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何选明  潘琛  张连斌  彭宏杰 《煤化工》2012,40(2):29-31,35
在恒容反应器内,选用乙醇作超临界萃取剂萃取喹啉,研究了温度和压力对喹啉试剂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温度在260℃~270℃,萃取压力7.0 MPa~11.0 MPa,喹啉试剂的萃取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超临界乙醇萃取粗喹啉产物中喹啉时,压力和溶质溶剂体积比对萃取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7.3 MPa,溶质溶剂体积比0.05,萃取温度为260℃时,最佳分离比率可达到1.85。  相似文献   

2.
以乙醇为超临界萃取基剂,采用恒容升温法研究了超临界乙醇对煤焦油蒽油组分咔唑的萃取效果,探讨了温度和压力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为270-280℃、萃取压力为12MPa左右时,咔唑的溶解度较大、萃取率较高,萃取效果明显;温度和压力对超临界乙醇萃取咔唑影响显著;超临界乙醇萃取单组分咔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何选明  吴梁森  陈康  潘叶  李维 《煤化工》2013,41(2):23-25
在恒容高压反应釜中,以无水乙醇为溶剂,控制温度和压力,研究煤焦油洗油馏分中的联苯在超临界状态下的溶解度。通过气相色谱检测,分析萃取的余液,实验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为260℃、压力为9.7MPa时,联苯在超临界乙醇中的溶解度为0.019 53 g/mL,达到最佳萃取分离比1.73。通过实验研究可知,温度与压力的变化对固体物质的超临界溶解度具有突出影响,尤其压力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洗油组分的提取、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瑞平  段润娥 《煤化工》2006,34(5):61-64
介绍了目前提取洗油组分的主要工艺过程及洗油中各组分的应用情况,指出我国应加强洗油加工利用的研究和其产品的开发应用:首先必需建设大型洗油加工装置,采用多种加工工艺,提取煤焦油特有的组分;其次提高洗油加工产品的纯度,获得高附加值的产品。  相似文献   

