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小波  李静  刘浩 《聚氯乙烯》2011,39(3):24-26,34
对木粉进行了热重分析,考察了木粉粒径及表面处理方法对PVC/木塑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粒径117μm(120目)、经过硅烷类偶联剂处理的木粉制得的PVC/木塑发泡材料的综合性能较优;相同发泡剂用量下,PVC/木塑发泡材料密度随木粉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发泡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2.
木粉对PVC发泡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VC树脂和木粉加入发泡剂制得PVC/木粉发泡复合材料。本文对木粉进行了热重分析,考察木粉粒径及含量对PVC/木塑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考察了木粉含量对发泡、熔融指数、转矩加工流变性以及耐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G分析表明PVC/木塑复合材料加工的最佳温度200℃左右。随着木粉粒径的减小,PVC/木粉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00目木粉,力学性能最好。随着木粉用量的增加,体系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均呈降低的趋势,材料的发泡效果变差,流动性、稳定性、耐候性变差,因此PVC木塑复合材料应该控制其木粉含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粉煤灰粒径以及粉煤灰填充量对聚氯乙烯(PVC)/粉煤灰复合材料物料流动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粒径为18μm粉煤灰的PVC/粉煤灰复合材料的流变性优于填充粒径为48μm粉煤灰的PVC/粉煤灰复合材料,利用粒径18μm的粉煤灰制备的PVC/粉煤灰硬质板材的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和冲击强度分别比粒径48μm的提高13%,11.2%和36.2%,利用粒径18μm的粉煤灰制备的PVC/粉煤灰发泡板材的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和冲击强度分别比后者提高27.2%,36.3%和50.3%。此外,粉煤灰质量分数为30%时PVC/粉煤灰复合材料的流动性较好,易加工成型。  相似文献   

4.
PVC/木塑发泡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PVC树脂与木粉,加入发泡剂及各种添加剂制得了PVC木塑发泡复合材料,主要研究了木粉粒径、放热型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和吸热型发泡剂碳酸氢钠用量、泡孔调节剂ACR以及加工改性剂MBR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材料密度的影响,并通过SEM电镜照片分析对比了单纯使用AC和采用AC与NaHCO3复合发泡时制品的发泡性能及泡孔结构,同时分析了泡孔调节剂ACR用量对PVC木塑发泡复合材料中泡孔大小,泡孔结构及其在基体中分布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木粉粒径为20目,AC与NaHCO3用量均为1份,ACR用量为8份时所得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泡孔结构最理想.  相似文献   

5.
崔崇 《上海塑料》2014,(1):30-33
探讨碳酸钙在PVC低发泡板挤出加工中,对发泡效果、加工性能及发泡板材料性能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碳酸钙的粒径2μm以下,其质量与PVC的质量比为3%~7%时,发泡效果和泡孔质量最佳,发泡制品强度最好。  相似文献   

6.
木粉粒径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不同粒径的木粉填充高密度聚乙烯制备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木粉粒径对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加工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粉粒径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十分明显,较大粒径的木粉有利于复合材料弯曲性能和冲击强度的提高。木粉粒径从100μm增加到850μm,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增加10.4%,弯曲模量增加56.3%,冲击强度增加14.6%。随木粉粒径的增大,拉伸强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00μm时出现最大值。木粉粒径对熔体流动速率(MFR)和密度的影响十分明显,大粒径的木粉使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MFR和较低的密度。  相似文献   

7.
以钙基复合物、发泡剂AC、Pb-Ba稳定剂、E-44和N-PCB为原料,通过共混制备了钙基复合发泡剂,并将其与N-PCB/PVC复合材料进行共混挤出,制备了复合发泡材料。研究了配方及工艺等因素对复合发泡材料的密度、泡孔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E-44、CPE及N-PCB用量分别为6、20及100份时,高填充的N-PCB/PVC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当m(钙基复合物)∶m(发泡剂AC)∶m(Pb-Ba稳定剂)∶m(E-44)∶m(N-PCB)=15:1:1:0.1:1时,钙基复合发泡剂分解时吸收与放出的热量基本达到平衡;制备的复合发泡材料,将密度由1.4 g/cm~3降低到0.9 g/cm~3,为大量回收利用N-PCB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聚丙烯(PP)为木塑复合材料基体,分别加入4种增强剂和3种增韧剂,通过共混挤出制备PP基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4种增强剂含量和粒径以及3种增韧剂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增强剂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表现出先升后降趋势,随着增强剂粒径减小,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提高,增强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硅灰石、滑石粉、碳酸钙和硫酸钡;当硅灰石粒径为10μm、质量分数为15%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优的拉伸、弯曲以及缺口冲击强度。增韧剂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三元乙丙橡胶(EPDM)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可以大幅提高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增韧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POE,EPDM和SBS。当粒径为10μm的硅灰石和POE质量分数分别为15%和20%时,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最好,缺口冲击强度为17.61 k J/m2、拉伸强度为27.65 MPa、弯曲强度为30.28 MPa,其弯曲强度优于目前常用木质人造板材,可满足家具行业应用。  相似文献   

