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对颅脑损伤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研究,两组均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早期康复组给予早期头针及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等待患者清醒后给予康复训练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thel指数(MBI)为指标,观察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ADL改善情况.结果:早期康复组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头针及康复训练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颅脑损伤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骨科手术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两组,观察组从入院起、手术前、手术后、恢复期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对照组未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明显缩短,患肢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缩短了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按康复介入开始时间分为早期康复组(术后1个月内)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各3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发生率进行测定,比较两组数据.结果:早期康复组患者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降低,且均优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痉挛性神经源性膀胱的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重症脑外伤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将74例重症颅外伤后伴有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及留置胃管护理,康复组除上述的护理,还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训练.结果 康复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明显改善、并发症减少、死亡率下降.结论 早期积极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重症脑外伤患者的吞咽障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单侧全髋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康复护理组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后采取系统的早期功能康复练习,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术侧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康复训练组术后28周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早期进行康复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57例手外伤皮肤缺损皮瓣修复患者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皮瓣血运情况及康复指导.认为通过良好的护理及康复指导使患者的手获得了满意的外观,手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首发脑卒中导致急性偏瘫的患者,均行常规内科治疗,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0)治疗后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n=40)治疗后给予早期康复综合护理;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均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评估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早期康复干预对于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住院患者6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接受一般外科治疗.康复组除药物治疗外,由护理中心根据患者的特点统一开展康复训练: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认知训练、言语训练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结果 规范的早期康复治疗1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使脑外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加速康复理念在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阑尾炎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阑尾炎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阑尾炎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对阑尾炎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手术治疗的方法及要点.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的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引入阑尾炎患者的手术治疗,减少了阑尾炎手术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对各种治疗措施所产生的应急反应及并发症,加快了患者的恢复,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早期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在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32例急性脊髓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常规组12例和观察组20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早期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以肌力训练和关节活动度训练,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及生活能力等级.结果 观察2个月后,早期早期康复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常规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早期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成3组各16例.电针组分别选取患侧肩髃、肩髎、肩贞、曲池、外关、合谷穴针刺加电;康复组综合运用运动及作业疗法;针康组则采用两种方法结合治疗.结果:治疗四周后,3组患者VAS评分、肿胀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I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与电针组及康复组比较,针康组各项评定结果更优(P<0.05).治疗后ADL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恢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肘关节僵硬的护理和运动康复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肘关节僵硬的术前准备,术后的病情观察、进行系统的功能康复护理的措施.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7-25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患者的平均肘关节功能:伸直20.3±7.6°,屈曲116±6.5°,旋前76.3±7.4°,旋后82.5±6.4°.根据肘关节功能Mayo评价体系进行评估,术后平均为(85.7 ±8.6)分.结论:对于肘关节中度僵硬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必须进行术后早期系统规范的功能康复,才能达到较好的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按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0d后分别名进行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评分,根据评分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康复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为28.75±13.55,对照组为29.33±14.0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0d后,康复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为69.50±16.67,对照组为52.33±19.08,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康复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10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脑血栓入院第1天、脑出血第3天)加用康复护理,肢体功能采用积分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半个月后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按简化Fugl-Meyer评分法和日常生活评价(ADL)的Barthel计数计分法评定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药熨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出现肩手综合征的患者90名,采用随机对照法将病例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综合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药熨治疗,综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上应用中药药熨治疗.治疗前后应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视觉类比评分法、肿胀评价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3.30%,治疗组为80.00%,综合组为93.30%,综合组与其余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药熨结合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的康复组及药熨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颅脑外伤病人早期介入康复功能训练及护理的意义.方法:选择90例颅脑外伤病人进行随机分两组:45例早期训练组,45例康复才进行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意识状态,运动功能,认知综合功能进行比较.结论:早期介入康复功能训练及护理可使病人康复时间缩短,神经功能完善,并发症减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0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药物+神经促通术)54 例,常规组(单纯药物)49 例,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5天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平衡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ADL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神经促通技术可明显降低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肢体运动平衡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手外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护理干预)和对照组43例(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疼痛程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外伤患者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以来我院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57例临床资料,并与44例行常规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颅内压、GO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显著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恢复良好19例(33.3%),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迟发性血肿、再次手术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辫治疗重型颅脑疗效显著,能够降低病 死率,但应控制适应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和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早期胃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和作用.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之间我院神经外科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48小时给予留置鼻胃管,推注鼻饲液,鼻饲液的量及配置根据病情逐步调整,由少到多、由稠到稀逐渐过渡.对照组于术后48小时给予肠外营养,至肠鸣音出现后改为肠内营养.并给予留置胃管护理.于术后28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生化检查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血生化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病情恢复良好.结论:对神经外科术后病人实施早期胃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同时还应加强留置胃管的护理,进一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