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岩石公路隧道塌方风险事故树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塌方是岩石隧道施工中的常见灾害.总结了岩石公路隧道塌方发生的几大因素及发生机理.利用事故树理论(Fault Tree Analysis,FTA),结合上述因素分析,编制了岩石公路隧道塌方分析事故树,并结合西部某公路隧道工程,对该隧道中潜在塌方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计算得出塌方事故的发生概率、各底事件的关键重要度,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公路隧道施工中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发生不乏人为因素、管理体制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地质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公路隧道工程相对其他工程而言更具隐蔽性,因此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丰富的经验就隧道的地质结构进行探测与判断,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隧道施工事故的发生率。接下来本文针对公路隧道施工塌方的发生原因以及控制措施展开探讨。控制公路隧道施工塌方的重要意义我国公路隧道建设起步时间与其他国家比相对较  相似文献   

3.
从地质作用、施工工序、超前预报、灾害评估等方面,分析了隧道施工中突水突泥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阐述了预防隧道施工事故的措施,有助于保护隧道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危险品运输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江西省九岭山隧道为例,给出公路隧道危险品运输事故灾害等级及应急救援流程,并按照风险最小原则,提出危险品运输车辆通过公路隧道时的交通管制措施,制定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期为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徐俊旺 《山西建筑》2014,(7):181-182
为了提高公路隧道结构稳定质量,主要从隧道病害种类与危害、隧道病害整治措施两个方面展了论述,以确保公路隧道结构安全,对公路隧道结构病害事故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公路隧道发生事故后交通拥堵疏散问题,结合隧道事故等级、事故处理时间、车辆行驶速度,引入交通流、交通波模型,依托重庆某特长公路隧道实际交通量数据,建立公路隧道交通拥堵疏散决策模型,分析公路隧道交通拥堵状态下的疏散控制,通过实例计算和模型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公路隧道交通拥堵疏散决策模型可非常准确地预判隧道发生各级事故后交通拥堵时间、排队长度等交通特征,依托模型预测结果,可快速制定高效交通诱导方案,实现交通管控和疏散,让公路隧道及所属路段快速恢复高效运行,为公路隧道的安全、高效运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隧道工程在施工中风险事故的种类,结合对施工、设计、科研单位的调研得出了隧道风险的评估指标体系,遵循安全评价中的科学性、公正性、严肃性、权威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并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参照现有的安全评价的相关成果,对新建隧道项目施工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和预测,然后建立起灾害和事故的预防机制,并寻找灾害还有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救援的办法,建立起保障隧道安全的最优方案和隧道安全评价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都汶高速公路董家山瓦斯隧道特大瓦斯事故的分析,验证了在现场测试资料的基础上用工程地质方法结合瓦斯灾害治理专家经验预测瓦斯隧道灾害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今后相关岩土工程施工预防同类事故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章伟 《市政技术》2015,(2):10-10
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通车运营的公路隧道为10022座,公路隧道总里程达8052.7km,每年净增里程1000km以上。为保证已建成公路隧道的安全运营,必须对可能出现的病害及灾害进行预防和治理。各种病害的检测是公路隧道日常维护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风险分析是减小岩石公路隧道事故发生率以及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但是事故资料的不完整性和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都给风险分析带来困难.针对岩石公路隧道洞口失稳事故,使用风险分析中常用的专家调查法进行调研,并采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批量处理,得到洞口失稳事故致险因子的风险等级和重要度排序,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可为施工阶段重要风险因素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2年关于挪威海底公路隧道的一论文集(挪威公路管理局公路技术部编辑,题目为"论文集98——挪威海底公路隧道",将详细阐述挪威海底隧道的施工建造等经验。挪威第一条海底公路隧道是在1983年通车的,随后建成了另外24条海底公路隧道,至今共有25条海底公路隧道建成通车,总长度达100km。几条新的海底公路隧道目前正在建设中,还有几条则在规划当中,其中最长将达24km。大多数条海底公路隧道是单洞双线,但是当坡度大于6%时,有些隧道就增加一条线。海底公路隧道都位于沿海岸线的干线公路上,以代替原有的繁忙的轮渡,并建立大陆与当地之间的无轮渡连接。据此,主要介绍这些隧道工程中得到的经验,总的来说,海底公路隧道的建设费用逐渐降低,但是各工程间差异很大,各个隧道的运行和维护的费用也相差悬殊,再投资和设备花费也特别高。经验表明,随着渗水量逐年减少,因而抽出渗透水的要求也降低了。介绍了1996年前17条海底隧道中发生的事故和火灾,对19起造成人身伤害的事故进行了分析。其事故发生率极低,只有0.09(每年每一百万车辆每公里发生的事故次数),最高的事发率是在陡坡的年平均日通车量(AADT)低于1500的隧道中。挪威海底隧道中只发生过3起火灾事故,低于交通事故率10%,而这项研究只包括了17条隧道中发生的19起事故。  相似文献   

12.
