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以落叶松树皮为原料,经甲醛改性、盐酸催化处理后制备生物基吸附材料Ⅰ;经环氧氯丙烷改性、氢氧化钠催化处理后制备生物基吸附材料Ⅱ.通过正交实验法得到最佳改性条件:生物基吸附材料Ⅰ最佳改性条件为树皮粒径60~80目,甲醛20mL,盐酸催化剂的浓度0.5mol/L,改性温度50℃,反应时间2h;生物基吸附材料Ⅱ最佳改性条件为树皮粒径60~80目,环氧氯丙烷30mL,氢氧化钠催化剂的浓度0.7mol/L,改性温度70℃,反应时间2h时.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改性得到的生物基吸附材料Ⅰ和Ⅱ对铜离子的吸附量分别增加了65%和69%. 相似文献
2.
3.
以小麦秸秆纤维素(WSC)为原料,将功能性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丙烯酸(AA),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对小麦秸秆纤维素进行改性,制备了天然高分子基吸附剂小麦秸秆纤维素接枝丙烯酸共聚物(WSC-PNAA),并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对制备的高分子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对染料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及等温吸附行为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室温下,MB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吸附剂用量为50 mg、吸附时间10 min时,WSC-PNAA对含MB模拟废水原液的脱色率达到99.5%。 相似文献
4.
不同改性处理玉米秸秆对氨氮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了酸改性、碱改性和接枝共聚改性对玉米秸秆吸附氨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氨氮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玉米秸秆经酸改性、碱改性和接枝共聚改性的最大氨氮平衡吸附量分别达到23.4、26.4、33.8 mg/g,较未改性时分别提高55.0%、74.8%和123.8%,改性吸附效果为接枝共聚改性碱改性酸改性。玉米秸秆对氨氮的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描述,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经过改性处理后△G降低,对氨氮的吸附变得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采用孔径与比表面积分析仪、SEM、FTIR及Boehm滴定对小麦秸秆生物炭(XM300、XM450、XM600)进行表征,考察了生物炭对诺氟沙星(NOR)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比表面积与孔容积增大,孔径变小,表面羧基、内酯基与酚羟基等酸性官能团数量减少。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模型更适合描述3种生物炭对NOR的吸附,颗粒内扩散方程拟合发现生物炭对NOR的吸附包括快速外扩散与缓慢内扩散;XM300对NOR的吸附容量最大(40.30 mg/g),得益于低热解温度生物炭中存在大量非碳化有机质的分配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微波加热-氯化锌活化法进行改性,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投加量、pH、温度等因素对养猪废水中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剂对模拟废水中氨氮的最高去除率可达85%以上;当pH在8.0~10.0间、温度为20~30℃、吸附剂投加量为8 g/L,吸附时间为60 min时达最佳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秸秆对甲基紫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浓硫酸处理制备秸秆活性炭,以一定浓度的甲基紫溶液为模拟染料废水,研究了溶液pH值、甲基紫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因素对甲基紫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活性炭是具有高去除率的廉价吸附剂,最大去除率接近90%。甲基紫染料在秸秆上的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并计算了相应的吸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