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某5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顶升纠倾工程为研究对象,该办公楼最大相对沉降量为764mm,倾斜量达10. 9‰,已大大超出4‰的规范要求。首先对沉降及倾斜原因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托换基础、托换梁、结构支撑等构件的设计与施工。采用PLC同步顶升系统进行分方向、分区域、分阶段整体同步顶升纠倾,顶升纠倾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测控技术,纠倾后的倾斜率为0. 3‰,满足规范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预压托换桩加固及顶升纠偏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市某住宅楼是在原3层砖混结构上增建至7层框架结构式房屋,两种结构体系没有完全脱离开,又由于设计时地基处理不当,导致建筑物刚封顶即严重倾斜,倾斜率为18.6‰,沉降速率为9.15mm/d,随时存在倒塌的危险。为使房屋恢复正常使用,经研究后决定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压托换桩加固及顶升纠偏方案。以此工程为例,提出顶升纠偏中预压托换桩设计公式;详细介绍了纠偏方案的选定、钢筋混凝土预压托换桩顶升纠偏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顶升监测与控制以及顶升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及采取的对策等。经过3d顶升施工后,使房屋的倾斜率稳定在0.53‰,沉降速率小于0.0077mm/d,房屋基本上恢复了正常使用。经过5a多使用证明,在黄土地区采用预压托换桩法加固或纠偏类似工程问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某4层建筑物地基土为软土,基础计算采用减沉复合疏桩法设计,紧贴建筑物北侧为小区道路,路基填土高度为2.3 m。填土引起建筑物南北沉降差约为90 mm,建筑物向北倾斜。现场实测与计算表明:采用传统的冲水排土法纠倾,在有桩情况下不能获得理想的纠倾效果,还会导致地基土的塑性流动,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采用截桩迫降法实施纠倾后,北侧桩减载比例可达46%,北侧地基土压力也有明显的减少,同时南侧地基土压力显著增加,平抑了北侧填土引起的沉降。停止纠倾后,建筑物的沉降量约为20 mm。  相似文献   

4.
山西某焦化厂皮带通廊倾斜率达15.6%,经采用预压桩地基加固纠偏,仅用25d纠偏到2‰,化险为夷。实践证明,采用预压桩托换地基加固顶升纠偏法,技术可靠,顶升纠偏成功。  相似文献   

5.
以某多层剪力墙结构为例,在分析倾斜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房屋的体型、结构体系和基础类型等因素,提出在基础顶采用断墙、柱顶升法进行纠倾。为降低造价,优化顶升点数量,采用托换梁+顶升托座的顶升托换体系,运用同步顶升设备进行信息化施工,顺利完成了房屋顶升纠倾,满足了规范和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顶升法和微型桩的纠偏加固设计施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考虑到场地周围环境条件和地质条件,采用顶升纠偏法对某铁路信号建筑物进行纠偏处理,并采用微型桩进行地基托换加固处理,利用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手段,使该建筑物顺利纠偏至设计控制位置.  相似文献   

7.
针对既有建筑物天然地基上的筏板基础、在筏板基础周围布桩、在筏板基础周围布桩以及在筏板下的软土灌浆、在筏板基础周围布桩以及筏板下的软土灌浆同时采用横向加筋托换等4种基础形式,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地基竖向变形、基础板内的剪力以及弯矩分布。在计算条件下,横向加筋灌浆托换加固,能有效地减小建筑物沉降,沉降仅为天然地基的一半。能减少基础板内的附加应力,与仅在建筑物外围基础下布桩加固相比,基础板的最大剪力和最大弯矩分别减少了54%、47%以上。横向加筋灌浆加固后地基的力学特性更接近于天然地基性质。因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多按天然地基设计,有利于既有建筑物的基础工作,不会在既有建筑物基础内引起过大的应力调整。另外,横向加筋灌浆托换技术通过在室外施工的方法加固室内地基土,在不影响底层居民正常生活、不影响工厂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使得既有建筑物下的地基土获得整体加固。  相似文献   

