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行走轮是采煤机牵引部的重要零件,其可靠性对采煤机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基于采煤机虚拟样机模型的仿真数据,利用机械优化设计理论建立煤机牵引部行走轮动态可靠性,选取行走轮齿根圆角和花键轴段倒圆角为设计变量,行走轮等效应力为目标函数,构建行走轮的优化设计函数。利用改进遗传算法求得行走轮结构尺寸的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行走轮优化后的最大应力395.09 MPa,降低20.008%,有效地提高了行走轮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2.
《煤》2017,(7):81-82
寺家庄矿采煤机行走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生断齿事故,通过对现场调研,是齿面交变应力过高导致过早失效。文章分别采用传统行走轮强度计算公式与有限元法对采煤机行走轮进行受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行走轮强度大小采用传统方法与有限元计算齿轮应力误差较小,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可靠性,为采煤机行走轮改进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将故障树分析法(FTA)应用于电牵引采煤机液压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中,建立了液压制动系统的故障树.利用可靠性软件Relex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计算,得出了一些重要的可靠性数据,给出了最佳检修时间和维修策略,可为电牵引采煤机可靠性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煤矿机械》2015,(8):226-227
对薄煤层采煤机行走轮组件的早期故障模式及故障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密封、润滑失效是行走轮组件产生早期故障的根本原因。针对密封、润滑问题,对行走轮组件进行了设计改进,为提高行走轮组件的可靠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列举了采煤机行走箱常见的故障和损坏类型,从多方面对可能造成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采煤机齿轨轮和刮板输送机齿轨啮合不正确是导致行走箱故障的主要原因。通过对齿轨和齿轨轮的啮合状态进行研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大幅减少了采煤机行走箱的故障发生频率,提高了采煤机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李辉 《煤矿机械》2020,41(10):65-66
基于静力学平衡原理,建立了采煤机整机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行走箱壳体、导向滑靴及行走轮进行了强度及寿命分析,确保了行走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初步探求突变载荷对采煤机行走轮的影响,基于ANSYS Workbench软件对采煤机行走轮与销轨啮合进行瞬态动力分析,得出突变载荷随时间的线性变化对采煤机行走轮所受应力的影响,可为今后采煤机行走轮的设计及损坏原因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宏睿  贺新星 《煤矿机械》2013,34(9):286-287
针对MG650/1620-WD型采煤机,根据Relex Studio对其牵引上电回路进行可靠性分析,在故障树模型的基础上,对于每个故障发生概率、不可靠度和不可用度等参数进行定量分析。依据最终计算统计结果,改进及重新选型高故障率的模块,以提高采煤机电气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MG2210-WD型电牵引采煤机是目前我国装机功率最大的采煤机,其额定载荷下的牵引力达到1000kN,因此对其进行弯曲应力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利用ANSYS软件对Pro/E建模的MG2210-WD型电牵引采煤机的行走轮进行了弯曲应力分析,得出了采煤机在不同工况下行走轮的受力变形情况,对采煤机行走轮的理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鹏军 《煤》2019,(9):111-113
行走轮作为采煤机中的重要部件,其较好的结构性能对保证采煤的作业效率至关重要。而其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类故障问题,严重影响着采煤机的正常运行及井下作业安全。通过对采煤机行走轮使用中主要失效类型进行分析,并由此提出了行走轮结构优化改进的具体措施。对提高采煤机行走轮结构性能、保障采煤机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晓君 《煤矿机械》2012,33(1):263-265
针对MG750/1915-GWD型采煤机的先导回路,建立其故障树模型,并利用Relex Studio作为可靠性分析平台,定量分析各个故障发生概率、不可用度和不可靠度等参数。根据分析结果,改进故障发生概率高的电气模块,以提高系统整体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将模糊理论引入到电牵引采煤机故障树分析中,利用专家评判法确定影响隶属度关系矩阵,获得基本事件故障率乘因子参与故障树定量计算。以液压制动系统为例,通过对某2个矿区工况条件的模糊量化,得到基本事件的故障率数据,并利用可靠性软件Relex仿真计算,结论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13.
针对煤矿带式输送机驱动电机难以准确进行可靠性研究的问题,基于故障数据建立三参数威布尔分布模型,结合最小二乘法和相关系数法对模型求解,最后得到带式输送机驱动电机的预防性维护周期、概率密度函数、可靠度函数,并进行可靠性分析。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够基于带式输送机驱动电机失效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可用于指导现场开展设备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按结构可靠度理论的基本原理及新奥法原理,在考虑复合式衬砌施工、构造及受力变形特点的基础上,一次衬砌以结构收敛值的实测和试验资料为依据,二次衬砌以试验资料和理论计算为依据,对复合式衬砌可靠度的实用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articl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able system of a drum shearer machine was studied and analysed using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data from an Iranian mine for a period of two years. The tests for trend and serial correlation show that the times between successive failures for the cable system are not independent and identically distributed. A goodness-of-fit test shows that the power law process model provides a good fit to the failure data of this system. After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the power law model, reliability and failure rate plots were obtained. Based on analysis and results, a period of 125 h was defined as the reliability-based maintenance interval for the cable system of the shearer.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by using this strategy,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will improve by at least 50%.  相似文献   

16.
基于硬性串联系统可靠度模型,建立了井口操车系统可靠度模型。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出操车系统各个部分的可靠度,并进一步得出整个操车系统的可靠度。通过比较各个部分的可靠度,找出了操车系统的薄弱环节为罐帘门,并对造成薄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且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技术一直发展缓慢,现有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也存在着定位精度差和通信可靠性低等问题,针对井下人员定位技术的特点,研究设计了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采用无线射频技术和现场总线网络组态的方法,提出了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系统现场总线的网络组态和数据接口设计2个角度切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实现了对系统定位数据的可靠传输,对于进一步提高煤矿井下人员定位技术及其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效性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水-岩作用中的不确定性现象,运用随机分析的方法对水-岩作用状况进行分析。通过本次研究的化学平衡计算与Monte—Carlo耦合程序,对某坝基两处水-岩作用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可信度分析在水-岩作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中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水化学数据的不确定性对分析结果的均值和方差影响较大,而对评价水-岩状态可信度概率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液压支架掩护梁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液压支架目前的可靠性优化研究现状,分别在最大应力与疲劳寿命约束前提下,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液压支架掩护梁结构进行了可靠性优化设计。分析了每个优化目标对参数的敏感程度,最终提出了五个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了数据实验,通过实验的对比分析获得了最佳的可靠性性优化设计方案,其结果表明经过优化设计后的液压支架不仅降低了重量及成本,而且其各种性能要求都能满足国家标准。该设计方法在降低支架成本、满足支架的可靠性方面提供了设计依据,为之后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The reli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of electrical system of drum shearer at Parvade.1 Coal Mine in central Iran was analyzed. The maintenance and failure data were collected during 19 months of shearer operation. According to trend and serial correlation tests, the data were independent and identically distributed (iid) and therefore th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were used for modeling. The data analysis show that the time between failures (TBF) and time to repair (TTR) data obey the lognormal and Weibull 3 parameters distribution respectively. Reliability-based preventive maintenance time intervals for electrical system of the drum shearer were calculated with regard to reliability plot. The reliability-based maintenance intervals for 90%, 80%, 70% and 50% reliability level are respectively 9.91, 17.96, 27.56 and 56.1 h. Also the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ime to repair (TTR) of this system varies in range 0.17∼4 h with 1.002 h as mean time to repair (MTTR). There is a 80% chance that the electrical system of shearer of Parvade.1 mine repair will be accomplished within 1.45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