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方法.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使用机械通气抢救11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报道.结果:11例呼吸衰竭患者中,机械通气时间<48h4例,48-72h4例,>72h3例,均顺利撤机.结论: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呼吸衰竭患者较为有效,安全,可行的方法.严密的病情观察,有效的呼吸道湿化,吸痰时机和方法的正确掌握是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得到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总结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严密观察,做好气管导管护理、吸痰、气道湿化、生命体征监测和预防感染.认为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中,正确细心地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总结26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切实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气道护理、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营养支持、脱机训练、肢体功能锻炼等.认为有效、系统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是成功救治呼吸衰竭的前提和保证,有利于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史亚荣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2(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9例接受机械通气的ICU病房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并对两组患者采用SDS以及SAS对患者焦虑情况以及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SDS以及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机械通气的ICU病房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降低患者负面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目前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有关问题,包括: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呼吸机管理、气管插管护理、口腔护理和预防并发症等几个方面.认为对新生儿机构通气进行科学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无创性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对观察组50例行无创性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对机械通气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50例患者均顺利接受机械通气,无1例拒绝或中止,治疗总依从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的依从性,对其疾病的治疗及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的护理体会.方法:做好气管导管的护理,加强气道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预防感染,加强基础护理.结果:通过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和护理,从而减少了临床并发症的发生.讨论: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才能够确保呼吸机功能的实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2007年7月~2010年7月期间本科167例机械通气患者行床旁纤支镜术各种方法的护理,包括:气管插管术、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肺活检术、细胞刷检术、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局部灌药等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认为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配合是机械通气患者床旁纤支镜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51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其病情使用机械通气,同时给予正确的人工气道护理、生命体征监护、营养支持、心理及各项基础护理,观察通气前后患者生命体征、意识、血气变化、治愈率等.结果 本组患者经积极治疗,治愈44例,机械通气时间为2~17d,平均3d,住院天数6~26d,平均12d;机械通气前后血气分析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机械通气是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关键环节,加强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过程的全面护理,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对78例有机磷中毒(AOPP)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护理要点.78例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时及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为17h~49lh(平均291h).13例死亡,65例治愈.无严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AOPP是临床常见的中毒性疾病,由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仍是目前AOPP首要死亡原因.机械通气是抢救AOPP所致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及时地使用机械通气,正确地进行护理,可有效地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72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予以舒适护理的体会,主要方法包括: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选择合适的鼻罩(面罩),充分湿化,指导患者呼吸与呼吸机同步,防止误吸与漏气.认为舒适护理可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舒适护理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清醒病人中的应用,包括:舒适的心理护理、气管插管导管的舒适护理、机械通气的舒适护理、吸痰的舒适护理、口干、口渴的舒适护理、体位的舒适护理、沟通障碍的舒适护理、睡眠的舒适护理.认为对病人行机械通气时,应加强满足病人舒适的需求,严密做好各方面的护理,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静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4)
总结了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的效果.通过对16例采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各类指标变化的动态观察.认为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COPD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脱机过渡中具有较好的效果,细心护理和严密监测是保证COPD患者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本科2008年2月~2009年4月住院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的57例患者,分为2组,在呼吸机参数设置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给予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pen endotracheal suctioning,OS)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losed endotracheal suctioning,CS),记录2种吸痰方式从操作开始到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恢复所需的时间及2组出现并发症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OS组28例患者,SpO2平均恢复时间为(42±5)s;CS组29例患者,平均时间为(31±7)s.经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密闭式吸痰患者血氧饱和度恢复至操作前的时间小于开放式吸痰患者所需时间.CS组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的比例小于OS组(P<0.05),粘膜损伤率与OS组无差别(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CS)可以减轻操作引起的缺氧程度,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是值得推广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危重症医学的不断发展及多功能呼吸机的广泛应用,使得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成为内外科及重症领域重要的治疗环节.我院自2010年3月以来,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达150例.现以经口气管插管为例将我们对机械通气管插管病人的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两种气道加温湿化方法对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应用的效果.方法:将78例SICU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的呼吸机湿化罐方法进行气道管理,观察组仅使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早期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单用人工鼻可以达到满意的气道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临床营养支持根据营养供给途径分为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两种,是临床危重症患者治疗不可缺少的措施.肠内营养分口服和肠内管饲两种途径,后者包括鼻胃管、双腔胃-空肠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及各种造瘘管.随着人们对营养及供给途径的深入认识,营养支持已由肠外营养为主的营养供给方式,转变为通过鼻胃管、鼻空肠管或胃(肠)造口途径的肠内营养支持为主.鼻胃管在临床管饲应用中最为普遍,一般经鼻插管,也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经口插入.现将鼻胃管应用于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袁建娟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2(9)
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顽固性皮肤疾病,在牛皮癣的发病和病情的演变恶化过程中,心理及社会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临床发现:银屑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同时给患者也带来了心理上的痛苦.所以不少牛皮癣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这些心理因素往往在牛皮癣疾病的诱发、加重、缓解、治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治疗银屑病时要格外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应用人工机械通气于危重症哮喘患者,以探究人工机械通气在临床救治危重症哮喘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地分析运用人工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哮喘的35例患者.结果:所有患者在24小时之内,症状都得到明显的缓解,5天之内撤机,并于19天之内全部缓解出院.结论:人工机械通气适用于治疗危重症哮喘,疗效安全、有效,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郭琳洁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2(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应对措施.方法:选择我院糖尿病患者130例和健康体检者130例,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进行评定,以5级评分为调查标准,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SCL总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为别为(54.61±3.12)、(90.22±6.3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认真分析和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做好护理干预措施,可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控制血糖,改善其抑郁、焦虑状态,明显提高了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