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梳理成都市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宏观导向及历史与地方传统,探讨其在社区更新中的公共空间营造之道,并选取历史文化街区、老旧居住街区、滨水活力街区等3种特色街区类型,揭示了在不同的营造与治理的机制下,通过社区公共空间营造重塑街头文化传统、形成地方场所精神和街道公共空间魅力,以及提升公共空间的实用性、规范性、艺术性与开放性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对台湾新北市淡水老街社区更新及旅游开发观察的基础上,从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改造模式入手,探讨了社区营造对街区复兴及旅游开发的影响,通过对淡水老街几处公共空间改造的分析,论述了社区营造作为一种设计手法应对历史街区转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厦门集美学村历史街区社区营造与实施,探索在"慢城"理念导引下慢社区的空间构成关系,并指出"慢城"模式对中国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冲击与影响、与传统邻里社区的差异以及对历史街区中社区营造的适应性特征。试图依托学村独有的资源要素,从空间契合发展、混合用地布局、绿色慢行交通、特色社区文化与活力公共空间视角,提出针对性营造策略,期冀为构建极具地域特色的历史街区慢社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社区的角度出发,通过相关研究以了解历史街区复兴的概念与元素,分析历史街区中公共空间的特性,建构出历史街区复兴的原则性架构。另一方面,探讨长沙地区的社会文化特质、保存制度与现况,藉此检视长沙当前的社区文化与都市空间之联系,并就社区经营公共空间之困难提出省思。对于历史街区的复兴,本文认为应该涵盖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空间形态、与街区经营等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5.
对于北京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空间系统优化和社区邻里活力恢复,上位规划中已提出相关要求。以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为典型案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以街巷建成环境为核心的“公共空间网络”和以居民社会活动为核心的“日常生活网络”之间的关系,探究大栅栏空间结构的网络结构特征,以及成为日常生活载体的公共空间位置和功能特征与产生社会隔离的公共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公共空间网络形态影响日常生活轨迹;空间公共性和多元性的培育是街区层面社区活力营造的关键;空间分异触发街区社会隔离。以期为下一阶段的街区更新规划提出以公共空间结构优化配置和社区邻里日常生活活力恢复为导向的更新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项目所处特定的地域及不同人群构成的分析,作为设计的本源,同时关注公共空间的品质,构建复合功能空间,保持街区活力,力图创造具有特定地域人文精神的社区居住氛围,培养和延续城市空间特质。  相似文献   

7.
城市小微公共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弥补了大型城市公共空间的分布局限,对于服务社区、街区有明显优势。内厝澳片区作为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的一部分,需要不同类型的小微公共空间满足游客和居民的需求。该文以鼓浪屿内厝澳片区为例,通过空间特征、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形态类型解析、使用特征与评价对内厝澳小微公共空间解析;针对其小微公共空间现实困境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历史国际社区保护、社区小微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提供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8.
何依  邓巍 《山西建筑》2012,(32):6-8
以太原市矿机历史街区的保护为例,从其"公共物品,单位属性"的双重性质出发,探讨了传统工业社区保护的方法和机制,旨在传统社区保护方面提出一个新视角,为其他工业遗产社区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汪广丰 《城市开发》2024,(1):100-101
<正>小社区连着大民心。社区微更新既是对公共空间的改造,也是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它主要着眼于社区基本单元,按照城市更新理念,以群众需求和参与为导向,对社区内品质不高、长期闲置、利用不足、功能不佳的公共空间和老旧建筑进行改造提升。近年来,城市微更新理念被广泛应用。例如,上海市从2016年起围绕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9类公共要素,持续开展“行走上海——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专项活动,成功打造了浦东缤纷社区、徐汇美丽街区建设、步高里、威海路665号等一批微更新项目。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苏家屯路为例,以区域内的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分析找出老旧街区景观的更新重点,从绿化营造、优化慢行系统、激活公共空间、文化传承等方面制定相应的街区重构策略,充分考虑景观、空间、功能三者之间逻辑推演关系及互补性,弥补封闭式社区的不足、打破现有的居住现状、建立良好的居住群关系和有效地提高老社区街道生态化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济南府城历史街区为例,解析城市传统社区的组织模式及空间形态;指出传统社区的文化景观价值;并探讨了传统社区面临的深刻危机及全面保护和适度更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建筑》2020,(4)
文章从公共空间生产的角度出发,追溯公共领域和空间生产的理论来源,总结构成公共领域的基本要素,明确社区公共空间讨论范畴,解析空间生产的三元辩证法和网络社会对公共领域的重构,归纳社区公共空间生产的分析框架。以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在上海新华路的社区营造实践为例,从物理公共空间、网络公共空间、象征公共空间及社会公共空间四个方面阐述社区营造对于重建城市公共空间、重塑市民社会公共性和重构社区共同体的实践性探索。  相似文献   

13.
张烙  张烁 《华中建筑》2020,38(8):75-79
街区入口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的一种空间类型,是城市街区型社区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试图将PSPL调研法与空间句法相结合对汉阳玫瑰街区入口空间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着重以知音西苑社区为突破口提出相应的改造策略及概念方案,希望为提升整个玫瑰片区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拉萨市传统社区呈现出社会异质化和公共空间缺失的社会空间特征,文中基于社区"微单元"概念划分社区,构建具有层次的社区公共空间体系,探讨传统社区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工业建筑》2013,(11):41-44
徐州许多传统居住型街区存在着老龄化、基础设施薄弱等与其本身固有历史人文价值矛盾激化的问题,以至成为更新改造的"鸡肋"。基于对老龄人群生活行为空间的关怀,通过对徐州某居住型老街进行实地调研,并根据调研数据适当调整街区的空间组构,引导街区现有的意念社区往良性方向发展,从而探索此类"鸡肋街区"的适老化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6.
老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是城市存量空间优化的重要部分。文章以福州市台江区新港社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传统小数据与信息大数据互补结合的多元数据,探究老社区公共空间的调研分析方法,并进行调研结果分析,为下一步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提供有效数据及科学依据。分析所得结果以期为老社区公共空间的调研分析方法注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在国家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传统农村公共空间的概念、传统农村公共空间的研究概况和特征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目前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初探.以山东昌乐县白塔村社区服务中心为例,分析了新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设计思路.希望以此作为日后研究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的一个基础,能够对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的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曹海婴 《新建筑》2010,(2):61-65
从分析社区和居住区概念的关联性着手,通过考察我国居住区公共空间布局结构的转变,探讨了居住区公共空间不同的运行方式和作用。指出:与传统社区单向的公共性不同,当代住区公共空间具有双重的公共性,因此模拟传统社区生活的规划思路无助于弥合当代城市社会空间的裂痕。最后本着建立和谐城市社会的原则,对住区公共空间规划策略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巴塞罗那具有悠久的街区公共空间复兴历史。近年来,出现了以复兴街区道路空间为目的,倡导把道路归还给行人的"大街区"规划革新。本文介绍了巴塞罗那大街区规划产生的背景,探讨了大街区规划方案的理念,以及其与传统街区、封闭社区之间的不同,并阐述了巴塞罗那大街区规划方案的内容和实施机制,旨在为我国推广街区制居住模式和街区规划提供有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俊宴  史宜 《建筑学报》2015,1(2):119-124
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社会空间特征进行深入解读,结合地方实践经验,提出基于"微社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模式,以"微社区"的形式划定街区内的基本社会空间单元,以达到在规划中保护街区居民社会生活的目的。结合广州市和平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从街区更新策略、社区组织策略和实施保障策略的角度入手,探讨"微社区"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