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岩 《山西水利》2013,(9):51-52
汾河左岸一级支流,古名洞过水,亦称洞涡水、同过水、涂水,俗名小河,“潇河”之名始于1945年,因“潇”、“小”谐音而得名,是汾河的第二大支流.《水经·河水》:“洞过水,出沾县北山,西过榆次县南,又西到晋阳县南,西入于汾.”《水经注·汾水》:“(汾水)又南,洞过水从东来注之.”《清一统志》太原府:“洞涡水,俗名小河.”《水经注·洞过水》:“洞过水出沾县北山.”《魏书·地形志》晋阳:“同过水,一出木瓜岭,一出沾岭,一出大廉山,一出源过祠下,四水合道,故日同过,西南入汾.”发源于山西省昔阳县马道岭,在太原市小店区洛阳、南马村间汇入汾河.  相似文献   

2.
灵渠研究中的湘漓源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渠是我国远在二千年前秦始皇进军统一岭南时兴修的一项巨大水利工程。它沟通了湘漓两条河流,又联系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历史上,对巩固我国统一,相互交流和发展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促进中华民族的融合,都起过作用。在灵渠研究中,对湘漓源流问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作者认为,湘漓二水发源于海阳山。海阳山,原名阳海山或阳朔山。  相似文献   

3.
永州地处湖南南部,潇水、湘江在境内汇合,是古时“三湘”大地上漓湘、潇湘、蒸湘中的“潇湘”所在地.境内水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水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千年诗文地,锦绣潇湘源”是永州水文化形象而通俗的概括和诠释.生态与文化是永州发展的两张王牌,水生态、水文化是这两张王牌中最具灵性、最赋韵味的名片.保护水生态,建设水文化是永州贯彻落实“两型社会”建设的生动实践,更是永州突出“产业承接、绿色引领、文化创新”三大特色,发展现代水利事业,加快建设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4.
湘漓源流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漓源流问题,因灵渠的存在而为世人所瞩目。历代史地学家,为此而聚讼纷纭,争论不休。处于科学尚未发达,缺乏地形实测资料的古代,难以弄清其来龙去脉,尚可理解;而时至今日,大至五万分之一的地形图早已面世,湘漓二水,前者“过郡二,行二千五百三十里”,后者“东南至广信入郁林,行九百八十里。”流程均不很长,源头亦不太远,在地形图上二水泾渭分明,一览无遗,历史上的论争,理应息讼结案  相似文献   

5.
受2006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外围云系影响,7月14~16日湘东南一带普降暴雨和大暴雨,致使湘江一级支流耒水发生了100年一遇超历史特大洪水,湘江干流全线超警告急。这次降雨强度之大,历时之长,产水之多,影响之广,成灾之重,防御之难都属历史罕见。文章从天气背景、暴雨特性、洪水要素等方面对“7·15”暴雨山洪的特性做了初步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千古一渠     
一 兴安古灵渠,镶嵌在桂(广西简称)北大地的璀璨明珠,流淌久矣,名气大矣。 那一年,郭沫若老先生到此一游,且行且叹,当即便赋词一首《满江红》:“北自长城,南来至,灵渠岸上。亲眼见,秦堤牢固,工程精当。闸水陡门三十六,劈湘铧嘴二千丈。有天平大小,溢洪流,调分量。湘漓接,通汉壮,将军墓,三人葬。听民间传说,目空君相。史禄开疆难  相似文献   

