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30-120℃温度范围内,采用变温红外技术,分别测定了聚四氟乙烯的一维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并进一步研究了温度对其分子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1 400-400 cm^-1的频率范围内,聚四氟乙烯主要存在着F—C—F伸缩振动模式(νCF2)和F—C—F弯曲振动模式(δCF2)。聚四氟乙烯F—C—F弯曲振动模式(640 cm^-1)的红外吸收峰对温度变化敏感。本项研究拓展了红外光谱在聚四氟乙烯材料热变性方面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2.
在20~120℃的温度范围内,采用一维红外光谱和四阶导数红外光谱测定硬脂酸亚甲基面外弯曲振动模式(ω_(CH2)),研究温度对硬脂酸分子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 180~1 320 cm-1的频率范围内,硬脂酸存在"第一特征频率红外吸收谱带"和未见文献报道的"第二特征频率红外吸收谱带"。硬脂酸脂肪链由全反式有序构象改变为无序构象的临界温度为80~85℃。进一步采用二维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温度对于硬脂酸ω_(CH2)红外吸收强度变化趋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变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研究了硅氧树脂的一维红外光谱和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结果发现:聚硅氧树脂主要存在着CH3伸缩振动模式(νCH3)、CH3变形振动模式(δCH3)、CH3摇摆振动模式(ρCH3)、Si—O伸缩振动模式(νSi-O)和Si—C伸缩振动模式(νSi-C);同时,研究了温度对硅氧树脂分子结构的影响,拓展了变温ATR-FTIR技术在硅氧树脂材料热变性方面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4.
食品保鲜袋用聚乙烯变温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去卷积红外光谱对食品保鲜袋中聚乙烯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变温红外技术进一步研究了温度对聚乙烯分子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乙烯分子中含有乙烯侧基和端乙烯基,在20~120℃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考察不同改性膨润土对甲基橙染料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经过Fe^3+改性的膨润土对甲基橙吸附能力最强,其去除率可达92%,处理效果还与膨润土用量、振荡时间和溶液的pH有关。铁基膨润土投加量为0.75g/90mL,振荡时间为15min,pH为7.0时,甲基橙的去除率可达96.05%。  相似文献   

6.
TG-IR和GC-IR联用成为解释热分解产物和结构的有力手段,在这篇文章,记述了aspar-tame的热分解,人工脱硫设备。  相似文献   

7.
《油气地球物理》2014,(4):59-66
页岩因具有细粒构造、复杂矿物组成和多种有机质类型,导致其非均质性强。利用传统的溴化钾红外光谱(KBr-FTIR)和改进的基于反射率的显微红外光谱(Micro-FTIR)技术,可以分别在微米尺度上定量研究页岩储层的粘土、石英、碳酸盐岩和有机质的含量。其中,Micro-FTIR技术的成像区域最小可达20×20μm。同时,本文还研究了红外光谱技术在页岩和其他细粒沉积物中应用所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的Zn-Al水滑石,借助FT-IR和XRD方法对水滑石及其焙烧产物进行表征,以水滑石前体及其焙烧产物进行甲基橙吸附实验,测试其吸附性能,探讨了金属离子比例、吸附平衡时间、温度等对甲基橙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水滑石结晶度好,焙烧后CO23-层被部分破坏,焙烧态水滑石吸附效果明显高于焙烧前。在焙烧温度为500℃、pH值为5、吸附时间为120min、吸附温度为30℃、投加量为0.5g/L、Zn-Al比为2∶1时的水滑石焙烧产物对甲基橙的去除效果最好,甲基橙最大去除率可达92.3%。  相似文献   

