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传统风味肉制品(简称中式肉制品),指中国三千多年来,人们为了保存食品,改善风味,增加品种等目的而世代相传发展起来的肉制品。其中包括腌腊制品、酱卤制品、熏烤制品、干制品、油炸制品、香肠制品和火腿制品等七大类500多个品种。中式制品因颜色、香气、味道、造型等独具特色而著称于世,它是中国肉制品几千年制作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饮食文化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2.
低温肉制品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我国肉类制品加工中,由于加工温度不同,有高温加工制品和低温加工制品之分.一般高温加工制品是指加工温度在120℃以上,高温蒸煮釜内的压力在2Pa以上的制品.用耐高温收缩薄膜(PVDC)包装灌制的各种火腿肠或用铁听罐头、铝箔包装后再经高温蒸煮的肉类都属于这类制品.而低温制品是指在常压下蒸煮、熏烤,产品在加工时中心温度在70~80℃的制品.两种肉制品在市场上各占一定份额,而高温肉制品目前所占份额高于低温制品,笔者重点探讨低温肉制品加工在我国肉类制品行业中的发展.1 低温肉制品的优势从肉类制品加工的历史上来看,低温肉制品是传统工艺的产品.高温产品的出现是在高温薄膜.  相似文献   

3.
中国肉制品的今天和明天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中国肉制品的今天和明天董寅初(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北京100075)中国现有的肉类制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已有3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风味肉制品,它有腌腊制品类、酱卤制品类、熏烧烤制品类、干制品类、油炸制品类、香肠制品类、火腿制品类等七大类...  相似文献   

4.
主要对中、西式肉制品的生产技术进行了比较,初步探讨了西式肉制品工艺在广式腊制品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促进广式腊制品生产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主要对中、西式肉制品的生产技术进行了比较,初步探讨了西式肉制品工艺在广式腊制品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促进广式腊制品生产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食品》2012,(2):91-91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官在公布的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酱卤肉制品、腌腊肉制品)质量监督抽查中,9种不合格肉制品上黑榜,其中天津市肉类联合加工厂的“迎宾”熏猪头片检出了瘦肉精沙丁胺醇,而北京“京状元”乡巴佬香肠亚硝酸盐超标。  相似文献   

7.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官在公布的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酱卤肉制品、腌腊肉制品)质量监督抽查中,9种不合格肉制品上黑榜,其中天津市肉类联合加工厂的“迎宾”熏猪头片检出了瘦肉精沙丁胺醇,而北京“京状元”乡巴佬香肠亚硝酸盐超标。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生活》2014,(1):21-21
正发酵肉制品是指畜禽肉在自然或人工条件下经特定有益微生物发酵或酶的作用,加工制成的一类可即食的肉制品,如黎巴嫩大香肠、萨拉米香肠等。如今,发酵肉制品已由最初的依靠进口转向国内生产,且品种不断增多,生产数量也不断增加。然而,目前我国尚无发酵肉制品的安全质量标准,致使发酵肉制品的生产难以规范。为此,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了上海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发酵肉制品》。此标准范围涵盖了上海市所有发酵肉制品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按加工工艺分为发酵灌肠制品和发酵火腿制品,按成品的生熟分为发酵生肉制品和发酵熟肉制品。  相似文献   

9.
孙宝忠 《中国食品》2011,(23):28-30
立项的目的意义 发酵肉制品是一种以畜禽肉类为原料,在自然或人工控制低温条件下进行腌制、发酵、干燥或熏制加工而成的一类具有明显发酵与成熟风味的肉制品。其起源于腌腊肉制品生产,但在加工工艺与质量形态等方面已与腌腊肉制品存在明显差异,其独立于腌腊肉制品之外已有150—250年历史,我国发酵肉制品发展也已有20余年。目前产量已占到肉制品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但受科技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淀粉在肉类制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肉制品是古老的食品之一,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以打猎、捕鱼为生,自从发现火种后,他们开始懂得加热并储存一部分多余的肉食,这就是最早的肉制品。因此,肉制品的产生和演变可以说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传统的肉制品可分为3大类:腌(干)制品、蒸煮产品和冷冻产品。其中工业化生产的肉制品主要有:灌制火腿、香肠、午餐肉、鱼丸、肉丸等。 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食品配料,在肉类制品的加工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肉糜类制品中加入淀粉,对于改善制品的保水性、组织状态均有明显的效果,这是由于在加热过程中淀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吉林省9274份肉及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吉林省9个地市级行政区采集市售6类肉及肉制品样品共9274份,包括生畜肉、生禽肉、熟肉制品、调理肉制品、冷冻肉糜制品和动物血液及制品。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测10种食源性致病菌。结果 全部9274份样本食源性致病菌总阳性检出率为3.9%(366/9274)。检出率最高为调理肉制品 (13.0%,63/483),其次是生禽肉(5.6%,107/1900)和生畜肉(5.0%,71/1428)。检出的主要致病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生禽肉中弯曲菌检出率(7.5%,31/411)和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3.9%,7/180)均高于沙门菌检出率(3.5%,8/231)。生禽肉、生畜肉中未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动物血液及制品未检出单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弯曲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冷冻肉糜制品未检出沙门菌。熟肉制品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志贺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熟肉制品各年度检出率范围为1.3%-4.4%。结论 吉林省市售的肉及肉制品较长时间受到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存在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对发酵肉制品的风味形成和营养价值有巨大的贡献,分离鉴定发酵肉制品中的关键微生物,开发新型发酵剂,是推动发酵肉制品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本文主要介绍发酵肉制品的种类及其优势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对微生物在发酵肉制品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发酵肉制品的发展,以期为发酵肉制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超高压技术对低盐肉制品降盐机制及品质改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格  秦泽宇  张欢  孔保华 《食品科学》2019,40(13):312-319
低盐肉制品的开发是当前肉类食品的发展趋势,但降低钠盐的添加量会引起肉品品质的劣变。超高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热加工技术,可以降低肉制品中的食盐使用量,改善肌肉蛋白质的功能特性,改进低盐肉制品的品质。本文从高压处理对低盐肉制品保水性、蒸煮损失、咸味、颜色以及微生物安全性5 个方面出发,综述了超高压技术在低盐肉制品品质改良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超高压技术对低盐肉制品的降盐机制,指出该技术在低盐肉制品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超高压技术在低盐肉制品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蒸煮温度的不同,肉制品可分为高温肉制品和低温肉制品,高温肉制品的特性与罐头相似。但是,在肉制品卫生管理方面,高温肉制品定位混乱,许多常温流通的高温肉制品套用低温肉制品的微生物指标,这种状况对肉制品安全管理是不利的。本文提出,肉制品分类应考虑流通因素,罐头的定义应明确"可在常温下流通"这一特性。  相似文献   

