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合成了新配体1,10-邻菲口罗啉-5,6-二酮和3个[pd(Ⅱ)-AA-Cl2]型可用于抗肿瘤活性研究的配合物.AA为1,10-邻菲口罗啉(phen)、5-硝基-1,10-邻菲口罗啉(NO2-phen)和1,10-邻菲口罗啉-5,6-二酮(dione-phen).其中配合物Pd(NO2-phen)Cl2和Pd(dione-phen)为首次报道.合成的化合物均经元素色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进行了表征.明确了配合物及配体的化学式,并根据配位化学理论推测了配合物的结构简式.  相似文献   

2.
新型钯三元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7个(Pd(L)Cl2)型三元电中性配合物,其中L为双齿配位的氮杂芳香碱配体,即联吡啶,1,10-邻菲别名林,5-硝基-邻菲罗啉,邻菲罗啉-5,6-二酮,咪唑并邻菲罗啉,苯基咪唑并邻菲罗啉,2,2‘-联吡啶-3,3’-二羧酸。对所有配合物与DNA及DNA的有效组分腺苷三磷酸盐或腺嘌呤的相互作用进行紫外光谱研究。结果显示,配合物分子与DNA发生键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25℃,μ=0.1mol.dm^-3KNO3,ψEtOH=20%条件下,用pH0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三元配合物Cd(L)(Aa)^+的稳定常数lgβ及表征常数ΔlgK,lgX,其中为1,10-邻菲罗啉-5,6-二酮,5-硝基-1,10-邻菲罗啉,Aa^-为丙氨酸,酪氨酸,XS-苄基半胱氨酸,3-硝基酪氨酸。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辣根过氧化物酶的5种荧光底物,它们分别是:N,N’-二氰甲基邻苯二胺(DCM-OPA),3-4二氢喹喔啉-2(1H)-酮(DHQ),3-甲基-3,4-二氢喹喔啉-2(1H)-酮(MDHQ),3-4二氢喹喔啉-2(1H)-酮-6-羧酸(DHQ-6-A)及-3甲基-3,4-二氢喹喔啉-2(1H)-酮-6-羧酸(MDHA-6-A)。  相似文献   

5.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三元配合物MAB(其中M=Co ̄(2+)、Ni ̄(2+),A为2,2'-联吡啶(bipy)、邻菲咯啉(phen),B为顺丁烯二酸根(male ̄(2-))、丁二酸根(succ ̄(2-))、邻苯二甲酸根(phth ̄(2-))、4-硝基邻苯二甲酸根(npht ̄(2-)))在25℃、离子强度为0.1mol·dm ̄(-3)(KNO_3)条件下的稳定常数、相应的二元配合物稳定常数和配体的质子化常数,实验结果表明,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与二元羧酸配体的碱性强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从配体间相互作用等方面对配合物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辣根过氧化物酶的5种荧光底物,它们分别是:N,N′—二氰甲基邻苯二胺(DCM-OPA),3,4—二氧喹喔啉-2(1H)-酮(DHQ),3-甲基-3,4-二氢喹喔啉-2(1H)-酮(MDHQ),3,4-二氢喹喔啉-2(1H)-酮-6-羧酸(DHQ-6-A)及3-甲基-3,4-二氢喹喔啉-2(1H)-酮-6-羧酸(MDHQ-6-A)。其中荧光底物DCM-OPA,DHQ和MDHQ都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大量纯品的制备。我们用流动注射分析法对合成底物和已有的最佳荧光底物在HRP及其模拟酶氯化血红素催化体系中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DCM-OPA和MDHQ是合成的5种底物中最好的两个,而对羟基苯丙酸(p-HPPA)和对羟基苯乙酸(p-HPA)优于高香草酸(HVA)和酪氨。底物p-HPPA和p-HPA与合成底物DCM-OPA和MDHQ体系在对过氧化氢的分析方法性能相当,最低检测限都在1~10nmol/L之间。对酶的检测,DCM-OPA是所有研究的底物中最灵敏的,上述两种合成底物保存在4℃的冰箱中都可以稳定一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探索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技术及结构特点,利用4- 氟水杨酸(Hfoac),1,10- 邻菲罗啉(phen)与乙酸铜通过溶剂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个中心对称的双核铜配合物[Cu(foac)(phen)]·10HO,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仪、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分析测试。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67139(6)nm,b=1.14923(11)nm,c=1.44375(14)nm,α=72.640(9)°,β=76.857(8)°,γ=76.491(8)°。每个铜离子与2个配体foac的3个氧原子以及phen配体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四棱锥结构,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构成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利用分子间水簇作用构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在10%乙醇/水(V/V)混合介质中,温度为25℃,并以KNO3为支持电解质(I=0.1)条件下,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以镉(Ⅱ)为中心金属离子(M=Cd^2+),以1,10-邻二氮菲和5-硝基-1,10-邻 二氮菲为第一配体,以丙二酸和苯乙基丙二酸为第二配体的MAB型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K及相应的二元配合物稳定常数,配体的酸解离常数,结果表明,三元配合物的表征常数△lgK、lgZ均大于统计期望值  相似文献   