9.
木粉粒径对PVC/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木粉填充聚氯乙烯(PVC)基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木粉粒径对复合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填充PVC木粉粒径的变化,PVC/木塑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种趋势被PVC/木塑复合材料电镜照片所证实。100目木粉,粒径适中,PVC树脂和木粉界面相容性好,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将短切玻璃纤维掺入木塑复合材料中,制备出具有增强效果的环保型木塑复合材料,探讨纤维的长度和含量对木塑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以及冲击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玻璃纤维加入量的增加,木塑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以及冲击性能明显提高;但材料的流动性能减弱,挤出胀大现象明显,发泡倍率降低。通过观察拉伸、弯曲和冲击断口SEM图片,表明玻璃纤维的拔出为木塑复合材料主要的破坏形式。  相似文献   

11.
甘蔗渣/LDPE发泡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模压法制备了甘蔗渣/LDPE发泡木塑复合材料。考察了发泡剂用量、甘蔗渣含量及预热温度对发泡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材料断面的微观形态。结果表明:发泡后木塑材料的密度降低,发泡剂用量为1.0份时材料密度降低了近30%,化学发泡法可有效减轻材料的自重;冲击强度提高了近20%;虽然发泡造成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的降低,但由于发泡后密度也降低了,所以其比强度反而得到提高。甘蔗渣的加入降低了材料的性能,且随着用量的增加降低的幅度越大。预热温度为200℃时,材料的各项性能最佳。由扫描电镜可以看出,AC发泡剂为1.0份时的发泡木塑材料中分布着较均匀统一的圆形泡孔,而AC发泡剂为3.0份时,局部有泡孔坍塌破裂。  相似文献   

12.
将硅灰石经硬脂酸稀土改性后,用于填充PVC-U给水管材,并对管材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性硅灰石可以提高管材的落锤冲击强度及拉伸强度,且硅灰石粒径越小,提高越显著。当粒径在3μm左右的硅灰石,质量份数为25时,落锤冲击强度达到1%。同时还使管材的维卡软化温度提高到92.4℃,纵向回缩率降低至1.03%。  相似文献   

13.
以偶氮二甲酰胺(AC发泡剂)、Zn O和Na HCO3复合体系作为发泡剂,采用模压发泡的方法制备高填充粉煤灰聚氯乙烯(PVC)复合发泡板材,确定复合发泡剂的最优配比及其在复合发泡板材中的最佳用量,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发气量测定、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分析对AC发泡剂进行了改性研究,选出分解温度满足加工条件的复合发泡剂。添加不同份数的复合发泡剂制备PVC复合发泡板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其断面,测试板材的冲击强度及弯曲强度。实验结果表明,当AC发泡剂、Zn O和Na HCO3的配比为2∶1∶1.5时,最大发气量为213 m L/g,分解温度区间为165~177℃,满足PVC发泡板材加工。当复合发泡剂添加量为6份时,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弯曲强度为17.63 MPa,冲击强度为21.88 k J/m2,达到国家硬质聚氯乙烯低发泡板材的标准;粉煤灰填充量高达61.16%。  相似文献   

14.
将硅灰石经硬脂酸稀土改性后,用于填充PVC-U给水管材,井对管材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性硅灰石可以提高管材的落锤冲击强度及拉伸强度,且硅灰石粒径越小,提高越显著。当粒径在3μm左右的硅灰石,质量份数为25时,落锤冲击强度达到1%。同时还使管材的维卡软化温度提高到92.4℃,纵向回缩率降低至1.03%。  相似文献   