15.
植物蛋白经挤压结构重组可形成具有类似动物肉品质特征的植物基肉制品,作为动物肉的有益补充,对实现蛋白质高值化利用和保障高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植物基肉制品还存在产品弹性不足、结构松散、多汁性较差等突出问题,多以碎肉形式用于肉丸、肉饼、饺子等肉制品添加物,尚不能完全满足我国消费者的需求。酶法改性技术具有安全、高效、绿色等特点,可对蛋白质结构进行修饰改性,改善产品质构和风味等品质,已广泛应用于肉制品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在植物基肉制品中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动植物蛋白之间化学结构与功能特性的差异,分析酶法改性对蛋白质结构修饰改性的机理并列举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综述酶法改性结合挤压技术工艺在植物基肉制品中应用的最新进展,以期为我国新型植物基肉制品的研发和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嫩度是评估肉制品品质的重要指标,提高嫩度有利于吸引消费者二次购买.传统物理嫩化技术虽广泛应用于肉及肉制品的嫩化加工,但在线应用差这一缺陷导致消费者接受度较低,因此推进了新兴物理嫩化技术的研究.其中,超声波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穿透力强的非热加工技术广泛用于肉制品的嫩化.本文综述了肉制品嫩化理论、嫩度主要影响因素以...  相似文献   

17.
发酵肉制品因生产周期较长、营养物质丰富,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影响产品品质并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由于消费者对发酵肉制品风味以及安全性的关注日益增加,因此对肉制品的安全性以及风味特征的研究非常重要。乳酸菌是最早从发酵肉制品中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传统发酵肉制品中重要的优势菌群,与产品品质密切相关。在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不仅可以产生具有抑菌作用的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提高肉制品的安全性;还可以通过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质以及脂质的分解氧化,从而改善发酵肉制品的风味。本文主要从乳酸菌影响发酵肉制品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提高产品安全性及其对风味形成的影响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发酵肉制品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生鲜肉中磷酸盐本底含量。方法以不同品种肉及肉制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食品中磷酸盐的测定斱法对其迚行磷酸盐含量测定,比较分析肉及肉制品不同品种间磷酸盐含量差别。结果肉制品中磷酸盐含量在0.46~10.32g/kg,超限量比率为26.67%,生鲜肉中磷酸盐含量在1.37~6.65g/kg,参考GB 2760-2014肉制品中磷酸盐限量5.0 g/kg计算,超限量比率为34.00%。结论生鲜肉中磷酸盐本身含量较高,对熟肉制品的磷酸盐含量会存在一定影响,继而导致熟肉制品的超限量比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脂质氧化是导致肉类食品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血色素蛋白介导的脂质氧化不仅可以引发肉的异味和变色,还会进一步增强血红素蛋白的促氧化活性.在肉制品的加工和储藏过程中,抗氧化剂抑制肉制品氧化速度、最大限度地保留肉制品的风味并延长其货架期.本文从肉制品中血红素蛋白和脂质在贮藏加工中的氧化过程,抗氧化剂抑制血红素蛋白介导的脂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售肉及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有效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6年从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市采集5类市售肉及肉制品共10 927份,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9种食源性致病菌检验。结果 10 927份样品的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5.0%(548/10 927),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按样品种类依次为调理肉制品(33.3%,33/99)、生畜肉(24.5%,73/298)、生禽肉(24.2%,67/277)、冷冻肉糜制品(14.4%,14/97)、熟肉制品(3.6%,361/10 156)。检出的主要致病菌为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禽肉中未检出弯曲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调理肉制品中未检出致泻大肠埃希菌,熟肉制品中未检出志贺菌。熟肉制品各年度检出率范围为0.9%~4.9%。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售肉及肉制品受到不同程度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且污染持续多年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