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气膜结构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大跨度建筑中,但目前建筑膜材及气膜结构防火性能的研究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我国膜材、膜结构行业的发展。介绍了建筑膜材的种类、特性,提出不同膜材的应用选择。再从某建筑膜材防火检验出发,通过燃烧特性试验分析火灾危险性,并结合建筑实际开展大尺度点燃性试验,了解其整体防火性能,然后阐述气膜结构性能特点和优势。介绍了气膜结构主要用途以及防火性能方面的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大尺度实体火试验方法,综合比较分析了典型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在试验现象、火焰蔓延特性和火场温度等防火性能试验数据。结果表明:提高材料燃烧性能、采取适当防火分隔措施能改善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性能。B2级喷涂聚氨酯作为芯材的铝板幕墙系统火灾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以某双层会展中心建筑结构为例,分析其防火设计在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上存在的问题。利用性能化防火设计与评估的方法,模拟分析设定的火灾场景下不同防火分隔措施的烟气、温度、人员疏散等情况。结合工程造价预算软件对不同分隔方案的工程造价进行计算,采用消防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将每种分隔方案的安全性与工程造价相结合并进行对比选择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4.
以某大型商业综合体为工程案例,针对其室内步行街与商铺之间较难采用实体墙进行防火分隔的问题,运用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对其步行街两侧商铺采用水系统保护的钢化玻璃隔断作为防火分隔形式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通过设定相应火灾场景,计算玻璃表面的温度和辐射热流,并将计算的结果与安全性能判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的水系统保护方案下,采用钢化玻璃隔断的形式作为商铺与步行街公共区防火分隔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王明 《山西建筑》2014,(11):278-279
简要介绍了防火分隔技术的内容和分类,并对防火墙、防火卷帘、防火门窗及防火排烟阀等防火分隔设施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总结了防火分隔技术的新应用和注意事项,以减少意外火灾的发生,保障建筑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建筑内部防火分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划分建筑内部防火分区是预防群死群伤恶性火灾的有效措施之一,建筑内部满足消防疏散要求的防火分隔单元越多,建筑的防火安全性能亦越好。针对目前建筑内部防火分隔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城际铁路地下换乘站站厅1.2×104 m2 的超大防火分区,为确定合理有效的防火分隔方案,采用预先危险性的分析方法对站厅火灾风险进行了辨识,提出了“防火卷帘”“挡烟垂帘”“防火隔离带”3 种基于建筑消防安全性能的防火分隔方案。从合规性、人员安全疏散、火灾蔓延和烟气控制等方面对各方案进行定性分析,并总结优缺点。采用FDS 和Pathfinder 分别构建火灾烟气和人员疏散模型对各方案的消防安全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3 种防火分隔方案均能满足人员的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8.
《消防与生活》2007,(10):23-23
现代建筑的防火措施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实施防火分区,通过防火分隔物,将火灾限定在一定的空间之内,保证火灾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蔓延出去,为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赢得时间。防火分隔物有楼板、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防火阀、防火卷帘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建筑膜材的发展和应用,气承膜结构会展建筑越来越多,但尚未颁布统一的消防技术标准。本文从气承膜结构概念、常见膜材料防火性能出发,分析了气承膜结构的火灾危险性与消防设计难点,根据工程实例,从结构与构造、防火分区划分、人员疏散控制、内装修防火、消防给水、火灾探测、通风排烟系统设置、灭火救援方式8个方面对气承膜结构会展建筑的强化消防技术措施进行研究,并结合现行消防技术规范及火灾模拟结果,提出可行性较高的特殊消防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以某城市地下综合交通枢纽为分析对象,分析其火灾危险性,总结出消防安全问题,从防火分隔、烟控系统、人员疏散三方面提出消防安全对策。设计火灾场景及疏散场景,采取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火灾烟气流动和人员疏散进行分析,论证防火设计的安全性。采取在公共区和非公共区之间设置严格的防火分隔、严格限制公共区火灾荷载等措施,能够有效防止火灾对人员生命威胁。利用准安全区进行分阶段疏散可以实现人员安全疏散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针对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矩形充气膜建筑,利用火灾动态模拟软件FDS,模拟其用于公共建筑时的火灾温度场分布特性和烟气流动规律,为人员安全疏散和进一步结构力学性能研究提供依据。温度场模拟结果表明:疏散门和风扇打开可有效降低室内及膜面热环境温度,结构不易发生倒塌破坏,且通风口位置对膜面温度有一定影响。由烟气流动规律可知:通风口打开,热烟气非均匀下降,垂直平面内无明显层状分布特性,室内能见度迅速降低;通风口位置对风扇口附近及火源周边水平烟气流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海上平台原油发电机火灾事故产生的高温、热辐射会对邻近设备设施产生不利影响。以某海上平台原油发电机火灾事故为例,运用KFX软件对该火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邻近钢支撑、进油软管等关键构件处的温度、热辐射等参数的变化特征。基于温度准则和热辐射准则,研究了温度、热辐射通量临界点变化处时间点与持续时间参数。研究发现,邻近钢支撑2和3表面温度高达1 600 ℃以上,热辐射通量超过25 kW/m2,持续时间长,到达其发生变形与破坏的条件,泡沫释放时间过长造成极大影响。进油软管C处的热辐射强度超过15 kW/m2,到达了其熔化破坏条件,感烟探测器响应时间过长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灾后支撑构件强度校核、火气系统响应时间设置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池火危害模型化计算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池火灾燃烧火焰的基本特性以及热辐射传播规律.基于池火热辐射的危害性,引入点火源模型计算法和Mudan计算法两种模型化的热辐射计算分析方法.以乙醇为例,分析与液池中心距离、液池大小等因素对池火总辐射能、表面平均热辐射通量、热辐射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离火源较近和较远的位置上,两种方法结果相近,此时两种模型都可以采用;而离火源中等距离的位置上,两种方法结果差异相对较大,Mudan计算法的结果相对保守.  相似文献   

