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管道输送加气减阻的机理,分析了影响减阻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延长排距的计算,利用模型试验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实船试验。研究表明,在绞吸式挖泥船的排泥管中加入适当压力和一定体积分数的气体,可以降低管道输送阻力和延长排距。  相似文献   

2.
管道泥浆输移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黄河堤防淤筑工程中采用的管道泥浆输送设备,通过现场观测获取施工管道的压力、流量、含沙量等资料,对管道泥浆输移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对高含沙水流的阻力系数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阻力系数与泥浆Re数间的相关关系.同时分析了管道泥浆输送能力,引入反映管道阻力特性的综合排距概念,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了管道输送能力,提出的管道流量与综合排距的确定方法可供泥浆管道水力设计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3.
长输管道泄漏检测和定位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石油、天然气等工业的发展,管道输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长距离输送管道的优势更是明显.同时,由于管道泄漏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所以长距离输送管道的在线实时泄漏检测和定位技术巳显得异常重要,而且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介绍了长距离输送管道的泄漏检测性能指标及目前泄漏检测和定位方法的现状,并指出了泄漏检测和定位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气力容器式管道输送技术是以鼓风机的气流为动力,在装满货物的小车两端建立压力差,使之在管道内运行,达到输送货物的目的.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该文介绍了气力容器式管道输送的原理、特点,对试验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艺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可燃气体由传统的金属管道输送向高强度工程塑料管道输送转变的趋势,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工程塑料管联接过程中专用的单片机控制热熔焊机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水平管道液固两相流的相似与模化研究》一文中论述了:用实验室模型浆体管道模拟工业浆体管道主要输送参数的模化试验设计原则,和模化的相似准则及准则关系式,以及模化每件和近似模化方法。据此可由模型管道实测主要输送参数数据以预测工业管道主要输送参数数据的计算公式等作了论述。本文试图作进一步的探讨和论证。这些理论和计算通过实验资料数据取得验证。验证证明本文的论据和计算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通常预测主要输送参数值的误差小于10%。根据验证获得的共性结论,比较可靠地由模型浆体管道实测得的主要输送参数数据预测工业浆体管道主要输送参数数据。为正业浆体管道的可行性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磁化水的建筑垃圾深井充填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建筑垃圾与煤矸石混合骨料浆体管道输送性能差,后期强度不足的问题,将磁化水和活化搅拌技术引入建筑垃圾充填配浆试验中.试验探究了不同磁化条件下,磁化水-建筑垃圾浆体主要流变参数和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基于Fluent的充填管道输送流速和压力变化模拟,对磁化水-建筑垃圾浆体的管道输送性能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磁感应强度B=200mT,水循环流速v=0.3m/s时,经活化搅拌后的磁化水-建筑垃圾浆体的坍落度、稠度提升15%~20%,抗压强度提升20%~30%,管道沿程阻力损失减少27%.磁化水在提高建筑垃圾充填体强度,改善其流变性能,提升管道输送效率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煤柱(Coal Log)在水力输送管道内的流动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柱水力输送管道(CoalLogPipeline)是目前正在美国进行研究和开发的一种最新型的管道输煤技术.本文就这种管道输煤技术的水力学原理,即压制成圆柱形的煤柱在管道中的流动性状进行分析讨论.这些流动性状包括管道煤柱流的区域划分,煤柱的起动速度和悬浮机理,以及沿管道的压力损失.通过分析导出的有关的水力学计算公式简单易行,可为煤柱水力输送管道的设计提供基本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包钢矿浆管道输送系统及药剂投加方式,针对矿浆管道腐蚀磨损速率快的问题,进行了石灰乳矿浆pH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钙大量流失造成的输送矿浆pH值较低是导致矿浆管道腐蚀速率快的根本原因,通过对矿浆输送系统改造、调整运行方式、优化药剂投加工艺等措施,实现了矿浆管道的长寿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
煤泥是煤炭洗选加工中的废弃物,但仍含有相当量的热值,将煤泥通过管道远距离输送到锅炉燃烧发电是目前解决煤泥利用的最佳途径.煤泥作为高浓度黏稠物料进行管道远距离输送存在很多困难,其流变特性研究是管道输送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从上述角度出发,介绍了煤泥的物理特性和实验仪器,通过对质量分数为55%~75%的煤泥进行系统地测试,绘制了流变曲线和黏度曲线,确定了煤泥的流变类型,得出了煤泥的流变方程.通过对煤泥的流变特性研究,为煤泥管道输送设备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11.
随着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提高输气管道的输送效率成为热点问题,其中降低管输过程中的摩擦阻力至关重要。为探究三角形肋条在输气管道减阻中的应用效果,利用ANSYS?FLUENT软件对光滑管道和肋条管道中的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近壁区域,肋条管道与光滑管道的速度剖面相差较大,主流区域相差较小,肋条结构的减阻效果主要基于近壁面;肋条结构将漩涡推离壁面,使肋底充满低速流体,降低近壁面处动量交换,减小摩擦阻力;与光滑壁面相比,尺寸为sh=0.516 5 mm的肋条具有4.38%的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厨房环境污染的基础上,计算了厨房的排风量和补送风问题,并比较了常见的排烟装置的性能,提出了排烟共用烟道的设计形式及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挖泥船排泥管内流体流动状态,推导了试验台的相似准数,研究了各相似准数在模型中的作用,分析了它们在模型与原型的相似关系中的主次地位,得出了模型与原型主要是阻力相似的结论,并以此为依据构造了模型实验台.  相似文献   