9.
用微波和红外光谱研究沥青的热老化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特制的微波探头测定沥青热老化前后微波参数的变化及与折射率、针入度、延度、软化点等物性之间的相互关系,证明微波参数可作为评价沥青热老化性能的一种指标.同时,通过 TFOT 前后红外光谱分析,证明羰基吸收强度变化率能够反映出不同沥青的吸氧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红外光谱成像遥测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气体泄漏监测技术,因缺乏现场试验支撑,鲜有应用。某炼化企业应用该技术在罐区、装置区以及烟囱等区域开展了现场试验,并对罐顶气样进行了气相色谱法分析,将光谱遥测数据分别与环境气样气相色谱法分析数据和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成像遥测识别的气体组分与气相色谱法分析组分相同,浓度变化趋势与污染源在线监测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有效识别了苯、甲苯以及二氧化硫等十余种组分,构建了气体扩散羽流轨迹,实现了可视化显示,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试验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以Cu(NO3)2.3H2O,B i(NO3)3.5H2O,CO(NH2)2为原料、聚乙二醇为分散剂,采用均匀共沉淀法制备了Cu-B i纳米粉体催化剂,用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镜、能量色散法、示差扫描-热重分析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法对Cu-B i纳米粉体催化剂的组成、粒径大小、表面形貌和光学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所制备的Cu-B i纳米粉体催化剂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u-B i为类球形纳米粉体,粒度均匀,粒径约为50nm;在可见光下Cu-B i纳米粉体催化剂对甲基橙具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辐照时间4h,甲基橙的脱色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田志茗  高艳丽 《石油化工》2012,41(2):204-209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LDHs-CeO2(LDHs为水滑石类化合物)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考察了催化剂的原料配比、反应时间、甲基橙初始含量、甲基橙溶液的pH和催化剂用量对甲基橙降解率的影响;同时采用FTIR,XRD,SEM,TEM,EDS,TG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n(Mg)∶n(Al)∶n(Ce)=2∶1∶0.50的LDHs-CeO2催化剂活性最高,用该催化剂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的适宜条件为:250 mL甲基橙溶液,甲基橙初始质量浓度40 mg/L,pH=5,反应时间80 min(暗处静置20 min,光照时间60 min),催化剂用量0.3 g;在此条件下,甲基橙降解率达到98.69%。表征结果显示,LDHs-CeO2晶相单一,晶体结构一致,结晶度好,属于六方晶系,形貌为规则的片状结构,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双金属掺杂型二氧化钛,用其作催化剂对甲基橙废水进行了处理,探讨了催化剂用量、pH值对甲基橙降解反应 的影响,同时对此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14.
合成气低温液相合成甲酸甲酯催化剂及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酸甲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及C1化学中间体。本文主要探讨了液相催化法合成甲酸甲酯的可能性。对液相法合成甲酸甲酯的催化剂体系进行了筛选和比较,得出了最佳的合成催化剂体系。同时,探讨了液相法合成甲酸甲酯的工艺流程,并与其它合成甲酸甲酯的工艺过程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本液相法具有由合成气一步法合成甲酸甲酯的较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在连续流动气固相反应条件下,考察了焙烧温度对TiO2/γ-Al2O3催化剂催化碳酸二甲酯(DMC)和丙醇气相酯交换合成碳酸甲丙酯(MPC)反应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氨程序升温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对TiO2/γ-Al2O3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500℃下焙烧的Ti质量分数为5%的TiO2/γ-Al2O3催化剂对DMC和丙醇气相酯交换合成MPC反应的活性最好,DMC转化率可达54%,MPC选择性为90%。表征结果显示,Ti主要以Ti4+的形式存在于TiO2/γ-Al2O3催化剂表面;随焙烧温度的升高,TiO2/γ-Al2O3催化剂中的一水软铝石逐渐转化为γ-Al2O3,同时,钛酸四丁酯分解,TiO2含量增加,有利于提高TiO2/γ-Al2O3催化剂的活性;TiO2/γ-Al2O3催化剂的酸强度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Fe3 掺杂的Fe3 /TiO2-SiO2纳米复合材料.以10 mg/L甲基橙溶液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Si、Fe3 掺杂量及焙烧温度对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i掺杂量3%、Fe3 掺杂量2%,在焙烧温度700 ℃下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最高.与未掺杂的TiO2相比,光催化活性提高了约2倍.  相似文献   

17.
黄大琴  林纯增 《测井技术》2003,27(2):118-121
KCI泥浆能保护井筒,但对能谱测井造成了不利影响。从实际资料出发,探讨了KCI泥浆特性,通过建立KCI泥浆电阻率与钍、铀、钾的定量关系,分析KCI泥浆对能谱测井的影响并建立了校正关系,在实际资料应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实验室对几种润滑脂在不同温度下的锥入度与25℃时的锥入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温度升高,润滑脂的锥入度呈上升趋势,不同牌号的润滑脂其均值也呈上升趋势;但不具有线性关系,不同温度下的锥入度和25℃时的锥入度没有统一的换算公式,因此根据实验证明润滑脂出釜时不能做锥入度(在出釜时的温度下)。在实验室对润滑脂的锥入度评价工作过程中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必须规定在25±0.5℃,恒温90 m in,使试样在1 m in内做60次往复工作后,测定方可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19.
固体碱碱性质对丙二醇甲醚合成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M gO、CaO及M g-A l复合氧化物为催化剂,考察了固体碱碱性质对环氧丙烷法合成丙二醇甲醚的影响。利用CO2程序升温脱附法对M gO、CaO及M g-A l复合氧化物的表面碱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 gO、CaO及M g-A l复合氧化物分别具有中强碱位、强碱位和弱碱位;催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具有中强碱位的M gO的催化活性较佳,环氧丙烷转化率达到71.07%;而具有强碱或弱碱位的CaO及M g-A l复合氧化物的催化效果不佳,环氧丙烷转化率分别为37.26%和35.08%。用L iOH或A l2O3改性M gO,调变M gO表面的中强碱位数量,得到M gO表面中强碱位的变化规律,将催化活性与中强碱位数量进行关联,二者表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表明中强碱位为该反应的催化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