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不同成熟度(半红期、2/3红期和全红期)的灵武长枣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温低压静电场结合PE保鲜膜袋对其进行贮藏保鲜,分析不同成熟度的灵武长枣在贮藏期间抗坏血酸(VC)、总酸(TA)、可溶性固形物(TSS)、硬度和失重率等理化指标的变化,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全红期和半红期的灵武长枣保鲜期较短,软化、酒化速度快,营养成分损失快,而2/3红期的灵武长枣的保鲜效果最佳,果实水分损失最小;保持了较高的果实硬度和VC含量;减缓了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损耗,保持较好的口感。说明在(0.0±0.5)℃,200mV的低压静电场结合微孔PE保鲜膜袋的处理下,2/3红期的灵武长枣的在贮藏70d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温度波动对灵武长枣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将灵武长枣进行自发气调包装,然后在(0±0.1)、(0±0.5)、(0±1)℃下贮藏。通过测定灵武长枣贮藏期间感官品质、丙二醛、V_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电导率等来比较不同贮藏温度的保鲜效果。试验结果表明:(0±0.1)℃下贮藏的灵武长枣保鲜效果最好,有效维持灵武长枣的感官品质,减缓了V_C的降解,同时有效抑制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降低以及丙二醛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析贮藏过程中鲜食灵武长枣硬度变化的微观机理,该文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长枣细胞壁多糖纳米结构的降解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降解酶活性、水分含量与果实硬度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前8d为果实快速软化期,液泡水水分含量A23与硬度同步降低(P<0.05).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甲酯酶、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  相似文献   

4.
硅窗气调对灵武长枣生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硅窗气调对灵武长枣贮藏中生理变化的影响,用不同的硅窗对灵武长枣处理,结果表明,使用5×5的硅窗袋进行气调,可以有效的保持灵武长枣的硬度以及VC含量,且能有效抑制乙醇的产生.经过这样处理的灵武长枣,其保质期可达到90d以上,好果率在94%以上.  相似文献   

5.
采收成熟度对灵武长枣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灵武长枣三种采收成熟度的枣果经噻苯咪唑(TBZ)熏蒸,在20±0.5℃和-0.5±0.5℃温度下贮藏的呼吸强度、细胞膜透性和失重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成熟度耐贮藏,但品质较差;不同成熟度枣果经TBZ熏蒸后贮藏,贮期各项指标均相应得到提高;用适宜方法贮藏灵武长枣,综合考虑贮藏性和品质,可将中成熟度(即果面1/2~3/4红)作为最佳采收成熟度.  相似文献   

6.
以灵武长枣为试材,(0±0.5)℃为对照组(CK),研究(-1±0.1)℃、(-0.5±0.1)℃和(0±0.1)℃温度下灵武长枣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保鲜效果(-0.5±0.1)℃(0±0.1)℃(-1±0.1)℃CK。其中,(-0.5±0.1)℃综合保鲜效果最佳。贮藏60 d,-0.5℃灵武长枣的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TSS)、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VC)、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分别为11.2 kg/cm2、19.3%、289.5 mg/g、0.30%,优于0℃;而-1℃出现冷害现象;但CK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7.
以2/3着色度的灵武长枣为试材,在低温(0℃)耦合低压静电场不同场强的贮藏条件下,通过各处理果实硬度、总酸、VC、可溶性固形物、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呼吸强度等理化指标测定分析,探究低压静电场对灵武长枣采后保鲜品质和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00 mV低压静电场保鲜的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对照组;总酸含量和VC含量下降速度减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发生改变,由单峰变为双峰,且高峰延迟15 d出现,较好地保持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其活性值(47.45 U/g)显著低于对照组(57.44 U/g)。整个贮藏期枣果呼吸强度得到明显抑制,整体趋于平缓,呼吸高峰出现延迟15 d。与同温度下普通冷藏保鲜相比,0℃和300 mV的低温低压静电场可显著维持果实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8.
研究灵武长枣在4 ℃贮藏25 d过程中,硬度等宏观参数以及细胞壁组分含量及细胞壁结构的变化。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细胞壁果胶多糖中二级结构变化对果胶组分及细胞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贮藏25 d内,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硬度不断下降,到贮藏末期硬度为贮藏初期的84.7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倒V”趋势,贮藏第7天含量达到最高值(27.07%)。提取的果胶组分中,水溶性果胶含量不断上升,相关性分析表明,硬度与可溶性固形物、水溶性果胶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8,-0.8862。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胶酯化度降低,果胶中吡喃糖苷键的波峰发生偏移,该变化与枣果软化有关。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长枣细胞壁结构随贮藏期间的延长,从紧密的蜂窝状结构到松散的有空隙结构,这与果胶组分中水溶性果胶的生成密切相关,这一改变导致枣果硬度下降,表现为枣果发生软化。  相似文献   

