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效果及不同血糖控制水平的疗效。结果经正规治疗后,45例患者治愈率为60%,显效率为20%,好转率为11.1%,治疗总有效率为91.1%;不同血糖控制水平间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应降糖和抗结核治疗同时进行,控制血糖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131I核素治疗Graves病对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并了解其相互关系。方法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和Graves病诊断标准,排除其它相关影响因素,对69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35例经ATD控制病情,在甲硫咪唑停药1周,丙基硫氧嘧啶停药至少2周后,行131I核素治疗;34例采用ATD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3、6个月进行TSH、FT3、FT4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测定。Graves病疗效判定标准依次为治愈、好转、无效、甲减。糖尿病疗效评价标准分别为显效、好转、无效。结果 6个月131I核素治疗后复查35例患者Graves病治愈26例(74.29%),其中糖尿病有效25例(71.43%)、无效1例(2.86%);Graves病好转5例(14.29%),其中糖尿病有效5例(14.29%);Graves病无效0例;甲减4例(11.43%),其中糖尿病有效4例(11.43%)。Graves病治愈率为85.71%,糖尿病有效率为97.14%。6个月ATD治疗后复查34例患者Graves病治愈1例(2.94%),其中糖尿病有效1例(2.94%);Graves病好转26例(76.47%),...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措施。方法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7例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观察,以研究结肠癌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及其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术后切口感染3例,骶前间隙脓肿2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并发症经有效治疗均痊愈,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安全度过。结论结肠癌并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调整血糖,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合并糖尿病的结肠癌患者可以得到较好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从我院2003年2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收集资料完整的病例30例。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死亡率高。结论早期预防或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等综合治疗,对预防和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及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深圳市三甲医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控制情况,分析影响血糖、血脂达标率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横截面调查的方法 ,对192例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四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血糖控制目标,患者空腹血糖达标率为38%,餐后2h血糖的达标率为22%,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42%。患者血脂的检测率为76%,其中68%患者检测了血脂4项。总体血脂达标情况不理想,其中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率最低,分别为18%和19%。比较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组与未达标组血脂水平,结果达标组血脂整体好于未达标组,其中达标组甘油三脂明显低于未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1.47)vs(3.39±1.74)mmol/L)。结论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控制达标率尚不理想,其中餐后血糖、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更低,在门诊诊治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对上述指标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肺癌伴糖尿病的外科治疗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50例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50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9例,占18%。术后生存期达到1年的占90%;达2年的占74%;达3年的46%;达5年的占20%;达8年的占8%。结论患者围术期的血糖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在围术期及时调整并采用抗生素预防,才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诊断与治疗。方法 2004年至2009年我院收治96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早期诊断,尽早应用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肺结核预后良好。结论口服降糖药肺结核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8.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葡萄糖耐受不良,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并发症,统称为代谢综合征(Met S)。是全球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健康问题之一。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是肥胖增长的主要原因。目前,肥胖治疗方法有很多,主要针对脂蛋白,血压或人体测量指标进行对症治疗。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参与脂质和脂蛋白水平的代谢调节,对甘油三酯(TG),血糖和腹部肥胖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其中PPAR-γ在治疗肥胖及其并发症的研究最为广泛,PPAR-α和γ的合成配体纤维酸和噻唑烷二酮已用于患有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中,具有显着改善血糖水平的作用。本文就PPAR-γ在肥胖及其并发症中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加重、诱发糖尿病的机理,探讨在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如何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预防继发糖尿病。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2年来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4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在化疗过程中血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有11例患者化疗后诱发糖尿病。两组患者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和对血糖的有效干预,所有患者均能完成化疗,化疗后血糖控制良好。