15.
将硅灰石经硬脂酸稀土改性后,用于填充PVC-U给水管材,并对管材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性硅灰石可以提高管材的落锤冲击强度及拉伸强度,且硅灰石细度越细,提高越显著.当粒径在3μm左右的硅灰石,质量份数为25时,落锤冲击强度达到1%.同时还使管材的维卡软化温度提高到92.4℃,纵向回缩率降低壁1.03%.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发泡剂,用自制的高压反应釜,在一定温度、压力和保压时间等工艺条件下,探讨经预处理的木粉对高熔体强度聚丙烯(PP)/木粉发泡材料发泡性能的影响。当木粉用量为4份时,PP/木粉发泡材料发泡性能最佳,其发泡倍率最大,为12.6倍,表观密度最小,为0.069g/cm~3,泡孔平均直径为79μm。在木粉用量为4份基础上,研究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用量对PP/木粉/POE发泡材料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OE用量为15份时,得到最佳发泡性能的PP/木粉/POE发泡材料,其发泡倍率最大,为14.8倍,表观密度最小,为0.06g/cm~3,泡孔平均直径为174μm,泡孔分布最均匀。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碳化硅(SiC)含量对聚氯乙烯(PVC)/竹粉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以竹粉为木质纤维,PVC为基体材料,用挤出成型方法制备了不同含量SiC的PVC/竹粉复合材料,对其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及蠕变性能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当SiC质量分数为3%时,PVC/SiC/竹粉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性能较好,较未添加SiC的PVC/竹粉复合材料分别高出29.0%,4.2%;SiC质量分数为3%时,摩擦系数、磨损失重率最小分别为0.428 5,0.151%;添加1.5%SiC的PVC/竹粉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最高,为36.6 MPa。蠕变应力值为3.552 8 MPa时,SiC含量对PVC/竹粉木塑复合材料应变影响相近,其中,PVC/竹粉/1.5%SiC复合材料应变值最小;应力值为7.105 6 MPa、10.658 4 MPa时,PVC/竹粉/3.0%SiC复合材料应变值最小。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固硫灰性能,用蒸汽动能磨对其进行超细粉碎,并通过对比分析超细固硫灰和原灰的性能,初步探索了超细固硫灰的应用方向。分析发现,采用蒸汽动能磨制备的超细固硫灰,其粒径可调控,粒径分布范围窄,颗粒分散程度高,比表面积增大。与采用固硫灰原灰制备的胶砂相比,采用中位径为3.7μm的超细固硫灰制备的胶砂,需水量比降低至95%,28 d活性指数提高至101%。超细固硫灰因其性能优异,故可作为水泥混合材和混凝土掺和料应用于建材领域中,但其利用率及利用途径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期加大固硫灰消纳力度,提高固硫灰附加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木粉含量和木粉类型对PP/木粉复合材料物理机械性能和蠕变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木粉含量增大时,PP木塑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等性能指标明显下降,而弯曲模量、热变形温度则有所提高.添加木粉后,材料的蠕变特性明显改善;当许用弯曲极限(即规定蠕变极限)较小(如为制品厚度的1.5倍)且材料中木粉质量含量为50%时,其耐弯曲蠕变特性最佳.采用的木粉类型不同时,PP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有较大差异,采用松木粉和水曲柳木粉制备的PP木塑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而采用黄麻纤维制备的PP木塑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最好.  相似文献   

20.
木塑复合材料主要的发展趋势是木塑复合材料微发泡技术。大型宽幅度较厚的板材制品技术等成套设备及制品成型技术的开发,改善木塑制品应用中存在的诸如密度大、尺寸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问题,不断扩大木塑制品的应用领域。通过调节粉料含量的不同、粒径的不同及粉料种类的不同,制备木粉及短纤维/PVC复合材料,进而研究木粉/PVC复合材料的各种性能。实验中粉碎的木屑,在进行实验之前进行烘干,这样有利于实验中对木屑粉碎、筛选。将木粉烘干,除去木屑中可能存在的水分、易挥发成分以及易分解成分,保证加工顺利、制品光亮、色泽正常、制品强度高。随着实验中木粉加入量的增大,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有所下降,木粉含量为45%,冲击性能达到最佳。木粉含量越高,使木塑复合材料的粘结性能和流动性能均变差,因而影响木塑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冲击等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