9.
不同成熟度灵武长枣食用及营养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不同成熟度(白绿、微红、大半红、全红)灵武长枣成熟过程中果实的食用及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以明确其营养特点,并为其适时采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在成熟过程中,灵武长枣中环磷酸腺苷含量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关(p0.01),葡萄糖含量与柠檬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奎宁酸含量与草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2)成熟(全红)的灵武长枣的糖酸比达到104.59,且其奎宁酸含量较高,达0.26%,是鲜枣风味形成的重要物质;(3)成熟(全红)灵武长枣中除还含有大量粗纤维(8.26%)和环核苷酸等营养物质外,K元素含量高达9.90 mg/g,表明灵武长枣是一种富钾鲜枣果;(4)全红灵武长枣达到最佳口感,其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俱佳,而大半红时期的灵武长枣食用及营养品质接近全红期,故该时期可作为鲜果保存的最适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10.
贮藏温度对大平顶枣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贮藏环境对大枣品质的影响,以朝阳大平顶枣为原料,在0℃、4℃、10℃、20℃温度下进行贮藏试验。通过测定贮藏过程中失重率、硬度、还原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结合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测定贮藏中水分的迁移,研究大枣的水分动态s变化的微观过程。结果表明:0℃和4℃低温贮藏能显著延缓大枣硬度的变化,抑制大枣贮藏期间失重率的增加。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还原糖含量开始下降的时间延后。贮藏35 d时,0℃贮藏的大枣中可滴定酸含量分别比4℃、10℃、20℃的含量高9.90%、44.10%、54.50%。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大枣中水分迁移情况,测得自由水幅度下降顺序为20℃>10℃>4℃>0℃,温度越高,自由水在贮藏中的损失越多,下降的速率越快,从微观角度初探了大枣贮藏过程中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外源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处理与自发气调包装(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e,MAP)对灵武长枣贮藏品质的协同保鲜效果。方法:将灵武长枣经0.3 g/100 mL AsA溶液浸泡后分别用聚乙烯和0.03 mm厚的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 polyethylene,LDPE)两种MAP进行包装,分析冷藏过程中的果实理化品质与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AsA与MAP的复合保鲜效果均在不同程度上优于单独使用MAP或AsA;其中LDPE活性气调包装结合AsA处理能显著减缓灵武长枣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P<0.05),抑制果实呼吸速率和相对电导率的上升,维持果实AsA、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提高抗氧化能力。结论:AsA结合MAP可以有效提高灵武长枣贮藏品质,延长贮藏期,其中采用AsA结合LDPE活性气调包装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以冬枣(Zizylphus vulgaris)为试材,研究了45℃热水浸果6 min、45℃2%CaCl2溶液浸果6 min、45℃2%CaCl2溶液浸果6 min后再经过2 kJ/m2短波紫外线照射3种预处理方式对冬枣在0℃贮藏期间,其抗氧化活性和PAL、MDA、细胞膜透性、硬度、转红指数和腐烂指数等与衰老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贮藏条件下,热水结合2%CaCl2的处理与CK和其他处理相比能更好地抑制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并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有效抑制腐烂的发生。贮藏至75d,热水结合2%CaCl2处理的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与CK相比分别降低了30.2%和12.4%,且硬度比CK提高了32%。所有处理均可提高PAL的活性,但热水结合2%CaCl2处理后再经过2 kJ/m2紫外照射的冬枣,处理效果最好,在75 d时PAL的活性比CK提高了24.4%。热处理能够有效的减少冬枣的腐烂,以45℃2%CaCl2溶液处理最好,但热处理的冬枣果实转红指数明显高于CK。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CaCl_2处理对不同成熟度冬枣(Zizyphus Jujuba Mill.cv.Dongzao)抗氧化能力及细胞壁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1%和2%CaCl_2浸泡处理白熟期(WM)和半红期(HM)冬枣果实,以水处理为对照,测定20±2℃贮藏过程中果实硬度、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抗坏血酸(As 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以及细胞壁组分(水溶性果胶(WSP)、离子结合果胶(ISP)和共价结合果胶(CSP))变化。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1%和2%CaCl_2处理可显著延缓WM和HM期果实硬度下降,抑制H_2O_2和MDA积累,维持较高水平的SOD和CAT活性以及As A和GSH含量,同时,降低PG活性以及WSP和ISP含量,增加CSP含量,其中1%CaCl_2处理对HM期果实作用效果最显著,通过提高其抗氧化活性和抑制细胞壁降解过程,使其在贮藏期间保持较好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冬枣在低温(4 ℃)贮藏过程中的水分迁移规律,借助低场核磁及其成像技术,对贮存60 d内的冬枣样品进行横向弛豫时间的监测以及水分分布的成像;同时,对样品的外观变化、色泽、失重率、硬度以及呼吸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随着贮藏时间的推移,冬枣内部自由水含量大幅度降低,并逐步向果核方向渗透,转化为不易流动水和结合水;果实表皮在32 d时由青绿色完全转变为暗红色,失重率呈线性上升,于40 d时达到2.23%;果实持续发生软化,硬度值下降幅度接近一半,除此之外,冬枣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4 ℃环境下,其呼吸强度在40 d时达到顶峰。结果反映果实内部水分的迁移与流失,伴随着相关品质理化指标的下降。该研究把低场核磁技术应用到果蔬的品质监测中,为果蔬保鲜方向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采后临泽小枣(Zizyphus jujuba Mill. cv. Linzexiaozao)为实验材料,探讨热水处理对近冰温贮藏鲜枣果实耐冷性与膜脂脂肪酸组分变化的影响。采后果实用60 ℃热水浸泡1 min,自然干燥后,装入带有若干小孔(孔径为2 mm)的聚乙烯塑料饭盒,置于(?1.5~?2)℃的冷库中贮藏,定期测定果实冷害指数、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脂氧合酶(LOX)活性及膜脂脂肪酸组分变化。与对照相比,贮藏50 d时,热水处理果实的冷害指数、相对电导率、MDA和LOX活性分别降低了7.56、17.93%、17.93 μmol/g·FW和15.84 U/g·FW,不饱和脂肪酸油酸(C18:1)、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的相对含量及膜脂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脂肪酸不饱和度(UFA/FA)分别增加了11.10%、9.13%、8.60%和55.17、0.65,饱和脂肪酸肉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和花生酸(C20:0)的相对含量也分别降低了54.10%、18.66%、17.93%和3.37%,且差异显著(P<0.05)。尤其是对照LOX活性与亚麻酸(C18:3)的相对百分含量变化有极显著(P<0.01)的负相关性(r=?0.931)。结果表明,鲜枣在近冰温冷藏下发生冷害的程度与膜脂中亚麻酸(C18:3)的相对含量变化存在相关性。热水处理抑制了鲜枣膜脂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和脂肪酸不饱和度(UFA/FA)的下降,诱导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降解速率减缓,从而维持较高的膜脂稳定性,使采后鲜枣近冰温贮藏的耐冷性增强。  相似文献   

