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市场力”博弈:房价升降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地产价格形成过程是市场主体博弈的过程。房地产市场主体行为对房价的影响体现为三种市场力:主升力、主降力和平衡力。通过构建房地产市场力博弈均衡概念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市场力博弈均衡的结果决定房价的升降趋势,并提出破解当前房价高企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理理房价     
2008年,房地产企业真的感觉心惊肉跳。高企的地价,高企的建材价,引起高企的房价。高房价成了新的三座大山之一,成了众矢之的。2008年,原指望奥运年给大家带来鸿运,谁曾想,众矢之的下房价开始下坠。坠到何时算落地,无人能知,无人能晓,周易推测、逻辑演绎、经济分析,都不可能给出标准的答案,也不可能有一个肯定的时间答复。  相似文献   

3.
高企的房价挡不住刚性需求者购房的热情,伴随而来的是购房热掀起了全民装修热。与此同时中国房地产行业正处于转型期,从原来的机会时代过渡到产品时代,配套产业如何在转型期通过营销创新、产品创新、企业结构创新等方法赢得房地产市场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一浪高过一浪的"地王"不断涌现、持续高企的房价、2009年疯狂的房地产市场……这一切让每一个中国人记忆犹新。中国房地产市场经过几轮调控,尤其是经历了2010年这一场号称史上最严厉的调控之后,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的地位已不再被强调,房地产业的出路在何方?如何厘清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书斋     
<正>《广厦天下:房地产经济学ABC》作者:陈淮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推荐理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的诗句传唱至今却因为房地产业的火热发展与房价高企有了新的注解。随着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房地产经济学成为了一门单独的经济学门类,并且在短短的时间里成为了一门  相似文献   

6.
房价的一路快速上扬给社会带来诸多不安定隐患。在房价持续高企的背后,不可忽视的是当前我国土地供给模式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正>"有人房多,有人没房子住。"地产商潘石屹的这一句话,恰与温家宝在总理任内最后一次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议题遥相呼应。此次会议"研究部署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目的也一如往昔:遏制房价的非理性增长,让人民买得起房。而房价依旧高企。被坊间诟病的是,地方政府垄断着土地市场,事实上成为各自区域内最大的开发商,它们也像商人一样寻求利益最大化,推涨地价进而推涨房价,房价上涨又推涨地价,如此循环往复,土地财政源源不竭,房价也疯了一般向上。有数据夸张地认为,上海房价十年疯涨  相似文献   

8.
自救     
房价上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目甚一日野马,政府不愿意;股票市值几近缩水一半预期在增高……房价高企,民众怨声载道:房价如脱缰买房钱汽化:物价指数高涨,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9.
张辉 《城市开发》2006,(6):20-21
“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初步得到抑制。但是,房地产领域的一些问题尚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少数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这是“国六条”对“国八条”出台一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评价。可以看出,国八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今年年初,很多城市都出现了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稳定房价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0.
正在目前具体制度框架下优化这些制度的设置和执行,真正来规范房地产市场,落实新一届政府提出的减少行政审批、减轻房地产企业的负担和整个房地产开发的成本。房地产这个行业,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一直处于既蓬勃发展又跌宕起伏的状态。一方面对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另一方面又在推动"住有所居"上发挥重要作用;再一方面,不断高企的房价始终为人们所诟病,成为社会  相似文献   

11.
●房价高企是“地荒”导致的吗? ●政府成为土地供给的源头和真正掌控者,在一级市场上垄断了所有城市土地。  相似文献   

12.
房价的一路快速上扬给社会带来诸多不安定隐患。在房价持续高企的背后,不可忽视的是当前我国土地供给模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房产人语     
《中州建设》2012,(3):70-71
跳一跳可碰到,房价才算合理。 ——在年前举行的“上海第15次房地产总裁沙龙暨2011房地产总裁沙龙年会”上,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说,合理房价的背后是合理的房价体系跳一跳可以碰到的房价是合理的,而且这个房价是对不同的价格而言有些人说房价很高,撑竿跳都碰不到,  相似文献   

14.
冉惠娟 《中州建设》2012,(14):27-28
6月26日,某城市居民小孙看到省里出台了购房新政:支持购买首套房,并原则上给予基准利率下浮30%幅度内的优惠。他立马激动起来,政策这么给力,是到出手买房的时候了。小孙结婚一年多了,因为房价高企,房贷政策又严格,一直在等待调控成果,等待房价下跌。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以来,包括大连在内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复杂多变、预期难测。而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严厉的"四月新政"和调控加力的"十月新政",到今年重磅"限购、限贷""双限"政策,将高企的地价、狂飙的房价暂时阻挡在一定空间、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  相似文献   

16.
大城市的发展使得居住空间日益逼仄.而人们对居住空间的要求却并不减少。厌倦了单层住宅的单调乏味,高企的房价又使得购买别墅仅仅是个梦想。于是,跃层住宅应时应景地成为最佳选择——既满足了空间多变的需求.房价又不至于令人难以接受。而在小空间的跃层生活,也愈发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7.
这些年房地产过热,尤其是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的趋势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房地产价格回归较合理的预期。可以预见的是,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房价涨得过快的城市也得以稍稍放慢脚步。那么政府出面抑制房价究竟对房地产市场有多大影响呢?  相似文献   

18.
《广西土木建筑》2012,(3):113-113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数量经济学家吴承业指出,房价的涨降归根结底要遵循市场规律,增加供给、降低土地成本才是平抑房价高企的“正道”。降低房价的核心是增加供给,其次是降低成本。地方政府想要降价,首先要改革现行的“卖地”财政政策,把房价的成本降下来。  相似文献   

19.
一、目前房地产市场关于房价构成的困惑 从根本上讲房价的高低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也就是市场的力量在起作用。但如果房价到了普通购房者根本无法承受的时候,就会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就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面对高房价普通购房者确实存在不少困惑。主要是对非建设成本困惑有三:  相似文献   

20.
《广东建设信息》2005,(4):61-61
省房地产业协会会长陈之泉在今年广东房地产市场景气分析会中指出,房价是反映冷热很重要的指标,并就房价问题谈了个人看法,对房价升降因素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