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堤后新挖河道的问题,以安徽某堤防工程为例,考虑不同的开挖方案,探讨新挖河道与堤脚距离以及新挖河道深度对堤防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挖河道与堤脚存在一个临界距离,在临界距离外,堤防稳定安全系数基本不变,基本与未开挖河道堤防稳定安全系数一致;在临界距离内,距离对堤防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较大,安全系数降低最高达44%;堤防稳定安全系数与河道开挖深度基本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软土作为堤防地基,存在沉降变形、抗滑稳定性差和震陷等工程危害,根据小虎岛围堤的具体情况和软土分布情况,采取如下处理措施:对于老堤改建堤段,在临水侧采用抛石护脚,背水侧采用塑料排水板固结法进行软土层加固处理;对于新建堤防,根据软土层厚度的不同,分别采用块石置换法和水泥土搅拌桩法处理软土地基;对于闸基软土层,根据其厚度不同,分别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或混凝土预制桩地基。  相似文献   

3.
基于有限差分的强度折减法,探讨坡面浅层土体加固边坡的稳定性,并针对地基与边坡土质相同和采用岩石地基2种工况,综合分析边坡加固区宽度和土体黏聚力、加固区进入地基土深度和边坡几何参数等因素对稳定性和滑动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地基与边坡土质相同时,不同加固宽度下边坡安全系数随加固区土体黏聚力增加均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且当土体黏聚力达到临界值时安全系数趋于稳定;随着加固区土体黏聚力的增大,边坡由浅层滑动变成深层滑动并最终完全不通过加固区,通过将加固区适当深入地基土可以提高边坡安全系数;当采用岩石地基时,随加固区土体黏聚力增加,安全系数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近似线性增加,相同几何尺寸和土质条件下边坡安全系数比地基与边坡土质相同时整体上提高了0.5~1倍,加固区土体黏聚力越大即抗剪强度越高时,边坡安全系数越高。  相似文献   

4.
穿江管道从堤防下方穿越时改变了渗流场,可能影响两岸堤防的安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重点分析在不同渗透系数下穿江管道埋深和穿越位置对堤防渗透安全的影响,首先采用ANSY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然后通过有限单元法计算渗流场,并根据临界水力坡降判断堤防的渗流稳定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管道的穿越位置与地层渗透系数对堤防地基最大渗透坡降影响显著;穿越位置距堤脚越远、地层的渗透系数越小,最大渗透坡降就越小;穿越位置最好布置在堤防背水侧距堤脚70 m以外;管道的埋深对渗透坡降影响并不明显。最大渗透坡降易出现在渗透系数差别较大的两种材料接触的地方,如管道出(入)土点与地层相交处、堤防堤脚与地基交界处,这些部位需重点进行防渗处理。  相似文献   

5.
当新建河堤邻近重要建筑物的桩基时,为确保建筑物安全,需采取必要的地基处理措施来削弱河堤堆载对建筑物桩基的影响。深层搅拌法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运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和参数分析方法,系统讨论了对堆载区域下方地基进行深层搅拌加固处理时,不同加固长度、深度以及加固程度等条件下邻近桩基的变形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对堆载下方进行地基加固可显著减小桩基的侧向变形;存在极限加固深度,超过极限加固深度后,桩基的变形不再随加固深度增加而变化,加固程度也存在类似现象;在该种地基加固处理方式中,当加固深度达到极限深度时,可通过增加加固长度,进一步控制桩基的变形。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高填土软土桩基堤防变位机理,提出合适的加固方案,以梧州河东堤西江段为背景,对堤防及其基础进行数值分析。考虑超孔隙水压力,运用防洪堤-桩-地基三维流固耦合数值法,对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反演,发现堤防小变位时其变位由变形模量主导,大变位时由抗剪强度主导;地基参数建议值存在一定的富余;洪水漫顶时,堤防主体结构仍安全,但存在大应变区;各排桩受力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大应变区分布,提出充填灌浆加固方案;在设计洪水位时,加固后堤防变位减小显著,结构强度满足规范要求,表明加固方案有效可行。研究表明,数值分析是复杂堤防变位分析的有效手段,分析方法和加固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堤防工程建设的目的是对那些未达到防洪防汛的堤防进行加固。堤防工程出险,多是因为江河冲刷力度过大、软弱堤基变形沉降、堤身脱皮滑坡等原因造成的。某些堤防防洪标准不够,出现漫堤溃堤的现象。因此,在对堤防工程进行设计加固时,要提升堤防防洪的标准,并对出险堤段做好加固。在堤防工程建设时,环境地质会影响到堤  相似文献   