14.
以某会展中心中庭区域的防火玻璃隔断材料是否满足防火性能要求为工程案例,采用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思想,设定了四个最不利的火灾场号,针对这四个火灾场号采用CFD方法,计算防火玻璃材料表面温度和辐射热流两个火灾动力学参数,并将计算的结果与安全性能判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该会展中心使用防火玻璃材料作为隔断是可行的,但必须确保消防设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运用PyroSim 软件建立某大型半敞开式白酒库的单个防火分区的1∶1 模型,考虑风速的影响,计算火灾发生后的温度场和热辐射场分布,并分析温度和热辐射对罐体及构筑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无风条件下,泄漏点附近和顶棚均处于严重热暴露环境,罐体和顶棚可能发生结构破坏。有风条件下,火焰烟气会得到一定冷却并能较快排放,事故储罐和顶棚的温度均有下降,但气流导致火源燃烧核心发生转移,泄漏点周边储罐遭受的火灾影响增大。热辐射场影响分析显示,现行标准中储罐间最小防火间距略显不足,建议在实际设计中将此距离增加到0.6D 以上。  相似文献   

16.
蔡路  郝爱玲  郭伟 《消防科学与技术》2021,40(12):1747-1750
为了解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建设过程中建筑新建或修缮改造所面临的防火间距设置要求问题,选择某历史文化街区内3类典型建筑形式,利用FDS对防火间距分别为2.0、2.5、4.0、6.0 m条件下相邻建筑外墙所受的最大热辐射强度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间距为4.0 m时,辐射热流密度可达到或接近易燃家具的引燃辐射热流密度值;间距为6.0 m时,辐射热流密度小于可燃物的引燃辐射热流密度值。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规范条文分析和实际项目改造要求,分别考虑外墙上不开口、开口错开,设置防火门窗和(或)设置喷淋系统等不同技术措施,提出历史文化街区内新建建筑之间、新建建筑与改造建筑、既有建筑间的防火间距的设置要求。  相似文献   

17.
摘 要:通过锥形量热仪研究了喷涂油漆在薄金属表面的燃烧特性。选用35,50,65,80 kW/m2共4种热辐射强度,得到点燃时间、热释放速率、CO释放速率等参数。结果发现:薄金属表面油漆为典型的热薄型固体,点燃时间的倒数与热辐射强度呈线性关系。喷涂层数越多,引燃所需的热辐射强度越小,火灾危险性也越高,试验得到1层喷涂、2层喷涂和3层喷涂的临界热流强度分别约为30.8,10.0,5.0 kW/m2。热释放速率呈现出双峰特性,第一峰值和第二峰值随热辐射强度呈线性增长关系,且峰值随喷涂层数的增加而增加。CO释放速率则呈现出3个峰值。随着热辐射强度增加,各样品的火灾性能指数不断降低,火灾蔓延指数不断升高,火灾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Valdir   《Engineering Structures》2005,27(14):2036-2043
Structural fire safety is assured if the design value of the effect of the actions (thermal and mechanical) is lower than the design value of each structural element fire resistance or, in other words, structural safety is assured when the steel temperature in a fire situation only reaches values less than the structure critical temperature.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is the temperature that causes structural collapse in a fire situation. The temperature in the structural element can be determined either experimentally or analytically. In the case of a structure covered with thermally protective material, such methods serve, in practice, to determine the thickness of the protective material. In this work, a previously unpublished expression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in thermally protected steel structural elements in fire is derived. Comparisons with international recommendations and with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analysis results are made. In view of its simple form and derivation, the use of such expression is recommended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Brazilian Standard “Steel structures fire design”.  相似文献   

19.
基于有限单元法,针对钢框架节点火灾中的温度变化,考虑辐射和对流因素的影响,利用ANSYS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火灾中节点温度场分布规律,以及随时间变化的升温规律,为研究钢结构在火灾中的破坏以及灾后的分析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