根据近年来高速公路隧道通车里程增加,各类灾害事故高发的实际,从高速公路隧道火灾的的特点、高速公路隧道火灾的扑救对策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简要阐述了高速公路隧道火灾的扑救。文章通过对隧道火灾成因、危险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如何处置公路隧道火灾事故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梁洪永  李镇  刘武  唐刚 《建筑安全》2021,36(10):19-25
千枚岩遇水后其力学参数会降低,千枚岩公路隧道在施工中围岩受到降雨影响会使隧道初支结构发生不利于稳定的变形与破坏,导致隧道施工灾害事故发生.文章对巧家县某千枚岩隧道施工中出现的初支破坏现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降雨条件下千枚岩公路隧道初支结构受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降雨使千枚岩软化,力学参数下降,隧道的拱顶与拱肩竖向变形量有明显增大,降雨使初支结构拱肩处弯矩急速增大,同时,拱肩处锚杆轴力增大导致的失效是导致千枚岩公路隧道初支结构破坏的原因.因此,在千枚岩公路隧道的设计与施工中需要考虑降雨导致的围岩稳定性下降及其对初支结构安全的影响,增加固岩受地表与地下水影响的监控量测,同时加强对初支结构应力与变形监测,确保隧道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山岭隧道地表塌陷,对隧道地表沉降进行监控测量数据分析,确定了隧道塌陷机制,提出了灾害的整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山岭公路隧道进出洞口处围岩自稳能力差,易发生坍塌,需加强监控量测;地表沉降观测数据在塌陷发生前已经有发散趋势,施工中应据此及时做出判断和预警,采取支护措施,必要时组织人员撤离;隧道地表发生塌陷事故后需查明缘由,及时分析、处理数据,把量测结果反馈给施工单位,可通过地表灌浆、超前锚固等综合方案处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地下电力管线灾害的形成机理,研究电力管线灾害预防支撑技术,以预防城市地下电力管线灾害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损失为目标,提出符合我国城市地下电力管线特征的灾害预防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16.
公路边坡水毁形成的工程灾害事故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提出了公路边坡水毁预防和处治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措施,还特别强调了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隧道施工特别是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面临着很多地质灾害问题,如岩溶地段的突水突泥、断层破碎带的塌方等,为了避免这些灾害事故的发生,开展岩溶隧道的施工技术管理研究,对于公路隧道施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针对湖北大广南高速公路建设中紫荆山隧道实际工程,阐述了紫荆山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论述了隧道监控量测管理与分析方法,总结了隧道涌水段施工管理、防排水措施和安全应急预案等施工技术,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广明 《山西建筑》2010,36(3):214-215
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方面介绍了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分析了公路隧道施工风险的特征,提出了公路隧道施工风险应对技术措施,以完善公路隧道风险管理,从而更好地预防不良地质灾害的发生,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经济的发展,在修筑公路时常常会穿越隧道,而公路隧道必须深凿地层,才能保证其稳固性。深凿地层往往会使隧道穿越煤系地层,引发相关地质灾害。本文针对公路隧道穿越煤系地层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公路隧道穿越煤系地层相关地质灾害处治技术,从而保证公路隧道工程质量,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20.
史金成 《城市建筑》2013,(22):246-246,277
由于隧道火灾具有不可预知、预估及火灾损伤较大的特点,隧道火灾一直是隧道灾害防治研究的重难点。文章介绍了特长公路隧道火灾概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火灾发生原因,通过依托工程隧道研究给出了隧道火灾发生频率计算方法及火灾风险评估和火灾规模预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