积动力学分析为核心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深化复杂断陷盆地开发区块精细沉积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井、优势地震属性融合、频谱属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对秦皇岛32-6油田北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Ⅱ油组(NmⅡ)复合砂体储层构型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厘清了基准面旋回对复合砂体构型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秦皇岛32-6油田北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复合砂体主要为点坝-决口扇沉积,渗流屏障主要为河漫滩-废弃河道沉积,按测井相和砂体结构韵律划分内部结构,点坝砂体头部—中部为箱形,点坝尾部砂体为钟形,决口扇砂体主要为漏斗形,河漫滩和废弃河道主要表现为尖峰形和低幅齿形;复合砂体外部叠置样式包括孤立型、紧密侧叠型、疏散侧叠型和堆叠型。②研究区NmⅡ油组沉积早期,河道呈交织条带状分布,主要沉积点坝与决口扇,堆叠式和紧密侧叠型复合砂体广泛发育;沉积晚期河道演化为单一条带状,决口扇零星分布于河道凸岸,复合砂体规模变小,主要为疏散侧叠型和孤立型,河漫滩和废弃河道规模变大,成为复合砂体间的渗流屏障。③研究区长期—中期旋回中,构造活动等异旋回因素通过调整可容空间和沉积物供给,影响复合砂体外部形态和叠置样式;短期旋回通过控制沉积物类型和水动力等自旋回因素影响复合砂体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12.
汪彦  鲁新便  彭军  赵冉 《特种油气藏》2011,18(2):14-17,135
塔河油田YT1区块三叠系可划分为6个长期、15个中期和3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发育有A型、X型、V型3种不同的层序构型。以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为对比单元,建立相应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根据不同层序单元沉积相发育特征及其岩相古地理分布规律,分析认为该区三叠系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随着地层基准面有规律地升降变化,研究区曾发生过6次规模较大的湖进-湖退旋回,其沉积记录亦体现出6次由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滨浅湖变化有序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13.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对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及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在层序界 面识别的基础上,将富县地区延长组划分为 1 个超长期、4 个长期、22 个中期旋回层序及若干个短期旋回 层序。 其短期旋回层序可细分为非对称型和对称型 2 种基本类型及 7 种亚类型,并详细分析了不同短期 旋回的堆砌样式、沉积相及空间分布模式。 选择中期旋回层序界面和最大湖泛面作为等时地层对比的优 选位置,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为研究区砂体、烃源岩展布规律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钟市油田潜三段储层为例, 进行了盐湖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在冲刷面、湖泛面以及盐岩界面基础上, 根据相组合特征, 在潜三段识别出向上“变深”不对称旋回、向上“变浅”不对称旋回以及向上“变浅”复“变深”对称旋回等3 类基本短期旋回。根据短期旋回叠加样式, 将潜三段划分为5 个中期旋回和1 个长期旋回。中期旋回内砂体分布规律受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比(A/S) 的控制。指出在A/S<<1 时, 砂体最为发育, 且连通性最好。但基准面最低时, 气候干燥, 湖盆水体浓缩, 碎屑供给不充分, 发育盐岩沉积; 在A/S<<1 向A/S<1 过渡时砂体较发育, 但隔夹层逐渐丰富; 在A/S>>1 时, 砂体不发育, 多为孤立砂体。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海陆交互地区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通过对地震与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珠海组海陆交互相三角洲沉积体系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在珠海组中识别出短期、中期和长期3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在此基础上,运用等时对比法则对各级旋回进行对比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归纳了珠海组沉积时期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内的沉积体系演化规律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为潮控滨岸带沉积环境,主要发育潮坪沉积。在低缓地形背景下发育的柯坪塔格组潮坪沉积环境可分为潮间带和潮下带,发育泥坪、混合坪、砂坪和潮道相沉积。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把塔中志留系柯坪塔格组分为2个长期旋回(LSC1和LSC2)、5个中期旋回和11个短期旋回层序。在LSC1旋回主要发育潮道沉积,LSC2旋回的沉积相以砂坪为主。对塔中11井、塔中117井的分析发现,潮道和砂坪相带发育了该区的主要储层。泥坪主要集中在LSC1旋回的顶部,形成油藏的良好盖层;LSC2旋回上覆的大套红色泥岩形成了气藏的良好盖层。由于上覆盖层的有效遮挡,在柯坪塔格组的潮道和砂坪中油气聚集成藏,其中在LSC1旋回中形成油藏,在LSC2旋回中形成气藏。  相似文献   

17.
在对地表露头的微相分析基础上,对吉木萨尔地区仓房沟群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仓房沟群内识别出由V级层序界面控制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按结构类型的不同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对称型等3种类型,并阐述了各类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砂体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垂向序列、岩性岩相组合、结构类型及叠加样式等特征,对研究区仓房沟群中期、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进行了划分,其中,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8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4个,最终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18.
运用基准面旋回原理,通过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东濮凹陷文南油田文138井沙二段下亚段中识别出3种基本结构类型和7个亚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其中,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主要发育在距物源区较近或物源供给较充分的三角洲前缘中的分流水道、河道间湾沉积区;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发育在距物源供给区相对较远但供给量逐渐增多的三角洲前缘中的河口坝、远砂坝沉积区;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型往往发育于沉积速率始终小于可容纳空间增长率的三角州前缘区。研究结果表明,文138井沙二段下亚段发育中期基准面旋回(4级)14个,短期旋回(5级)40个,超短期旋回(6级)92个;单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的厚度一般为18~32m,单个超短期旋回的厚度平均为4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