5.
微波条件下,研究了在乙醇抽提神府煤中加入氯化锌对其结果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了乙醇和乙醇-氯化锌抽提物的组成;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了神府脱矿物质煤、乙醇抽余煤和乙醇-氯化锌抽余煤的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在乙醇溶剂中添加少量的氯化锌,其抽提物的组成发生了改变;乙醇-氯化锌抽余煤与原脱矿物质煤和乙醇抽余煤相比,芳环吸收强度降低,表明在抽提过程中可能伴随着烷基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张睿  武练增 《煤炭转化》1990,13(2):20-24
煤的超临界气体抽提是英国国家煤炭局开发的一项煤液化过程。它是基于超临界气体对煤有机质有显著的溶解能力,同时超临界气体扩散系数大,粘度小,因而对煤的抽提较好。由于超临界气体抽提液-固自行分离,避开了传统液化过程中液-固分离难题,同时超临界气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流体抽提技术是一项新型、绿色、环保的技术,超临界流体抽提技术应用于煤的目的分为超临界条件下气化制氢,超临界条件下脱除杂质和超临界条件下煤的液化3个方面,综述了超临界流体抽提技术应用于煤的研究进展,并着重论述了该技术应用于煤液化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解祥夫  刘亚青 《江苏化工》2006,34(11):11-13
简要介绍了超临界抽提法相比于其他抽提方法的优势和优点。着重介绍了超临界抽提法在聚合物反应、提纯以及聚合物分级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对明胶抽提工艺中不同道次明胶的分子量分布进行了分离和表征,测定了其不同组分的分布,并对图谱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随着抽提道次的增加,明胶的分子量分布变宽,α组分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萘油组分的超临界萃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醇为超临界萃取剂,利用恒容升温法对綦油组分中的萘、苊和芴进行超临界萃取工艺研究,对萃余液进行气相色谱检测,通过差量法计算其萃取率和超临界浓度,结果表明,超临界乙醇对萘油组分的萃取具有较好的效果,在萃取温度为270℃、萃取压力为13MPa时,萃取效果最好;萘、苊、芴3种物质超临界萃取规律明显;萘油组分的超临界乙醇萃取工艺绿色环保,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使用Chrastil模型对前文[1]报导的32号机油在超、亚临界CO2中的溶解度数据进行了关联,给出了关联参数。在自行研制的间歇式萃取装置上,压力为7.4~14.9MPa的范围内,使用超、亚临界CO2对32号机油进行了萃取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CO_2萃取蛋黄油及数学模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萃取器为 1.2L的试验装置上 ,在温度为 45℃、压力为 32 .0MPa、原料粒度 (D)为 1.2mm的条件下 ,进行了超临界CO2 萃取蛋黄油的研究 .考察了CO2 的流量和原料粒度对萃取的影响 .建立了超临界CO2 萃取蛋黄油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实际萃取过程 .根据模拟结果得到外扩散传质系数和流体流速的 0 .5 48次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13.
从洗油中分离和精制苊的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精馏和重结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从洗油中分离和精制苊的新工艺.结果表明,单纯使用多次精馏的方法很难制得高纯度的苊,而通过精馏与重结晶相结合的方法可制得高纯度的苊;提出了从洗油中提取苊的精馏-重结晶工艺,该工艺具有能耗低、纯度高、收率高、工艺简单、溶剂可多次循环套用、无环境污染和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煤的超临界萃取液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昌华 《煤炭转化》1995,18(4):68-74
在半连续装置上,选用几种褐煤、烟煤及乐平煤进行了超临界水萃取液化研究。对反应活性较高的可保煤和乐平煤考察了不同溶剂、不同催化剂、不同温度段及不同压力对萃取结果的影响。对特征煤-乐平煤的萃取物进行了GC/FTIR和FTIR分析。结果表明:以甲苯为溶剂,在400 ̄430℃时萃取率较高,NaOH催化剂可提高萃取物中油含量。乐平煤萃取物主要是苯类、烷烃类衍生物。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CO_2萃取甘草素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介绍在超临界状态下,用CO_2作萃取剂,用水-乙醇作夹带剂从甘草中萃取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及甘草查耳酮B的实验方法;研究了超临界CO_2萃取过程中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在间歇高压釜实验装置上,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了木材亚/超临界乙醇-水萃取过程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混合溶剂中水的质量分数为60% ,温度为290℃和溶木比为15∶1(此时系统压力为7.8 MPa)时,能获得最高的木材转化率和萃取物产率,大约90% 的木材变成了可溶组分,这为木材液化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CO_2萃取柞蚕蛹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田景州  王杰 《化学工程》1992,20(4):59-65
为了充分利用柞蚕蛹资源,本文提出了用CO_2作萃取剂,在超临界条件下,用间歇采样称重及降压分离法从柞蚕蛹中萃取蚕蛹油的方法,探索了超临界CO_2萃取柞蚕蛹油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8.
含乙醇废水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等温平推流反应器中乙醇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SCWO),反应温度475~550 ℃、压力22~30 MPa、停留时间0.6~63.7 s、氧气与乙醇摩尔浓度比4.56~9.09.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别是反应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随停留时间增大、温度升高,乙醇去除率增大,压力和氧气浓度变化对过程无显著影响.以幂指数方程描述乙醇SCWO动力学,乙醇和氧气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和0,计算值和实验值相差基本在10%以内.超临界条件下分别以过氧化氢和氧气为氧化剂时乙醇的氧化反应无明显差别,亚临界条件下过氧化氢氧化速率大于氧气.基于对此现象的分析,作者推测:无论以过氧化氢或氧气作为氧化剂,在超临界水中,它们之间可以通过一系列自由基反应迅速达到平衡,且各物种的平衡分布与初始分布无关,体系的主要氧化过程在平衡分布下进行.  相似文献   

19.
溶剂极性对超临界乙醇中无限稀释扩散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TRODUCTION Ethanol has more accessible critical properties(Tc =241 ℃, Pc =6.38 Mpa) than water and stronger solubility power than carbon dioxide. Nearcritical and supercritical ethanol is a compressible fluid exhibiting great tunability with bot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相似文献   

20.
煤的超临界醇萃取脱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文  郭树才 《煤炭转化》1992,15(2):28-35
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提高,使洁净燃料的获取变得十分重要。本文详细论述了用超临界醇萃取的方法脱除煤中硫的新技术。分析了各种操作条件对脱硫的影响作用以及脱硫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