结论通过合理的饮食及支持治疗和适量的降糖药物的应用,定期监测血糖,对出现的继发性糖尿病及时治疗,能保障化疗的顺利进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对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结果90例中,治愈85例,占94.44%;好转3例,占3.33%;死亡2例,占2.22%,其中1例死于不可逆感染性中毒性休克,1例死于手术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88例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绞窄性肠梗阻不是肠梗阻手术治疗的唯一适应证,当急性肠梗阻保守治疗1周仍无效应积极手术,早期及时手术处理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老年糖尿病肺结核的认识,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方法对2年间52例老年糖尿病肺结核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者32例,结核病变吸收和好转者39例,痰菌阴转者25例,空洞闭合或缩小者7例,空洞无变化者3例,死亡2例。结论积极控制血糖,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合理的抗结核治疗对控制老年糖尿病肺结核亦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95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治疗8例治疗无效死亡,死亡原因为:5例为急性复发性多发脑梗死,3例为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症状与体征无改善、瘫痪肢体肌力提高在1级以下者12例,余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结果,临床上应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注意饮食习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中正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由于口服降糖药物疗效不佳,住院后所有患者均行皮下注射正规胰岛素每日3次强化进行治疗。结果 36例糖尿病患者中,所有患者经过2周左右的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90%的患者餐前及餐后血糖都能控制在比较理想的范围内。结论皮下注射正规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拟痛风散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痛风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09例2型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分为2组进行对比。结果西药组总有效率83.3%,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2.7%.中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有显著的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2组血糖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治疗后血尿酸较西药组明显下降,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降糖药和自拟痛风散治疗糖尿病合并痛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肥胖型2型糖尿病人通过减肥可以降低其血糖后,减轻体重,盐酸吡格列酮是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发挥作用,可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在降糖的同时,有减肥的作用。本文通过用胰岛素增敏剂盐酸吡格列酮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病人的治疗研究了其对血糖体重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盐酸吡格列酮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减少体重和降低血糖方面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门诊规范化管理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本门诊2005年3月至2011年2月间确诊的1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0例患者进行规范化血糖管理,对照组90例患者可自行就医,6个月之后对比血糖控制水平。结果经过6个月的规范化管理之后,观察组空腹血糖为(6.12±1.33)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为(9.14±1.27)mmol/L,观察组餐后2h血糖为(8.53±1.42)mmol/L,对照组餐后2h血糖为(12.24±1.63)mmol/L,2组患者血糖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门诊血糖的有效管理能够积极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影响很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中的作用。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56例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的按照护理干预内容完成3个月的调整,中途无一例退出,3个月内无一例患者出现糖尿病加重,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糖尿病合并感染等急性并发症。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糖化血红蛋白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决心,积极配合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是干预的主要内容,可以从生活中对疾病进行治疗,减少药物的应用,防范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方法对182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非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组,进行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检查Glodmann压平眼压、Octopus视野、眼底、视力、血糖、血压等。结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2型糖尿病发生率10.4%,其发生率随患者年龄增长而增高,但与患者性别无关。结论2型糖尿病与开角型青光眼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认识,探讨其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08年5月我所收治60例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住院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应用抗结核药物全程、规律、足量用药,应用降糖药物为胰岛素、二甲双胍、美吡哒。应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强化期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疗程结束后,痰菌阴转51例,阴转率85.0%(51/60)。X线改变病灶显著吸收45例,吸收13例,总有效率为96.7%。60例病人中,良好39例,一般17例,差4例。肺结核恶化1例,死亡1例,属糖尿病控制差者。结论积极控制血糖,抗痨规律、全程、足量用药,加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给予营养支持治疗,使肺结核痰菌阴转率高,病灶吸收快,血糖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并对用药前后多个项目进行临床观察。方法按照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1999)诊断的2型糖尿病,并确定是首次诊断,未服用过任何糖尿病的治疗药物,符合条件的病例96例,常规口服二甲双胍500mg,每日3次,疗程24周。结果96例共有8例退出,治疗前后平均血糖下降26.7%。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6%,HOMA-IR值降低约48%,β细胞功能恢复51%。结论二甲双胍能明显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脂代谢,改善肝脏等多方面因素,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