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高铁站这类半封闭建筑的热舒适度影响因素众多,影响机制复杂以及热舒适度与能耗存在背反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高铁站热舒适度与能耗综合预测方法。首先采用传感器数据捕获及Energy Plus仿真两种方式对高铁站室内外状态、多联机及热交换机等控制单元及热能传导环境进行建模;其次提出影响高铁站热舒适度的八类因素——多联机开启台数、多联机设置温度、热交换机开启台数、客流密度、室外温度、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和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并设计424种模型运行工况以及3 714 240个实例;最后设计6种机器学习模型——深度神经网络、支持向量回归、决策树回归、线性回归、岭回归和贝叶斯岭回归,来对高铁站室内热舒适度和空调能耗进行有效预测。实验结果表明,6种机器学习模型中决策树回归预测模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优的预测性能,其平均均方误差低至0.002 2。所得研究成果可直接为下一阶段的温控策略提供主动预判的环境状态参数并实现实时决策。 相似文献
2.
股指预测是金融领域中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计算能力和技术的发展, 从在线新闻中识别和量化有价值的信息为提高股指预测表现创造了机会. 本文为将关于股票指数预测框架的计量经济学文献扩展到高维文本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语言模型的股票指数预测框架. 该预测框架可以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 使用有监督生成语言模型快速过滤噪声词语, 并将剩余文本聚合成可以充分解释股指变动的新闻指数. 其次, 将该新闻指数和历史股指数据共同作为时变参数预测模型的自变量来预测股指未来价值. 该框架不仅丰富了股票指数预测的影响因素并且揭示了这些因素与股票指数价值之间的时变动态关系. 实证研究展示了该预测框架解释能力和样本外预测能力. 在预测的6个行业股指中, 本文提出的预测框架得到的均方误差普遍小于传统时间序列和机器学习方法. 与没有考虑新闻信息的时变参数预测模型和长短期记忆网络相比该预测框架也表现了更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前协同过滤技术已经被成功运用到各种推荐系统中,但是随着资源种类的不断膨胀与用户日益的增加,用来评判的数据矩阵越来越稀疏,严重影响了推荐质量。为此设计了一种混合新算法,对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算法提出两个改进方法:首先根据网站的层次结构信息改进了传统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其次增加了预测缺失兴趣值的算法,使用户的交叉兴趣点增多,有效缓解了稀疏性的问题。实验结果证明了新算法具有较高的推荐精度,能够找到用户潜在的兴趣页面。 相似文献
4.
交通流量预测是建设智慧城市中一项重要性高且挑战性大的任务。准确预测需要考虑如节假日、相似节点和天气等多种影响因素组成的时空特征。为了准确捕获到路网路口的时空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时序算法Prophet和Pearson相关系数的预测模型,以实现考虑空间结构、相似节点、节假日及其他影响因素对路口流量的准确预测。首先,为降低相似节点影响引入Pearson相关系数,改进时序算法,实现时间特征的捕捉;然后,采用图卷积神经网络实现空间特征的捕捉;最后,通过线性回归确定图卷积网络和时序算法的融合权重,得到时空融合预测的结果。最终基于成都市出租车轨迹数据分析提取出路口流量数据,并进行了流量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准确性优于大多现有的基线方法,与T-GCN、ASTGCN、AGCRN模型相比,MAE分别降低了1.623、0.724、0.161,精度分别提高了0.144、0.068、0.021,验证了该模型在交通路口流量预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虽然浮动车GPS数据量很大,但是在某些时段,仍然有一些路段缺少实时浮动车数据,从而难以对行程时间进行估计。针对实时浮动车实时数据在估计路段行程时间时存在数据缺失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路网间属性和空间结构的相似性,从浮动车历史大数据中提取相似路段之间的时空关联特征,以目标路段与相似路段间的时空关联关系为输入,目标路段行程时间为输出,利用构建的三层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数据缺失路段的行程时间估计。实验结果表明,路段行程时间估计值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可达到30%,与Naive Model相比具有较好的估计精度,验证了从路网相似角度解决实时数据缺失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障设备稳定可靠运行,减少设备故障,针对大多数设备采集样本不均衡的现状,提出了利用动态权重的支持向量数据描述(SVDD)方法对设备健康度进行评估。该方法首先利用设备正常健康数据进行SVDD单类学习;然后利用少量各种健康状态的数据样本计算SVDD模型超球面距离,结合其评估的健康度,使用二项式回归算法得到健康度拟合曲线,实现了健康度准确评估模型。在计算过程中,所有样本进行了指数变权的动态权重处理以提高准确性。最后以某型雷达发射机为例进行了测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设备健康状态准确评估,具有不错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Mohammad Azzeh;Yousef Alqasrawi;Yousef Elsheikh; 《Journal of Software: Evolution and Process》2024,36(4):e2553
Defect density is an essential software testing and maintenance aspect that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software products. It is used as a management factor to distribute limited human resources successfully. The availability of public defect datasets facilitates building defect density prediction models using established static code metrics. Since the data gathered for software modules are often subject to uncertainty, it becomes difficult to deliver accurate and reliable predictions. To alleviate this issue, we propose a new prediction model that integrates gray system theory and fuzzy logic to handle the imprecision in software measurement. We propose a new similarity measure that combines the benefits of fuzzy logic and gray relational analysis. The proposed model was validated against defect density prediction models using public defect datasets. The defect density variable is frequently sparse because of the vast number of none-defected modules in the datasets. Therefore, we also check our proposed model's performance against the sparsity level.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developed model surpasses other defect density prediction models over the datasets with high and very high sparsity ratios. The ensemble learning techniques are competitive choices to the proposed model when the sparsity ratio is relatively small.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atistical regression models were the most inadequate methods for such problems and datasets. Finally, the proposed model was evaluated against different degrees of uncertainty using a sensitivity analysis proced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ur model behaves stably under different degrees of uncertainty. 相似文献
8.
