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硬脂酸包覆超微镍粉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硬脂酸对微波吸收剂微纳米金属镍表面进行有机改性,对包覆样品进行了红外漫反射表征、包覆含量测定、分散性、润湿性以及耐酸性等结构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包覆样品的疏水性和耐酸性明显优于未包覆的镍粉,适量的硬脂酸包覆超微镍粉后可以大大提高镍粉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2.
在醇/水体系中,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包覆的铝颜料,并采用SEM、FTIR等分析方法对包覆效果进行表征,检测了包覆产物的耐碱性,并对过程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可以在铝颜料表面形成一层包覆层,且硅烷偶联剂的含量越高,包覆层中颗粒物的含量越少,而有机膜的含量越高。硅烷偶联剂改性二氧化硅包覆铝颜料在pH值为11的碱性水溶液中,经720 h后,析出的氢气量为未包覆产品的2.7%,表明用此方法制备的铝颜料具有良好的耐碱性。硅烷偶联剂和二氧化硅并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是彼此缩合形成了均一的杂化材料。  相似文献   

3.
4.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偶联剂,钛酸四丁酯(TBOT)为TiO2前驱体,氨水为催化剂,通过St?ber法制备核-壳结构的二氧化钛包覆微细金刚石(UFD@TiO2),研究溶液pH值、氨水及去离子水的加入量对UFD@TiO2的影响。采用XRD、SEM及DSC-TG等手段对UFD@TiO2进行表征,利用三点弯曲法测定添加UFD或UFD@TiO2的陶瓷结合剂试样的抗折强度,通过SEM观察陶瓷结合剂试样断口的微观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当溶液pH值约为8,氨水体积分数为0.8%,去离子水体积分数为0.8%时,TBOT水解生成的TiO2易在金刚石表面异质形核,可获得致密均匀的TiO2膜层;UFD@TiO2的起始氧化温度为650℃,比UFD的起始氧化温度583℃提高了67℃;UFD@TiO2-陶瓷结合剂试样的抗折强度比UFD-陶瓷结合剂试样的抗折强度提高了20.9%。   相似文献   

5.
以H_2C_2O_4·2H_2O为沉淀剂,NiSO_4·6H_2O为镍源,第1步通过共沉淀法制得NiC2O4前驱体粉末;然后在H_2气氛、中温条件下(250~500℃)煅烧还原,第2步制得高规则度的亚微米球形镍粉。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激光粒度分析等检测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形貌、显微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亚微米球形镍粉纯度高,二次颗粒粒径约为40μm,由大量大小均匀、分散性好的粒径0.5μm左右的一次颗粒团聚而成,这种结构保证了镍粉具有良好的成形性和烧结活性。随煅烧温度的升高,结晶度逐渐升高;亚微米球形镍粉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镍离子浓度0.7mol·L~(-1),反应温度40℃和煅烧温度500℃。镍粉的晶粒长大活化能为26.9kJ·mol~(-1),其晶粒长大机制为界面扩散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6.
制备条件对纳米镍粉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乙二醇和1,2丙-二醇3种溶液中,以NiSO4.6H2O为主盐、水合肼为还原剂制备纳米镍粉,然后将镍粉压制成片状电极。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镍粉的成分,SEM和TEM表征其微观形貌,XPS研究片状镍电极表面的化学状态,并在碱性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纳米镍粉的制备条件对其电化学性能存在明显的影响,在乙二醇溶液中制得的镍粉呈分散状态,且颗粒尺寸分布均匀,直径为30~100 nm,较在其它两种溶液中制备的镍粉电极具有更高的氧化还原电流密度,即具有更高的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提高纳米二氧化硅与树脂的相容性,采用"点击"化学法研究表面接枝聚合物。方法利用普通自由基聚合制备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马来酸酐)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分别与丙炔醇和叠氮钠反应从而在分子链上引入多个炔基和叠氮基,然后与叠氮基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进行"点击"化学反应实现纳米二氧化硅包覆改性,并通过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以及扫描电镜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聚合物接枝到了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包覆第一层聚合物后,二氧化硅分散性明显提高;包覆第二层聚合物后,分散性有所下降。结论通过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包覆聚合物,可以明显提高其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8.
玻璃包覆纯铜微丝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了玻璃包覆纯铜微丝,对微丝进行了组织观察以及尺寸和缺陷表征,提出了不同冷却条件下的纯铜芯丝凝固过程模型,讨论了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结果表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凝固的纯铜芯丝内部组织为细等轴晶,加冷却水快速冷却凝固制备的纯铜芯丝内部的晶粒沿着微丝长度方向呈竹节状整齐排列;当微丝外径为45μm、芯丝直径为25 μm时,外径尺寸波动在6%以内,芯丝直径误差小于4%;当原料质量存在问题或制备过程中拉丝速度、冷却速度等工艺参数匹配不合理时,易导致芯丝表面存在凹坑和凹槽等缺陷.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选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和钛酸丁酯(TPOT)的分步水解得到均匀的SiO2-TiO2复合溶胶,制备了具有介孔结构的钛掺杂的二氧化硅薄膜.薄膜的折射率在1.20~1.236之间可调,介电常数在2.54~2.817之间.随着钛含量的增加,折射率和介电常数增大,而孔洞率降低.结果分析表明钛离子均匀的分散在SiO2-TiO2网络中形成了Si-O-Ti键的孤立四配位形态.  相似文献   

