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Jchn Wesley Mitchell教授1913年12月3日生於新西兰,1934年毕业于坎特伯里大学,1938年获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62年获科学博士学位。从50年代初米契尔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任讲师并开始了感光过程基本理论的研究,他发明了制备大片卤化银晶体(sheet crystal)的方法并首先观察了这种晶体中的位错,1958年提出了新的感光中心的位错模型。在修正Gurney-Mott潜影理论的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已的光聚集  相似文献   

2.
曝光强度对卤化银微晶中载流子行为及其陷阱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卤化银感光材料潜影形成过程中光作用动力学问题,分析了曝光强度对光生载流子行为和电子陷阱效应的影响,认为伴随着曝光强度的增加,影响光电子衰减的因素由电子陷阱起主要作用演化到电子陷阱和复合中心共同起作用进而演化到复合中心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常规感光测定法、电镜法、介电损耗仪和微波光导仪研究了Fe~(3+)对卤化根乳剂微晶的掺杂效应,结果表明:Fe~(3+)使卤化银乳剂的感光度降低,灰雾降低,而反差变化不大。电镜观察和介电损耗测量表明:Fe~(3+)在物理成熟过程中对乳剂颗粒大小和离子电导率的影响不大,而微波光导数据表明,掺杂对电子电导的影响是明显的。上述结果表明:在AgBr中,Fe~(3+)起了深的电子陷阱作用,使光电子徙动路程缩短,影响潜影的形成效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镜法。介电损耗法和微发光导法,对铋离子Bi~(5+)在卤化银乳剂微晶体中的掺杂效应,做了较深入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铋Bi~(5+)的掺杂使卤化银的颗粒变小,使介电损耗峰向高频方向移动。随着铋离子Bi~(5+)的掺杂量的增加,乳剂微晶体的光电导在极短的时间内急剧下降,而光电子的寿命不断增加。看来铋离子的掺杂提供了大量的浅电子陷阱,造成潜影中心分散度增加和活性降低,这是造成减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发现含染料的溴化银模型乳剂在g=2.0023下的光致ESR信号强度随化学成熟时间的增长而增强,与光敏度的变化呈平行关系。这一现象与文献中报道的在实用乳剂上得出的结果恰恰相反。假设化学敏化产物在潜影形成过程中既能作为电子陷阱,又能作为空穴陷阱,可以解释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6.
用Monte Carlo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了溴化银立方晶体中潜影形成的机理。根据潜影研究的一些重要实验结果,在设计模拟模型时作了以下基本假定:(1)光照产生的电子在离子步骤发生之前,很快就达到导带与浅陷阱两种状态的平衡,这里除了表面结点位和晶格位错位之外,填隙银离子也能起浅电子陷阱的作用;(2)Ag、Ag_2和Ag_3的形成(成核过程)为低效过程,而Ag_4~+形成后的成长为高效过程;(3)光照产生的正空穴要经历“V”中心,溴原子和溴分子的演变过程,此时可能发生复合反应和回归反应。 模拟参数的估计是基于一些物理测量,如微波光导和介电损耗等的测量结果。模拟结果定量地展示了潜影形成过程中各种反应物,中间物和生成物的产生和变化,并与宏观的实验结果,如感光响应曲线和互易律失效曲线等,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7.
曝光前,短时间微波照射可以提高溴碘化银感光胶片感光度。一段时间微波照射后,溴碘化银胶片感光度增感幅度不大。而且,微波照射溴碘化银乳剂,其碘的位置和含量与胶片最后的增感大小有关。曝光后,微波照射可以使潜影衰退。  相似文献   

8.
继前文的潜影形成模型,对化学增感乳剂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研究。结果如下:(1)硫增感引入大的浅陷阱,可增加敏度与改善低照互易律失效;其空穴陷阱的作用则不是很有效。(2)金增感除了减小可显影中心的尺寸和增加抗氧化能力外,还应有另外的增感机理。Ag_2经金强化可以部分地转化为可显影中心。(3)还原增感斑与尺寸相同的曝光产生的银斑性质相同,曝光时大部分还原增感斑被破坏掉了,只有极少数有机会长大。还原增感斑的两个重要作用:提高了形成潜影的概率;消耗空穴或光解溴,使颗粒中的净剩电子增多。二者对潜影形成都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 ,在对潜影的研究中发现 ,卤化银微晶曝光时产生的正空穴与潜影形成效率不高、潜影衰退、负感效应和互易律失效等现象均有关 .正因为这些原因 ,所以一直以来卤化银成像体系所要解决的最基本问题之一仍是如何减少和消除正空穴对潜影形成的不良影响来克服潜影形成效率低的问题 .近年来 ,人们在如何处理空穴问题上逐渐形成了一条新思路 ,其基本思想是 :光生空穴 输入 化学空穴—电子转换器 输出 电子或电子载体其中的“空穴—电子转换器”应具备两个基本功能 ,一个是空穴捕获功能 ;另一个是空穴转换功能 ,即能把捕获的空穴经过快速反应…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波吸收介电谱检测技术测得了还原增感立方体氯化银微晶光电子衰减随增感条件的变化规律。实验发现,随增感条件的不同,增感中心发生了由空穴陷阱作用向深电子陷阱作用的转变。当增感中心起空穴陷阱作用时通过俘获空穴,降低了光电子与光空穴的复合几率,提高了光电子的利用率,从而有利于潜影的形成。由此得到在增感浓度一定时的最佳增感时间和最佳增感温度的组合。  相似文献   

