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2.
从微生物学探讨生物除磷脱氮机理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从微生物学探讨生物除磷脱氮机理陈欣燕程晓如陈忠正(武汉工业大学)从微生物学方面探讨生物除磷脱氮法的机理,将有助于采取合理措施提高生物除磷脱氮的效率。生物除磷脱氮系统只有一个污泥系统,同时存在着分解有机物的异养菌群、反硝化菌群及硝化菌群,混合的微生物菌...  相似文献   

3.
对近年来国内外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机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并从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内微生物群体动态平衡的角度详细论述了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影响因素 .  相似文献   

4.
李村河污水处理厂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的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了非常严格的磷酸盐排放标准和较的氨氮排放标准,进一步加速了生物除磷脱氮技术的应用。但如何根据当地的具体水质特性和环境条件合理地选择除磷脱氮工艺流程及参数仍然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工艺改良、工程应用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研究探讨了生物除磷脱氮技术及其应用,介绍好相关的运行与管理的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各种污泥减量水处理工艺的优缺点及其存在的共性问题,讨论了污泥减量与氮磷去除之间的矛盾,并对污泥减量同步脱氮除磷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生物除磷脱氮技术的研究动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参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生物除磷脱氮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了针对系统环境条件,碳源需求以及对反硝化聚磷的诱导与调控等领域内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7.
生物膜与活性污泥结合工艺脱氮除磷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常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因素,因此脱氮和除磷效果难以同时达到最佳。根据研究提出了生物膜与活性污泥结合的新工艺,可同时高效地脱氮、除磷和去除有机物。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去除率达99%以上,T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95%和95%。  相似文献   

8.
强化AB法的脱氮除磷功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AB法的运行特点及在脱氮除磷方面的局限性,采用了外加碳源,间歇曝气等措施来强化AB法的脱氮除磷功能,小试结果表明,仅利用厂内碳源(即将A段部分污泥回流到间歇曝气池)仍不能实现满意的除磷效果,同时从厂外引入碳源(投加乙酸钠或引入高浓度啤酒废水)则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将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通过溶解氧对一池无回流间歇曝气系统( NBIAS) 对除磷脱氮效果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在NBIAS 系统运行过程中DO 和NOt- N浓度的周期性变化使系统呈现明显的厌氧—好氧—缺氧交替变化过程;DO愈大,硝化反应速度愈快,NOt- N浓度愈高,即能有效抑制在缺氧过程中的磷的释放, 保证出水水质; 当SRT在18~22 天的情况下,DO= 3 mg/l时,NBIAS处理城市污水出水TP< 1 mg/l,TP去除率> 80% 。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膜-序批式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采用厌氧(A)-好氧(O)-缺氧(A) 膜出水的运行方式,1h搅拌进水进行磷的厌氧释放,0.5h好氧吸磷和硝化,0.5h缺氧搅拌进行脱氮和反硝化除磷,在总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1小时的条件下,系统对氨氮、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5.97%,89.18%和90%。周期试验发现,好氧吸磷和反硝化除磷对磷去除贡献率分别为72.90%和17.25%,系统有较好的反硝化除磷功能,同时系统还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对TN的去除占总去除率的16.50%。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系统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涉及泥龄、碳源、硝酸盐、硝化与反硝化容量、释磷与吸磷容量、释磷与反硝化的先后顺序等6个方面.对各问题的背景及目前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新型UniFed SBR生物除磷脱氮工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新型UniFed SBR工艺的运行方式、在除磷脱氮方面的特点及其在实际污水处理厂的应用实例.其特点是在SBR运行周期的沉淀和排水阶段,将进水均匀地引入沉淀污泥层,以取得反硝化和厌氧放磷所需的适宜条件.与复杂的连续流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相比,该工艺采用单池运行,不需物理分区和污泥回流即可达到较高的除磷脱氮效率,还可减少基建投资.  相似文献   

13.
新型双泥生物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在对生物脱氮与除磷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生物脱氮与除磷是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交叉的生理过程,其交叉点是部分聚磷菌在缺氧状态下的反硝化吸磷脱氮。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新型双泥生物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由两个不同功能的SBR反应器组成)成功地解决了硝化菌与聚磷菌的泥龄之争。反硝化与聚磷菌厌氧释磷的矛盾等难题,该工艺运行稳定且处理效果良好,特别适合于处理BOD5/TP值低的污水。  相似文献   