10.
包覆型磁性微颗粒兼具复合材料多组分间的协同效应与核-壳型的包覆结构,可实现多功能和产生不同于原单一组分的新功能.本文主要叙述了包覆型复合超微磁性颗粒的结构特征、磁电特性与高频电磁特性,并介绍其制备方法和研究现状,最后分析特性参数可调的包覆型磁性超微粒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1.
CVD法在电致发光粉表面包覆SiO2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硅酸乙酯和氧气作为前驱体,在500℃下, 采用流态化CVD法,对ZnS:Cu电致发光粉表面包覆SiO2薄膜,对膜层进行了SEM、EDX、AgNO 3抗腐蚀、发光亮度等测试.结果显示:发光粉颗粒表面明显存在一定量的SiO2.包覆的发光粉耐AgNO3腐蚀时间能达121h之久,样品的初始发光亮度均能达到未包覆样品的70%以上,包膜样品的发光光谱峰没有产生大的移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将碳纤维浸入硅酸乙酯溶液中,然后通过水解和干燥在纤维表面形成抗氧化、耐高温的SiO_2涂层。实验结果表明:此法所获涂层均匀;调整溶液的润湿性及粘度可改变涂层厚度;涂后的碳纤维与Mg能很好润湿。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制防氧化剂对已氧化超细铜粉表面改性,研究了氧化层去除工艺,分析了防氧化剂浓度和制备温度对处理结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是以5%稀硫酸作为酸洗剂,防氧化剂浓度为1%,反应温度为60℃.试验发现铜粉红外反射谱图中有防氧化剂特征峰,推测防氧化剂通过化学键和作用在铜粉表面生成一层厚度适中的保护膜,抑制铜粉氧化,但并不影响导电性.  相似文献   

14.
纳米镍微粒在耐高温陶瓷涂层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钛及钛合金高温抗氧化能力,用流涂工艺在工业纯钛上得到含纳米镍微粒的高温超细陶瓷涂层,通过氧化动力学实验及结合力试验,纳米镍微粒在涂层中对涂层-基体的结合及涂层的抗氧化性有着重大作用,试验用光学显微镜(OM)、扫锚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进行分析,得知纳米镍微粒在涂层中的作用机制.当加入10%(质量分数)的纳米镍微粒时,其抗氧化力及与基体的结合力最佳.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化学包覆法,以氨水为沉淀剂,在碱性体系中制备了Fe(OH)3包覆T-ZnOw复合粉体,在600℃下通氢气还原获得了Fe/T-ZnOw包覆复合粉体.用XRD,SEM和EDX对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粉体存在金属铁相和T-ZnOw相,T-ZnOw四针保持完整,表面包覆完整,铁颗粒为球形,颗粒细小均匀,并T-ZnOw表层外有部分散落铁颗粒,颗粒粒径约为3 μm.用VSM分析测定粉体的磁饱和强度和矫顽力,分别为32.10 emu/g和140.5 Oe.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用联胺做还原剂,通过化学镀制取镍包覆的铁基复合粉末.试验选取了5个主要参数,并以此设计了L25(55)型正交试验.通过试验,优化的工艺参数为:pH值12,硫酸镍初始质量浓度25g/L,联胺初始添加量:80ml/L,镀覆温度75℃,铁粉添加量:15g/L.采用SEM、XRD对选用上述参数制取的镍包铁粉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粉末表面较原始粉末粗糙,颗粒明显长大,包覆层未引入杂质元素,包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To improve the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fine copper powder, a new catalytic oxid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coat copper microparticles with polyaniline. In the method, some copper on the surface of copper particles was converted into Cu2+, and with the catalysis of Cu2+ aniline was oxidized by hydrogen peroxide to form the polyaniline coating layer on copper particles. Detected by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FE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it is proved that the composite particles have fine core-shell structure, their core are copper particles and their shell are mainly composed of compact polyaniline. The stability of the composites was tested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 (TGA) in nitrogen and in air. It is found that the particulate composite is more stable than copper particles in air.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液相还原法,以水合肼为还原剂,硫酸镍为原料,氢氧化钠为pH值调节剂,在不添加分散剂的情况下制备超细镍粉,并探究了体系反应温度、pH值、Ni2+离子浓度、N2H4·H2O/Ni2+摩尔比工艺参数对制备镍粉的平均粒径、形貌及分散性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ED)、能谱分析、激光粒度分析等测试手段表征粉体的性质。得出了实验的较佳工艺参数:反应温度80℃、pH值为11、Ni2+离子浓度为0.5 mol/L,[N2H4·H2O]:[Ni2+]适宜范围为2~4,制得镍粉的平均粒径为400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