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能源消费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加剧,如何有效控制和减少碳排放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但降碳不能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如何实现二者脱钩势必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参照IPCC法计算碳排放系数并估算了2000—2019年山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运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GDIM)分析了碳排放驱动因素;结合Tapio脱钩指标和基于DPSIR框架构建的脱钩努力模型测度了山东省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脱钩弹性和脱钩努力程度。最后,给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能源碳排放强脱钩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近年陕西省建筑业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现状为基础,先将能源消耗转化为碳排放,再构建以能源消耗为中间变量的因果链关系,结合脱钩理论分析了陕西省建筑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程度。结果显示,两者关系正由耦合向相对脱钩过渡,但脱钩程度明显不足。对陕西省建筑业减少碳排放的发展道路提出建议,旨在为建筑业以更加集约化的发展方式促进陕西经济增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阐述能源计量在“双碳”工作中发挥的具体作用,梳理现存的难点问题,提出了建立联动监管机制、深入推进能耗数据在线采集系统建设、加快完善能源计量标准体系、提升溯源和服务能力及加大资源投入等方面的工作建议,以期为新形势下的能源计量提供工作方向,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公共机构碳排放总量大,是节能降碳的重要领域,同时公共机构辐射影响力强,是“双碳”示范引领的重要动力。近年来,苏州市计量测试院积极探索公共机构“双碳”计量工作服务模式,通过总结苏州市“十三五”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审查工作经验,结合公共机构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以公共机构“双碳计量”体系建设,公共机构“碳排放标准”体系建设和公共机构碳达峰路线探索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机构“双碳”计量实施框架,助力公共机构“3060”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正一、低碳经济与碳计量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一个经济系统的经济活动过程中,只有很少或没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模式。气候变化促使世界各国开始关注并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将导致人类社会从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换挡期",多年粗放式的经济高速增长模式使得中国目前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6.
国家出台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后,对我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源计量作为能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阐述“双碳”的重要意义,分析南京市“十三五”能源计量工作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从能源计量监管体系、科技创新、数据应用、培育示范单位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任务是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在2009年制定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随后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明确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随着以上减排目标的确立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推进,实现碳排放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已成为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碳排放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解决碳排放的准确量化问题是关键.碳排放的准确量化需要企业活动数据的真实、可信;需要有计量标准的规范;需要有碳排放计量方法学的指导;需要有计量人才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唐扬  张明婷 《标准科学》2022,(12):73-76+104
“30·60”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提出,使得各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进入快车道。本文通过对碳排放相关标准规范的现状研究和碳排放计量方法的总结,提出碳排放计量技术规范的发展趋势。制定碳排放计量技术规范,指导企业精准进行碳核算,实现企业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双控”。  相似文献   

9.
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导致极端天气、自然灾害频发,低碳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中国于2020年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的战略目标推进低碳发展。双碳战略目标实施以来,我国在“1+N”政策体系引领下,碳减排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为兼顾经济高质量发展,顺利实现双碳目标仍面临较大的压力。对降碳技术及计量技术在双碳工作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研究重点,为缓解实现双碳目标的压力提供相关建议。从降低温室气体增温潜能、减少辐射强迫、控制碳排放等角度对国内外降碳技术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降碳技术的研究重点应为研制安全可靠的清洁替代能源。计量技术在我国双碳各项工作及保证碳排放数据具有国际可比性中占据重要的支撑地位,研究了计量技术在相关工作如温室气体监测、碳排放核算、低增温潜能气体研制及温室气体国际比对中的应用进展。指出建立温室气体的监测溯源的计量体系、增强碳排放计量方法的研究、充分利用不确定度评定在各项工作中的作用均为研究重点,尤其需重视计量技术在研制低增温潜能化学品中的发展应用。在温室气体国际比对工作中,解决基质气体造成的测量偏差、准确测量原料气中所含目标杂质气体的浓度仍为今后国际比对工作的研究难...  相似文献   

10.
胡主宽 《工业计量》2023,(5):75-78+82
自全国碳市场2021年7月启动以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陆续披露了多起碳排放数据不准确、不可靠的案例。为此,文章聚焦全国碳市场煤电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问题,从计量角度开展调研分析,梳理出煤电企业在煤炭消耗量缺乏有效的量值溯源、关键参数的准确性存在问题、煤质检验及计量管理不规范、碳排放数据缺乏统一的质控指标、末端直接测量技术有待提高等问题及其碳计量需求,分别从计量技术、计量管理、计量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计量助力煤电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提升的几点建议,为全国碳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发挥计量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这一目标,电力行业的能源结构转型愈加紧迫。相比于燃煤发电,天然气发电(简称“气电”)具有效率高、污染小、灵活性强的特点。为探索其在碳排放目标背景下的发展模式,总结回顾了我国“十三五”期间气电发展情况,结合对国外气电发展历程及欧洲在脱碳过程中电力行业转变的研究,指出“十四五”期间气电将会有进一步发展,体现在布局更加广泛、竞争更加激烈、大型化与小型化相结合的特征更为突出、低排放燃烧器及选择性催化还原改造更为普及。与此同时,气源紧张、管网建设及储气调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依赖国外等制约气电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基于此,提出相应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气电的健康发展及电力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占总碳排放比例为28%,对我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至关重要,而建筑运行阶段也确实有较大节能潜力.故基于寒冷地区某城区当前民用建筑的建筑类型、节能标准执行情况、项目设备选用情况、运行阶段能源消费水平以及城市碳排放指标体系等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2011年12月13日,湖北省碳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成立。国家发改委已将湖北省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范围,要求湖北组织编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实施方案,测算并确定本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研究并制  相似文献   

14.
施怡行 《工业计量》2022,(S1):112-113+117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关系国计民生。重视质量、加强质量、发展质量已经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内生动力。计量工作关键是要紧跟质量发展需求,及时掌握各个领域质量发展遇到的突出计量问题和需求。文章结合海南省计量事业发展的实际,就新常态下如何促进计量事业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低碳经济的迅速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碳会计核算体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从碳会计的概念出发对碳会计进行了定义,然后从碳会计的确认、计量、信息披露等角度探讨了碳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在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计量必将是实现碳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重要技术支撑,应充分发挥计量的技术支撑作用,保证贸易公平,从而实现碳数据的准确测量。一、加强能源计量工作,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要继续深入开展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严格落实用能单位能源计量主体责任,指导。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为指引,简述中国双碳目标现状,探索建立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节能创新方案。通过改进规程规范,完善定价标准,建立耗能指标评价机制,培养节能意识,加强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不断创新自我管理效能,实现自身节能改造。形成低能、低碳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运行新模式,促进计量、标准等国家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真正发挥计量、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研究显示,全球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密切相关,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通常说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  相似文献   

19.
纳米技术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唤起了新一轮的工业革命。纳米技术正在改变着信息技术、生物科学、环境科学、能源、材料科学等一系列领域的基础性研究。纳米材料正引导着工业元素向高密度、快速传输、低能源成本、高生产效率的方向发展,而含碳纳米结构材料是满足这一发展需求的最佳材料。碳纳米材料的涵盖范围包括1985年由英国化学家Kroto等人首次制备得到的富勒烯(C60)、1991年日本科学家饭岛澄男等发现的碳纳米管,以及2004年由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