14.
分段进水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21  
系统阐述了分段进水的生物除磷脱氮新工艺的发展情况、工艺特性和应用前景,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该工艺的处理效果并对一些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BCFS-生物除磷新工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BCFS工艺是在帕斯韦氧化沟(Pasveersloot)与UCT工艺及原理的基础上开发的生物除磷氮新工艺,它由5个功能相对专一的反应器组成,通过控制反应器之间的3个循环来优化各反应器内细菌的生存环境,具有污泥产率低、除磷脱氮效率高(均大于90%)等特点,其出水总氮<5ml/L,正磷酸盐含量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16.
A/O—MBR同步脱氮除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在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O—MBR)内投加聚合氯化铁进行同步生物脱氮和化学除磷的方法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5.8 h、泥龄为20 d、聚合氯化铁投量(以全铁计)为10~15 mg/L的条件下,系统对COD、NH3-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6.2%、98.8%、52%和91%;在进水水质正常的条件下,出水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两种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郑州市马头岗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对比分析了倒置A2/O工艺与UCT工艺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倒置A2/O工艺与UCT工艺对污水中COD、BOD5、SS、NH3-N的去除效果并无明显差异,两种工艺对这些指标的去除率都较高,月平均去除率都能达到90%以上,但两种工艺对TP和TN的去除效果略有差异,倒置A2/O工艺对TP和TN的去除率高于UCT工艺主要是受进水碳源和混合液回流等条件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8.
对强化生物除磷机理与工艺认识误区的剖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结合国际上生物除磷机理与工艺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目前我国在污水生物除磷工艺研发和运行中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基于成熟的生物除磷生化代谢机理,指出反硝化除磷菌(DP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一些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中的聚磷菌(PAOs),无需特殊培养;对于市政污水,EBPR工艺中出现的聚糖原茵(GAOs)一般不会成为聚磷茵(PAOs/DPB)的竞争者而严重影响系统的除磷功能。针对强化生物除磷工艺的认识误区,指出污泥龄(SRT)是设计的关键参数,在最不利细菌生长的冬季,控制SRT〉12 d即可使EBPR保持较好的硝化与脱氮除磷效果;在污水生物处理除磷工艺选择上,“厌氧池+氧化沟”只是污水处理升级而演变出的一种被动型工艺,并非最佳的EBPR工艺选择;此外倒置A^2/O工艺由于忽略了聚磷菌所需的进水碳源及DPB的作用,并不一定能改进EBPR的生物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开发小城镇污水高效脱氮除磷分散处理设备为目标,在管式压力生物膜反应器中构建同步脱氮除磷系统,并探讨其处理效能.反应器在温度为20 ~ 25℃、压力为0.1 ~0.12 MPa、有机负荷为2.6 kgCOD/(m3 ·d)、氮负荷为0.4 kgTN/(m3·d)、磷负荷为0.04 kgP/(m3·d)及无污泥外排条件下运行30 d后,出水COD、PO3--P、NH4+-N、TN分别为35、0.9、7、7.5 mg/L,去除率分别为90%、76%、78%、83%;系统运行30 d共损失磷约0.87 kg,生物膜中磷含量为2.14%,污泥中结合态磷化氢含量为0.012 mg/kg,为非聚磷菌除磷途径;PCR-DGGE分析表明,接种污泥和反应器内成熟生物膜的种群相似度为52.3%.  相似文献   

20.
利用好氧颗粒污泥实现同时除磷脱氮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实现同时除磷脱氮,以单级SBR中的好氧颗粒污泥为研究对象,在温度为 25℃、pH值为 7~8、厌氧反应 80~90min、好氧反应 240min、曝气阶段的DO为 1~2mg/L、SRT为 20d的运行条件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量反硝化聚磷菌能够与硝化菌在颗粒污泥中共存并富集,反硝化聚磷菌占全部聚磷菌的 73. 1%;系统处于稳态时对氮、磷和有机碳具有非常稳定的去除效果。当进水氨氮、磷和乙酸碳浓度分别为 25~50、8~15、100~180mg/L,MLSS为 7. 0g/L,MLVSS为 6. 4g/L时,对氨氮、总无机氮、磷、乙酸碳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97. 8%、89. 7%、96. 8%和98.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