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前言赤泥是从铝土矿中提取氧化铝之后产生的废弃物,因多呈红色被称为赤泥。每生产1t氧化铝就副产0.7~1.8t赤泥。据统计,世界上氧化铝工业每年产生的赤泥超过7000万吨,而2009年中国的赤泥产生量就超过了2000万吨,并呈逐年增加之  相似文献   

2.
利用铝工业废渣(赤泥)生产水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0前言赤泥是铝土矿生产氧化铝过程中排出的工业废渣,由于铝土矿含铁较高,残渣外观往往象红色的泥土,故名“赤泥”。一般情况下,每生产It氧化铝排出0.st~Zt赤泥。据统计,目前仅我国山东、贵州、郑州、山西、平果五大氧化铝厂,年产氧化铝已达3ic万t,年排出的赤泥量也达到300万t以上,累积赤泥堆存量高达4100万t。又由于大都采用碱法生产氧化铝,故排出的赤泥中碱含量也比较高,一般为2.4%~3.5%。因此,大量赤泥的外排,不仅需投资兴建庞大的赤泥堆场,而且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鉴于此,综合利用赤泥成为铝工业乃至社会急需…  相似文献   

3.
烧结法赤泥生产水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绪言赤泥是氧化铝工业生产中排出的废渣,铝土矿品位越低,排出的赤泥量愈大。以山西铝厂为例,1997年外排赤泥约90多万t,如果达到设计产量12O万t/a氧化铝,那么每年外排赤泥量约达15O万t左右。大量赤泥的排放,需设庞大的赤泥堆场,这不仅要占大片土地,还要花费大量资金,做防渗处理,而且污染环境。赤泥综合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铝土矿的成分和生产氧化铝方法的不同,赤泥的组成亦有较大差异。烧结法赤泥的主要矿物为p一ZCaO·SIDe,是水泥熟料的有效矿物,其存在为赤泥作为水泥原料提供了有利条件。由氧化铝生产方法决…  相似文献   

4.
我国主要赤泥种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固体粉状废弃物.我国生产氧化铝方法比较多,如拜尔法、混联法和烧结法等,导致赤泥的种类多和性质差别较大,增加了赤泥的综合利用的难度.目前多采用赤泥库(坝)湿法存放或脱水干化处理,不仅侵占农田,污染环境,存在溃坝隐患,还使赤泥中的有用成分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因此,系统的分析赤泥的种类及其性质,评价赤泥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对制定赤泥排放及应用标准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吕天宝  刘青霞 《广东化工》2013,(20):132-133
每生产1吨氧化铝排除1.5 t赤泥,其成分是工业广泛使用的原料.文章介绍了新开发的技术路线,通过对赤泥颗粒及组成分析,经多级滚筒筛分离后,采用电磁多级磁选,最大限度将铁氧化物分出,再压滤成干料,回收碱和水,最后将剩余的铁、铝、硅、钙的氧化物煅烧成陶粒.将赤泥全部利用,无二次污染,投资低、效益好,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氧化铝工业的发展,每年排放的赤泥越来越多,堆放赤泥占用大量耕地,污染地下水及土壤,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急需对赤泥进行处理与利用。本文通过调研文献,对利用赤泥生产建筑材料、提取金属元素、生产路基材料、制备环境修复材料等方面做了介绍,指出目前赤泥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指明了对赤泥进行综合处理与利用及系统化研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赤泥利用     
还原热解法综合利用明矾石废渣,色赤,俗称赤泥,达原矿的60%。年产三千吨钾肥规模,每天赤泥达60—70吨。主要成份是石英状态的二氧化硅,含量略高于80%,其它是氧化铁和一部分氧化铝。现将赤泥性  相似文献   

8.
拜耳法赤泥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氧化铝,从赤泥中回收氧化铝对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验以电石渣为助剂活化赤泥,并考察了活化条件和浸出条件对赤泥中氧化铝浸出率的影响。实验得到最佳活化条件:电石渣与赤泥质量比为2.5、烧成温度为1 250 ℃、烧成时间为120 min。最佳浸出条件:浸出温度为85 ℃、浸出时间为120 min、Na2CO3质量分数为8%、液固比为3.0。在此条件下,赤泥中氧化铝的浸出率高达88.1%,得到的浸出残渣是一种良好的水泥混合材料。  相似文献   