8.
垂直铺塑截渗是一项新工艺,新技术,在我省牛尾岗堤草坝段除险加固工程中首次引进。牛尾岗堤是淮河中游瓦埠湖蓄洪区圈堤,牛尾岗草坝段0+000~1 502堤段地基弱透水层顶面高程在17.30m左右,强透水层(细砂)顶面高程16.8-15.9m,两侧堤基弱透水覆盖层厚度权0.6-1.9m,由于上世纪70年代堤防加固时在两侧近堤脚取土,形成近堤脚100-224m宽的深塘,塘底高程15.20m-16.00m,部分弱透渗水层挖穿,堤脚两侧沿强透水层表成通道,严重削弱了堤防抗洪能力。能实施垂直铺塑截渗工程后,管涌,翻砂彭水等现象全部消失,通过目测及观测设备提供的数据分析,证实其防渗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9.
堤后取土形成的坑塘将对堤防渗流稳定产生不利影响,文中结合黑龙江中游某堤后取土堤防工程,采用Autobank软件进行有限元计算,首先通过试算确定了能够满足计算精度的模型范围,然后重点研究了开采宽度、弱透水覆盖层保留厚度、开采区与堤防距离等料场开采因素,系统分析了各因素对背水侧堤脚处及料场开采区弱透水层底部承压水头的影响和对渗流量的影响情况,得到各因素影响规律,从而提出堤后取土的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10.
武娟  张鸣  李岩松 《人民珠江》2022,(3):123-130
某平原圩区堤防加固工程全长8 873 m,堤防沿线存在堤顶高程不足、堤身单薄、堤坡稳定性不足、堤身渗水、堤顶路面破损等局部问题,影响大堤防洪安全性,无法满足正常运行要求。为此,在分析堤防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堤防加固设计方案研究,提出了堤防加固设计原则,实施了堤顶高程复核、堤身断面加固设计、堤坡抗滑稳定复核、堤身防渗加固设计及效果评价等设计内容。加固设计方案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符合所在流域整体防洪要求,并与其境内已建防洪达标工程相适应,满足工程运行要求。提供的堤防加固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可供平原地区类似堤防工程加固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坑中坑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以工程实例为依托建立了数值模型,分析了坑中坑开挖深度、坡度、平台宽度对支护桩顶位移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开挖深度及坡度的增加及平台宽度的减小,支护桩顶位移呈增大趋势;在不同的平台宽度及开挖坡度下,坑中坑开挖存在临界深度,在确定了开挖深度后又存在临界平台宽度;随着面积比的增大,支护桩顶位移逐渐减小,面积比达一定数值时,支护桩顶位移不再减小,即只要预留足够的平台宽度,坑中坑对基坑稳定性几乎无影响。分析成果可为坑中坑的稳定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FLAC3D强度折减法研究软硬岩互层边坡在不同岩层厚度组合h、不同岩层倾角下边坡的破坏模式和稳定性系数k。结果表明h对边坡的破坏模式影响较小,θ对边坡的破坏模式影响明显①水平层状边坡破坏模式为滑移—压致拉裂;随着θ的增大,顺倾向边坡破坏模式为滑移—拉裂、顺层滑移、滑移—溃曲、弯折—溃曲;直立边坡为弯折—崩塌破坏模式;反倾向边坡为滑移—溃曲和弯折—倾倒破坏模式。②缓倾向顺层边坡中,h的变化对边坡k影响很小,k由靠近坡脚处的软岩决定;其余层状边坡中,当软岩厚度不变时,k随着硬岩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硬岩厚度不变时,k随着软岩厚度的增大而减小。③随着θ的增大,顺倾向边坡中,k曲线呈现出先减后增的形状;反倾向边坡中,k曲线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形状;软硬岩互层边坡总体稳定性趋势为,近直立层状边坡>陡倾向顺层边坡>反倾层状边坡>近水平层状边坡>缓倾向顺层边坡。  相似文献   

