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C8~C10的α-烯烃为原料,AlCl3.NiSO4/γ-Al2O3为催化剂,聚合生成润滑油基础油。研究了催化剂用量、Al/Ni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润滑油基础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lCl3摩尔分数为6%,Al/Ni比为4∶1,温度为140℃,压力为5.0 MPa,反应时间为4 h的条件下,合成的润滑油基础油具有低凝点、高黏度指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润滑油基础油的历史发展过程离不开技术进步和制造业水平的提升,明晰合成油的科学定义概念,对车用低黏度聚α-烯烃(polyalphaolefins,PAO)基础油的高黏度指数、低倾点等性质和特点进行说明,对车用PAO合成路线和国内外需求量进行分析预测,结合国际润滑油标准化及批准委员会(ILSAC)GF-6 (API为SN-Plus)的即将推出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陆续出台,精细化工行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加之国家精密机械制造水平的不断进步,用户素养的不断提高和理念的转变,以及对长周期换油的需求,国内车用PAO基础油需求量将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3.
高端润滑油基础油相比于Ⅰ/Ⅱ类基础油相比有许多优点。合成润滑油基础油属于高端润滑油基础油,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生成的润滑油基础油,相比于矿物基润滑油基础油,各方面性能更为优秀。本文从高端润滑油基础油的产品应用范围及市场情况出发,详细地介绍了其中PAO基础油和聚乙烯润滑油基础油的产品现状,对两者合成的工艺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低温费托合成产物的分布;概述了低温费托合成产品中α-烯烃的分离技术,以及分离馏分制备Ⅳ类基础油PAO的研究;另外,对低温费托合成产品生产高端Ⅲ类基础油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合成基础油相比矿物基础油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异性能,使用越发广泛和频繁。本文主要介绍了合成基础油中的两大类-PAO和酯类基础油;阐述了PAO和酯类基础油的结构与性能;对比分析了两类基础油性能上的差异;重点研究两类基础油因不同的化学组成结构而具有的独特理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烷烃转化新催化材料及新过程研究组研究员田志坚团队开发的煤基费托合成蜡加氢异构生产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技术,在新疆克拉玛依白碱滩区中试装置上开展生产试验,以国产费托合成蜡为原料,高收率批量生产出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产品。生产试验中,2 cSt产品粘度指数达到112,倾点-60℃;4 cSt产品粘度指数达到140,倾点-46℃;6 cSt、8 cSt和10 cSt产品粘度指数均超过152,倾点低于-30℃。其中,4~10 cSt产品达到Ⅲ+类润滑油基础油标准,可作为超高粘度指数润滑油基础油,应用于各类发动机油、齿轮油、液压油、压缩机油、润滑脂等。与目前市场上主要润滑油基础油产品Ⅰ、Ⅱ类油相比,该类产品具有更好的黏温特性,在节能减排、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等方面可发挥更大作用。除主产品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之外,该技术还副产无芳烃溶剂油、钻井液、工业白油等高附加值产品。  相似文献   

7.
以1-己烯二聚物2-丁基-1-辛烯和亚磷酸二乙酯为原料,通过自由基加成反应合成了(2-丁基辛基)膦酸二乙酯(C6-P-C2),用FTIR、GC及GC-MS进行表征,将C6-P-C2作为添加剂添加到聚乙二醇400基础油中,测试其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C6-P-C2展现出了较优异的摩擦学性能,能够显著地提高基础油的极压、减摩和抗磨性能,且性能优于磷酸三甲酚酯(TCP)。  相似文献   

8.
李长征  王焱 《当代化工》2007,36(2):115-118,133
分别以软蜡裂解全馏分C5~C15轻烯烃、软蜡裂解窄馏分C8~C12轻烯烃、58号半精蜡裂解全馏分轻烯烃为原料,在实验室合成了润滑油基础油,比较了产品的性能,研究了不同馏分烯烃原料对润滑油基础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详细阐述了各种润滑油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传统基础油;高、极高和超高粘度指数基础油;合成基础油;可生物降解油品以及废油再生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在Al Cl3催化剂作用下,将癸烯与1-n C18按不同比例合成高性能聚α-烯烃基础油,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C10与C18质量分数对混合齐聚反应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设计实验,并对实验条件进行最优选择。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用癸烯与1-n C18烯烃混聚可制备高性能的润滑油基础油。响应曲面法分析中,对黏度交互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时间A和温度B,最佳取值为3 h和50℃;对黏度指数交互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时间A和温度B,最佳取值为3 h和75℃;对倾点交互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时间A和温度B,最佳取值为3 h和25℃;对收率交互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时间A和C10与C18质量分数C,最佳取值为3 h,C10与C18质量分数分别为100%和15%。  相似文献   