9.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储量逐年增长,综合利用率较低,如何高效利用赤泥,实现赤泥资源化利用是现阶段研究重点.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赤泥物相组成、化学成分的影响,探究了不同温度下赤泥矿物组成、微观结构的演变规律.以期充分发挥赤泥的材料化属性,提高赤泥的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工业废渣赤泥的特性及回收利用现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产生的最大工业废渣,给社会、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本文概述了赤泥的工业特性,介绍了赤泥在金属回收以及新材料制备等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1.
王亮  修磐石 《辽宁化工》2011,40(10):1056-1059
对氧化铝生产的废弃物—赤泥的成分及堆存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对赤泥的堆存,提出了从资源利用、防治污染和保护土地的角度上选择合适的赤泥堆存方式将成为氧化铝厂建设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这一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赤泥综合利用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固体粉状废弃物。我国生产氧化铝方法比较多,如拜尔法、烧结法和混联法等,导致赤泥的种类多和性质差别较大,增加了赤泥的综合利用的难度。总结了目前赤泥综合利用的现状,并提出用烧结法和联合法赤泥按一定配比混合工业废料石英砂尾泥及适量石英生产微晶玻璃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赤泥分离及洗涤沉降槽是拜耳法氧化铝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国内氧化铝生产企业主流采取高效深锥沉降槽技术。因生产过程中铝酸钠水解产生氢氧化铝结疤,给生产系统带来运行隐患,因此需要周期性将沉降槽退出流程清理确保生产运行安全。而沉降槽的周期性退槽清理,就涉及到退槽时间过长、铝酸钠溶液饱和度下降、铝酸钠溶液温度下降等不良因素产生的水解损失。因此,如何在赤泥分离及洗涤生产环节中提高沉降槽退槽效率,减少氧化铝的水解损失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公司一直使用硫酸渣作铁质原料,近年由于国内硫磺等制酸比例增加,硫铁矿货源紧张,致使硫酸渣价格居高不下.2008年初我公司开始寻求替代硫酸渣的新的铁质原料,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氧化铝厂和山东铝业公司第二氧化铝厂的赤泥砂含铁量适宜,赤泥砂量大,价格低,适合作铁质原料,且两地距我公司不足40km.我公司从2008年开始用赤泥砂部分替代硫酸渣,2009年两条5 000/d生产线全部用赤泥砂作铁质原料.  相似文献   

15.
赤泥是氧化铝工业的固体废弃物,解决赤泥的综合利用问题是生产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本研究通过对贵州清镇某氧化铝厂赤泥的分析,发现该赤泥除了可以作为水泥等凝胶材料的原材料,还可作为铁及稀土元素提取的原材料;虽然其放射性有一定超标,但还可以按适当比例作为建筑原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16.
赤泥是制铝工业提取氧化铝时排出的污染性废渣,随着我国氧化铝产业的发展,解决赤泥问题显得迫切需要。文章总结了目前国内外赤泥综合利用技现状,叙述了赤泥生产建筑材料、回收有价金属和环境保护中利用等综合利用的特点。针对目前研究现状,最终研究提出了一种高效利用赤泥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7.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属于一种强碱性污染源,由于其中含有多种有价金属,也是一种可利用的二次矿产资源。铝土矿产地和氧化铝品位的不同,也导致赤泥中有价金属的种类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但几乎所有产地的赤泥均含有较高含量的二氧化钛。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赤泥提钛的研究方法,分析相关的工艺条件和参数,以寻求一种更为经济合理的工艺过程,为我国赤泥高效综合利用和赤泥中钛的有效提取探求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应用化工》2016,(12):2259-2262
赤泥为氧化铝工业副产物,不仅量大而且污染环境。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确定赤泥吸附亚甲基蓝的适宜时间、温度、pH值、亚甲基蓝初始浓度、赤泥投加量范围,并考察了盐浓度对赤泥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结果表明,振荡时间5 min,赤泥投加量6 g/L,赤泥对40 mg/L亚甲基蓝的吸附率可达87%。亚甲基蓝浓度与赤泥吸附量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最大吸附量为14.60 mg/g。赤泥吸附亚甲基蓝为放热反应,低温利于亚甲基蓝吸附。  相似文献   

19.
《应用化工》2022,(12):2259-2262
赤泥为氧化铝工业副产物,不仅量大而且污染环境。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确定赤泥吸附亚甲基蓝的适宜时间、温度、pH值、亚甲基蓝初始浓度、赤泥投加量范围,并考察了盐浓度对赤泥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结果表明,振荡时间5 min,赤泥投加量6 g/L,赤泥对40 mg/L亚甲基蓝的吸附率可达87%。亚甲基蓝浓度与赤泥吸附量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最大吸附量为14.60 mg/g。赤泥吸附亚甲基蓝为放热反应,低温利于亚甲基蓝吸附。  相似文献   

20.
赤泥的综合利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泥是氧化铝工业生产中的主要废料,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本文简述了赤泥的特性,介绍了近年来赤泥在金属回收及制备新型建材等方面的综合利用现状,以期为赤泥的有效利用找到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