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传统酱油都是选用优质大豆做原料,以后几经变革,逐步改用豆饼、豆粕而代之。随着生产的发展,酱油原料供应已发生了变化,即由国家平价供应转变为市场调节。据调查,全国绝大数厂家,酱油原料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而酱油销售价格没有得到合理的调整。因此,酱油原料的开发和利用已是当务之急。 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我省亦是  相似文献   

2.
以改变酱油酿造“双边发酵”为“单边发酵”为指导思想,进行了实验。制曲和前工序不变,采用二种水解工艺、二段发酵法,被经催陈、句兑,产品可保持酱油的特有风味,达市售酱油标准。为酱油室外液体大罐发酵或连续发酵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酱油双菌种酿造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选用豫生1号米曲霉双菌种分别制曲,混合发酵的工艺流程、工艺要点、常规理化分析和氯基酸分析结果。采用双菌种酿造新工艺酿制的酱油,各项理化指标达到部颁一级标准,总氨基酸含量都在8.08克/100毫升,分别超过对照组含量的31.60~31.92%;原料全氮利用率原池工艺达76.45%;倒池工艺达到74.5,分别提高7.68%,5.08%,酱油的风味和质量亦有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4.
酱油酿造中添加酸性蛋白酶生产性试验于丽萍王金英何家芬(黑龙江省科学院应用微生物研究所哈尔滨150010)我国酱油生产普遍采用低盐固态发酵法工艺,由于整个生产过程偏长,工艺繁多,技术条件复杂,许多工厂因种种原因造成原料的全氮利用率、氨基酸生成率和酱油的...  相似文献   

5.
酿造酱油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是我国独特的传统产品,是开门七件事之一。酱油文化与茶文化一样,自唐朝传至日本。在中国、日本、东南亚乃至西欧各国酿造酱油享有悠久的信誉。烹调中国菜离不开酿造酱油。目前我国年出口的酿造酱油约2万多吨。世界各国也纷纷建设起酿造酱油厂。所以酿造酱油已逐渐成为世界共享的东方文化。但  相似文献   

6.
棉籽饼是棉籽经过压榨提取油脂后的产物,粗蛋白质含量约为40%左右,含有全部人体必需氨基酸及其它多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含量低于豆饼;但蛋氨酸和色氨酸含量高子豆饼。动物实验表明,喂养籽棉饼的动物与喂养豆饼的动物相比,血液中胆固醇水平最低。棉籽饼中钙、磷含量丰富,可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从营养角度分析,棉籽饼和豆饼的  相似文献   

7.
8.
徐志钧 《上海调味品》1994,(1):12-16,20
我国的酿造起源很早,但是三千年来都是以手工作坊形式进行生产,土灶蒸豆、竹匾制曲、露天晒酱、木榨压滤、生产不离缸缸甏甏,运输离不开扁担杠棒,操作笨重,体力消耗特别强。不过行业尽管如此落后,产品质量却一贯较好,为民间所乐于食用,且是开门七件事中占了重要位置的日常必需品。但是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制定酿造酱油食醋和配制酱油食醋统一完善的标准的必要性。阐述了酱油类通过氨基酸态氮与全氮的比值比较法和食醋类通过总酸、不挥发酸等成分百分比比较法确定酿造、配制酱油、食醋的依据及具体制定方法,对新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日本酱油种类与特性 酱油是日本传统调味料,现已作为世界性调味料向近百个国家出口,特别是向美国出口多。酱油种类由日本农林省规格(JAS)按酿造方法分三类:本酿造酱油、新式酿造酱油、酶处理液-氨基酸混合式酱油。酱油中含食盐、糖类、乙醇,氨基酸等调味料及防腐剂等。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榛子的营养成分。并利用榛子果仁为原料制作营养丰富、具有特殊风味的保健酱油的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综述了酱油酿造过程中水分在原料处理、制曲、制醅中的作用,以及各阶段水分的控制和对酱油发酵的影响,体现了水分控制对酱油酿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一种酱油菌种筛选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建立了3.042米曲霉在高盐稀态发酵工艺中的筛选模型,为3.042米曲霉在高盐稀态发酵工艺中更好的使用提供了一些依据,基于生产实际情况,能较准确的反映生产。采用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的酱油酿造企业在进行菌种筛选时有依可循。  相似文献   

14.
天然酿造酱油中是否含3—MCP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天然酿造酱油中的3-MCPD的现况。从酱油生产原料、糖、脂肪、氨基酸的分解与合成代谢分析认为天然酿造酱油中不可能存在3-MCPD《  相似文献   

15.
现代酱油的感官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酱油感官检查的定义,基本要求,包括器具方面,环境方面及品评员的要求。同时介绍了日本酱油行业通用的感官检查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鱼露快速发酵生产工艺,以秋刀鱼为原料,采用加曲适量保温的方式生产鱼露,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不同因素(发酵周期、温度、固液比、加盐量、加曲量)对鱼露发酵生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周期30 d时,鱼露发酵液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维持稳定,表明鱼肉组织基本分解完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温度30℃、固液比1∶0.6、加曲量5%、加盐量12%。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鱼露氨基酸态氮含量(0.97±0.02)g/100 m 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3%±0.51%,感官评分88分,鱼露颜色棕红至橙红,无异味,富有鱼露特殊香气,达到快速生产鱼露目的。   相似文献   

17.
报告了天然酿造酱油中3-MCPD的现况。从酱油生产原料、糖、脂肪、氨基酸的分解与合成代谢分析认为天然酿造酱油中不可能存在3-MCPD。  相似文献   

18.
啤酒无菌酿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阐述了啤酒污染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和防治,以及它们对啤酒的影响,同时介绍了啤酒污染微生物的检测和纯生啤酒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d effects of grind size (n = 3; 0.65, 1.15, 1.65 mm) and brew time (n = 3; 18, 24, 30 h) on the sensory traits, consumer likability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cold brew coffee (brewed at 4 °C). Total dissolved solids were measured to evaluate extraction efficiencies. The finest grind size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ly greater antioxidant activity than the other samples, but grind size was not a significant factor for eighteen of the nineteen assessed sensory traits nor for hedonic assessments of appearance, flavour or overall likability. Notably, 24 h brew time samples showed consistently lower magnitudes of sensory traits, hedonic assessment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than those brewed at 18 or 30 h. This effect was significant in predictive modelling and not explainable by magnitudes of dissolved solids (which increased with brew time). Findings demonstrate substantial nonlin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ocessing time and cold brew attributes.  相似文献   

20.
刘伟 《中国调味品》2005,(2):40-40,37
介绍了新旧速酿工艺的差异,为适应现代生产的要求,采用速酿塔制醋新工艺,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以达到传统食醋的优良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