11.
采用加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法)研究了氢化菜籽油(HRO)、Ⅲ类油S~6以及Ⅳ类油PAO6的氧化安定性,并考察了三种基础油对抗氧剂的感受性.结果表明,HRO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比Ⅲ类油和Ⅳ类油好;三种基础油对胺类抗氧剂AO的感受性相近,但氢化菜籽油的感受性最好.  相似文献   

12.
刘悦晖 《河南化工》2010,27(8):80-81
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本文从润滑油基础油的概念、生产过程与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几个方面,对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工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以氨基酸酯盐酸盐、聚异丁烯丁二酸酐(PIBSA)为主要原料,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为催化剂,基础油为溶剂,经反应合成了聚异丁烯丁二酸酐衍生物类乳化炸药用乳化剂。考察了氨基酸酯盐酸盐种类、基础油种类、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乳化剂性能的影响。优化反应条件为:以220 N基础油为溶剂,n(PIBSA)∶n(o-叔丁基-L-丝氨酸甲酯盐酸盐)=1.0∶1.1,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6 h。此合成工艺简单,安全可靠,适合工业化生产。所合成乳化剂临界乳化剂用量为1 g,乳胶基质水溶值为1.26%,适合用于制备乳化炸药。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润滑油降凝剂T818C(醋酸乙烯-富马酸酯高聚物)的合成,考察了该降凝剂对国内几种主要基础油的降凝效果,并探讨了其降凝机理。结果表明当加剂量为3g/kg~5g/kg时,T818C降凝剂对环烷基基础油和石蜡基基础油均具有很好的降凝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世界润滑油基础油的供需状况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世界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市场供需以及节能、环保和发动机技术发展对基础油的影响和要求,展望了全球润滑油基础油的发展趋势。尽管世界润滑油基础油市场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供大于求,但是随着费托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的出现及其产量的增加,高质量、低成本的润滑油基础油将是今后润滑油基础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基础油的分类及生产工艺,分析了我国基础油市场的供应和需求情况,探讨了基础油市场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对环保和节能的需求日益增加和发动机技术的进步,今后Ⅱ类、Ⅲ类润滑油基础油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增长。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化的进步,PAO型基础油在润滑油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其性能特点及应用对其发展有极大帮助,并为配方体系的研究奠定基础。本论文主要通过对PAO型基础油合成路线,理化性质及应用领域分析,得出其合成主要采用低聚加氢,产出的PAO基础油相比Ⅰ,Ⅱ类低粘度基础油,具有极佳的低温性能,同时热安定性和化学惰性好,在汽车及工业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崔敬泽  汤琼  陈晨  刘宇婕  徐红  刘雷  董晋湘 《化工学报》1951,73(8):3659-3668
目前润滑基础油主要来源于石油资源,基于我国富煤贫油的现状,开发煤基原料合成润滑基础油的工艺路线具有重要意义。以煤化工过程产生的多环芳烃(苊)和烯烃为原料,以离子液体([Et3NH][Al2Cl7])为催化剂通过烷基化反应探索了高黏度润滑基础油的合成。通过调控烯烃(己烯或辛烯)和苊的反应比例,合成了四种不同组成和结构的多烷基苊基础油,通过GC和GC-MS对其成分进行了分析。对不同油品的物化性能指标进行表征,揭示了产物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烷基苊基础油具有高的黏度(10.1~19.5 mm2·s-1,100℃)、苯胺点(<63℃)和起始氧化温度(>190℃);同时,烷基苊作为润滑基础油表现出优良的摩擦学性能,且随着苊环侧链烷基化程度的增加,其抗载荷能力会增强。  相似文献   

19.
程爱华 《工业水处理》2006,26(12):90-92
将总程平衡技术应用于洗发废水处理,其原理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水根据COD的大小和生产工序的性质分成A、B、C三类,C类水直接作为B类进水;B类水经简单处理作为A类进水;A类水经污水处理后排放.实验证明,总程平衡治理技术应用于洗发废水处理效果良好,可使郑州美艺发制品公司节约水量45%,节约经费23.86万元/a,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费托合成工艺技术特点及费托燃料油和润滑油基础油性质。费托合成石脑油馏分密度低,正构烷烃含量高,适合做优质的烃类裂解制乙烯原料。柴油馏分具有不含硫、氮、低芳烃等特点,可以作为柴油的高品质调和油。费托合成油生产Ⅲ+及Ⅳ类润滑油基础油能提高费托合成油产品附加值,符合我国能源分布特点及市场对高端润滑油基础油的需求,对提升煤炭间接液化产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