地图匹配是轨迹数据挖掘的基本操作,在许多空间数据智能场景中都非常有用.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 HMM)的地图匹配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应用最为广泛,但其计算效率较低,难以应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大规模轨迹情形.提出了一个基于路网层次收缩的分布式地图匹配框架CHMM,能够对大规模的轨迹数据实现快速地图匹配.具体而言,提出了一个简单但有效的分区方案,能够解决分布式场景下轨迹数据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路网层次收缩的多对多最短路径查询算法,能够保证结果不变的情况下,显著提升基于HMM的地图匹配算法的效率.采用真实的路网数据和轨迹数据做了充分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CHMM算法具有更快的计算效率和更强的可扩展性.CHMM算法落回到了真实的产品中,支持了多个项目的落地.我们也开源了核心代码,并提供了一个在线演示系统. 相似文献
9.
10.
面向云计算的计算机网络犯罪侦查取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润生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12):68-70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也在迅猛增长,尤其是犯罪手法、手段不断变换。本文首先对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概念、类型进行阐述,然后介绍云计算的有关概念,最后在云计算这一知识背景下思考计算机网络犯罪的侦查取证。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难以有效处理具有自相关性的网络数据,而已有的网络学习算法多为分类算法,回归算法较少。为解决网络数据中的回归预测问题,考虑数据实例间的自相关性,提出一种迭代加权线性回归算法(IWR)。该算法采用迭代分类算法的集体学习框架,每步迭代中将待预测实例逐个输入局部回归模型以更新目标属性值,直至达到既定目标。在空间网络和社会网络的数据集合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回归算法及NCLUS算法相比,IWR算法可以有效减小预测误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传统暴力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呈下降态势,但是,犯罪案由层出不穷。为有效提升公安实践工作中犯罪预测能力,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事件,本文针对犯罪数据,提出一种新型犯罪预测模型。利用密度聚类分析方法将犯罪数据分类,然后进行数据降维提取关键属性生成特征数据,继而对特征数据进行加权优化并采用机器学习的方式对特征数据进行学习,从而预测犯罪案由。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为公安实践工作中类似案件的侦破和预防,提供新的路径支撑。 相似文献
13.
林强东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9,(11):8814-8815,8838
信息资源的分析、整合在银行业的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据挖掘作为一种有效的数据分析工具.能为决策者从不断积累与更新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因此,数据挖掘在银行业日益受到重视。该文介绍数据挖掘在信贷风险预测方面的应用,从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中提取数据建立数据仓库,设计并实现了一个C/S结构的信贷风险预测系统,为经营者提供数字化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城市路网的路径选择一直以来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随着边缘计算和车辆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城市路网中的行驶车辆从自组织网络朝着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IoV)范式过渡,这使得车辆路径选择问题从基于静态历史交通数据的计算向实时交通信息计算转变.在城市路网路径选择问题上,众多学者的研究主要聚焦如何提高出行效率,减少出行时间等.然而这些研究并没有考虑所选路径是否存在风险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首次构造了一个基于边缘计算技术的道路风险实时评估模型(real-time road risk assessment model based on edge computing, R3A-EC),并提出基于该模型的城市路网实时路径选择方法(real-time route selection method based on risk assessment, R2S-RA). R3A-EC模型利用边缘计算技术的低延迟,高可靠性等特点对城市道路进行实时风险评估,并利用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验证道路是否存在风险问... 相似文献
15.