13.
王飞 《水利水电技术》2021,52(2):127-133
为实现天津地区基坑变形影响因素筛选及预测,以天津6号线地铁基坑为工程实例背景,先利用数量化理论Ⅲ筛选各因素对基坑变形的影响程度,再利用多种单项优化预测模型构建出基坑变形组合预测模型,以实现基坑变形的高精度预测.实例研究表明:基坑变形的重要因素是基坑宽度、支护刚度和插入比,次要因素是基坑长度、基坑深度、典型软弱层厚度和一...  相似文献   

14.
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为了减少软土地基上新老路基的沉降差异和桥头跳车等病害的发生,通常采用复合地基进行软基处理。通过灰关联熵法分析了各因素对路基填筑期沉降的影响程度,对复合地基处理下软土路基沉降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复合地基处理下软土路基填筑期沉降的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地表硬层厚度、路堤填筑高度、地表压缩模量、软土层压缩模量和路堤顶处理宽度、软土深度、填筑时间、软土层厚度。路基填筑期沉降是高速公路最终沉降量的重要组成,其影响因素很多,研究各因素对复合地基处理下软土路基沉降的敏感性,对于软基处理施工设计和施工期的监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双排桩在南宁圆砾-泥岩组合地层中的支护特性,以南宁地铁4号线某深基坑工程为依托,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和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双排桩在该地层有较好适用性的结论.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坑趾系数、深度比在影响阈值左右范围变化以及不同土体强度弱化百分比的工况下,坑中坑开挖对双排桩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双排...  相似文献   

16.
高坝坝基挤压蚀变破碎带处理措施三维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卫亚  孟国涛  江涛  杨清 《水利学报》2007,38(3):312-318
挤压蚀变破碎带是水电站坝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基于重力坝坝体与坝基岩体联合作用的数值模拟,分析了某水电站挤压蚀变破碎带G23对坝体应力和变形的影响。在对多种加固处理措施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方案,说明了处理方案对拉应力的控制效果。进而,就建议方案所对应的数值模型,对G23带进行了浮值分析,用强度储备系数法计算了受G23带影响的坝基安全稳定性,检验了加固措施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建议采取的坝体上游不贴角措施、G23带倾斜开挖置换5m、下游坝趾填角3~5m方案可以有效控制由于G23带不均匀沉降引起坝趾区的拉应力,使拉应力范围大大缩小的同时使得拉应力值降低至处理前的1/3以下。强度储备系数法得出正常荷载组合下各坝段安全储备系数均不低于2.5,重力坝的安全稳定性有充足的裕度。建议处理方案同时满足拉应力控制及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抗滑稳定是软弱地基上土石坝坝基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其抗滑稳定计算及加固处理技术也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以深厚覆盖层软弱地基上的仙女山水库土石坝为背景,针对软弱土层抗剪能力低、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低于规范要求的问题,通过渗流和抗滑稳定计算,并进行加固措施对比分析,提出了在大坝下游坡脚设置压重体的处理措施。计算结果表明:在大坝下游设置压重体后,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且压重体结构简单、施工快捷,可为类似工程的坝基抗滑稳定加固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哲  武建峰 《人民长江》2016,46(12):52-55
对于地基土中存在厚软弱土层的高填方边坡,采取有效加固手段处理软土层保证填方边坡不发生滑动失稳是边坡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水泥土搅拌桩是处理软土地基的一种可靠手段,可作为重力式挡墙,防止边坡发生失稳破坏。以国内某一核电厂填方边坡为工程案例,对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墙进行设计,从节省工程量和降低工程造价考虑,对搅拌桩的嵌入深度和置换率进行设计优化,其经验可供类似边坡加固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有限元超载法在坝基抗滑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基内存在泥化夹层和软弱夹层,对坝基稳定不利,为此拟采用不同密度的锚杆对坝基进行加固。应用非线性有限元超载法对该坝4号坝段在不同工况下的坝基深层抗滑稳定性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坝基在加固前后的渐进性破坏过程。以坝踵拉剪塑性区与泥化夹层贯通作为坝体抗滑失效标准,确定了各工况下的坝基超载安全系数,进而根据稳定性及经济性要求选择了最佳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20.
结合武汉市长江支流滠水干堤防渗加固处理 ,探讨了防渗墙的渗透系数、厚度、深度对非均质土堤堤内地表面渗透坡降的影响 ;对堤内地表盖重的渗透系数和厚度的防渗效果也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