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芬 《化工时刊》2022,(10):43-46
在推进课程思政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作者提出了在原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化工热力学”的教学框架下融合课程思政的课程目标,梳理了融合思政元素的课程教学内容,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给出了形成性的、具有课程思政特点的评价体系。两轮教学实践表明,课程的教学构架合理,具有可行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工程规范意识,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等。  相似文献   

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同,目前我国高校正在有序开展并大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然而,高校在推行以价值引领为目标的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文章从课程思政和专业认证的接受度、课程思政德育目标设置和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课程思政和专业认证的教学文件、课程思政和专业认证的育人格局设计四个角度论述了两者的关系及认识上存在的误区,指出了课程思政教育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合点、相似性和相容性,并提出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认证相融合,在践行“价值引领”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同时,实现专业和课程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思政教育的融入,是工科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目标,本文针对环境学导论课程教学的改革,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师角色转变,强化“学生主动学”。在不同的知识点融入思政教育,同时增加参观工程实验以及仿真实验的课时,提高学生实践工程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合格的具有爱国精神的新一代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以高分子化学课程为例,全面推进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从课程大纲修改、课程目标确定、教学设计到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开展课程思政。通过课程思政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工程教育认证很好的融合,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知识获取的同时,树立科研生产安全观及全局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加强环保意识、社会责任,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5.
李聪玲  吕爱风  宋仕强 《广州化工》2022,(15):240-241+246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毕业生专业素养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着重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以及知识运用与创新能力。本论文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文件内容,结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要求,对毕业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思政等提出一些合理建议和改进措施,希望进一步完善毕业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6.
紧密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理念,以物理化学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三个角度,探讨了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知识,使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相辅相成,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思政教育,不断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新时期的人才培养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有国际化视野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文献检索类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而且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能够对工程认证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里结合内蒙古科技大学轻化工程专业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围绕任课教师、授课模式、开课学期、考核方式、课程思政五个方面分享其开展的课程改革的经验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高等院校推进立德树人的重要实施办法.针对充满青春活力和创造力的大学生,本科教育阶段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元素与有机化学专业知识自然融合,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培养出具备创新协作能力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9.
孙艳艳 《云南化工》2023,(4):181-184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对我校化学材料类工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有机化学B”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主要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考核评价机制)等环节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综合培养,建立了课程理论知识传授、实践环节跟进与思政育人元素相互渗透的常态化机制。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学生“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树立家国情怀、弘扬民族自信和为国家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相似文献   

10.
张岑  曹兢 《广州化工》2022,(19):264-265+286
作为四大化学中理论性和逻辑性最强的一门课程,物理化学课程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结合自身实践,笔者总结了近几年来对物理化学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经验。结果表明,通过从教学大纲引入思政教育目标及在每个章节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能够有效将物理化学课堂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提升教学效果,为新时代培养素质过硬和德才兼备的化工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在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育对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分析了基于专业认证的化工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然后针对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实践进行了阐述。课程教学立足化工行业领域,以工程案例为载体,融入家国情怀、逻辑思辨、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强化学生的工程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工程观点分析、解决化工生产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思政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12.
把好大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挖掘药理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构建药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库,将思政元素巧妙的融入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中。教授学生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锤炼他们坚毅的性格,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促使学生们学习科学家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先进人物的高尚情操,以及培养学生医者仁心的大爱精神,真正实现教书育人两大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工程人才数量急剧减少,工程教育质量迅速下滑的现象日趋明显,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各高校应积极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评估工作。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工程认证对毕业生的毕业要求,化工类专业的课程的种类主要分为理论课、实验课、实习和课程设计,针对不同的课程,涌现出多种符合课程性质的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社会和行业对毕业大学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陈恒  李丽  王晓钰  姚路  原平方  陈改荣 《广州化工》2022,(11):194-195+198
顺应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趋势,教学团队基于《化工工艺学》课程授课存在的问题和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一流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重点从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法和课程思政三方面全面进行改革与探索。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主旨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重点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培养目标,用培养目标来考核以及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改革。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工程化学课程侧重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工程化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化学基础理论课程。作为教学改革与探索,我们以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契机,带动工程化学课程更新教学理念、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新的考评体系,使工程化学课程教学能够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各项标准,着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而新形势下的化工类专业课程在教学计划、师资力量、资源整合、信息反馈等方面存在课程思政转型的弊端,从而阻挠了思政实现"隐性育人"的发展目的。本文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人本主义理念,构建化工类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体系,进一步有效推进"大思政舞台"的构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广州化工》2021,49(15)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模式,旨在将思政教育融合到专业课教学中,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本文基于《工程化学》课程的一线教学经验,阐述了《工程化学》课程思政的意义,探讨了大学生爱国情怀、工匠与创新精神、节能环保和安全意识以及思辨能力的培养。希望本文对《工程化学》课程思政元素所做的工作有助于我国高等院校更好的培养新时代全面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广州化工》2021,49(3)
化工分离工程是高校化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在化工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与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结合,寻找切入点,提炼思政要素,可构建新型化工分离工程课程体系,并有效提高毕业要求非技术指标的达成度。本文介绍了化工分离工程专业课中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结合工程认证理念挖掘思政元素和开展课程思政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专业教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如何将德育潜移默化地滲透、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理想,是专业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以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课程为例,探讨了在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具体措施,并通过教学实践结果分析确认了课程思政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分析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工分离课程的特点及现有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的措施,例如将课程设计部分计入学生最终成绩;在教师层面,积极引导教师深入企业,在实践中成长;在学生层面,加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宣传,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竞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期达到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