针对移动对象轨迹预测所面临的\"数据稀疏\"问题,即有效的历史轨迹空间不能覆盖所有可能的查询轨迹,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网格划分和熵估计的稀疏轨迹预测算法(TPDS-IGP&EE).首先,对轨迹区域进行迭代网格划分并生成轨迹序列;然后,引入L-Z熵估计计算轨迹序列的熵值,在轨迹熵值的基础上进行轨迹综合形成新的轨迹空间;最后,结合子轨迹综合算法,进行稀疏轨迹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当轨迹完整度达到90%以上,Baseline算法的查询覆盖率只有25%左右;而TPDS-IGP&EE算法几乎不受查询轨迹长度的影响,可以预测几乎100%的查询轨迹;并且TPDS-IGP&EE算法的预测准确率普遍高于Baseline算法4%左右;同时Baseline算法的预测时间非常长,达到100 ms,而TPDS-IGP&EE算法的预测时间(10 μs)几乎可以忽略不计.TPDS-IGP&EE算法能够有效地进行稀疏环境下的轨迹预测,具有更广的预测范围、更快的预测速度和较高的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信息化浪潮与数据科学崛起的共同推动下,智慧城市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新理念与新实践.大数据、数据活化、数据挖掘等数据管理、应用与分析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具有核心作用.站在信息科学的视角之上,围绕以数据为中心这一主题,对当前智慧城市研究工作的最新动态进行了综述.梳理了当前智慧城市相关研究中广泛采用的城市数据类型及其特点,并从相关研究工作和技术与研究特点两个大的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工作现状进行了介绍.其中相关研究涵盖了技术体系研究、数据驱动的智能交通、城市计算技术和城市人类活动的统计力学等方面.而技术与研究特点的介绍包括核心技术与理论,以及领域研究的学科交叉、城市数据为中心、区域特性等方面.最后对该研究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事件时间数据广泛存在于临床医学研究领域,包含大量复杂的随时间变化的动态风险因子变量。为了对这些动态事件时间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克服生存模型参数假设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多任务Logistic生存学习和预测方法。将生存预测转化为一系列不同时间点的多任务二元生存分类问题,利用动态风险因子变量的全部观测值估计累积风险。通过对事件样本和删失样本的全数据学习正则化Logistic回归参数。评估风险因子与事件时间的动态关系,根据生存概率估计事件时间。在多个实际临床数据集上开展的对比实验验证了提出的多任务预测方法对于动态数据不仅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而且能够保障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数据中心能耗优化问题是云计算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但在真实环境中进行相关研究需要承担巨额的研究成本,并且实验周期长,因此仿真技术在该领域广泛应用.为提高数据中心能耗感知仿真实验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本文分析了仿真平台的内置能耗模型和其他学者提出的能耗评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CPU和内存利用率的能耗评估方法,该方法考虑了CPU利用率对内存能耗的影响,采用多元非线性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能耗评估方法在适用于仿真平台的同时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有效地提高了云计算仿真平台能耗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Theodoros Anagnostopoulos Christos Anagnostopoulos Stathes Hadjiefthymiades 《Computer Communications》2011,34(7):816-834
We focus on the proactivity feature of mobile applications. We propose a short-memory adaptive location predictor that realizes mobility prediction in the absence of extensive historical mobility information. Our predictor is based on a local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hile its adaptation capability is achieved through a fuzzy controller. Such fuzzy controller capitalizes on an appropriate size of historical mobility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location prediction error and provide fast adaptation to any detected movement change. Our prediction experiments, performed with real GPS data, show the predictability and adaptability of the proposed location predictor. 相似文献
20.
全局和局部结构内容自适应正则化的单幅图像超分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基于正则化的重建是单幅图像超分辨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如何构造合适的图像先验,增强超分辨重建过程中的边缘和纹理保持能力是该类方法的关键.提出一个全局和局部结构内容自适应正则化的单幅图像超分辨模型.方法 该模型综合了图像梯度的全局非高斯性和局部结构方向自适应回归特性.首先,利用广义高斯分布拟合图像梯度模的重尾特性,由最大后验概率框架构造了图像全局内容感知的lα(0<α<1)范数稀疏性度量;然后,利用图像局部内容的各向异性相关性,给出基于Geman-McClure(GM)权函数加权的局部结构方向自适应回归先验;最后利用半二次惩罚和变量分裂法,设计了该优化模型快速求解的超分辨算法.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客观评价上,本文方法在峰值信噪比与结构相似度两方面优于现有的一些超分辨方法,在主观视觉效果上,能够很好的恢复图像的纹理细节和边缘信息.结论 基于全局和局部结构内容自适应正则化的单幅图像超分辨方法在保持图像边缘和恢复图像纹理细节方面取得较好的重建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