14.
为了优化计算燃料油应急加温输送管线系统中移动加温系统布设位置,依据移动加温系统的工艺参数,采用分段逼近法进行裸露钢质管线加温输送燃料油的温降和压降计算,分析风速对裸露钢质管线的传热影响,得到严酷条件下燃料油移动加温系统的一站加温输送距离,为燃料油应急加温输送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将氢气掺入现役天然气管道中混输是实现氢气大规模、长距离、低成本储运的有效方法,但是氢气的掺入会对天然气管道水力特性和安全等方面造成较大影响。为此,采用SPS软件对不同混氢比(均为摩尔分数)的天然气管道输送工况和泄漏工况进行仿真计算,探究掺氢对天然气管道水力特性、离心压缩机运行特性、泄漏后截断阀压降速率及泄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氢气会降低天然气管网的输气效率和压缩机性能,可通过增大压降的方式确保管道输气效率不变;在相同天然气需求下,随混氢比的增大,管道动态压力波动减小;掺氢天然气管道泄漏后,随着混氢比的增加,压降速率和泄漏量均增大,管线截断阀压降速率阈值设定值也要相应增大。该研究成果为确定天然气管道最大混氢比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为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工艺的确定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6.
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集油能耗迅速上升,如果开展常温集输可节约成本,带来一定的企业效益。为判断管道能否进行常温集输,根据现场实测数据,构建并修正水力热力计算模型,进行水力热力耦合计算,确定了管道的常温集输半径,并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对常温集输半径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研制常温集输半径图版,为地面常温集输工作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水力热力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该管道的压降、温降,其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9.42%、5.31%;对常温集输半径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为起点温度、起点压力、产液量;利用以上三个因素绘制的图版为管道能否实施常温集输提供了依据,当不能常温集输时,可以通过查询图版确定管道起点所需的温度压力。  相似文献   

17.
煤柱管道水力输送系统中若干环节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煤柱管道水力输送的特点,对管道输送系统各个技术环节,如煤柱注入和排出,管道泵动力增压,管线折转和弯转,煤柱分枝管道分流等,提出了可行的设计方案和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8.
长吉输油管道优化运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原油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热油管道来运输,在运行过程中,热油管道的运行能耗主要是电能消耗和燃料油消耗。电能消耗增加,则相应的燃料油消耗减小,电能消耗减小,则相应的燃料油消耗增加。因此加热原油管道优化运行对节能降耗和降低长输热油管道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在对长吉输油管道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长吉输油管道优化运行的数学模型,将这个数学模型看作二维资源分配问题,即把全线总压头和全线总热负荷在各站间进行最优分配,运用动态规划的方法求解。在考虑长吉线的现有设备基础上,提出在3个加热站各安装一台进口泵,并进行优化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冷热原油顺序输送温度场波动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更加准确地确定冷热原油顺序输送温度场波动规律,对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绝热面漂移进行了研究。针对冷热原油顺序输送过程中埋地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变化特征,建立了土壤温度场非稳态传热模型,利用CFD软件,对冷热原油顺序输送过程中不同循环周期不同时刻的土壤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及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场绝热面的漂移具有一定的规律,绝热面随冷热原油顺序输送时间呈周期性漂移,漂移周期与冷热油顺序输送的循环周期相同;土壤温度场绝热面的漂移周期及距离与冷热油顺序输送的循环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