9.
Fe(Ⅲ)与5─硝基─邻菲罗啉(5-N-Phen)可形成无色的Fe(5-N-Phen)33+。配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可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红色的Fe(5-N-Phen)32+配合物。本工作以低压汞灯作为光源,研究了各种有机酸、溶液酸度和表面活性剂等对Fe(Ⅲ)─5-N-Phen体系光化学还原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并与邻菲罗啉和a-a’-联吡啶光化学还原反应作了比较,初步探讨了有机酸在光化学还原反应中的作用原理。实验表明,Fe(Ⅲ)-5-N-phen体系的光化学还原反应为零级反应,各种有机酸对光化学还原反应速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型钯(Ⅱ)抗肿瘤配合物的合成(Ⅱ)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合成了2个邻菲别罗啉衍生物,咪唑并「f」邻菲史啉和2-苯基咪唑「f」邻菲罗啉。以上述物质作为新的配位剂,与四氯合钯酸钾反应制得新型钯抗肿瘤配合物,即二氯;咪唑并「f」邻菲罗啉合钯及二氯.苯基咪唑并「f」邻菲罗啉合钯。合成的钯配合物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测定摩尔电导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通过荧光和UV/VIS研究了酞菁铕二聚体(HEuPc2)和罗丹明B,罗丹明6G,1,10-邻菲罗啉铕络合物(Eu(phen)2Cl3.2H2O)等有机染料共混复合体系的发光特性,发现HEuPc2的晶型对复合物的发光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Eu(NA)3Phen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乙醇体系中合成了三价稀土金属离子Eu^3+与烟酰基丙酮,邻菲罗啉(Phen)的三元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测定了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热谱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组成为Eu(NA)3.phen,热稳定性较好,三元配合物发射的荧光强度大于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存在下,2-(3,5-二氯-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酚(3,5-diCl-DMPAP)与Cu(Ⅱ)的显色反应。实验表明,在pH7.5~10.0的硼砂缓冲介质中,铜(Ⅱ)与试剂形成1∶2的稳定的红色配合物,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58=9.7×104L·mol-1·cm-1,铜浓度在0~6.5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在柠檬酸三钠和二酮肟的存在下,可直接用于铝合金和纯铝中微量铜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4个含四氮杂大环配体和O,O’-二烃基二硫代磷酸根的铜配合物「Cu(hmtade){SSP(OR)2}2」(HMTADE=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R=C6H5,2-nphthyl,C6H5CH2CH2,cyclohexy1),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和差热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均为非电解质,O  相似文献   

15.
在甲醇体系中,合成了3种新的异三核配合物,其组成为(Ln2(bpy)4〔Cu(opba)〕(ClO4)2)(ClO4)2。其中opba表示邻苯双(草胺酸根);bpy表示2,2‘-联吡啶;Ln表示Y,Gd、Dy。通过元素分析、IR、UV、DTA-TG、摩尔电导分析等手段,表征了配合物。  相似文献   

16.
以C6H6/H2O/TritonX-100/C2H5OH构成的非离子型微乳液为介质,进行了PAN-Cu(Ⅱ)分光光度研究。选择554nm为测定波长,测得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3.97×10^4L.mol^-1.cm^-1。本法将PAN溶解在微乳液中,可直接测定水中铜(Ⅱ),省去原萃取光度法中的萃取过程,操作简单,配合使用酒石酸钾钠可准测定锻中的向量铜。  相似文献   

17.
用直接合成法制备了Caβ"-Al2O3固体电解质,在10^-2~1MHz频率范围内,于1073~1523K温度区间测定了电解质的阻抗谱,并计算得到电导率,其数量级为10^-6~10^-5Ω^-1·cm^-1。用Caβ"-Al2O3作为固体电解质,以Sn-Ca合金为参比电极,组装成电池Mo|Sn-Ca|Caβ"-Al2O3·|[Ca]Fe|Mo(ZrO2),于1833K温度下测定了纯铁液中溶解态钙…  相似文献   

18.
由邻香兰素缩邻苯二胺与稀土硝酸盐合成了2种新固体配合物。并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摩尔电导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LNl(NO3)2」NO3(lN=lA,tB),推断出了配合物可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氯化铜与α-丙氨酸的两种配合物:Dy(Ala)Cl3·6H2O和Dy(Ala)Cl3·3H2O。用化学分析,IR,DV,X-射线及TG—DTG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4种Eu(Ⅲ)与1,3-二苯基-4-酰基-5-吡唑酮及1,10-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对它们的荧光性质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配合物发射Eu(Ⅲ)的特征荧光;配合物的荧光强度与配体4-酰代DPP吡唑环4-位酰基上的取代基团密切相关;第二配体1,10-邻菲罗啉对配合物具有明显的荧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