16.
贮藏温度对鲜枸杞生理指标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鲜枸杞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品质损耗规律,将新鲜采收的枸杞果实分别放在4℃和-4℃冷库贮藏21 d,测定并分析生理指标和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4℃贮藏显著下调鲜枸杞的呼吸速率(呼吸峰值比4℃下调37%)和乙烯产生速率,延缓鲜枸杞硬度下降,并提高商品果率,贮藏末期硬度和商品果率分别比4℃提高21.54%和10.95%;同时,-4℃贮藏的鲜枸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游离氨基酸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4℃,说明鲜枸杞在-4℃贮藏21 d仍保持较好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超高压处理对杨梅鲜果感官品质的影响,将杨梅("东魁"品种)鲜果在400~600MPa压力、室温条件下处理2min后,测定鲜果在25℃和4℃条件下储藏期间的感官品质变化,包括颜色、汁水流失、硬度、糖度、pH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条件超高压处理后,样品的颜色、糖度、pH在储藏期间没有显著变化,汁水流失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鲜果硬度随着储藏时间增大而减小。不同超高压条件对杨梅鲜果的感官品质影响不显著。与未处理的鲜果品质变化速率对比,超高压处理后的鲜果品质变化速率显著减小,说明超高压处理可以有效延缓杨梅储藏期间的品质变化。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2,6-二氯异烟酸处理对采后冬枣果实贮藏期间腐烂率及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2,6-二氯异烟酸处理有效降低了冬枣果实的腐烂指数,延缓了果实硬度和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贮藏50 d后,70 mg/L 2,6-二氯异烟酸处理效果显著好于对照(P<0.05)。2,6-二氯异烟酸处理降低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升高和丙 二醛含量的积累。不同质量浓度2,6-二氯异烟酸处理对转红指数的影响不同,200 mg/L 2,6-二氯异烟酸处理与对照 变化趋势一致,150 mg/L 2,6-二氯异烟酸处理延缓了冬枣果实的转红,但70 mg/L反而提高了果实的转红指数;贮 藏期间不同质量浓度处理及对照都检测到了呼吸高峰的出现,且不同质量浓度的2,6-二氯异烟酸处理延缓了呼吸高 峰出现的时间;70 mg/L 2,6-二氯异烟酸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以冬枣为试验材料,用2%壳聚糖溶液、50 mg/mL花椒提取液与2%壳聚糖复合溶液对冬枣进行浸泡处理,以清水浸泡为对照,4 ℃低温储藏,每隔5d测定果实的腐烂率、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品质或生理指标,研究花椒提取液与壳聚糖复合膜对冬枣采后保鲜效果的影...  相似文献   

20.
以12种红枣(酸枣、大平顶枣、圆铃枣、灵武长枣、壶瓶枣、狗头枣、金丝小枣、灰枣、灵宝大枣、木枣、石门大枣、骏枣)所破碎的红枣汁为试验对象,探讨了其在香气和滋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经电子鼻检测发现,电子鼻各传感器对不同品种红枣香气成分的差异显著(P<0.05);经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式分析(LDA)发现,电子鼻能够明显的区别不同品种的红枣。经电子舌检测发现,电子舌5个基本味对不同品种红枣的滋味差异显著(P<0.05),而3个回味对不同品种红枣的滋味差异不显著(P>0.05);经主成分分析发现,电子舌不能有效的区别不同品种的红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