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南Casper Creek油田(位于怀俄明州Natrona县)风成海相沉积的Tensleep砂岩一直生产低比重的原油。直到最近,仍认为该储层是相对均匀的砂岩体,并以此对始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二次开采工作进行了模拟。由于二次开采性能较差,从而对储层进行重新评估。油田开采者,加利福尼亚联合石油公司(UNOCAL)的特征研究组,以及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的储层描述项目组对Tensleep储层图进行了彻底的修改。他们对有意义的地层、成岩作用和构造的不均匀性进行了识别和成图,并与先导性蒸汽驱程序下的生产率图作了相关分析。这种把地质和地球物理综合起来得到的结果是很有意义的,它关系到Tensleep层及其区域相关层系的二次开采。 相似文献
2.
3.
4.
采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乐安油田南区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末期拟采用的继续蒸汽吞吐、转蒸汽驱、热化学驱、火烧油层及加密井网开采等提高可采储量与采收率的开采方式方案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了合适的开采方案,为有效开发该区的剩余储量提供了指导,同时也为其他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成熟油田的开发业已是(并将越来越是)一个吸弓1人的题目。成熟油田的开发实践可分成两部分:(1)井工程,(2)油藏工程。本文的重点是油藏工程方面。
广泛回顾以前报导的油藏管理做法。按照成熟油田的定义和一般观察,我们可描画出成熟油田开发的不同方面。涉及的第一个问题是剩余储量估计,重点是用油田、测井和岩心数据来确定一次和二次开采之后残余油的数量和位置。在评价剩余油之后,对开采它的方法进行分类。它们包括三次呆油、加密井、水平井、成熟油田的最佳注水开发设计、最佳井位和其他油藏管理做法。我们将介绍大公司拥有的大油田和独立公司拥有的小油田的现场应用实例。
特别注意到三次采油。我们提供了对三次采油技术(涉及其理论、实践和经济方面)的广泛研究和评论分析。重点是将其应用于成熟油田开发来提高效力(提高采收率)和效率(成本和开采时间)。包括旨在开发成熟油田的各种三次采油技术的实验室和现场规模应用,即气体(双驱替、水-气交替注入和混相-非混相HC、CO2、和N2)、化学剂(稀释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和胶束注入)和热(空气和蒸汽)注入。我们选择了大型/巨型油田、开采几十年的油田和中-小型油田的特例。我们将论述大公司、独立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油藏管理策略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针对商河油田商二区注水并储层注入能力下降问题.通过室内静态评价实验以及岩心流动实验.研究了该油田注入水与储层的配伍性。结果表明:商二区储层注入水与地层水混合后有结垢趋势.注入水与储层原油配伍性较好,与储层岩石接触后无粘土膨胀现象;注入水水质指标中细菌含量、固体颗粒含量较大,引起渗透率下降,建议油田在注水过程中加强防垢措施,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老油田进行挖潜,埃及的南埃尔摩根(South E1Morgan)油田成立多科学研究组,优化油藏管理方法及开发策略,通过对该油田补充全三维地震测量数据发现了新的勘探和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9.
老油田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对重新进行储层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低阻油气储层由于其形成原因的复杂性而成为测井解释与储层评价中的重点和难点。冷家油田沙河街组油层属于低电阻率油层,常规测井储层参数解释很容易把油层解释为水层。结合其地质情况,利用取心井的各种化验、试油和试采等资料,结合开发动态,充分挖掘测井资料对低阻油气储层的识别能力,建立了适合该区的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解释模型。提高了低阻油气储层解释的准确性,为该区剩余油挖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研究了丘陵油田三间房上油组S1,S2两个砂层组的储集砂体的平面展布和非均质性;储集砂体形态主要有片状、条带状和透镜状砂体。其中片状砂体为主力储层.条带状砂体为重要储层。透镜状砂体为次要储层;分析了各类储层的非均质特征。认为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强于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项新的储层模拟技术,以改进储描述。该技术综合了多变量统计分析、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理论,以得到更好的岩石物理模型。方法的第一步是预处理数据,针对这一步,我们用具95%置信度椭圆的Q-Q曲线进行质量控制。然后用主分量、因子分析和模糊逻辑理论根据岩心和测井资料识别占优势的及最佳的独立变量数目。再用神经网络来模拟目标变量。并用剩余曲线、平均绝对误差和相关系数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最后,用水力井间连通性指数(HICI)来表征和估算储层连通性。为了计算HICI,我们综合了神经网络岩石物理模型、地质统计理论、生产动态和油藏工程。研究中,我们应用所提出的技术来模拟哥伦比亚Toldado油田高度非均质的白垩系Caballos组的渗透率。首先,评价D.K.Davies所建立的该油田的渗透率模型。该方法是基于岩石类型的识别(具特殊孔隙几何形态的岩层段)。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提高渗透率预测的好方法。但是,Davies得到的是每种岩石类型的传统模型(岩心渗透率与岩心孔隙度的对数关系)。来自岩心分析的渗透率值只代表一立方英寸的岩石,而不能反映储层中的渗透率分布。也有许多作者发现渗透率不只是孔隙度的函数。据测井数据推导的渗透率代表了采样井段数立方英尺岩石的平均值。我们发现,Davies所建立的Toldado油田渗透率模型中平均绝结误差为78%,且剩余曲线具连续相关性。这就意味着这种情况下的渗透率不仅仅是孔隙度的函数。在综合Davies法和智能系统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了据岩心和测井数据所作的渗透率预测。应用主分量和因子分析理论,我们发现,预测Toldado油田渗透率的主要自变量是孔隙度、地层的有效光电吸收截面指数(PEF)和伽马射线测井值。智能系统的渗透率预测似乎是最佳模型。平均绝对误差<8%。神经网络模型剩余曲线不具连续相关性,均值近于0。我们通过应用水力连通层理论来检验神经网络渗透率模型。用孔隙率、渗透率、厚度和累积产量来估算HICI。我们发现该理论只有用可靠的渗透率模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而且可用于确定加密井、伤害层及压裂层或孤立水层。这些模型有助于我们改进历史拟合并提出提高日产油量500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冷家堡油田沙三段为一套陡坡近岸水下扇沉积。储层平面和层内非均质程度严重,具有4类20种物性韵律模式。低渗细喉不均匀型和低渗透微细喉不均匀型为主要孔隙结构类型。泥质含量、粘土矿 物产状分布及沉积成岩后生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16.
21世纪的油田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利用天然能量进行油田开发的一次采油之后,在20世纪以注水保持油田能量为主的二次采油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二次采油技术,从实践到理论日臻成熟、完善,但二次采油所获得的原油采收率仍然比较低,于是三次采油的方法应运而生.三次采油以改变驱替介质的性质为特征,旨在进一步采出油层中的剩余油.20世纪后期三次采油方法的出现和发展,预示着21世纪油田开发还将有革命性的变化.为使三次采油成为未来世纪的主导开发方式,必须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性课题:提高驱替介质的驱替性能,降低驱替介质的成本;开展强化三次采油的技术和工艺研究;解决产出液处理技术;建立三次采油注人系统及集输系统.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丘陵油田三间房上油组S,S2两个砂层组的储集砂体的平面展布和非均质性;储集砂体形态主要有片状、条带状和透镜状砂体,其中片状砂体为主力储层,条带状砂体为重要储层,透镜状砂体为次要储层;分析了各类储层的非均质特征,认为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强于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