11.
应用常规感光测定法、电镜法、介电损耗仪和微波光导仪研究了Pb~(2+)对卤化银乳剂微晶的掺杂效应。结果表明:Pb~(2+)使乳剂的感光度降低,灰雾明显升高,而反差变化不大。由电子显微镜照片表明,Pb~(2+)对乳剂微晶大小和形状影响不大,但是离子电导和微波光导数据显示出,Pb~(2+)的掺杂使离子电导率降低0.15个对数单位,电子电导成倍降低。上述结果暗示:Pb~(2+)对照相性能的影响不是由于乳剂微晶大小和形状的变化,可能由以下两个原因引起:(1)Pb~(2+)起了深的电子陷阱作用,使光电子徙动路程缩短,影响潜影的形成效率,(2)Pb~(2+)(或PbBr_2)成为复合中心,加速光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催化显影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双注仪制备出中空立方体碘氯溴颗粒乳剂并研究其感光性能.结果表明:由于中空颗粒具有独特的孔洞结构,使位错、缺陷增加,填隙银离子浓度增加和电子陷阱增多,潜影形成效率提高,从而达到提高乳剂感光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潜影形成过程中的空穴及其转换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最近几年,在研究卤化银体系的潜影形成效率时,在如何对待和处理光生空穴问题上出现了一些突破传统思路并具有开拓性的方法,我们把它称之为“空穴-电子转换”法。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寻找或设计一种“化学转换器”。这种转换器既能捕获空穴,消除或减少潜影形成过程中由于电子与空穴的复合造成的电子损失,又能经过它的转换产生并释放出额外电子或某种电子载体(如自由基)促进潜影的形成,起到一举两得显著提高卤化银乳剂感光度的作用。本文对当前已有的3种化学转换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望引起国内科学家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4.
溴碘化银核壳乳剂中电子的捕获和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双注仪制备了在核表面进行不同程度还原增感和一系列溴碘化银核壳乳剂,在没条件下测定了核表面形成的不同还原增感中心对乳剂微晶光电子衰减动力学及发光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增感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当Na2SO3用量低于5.4mg/molAg时光电子衰减动力学为二级反应,而当Na2SO3用量超过27mg/molAg时,增感中心一部分作为穴陷阱,另一部分作为电子陷阱,光电子衰减速率决定了电子的捕获  相似文献   

15.
交叉光楔法测定潜影分散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照相乳剂制造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他制得的乳剂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感光度。有很多因素会导致感光度的损失,潜影分散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卤化银颗粒曝光时,在形成可显潜影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些在通常条件下不可显的次潜影,次潜影相当稳定,其寿命一般可长达几天。经长时间放置后有些次潜影消失了,有些则成长为潜影,这就是为许多实验所证实了的潜影的延迟生成,次潜影是潜影形成过程的中间产物,它是在卤化银微晶吸收光子后产生的,却不能在正常显影条件下得到相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以来,许多新型的卤化银微晶已在新开发的各种高质量感光材料中得到应用。近十年来在国内外文献中又出现新型中空卤化银微晶制备方法的报道。本文着重研究一种表面有许多小孔及凹坑的中空卤化银T颗粒的制备方法和感光性能。由于其独特的孔洞结构,使位错、缺陷增加,填隙银离子浓度增加和电子陷阱增多,潜影形成效率提高,从而达到提高乳剂感光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量子化学半经验分子轨道法(CNDO方案),选取了三个晶面层数不同的AgBr晶体模型,对在这些晶体模型(110)表面上的银原子簇Ag_n(n=1,2,3,4)的电子结构及性质以及潜影机理作了量子化学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晶体对银原子簇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Ag_3和Ag_4优先取竖立晶面的结构。并且从Ag_3起,银原子簇的电荷分布成为上正下负的极性体。本文认为,这种极性是潜影的一个重要性质。Ag_3的热稳定性最强,又是银原子簇产生极性的转折点,故Ag_3是形成潜影的最小银原子簇。计算表明,银原子簇的增长是离子步骤先于电子步骤。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显影过程电极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单个乳剂颗粒显影过程的若干动力学特征,认为在特定的条件下,单个乳剂颗粒的显影过程可以分作两个阶段:自催化阶段和快速还原阶段。在自催化阶段,决定过程速度的是显影液/潜影中心界面上电子转移的步骤,这时过程的速度与显影中心表面积的大小成正比,反应具有自催化的性质。在快速还原阶段,乳剂颗粒内部填隙银离子向显影中心附近的迁徙成为决定过程速度的步骤;这一阶段与自催化阶段相比,持续的时间极短。在这种假设的基础上,通过乳剂颗粒显影时间的频率分布求出颗粒中最大潜影中心相对大小的频率分布。该方法适用于在同样的原始乳剂和显影的条件下比较乳剂颗粒中最大潜影中心的相对大小频率分布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表面潜影集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表面潜影理论,较全面地介绍了表面潜影集中所采用的技术及其应用领域、实施方法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卤化银颗粒潜影形成过程中的空穴转换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 ,在研究提高卤化银乳剂潜影形成效率的化学增感技术时 ,都侧重于对光生电子的行为和过程研究 ,而对孪生的正空穴的走向关注甚少 .这种思路近年来有所改变 ,逐渐从如何把电子与空穴有效分离转变为如何对空穴的有效利用上 ,即把空穴通过化学方法转换成电子或电子载体以达到提高潜影形成效率的目的 .本论文工作是以甲酸盐作为空穴捕获剂 ,研究它在卤化银颗粒中的掺杂技术并考察这种掺杂乳剂的增感作用 .本论文分为两个部分 :(1 )研究一些羧酸盐的水溶液及其与溴化银的分散体在光照时的自由基形成过程 ,主要考察光解过程中的一些单元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