8.
以某多层混凝土框架办公楼顶升纠倾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建筑物倾斜的原因,对不均匀沉降量进行分析统计并确定顶升纠倾量,标注建筑物顶升的转动轴,在位于转动轴处框架柱底部设置多向转动装置,在转动轴外框架柱底部设置千斤顶,利用PLC同步控制系统对建筑物进行绕轴转动顶升,纠倾完成后建筑物的倾斜率达到0.3‰。该法能减少建筑物顶升滞空时间,提高顶升纠倾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9.
某建筑物采用强夯处理的填土地基作持力层,建成后产生了不均匀沉降。本文通过纠偏加固工程采用人工挖孔桩及托换梁托换原独立基础,同时对上部结构进行顶升纠偏进行分析,该工程采用钢结构顶升装置,并将基础托换与结构顶升进行结合,有效地缩短工期,效果明显,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某七层框架结构房屋顶升纠偏加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同刚  赵树德 《建筑结构》2006,36(11):13-15
因黄土地基湿陷沉降,某建筑物发生了倾斜沉降,经过分析论证,采用静压桩托换实施顶升纠倾方案。设计采用400根托换桩,切割部分筏板基础,减小顶升压力。沿建筑物长度方向分三次一循环实施顶升,合理控制了顶升过程的稳定问题。该纠偏加固工程实施顺利,效果明显,解决了地基湿陷的问题,达到了纠偏的目的,证明了该顶升纠偏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可以作为同类纠偏加固工程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王建永 《建筑施工》2020,42(1):74-78
浅基础文物建筑的托盘梁结构是移位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计算模型及方法对安全性至关重要。通过总结分析浅基础文物建筑整体平移顶升工程案例,提出一种逆作式移位托换施工工艺、设计计算模型及方法,包括:先施工上托盘梁,利用托盘梁对文物建筑基础进行加固,然后再施工下反力基础,以提高托换过程中的安全性;采用交替顶升、液压悬浮技术,以解决临时基础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运用有关基坑变形的计算方法对杭州某商业楼基坑工程进行基坑变形的计算,m法计算得基坑最大位移为29.2mm,基床系数法求得基坑最大位移为7.2mm,实际基坑最大位移为174.6mm,基床系数法求得基坑变形特点与实际情况不同。影响基坑变形的因素很多.本研究结合工程实际确定土的比例系数和桩的变形系数,并充分考虑影响基坑变形的因素,之后确定土体参数、支撑条件、支护桩入土情况、施工进度的影响因子,对已有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和修正。最后得出合乎本工程的基坑变形计算方法,能在实际工程中对深基坑变形进行及时准确地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联排或独栋别墅项目基础造价往往比一般多层住宅高得多,与基础选型、桩基选择等许多因素都有关,很多时候也与设计方法有关。本文以某工程实例阐述软土地区框架结构别墅项目合理基础形式选择的方法,通过对比发现,对于浅层较为软弱的地基,当采用天然地基沉降过大时,采用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方案一方面可以减少沉降,另一方面也可控制基础造价。通过有限元底板受力分析,合理控制天然地基承担比例,不会增加底板造价。对比结果打破常规框架结构不宜设计复合桩基方案的认识,对于类似工程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下穿铁路箱形桥常采用顶入法施工,顶进过程中,千斤顶所产生的顶力经常使工作坑围护结构产生附加内力变形。但后背梁与滑板整体浇筑的特点,使得通过后背梁作用在围护结构上的顶力不明确,这种附加内力变形有多大,设计中如何考虑,目前没有清楚的认识,开展相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采用弹性地基梁法对围护结构进行基坑开挖与箱涵顶进全过程内力变形分析,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基坑围护桩和后背梁的水平位移进行监测,取得了作用在围护结构上的顶力分担比及箱涵顶进对工作坑围护结构内力变形的影响,为完善箱涵顶进工作坑的设计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某七层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楼,建于软土地基上,建成后产生过大沉降和倾斜,对使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曾对该建筑物进行过钻孔取土纠偏,但没有达到纠偏目的。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采用断柱顶升纠偏技术进行纠偏,取得了成功。本文对该住宅楼成功顶升纠偏的工程实例进行了介绍,对实施中应用到关键技术如断柱顶升纠偏工程中建筑物整体绕轴旋转、大吨位油压千斤顶的整体同步使用、多次微调顶升、实时监测与信息化施工等的设计构思和实施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文的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沈阳站既有东站房下穿地下通道,工程采用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托换体系三维实体模型,模拟分析既有桩基上部柱荷载传递至托换体系的变形,并对因通道开挖造成基坑底部土体应力卸载从而引起地铁结构整体产生向上位移进行了模拟分析。施工中通过设置托换体系,即设置托换桩及托换梁、板结构,分层盖挖土方和分段施工通道主体结构等施工措施,确保了下部地铁运营安全,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强夯法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苏州市某别墅区软土地基强夯处理前后试验数据对比分析,探讨强夯法在含水量较高的软土地基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顶管施工引起的地面变形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顶管施工会对管道周围的土体产生扰动 ,引起土体移动。文中对顶管施工引起的地面变形机理、变形的原因等进行了分析 ,结合工程实例 ,对地面变形的规律进行了探讨 ,实例中地面最大隆起达到 12 8.2mm ,顶管施工引起的地面变形总体上是先隆起后沉降。  相似文献   

19.
应用数值方法 ,对多年冻土场地上通风管基础通风面积进行了二维数值分析 ,并给出了设计计算方法。针对拟建的漠河通衡运输公司客运站工程进行了设计。漠河多年冻土区平均气温为 0 1℃。设计通风管基础离天然地面 4 5 0mm ,管径为 30 0mm的通风管 ,通风管间的距离为 1m。数值计算表明 ,通风管基础能使其下面的融化盘减小 ,最大融化深度减小 ,0℃等温线上移。该现象说明通风管基础具有很好的冻土制冷和确保多年冻土上限的位置不下移的作用 ,从而达到保证冻土地基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某7层住宅楼的加固纠偏工程实践,综合应用钢筋混凝土托换桩加固和掏土浸水纠偏方法来对倾斜的房屋进行纠偏.在纠偏过程中,对上部结构裂缝和地基沉降进行了观测,发现该住宅楼经处理后,倾斜量由最大的125mm减小到10mm,最终倾斜率为0.39%,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