7.
省政府2014年3月7日印发《(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标志着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正式确定了“路线图”。根据《实施方案》,湖南省将按照“保护优先、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合理利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外围云系影响,2006年7月14~16日,位于湖南省湘东南部的郴州、永州和衡阳等地普降暴雨和大暴雨,郴州市资兴、永兴、汝城等县出现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发生了十分严重的山洪灾害,致使湘江一级支流耒水发生了100年一遇超历史特大洪水,湘江干流全线超警告急,“碧利斯”在郴州部分地区带来的水汽之多,形成的暴雨强度之大、影响的范围之广,暴雨历时之长、产生的水量之多,造成的灾害之重,创造了有资料以来的历史之最,和历史上其它影响湘南的台风相比更加怪异凶狠,出乎意料,防御难度大。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湘潭市环卫处违章征用局于湘江范围的烧害港作为垃圾堆放场,严重破坏水资源,对市区防洪十分不利。烧赛港位于湘江洪道石嘴脑到湘公路大桥之间。由于过去对洪道管理不重视,使这段长达1400米的河段比上下河段窄了270~320米,成为湘江洪道的一处卡口.1986年初,湘门市水电局发现市环卫处在这“卡口”地带堆放垃圾一事后,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多次到现场勘查,确认烧害港居于湘江洪道范围,不能堵塞,并将情况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作了反映。是年4月28日,省防汛指挥部发出文件,通知湘潭市政府立即阻止环卫处的做法,但有关部门没有执行…  相似文献   

10.
《山西水利》2013,(10):52-52
潇河支流,又名寿水,古称黑水,是潇河的最大支流。《水经·洞过水注》:“洞过水又西北,黑水西出山,三源合流,同归一川,东流南曲,……其水又西南入洞过水。”发源于山西省寿阳县胡家堙村,在芦家庄东汇入潇河。  相似文献   

11.
淮河,全长一千多公里,以她甘美的乳汁孕育着豫、皖、鲁、苏四省儿女。然而其真源在哪里?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吉诗云:“专淮绿于苔,飞下桐柏山”。《禹贡》也说“导淮自桐柏”。《桐柏县志》又载:“淮,始于大复(桐柏山一山峰)”。更有不少言其是“固庙”或“淮井”等。不过,大凡来桐柏溯源者,总要从固庙镇开始,认为镇旁有“淮井”并碑刻“淮源”(清、康熙年间)二字,即为此地。但事实皆非上述所言。真正的淮源,可从桐柏县固庙镇沿河岸南上寻觅。在经河堰口,进入深山区时。便见峭壁深壑,茂林参天。万绿丛中,时而溪流涓涓,如玉如帛:  相似文献   

12.
泱泱古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之悠久若山若川,文明之璀灿如日如月。先有汉司马迁参酌古今,博极天地,发几起例,创为全史之《太史公书》(史记)问世;后有历代史学家竞相慕习,著《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直至《明史》,汇成《二十四史》。一部《二十四史》可谓涵盖了悠悠数千年中华历史、文化之精髓;演进至近代,更有《中国通史》简编、全编等集古今史书成果之相继出版……然而,我们可知和基本可信的仅是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据《尚书》载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等说已为考古学所证实,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年代最…  相似文献   

13.
峡风西来,江上寒潮初降,自然之三峡从“小雪”走进“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曰:“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民谚亦云:“大雪、冬至雪纷飞。”然而,今年三峡人又有可能与大雪无缘了。由于全球性的气候转暖,近年来三峡地区也出现了少有的暖冬现象,即使是“大雪”时节,也只是偶而飘洒几朵雪花,抛落几把雪粒而已,人迹未至,而雪泥已化,不是大雪无痕,而是难觅大雪之痕。中华民族的白色情缘始于雪。“白祥”文化亦始于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就对雪有一种特殊钟爱。人们爱雪洁白的原始之色,爱雪飘渺的轻柔之情,更以白…  相似文献   

14.
湘东南“7.15”暴雨山洪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2006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外围云系影响,7月14~16日湘东南一带普降暴雨和大暴雨,致使湘江一级支流耒水发生了百年一遇的超历史特大洪水,湘江干流全线超警告急。这次降雨强度之大、历时之长、产水之多、影响之广、成灾之重、防御之难都属历史罕见。本文从天气背景、暴雨特性、洪水要素等方面,对“7.15“暴雨山洪的特性作了初步分析和总结,供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古时称“江”,历史很久。江的名称,早在春秋时期的吴王铜剑的兵器上就刻有“处江之阳”的铭文;春秋战国时期著作的《左传》有“江汉沮漳、楚之望也”、“江汉之浒”及《禹贡》有“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江汉朝宗于海”的记述,这些都是长江最早的记载。六朝以后,又通称“长江”,以代表整个干流,而各段又有很多地方名称,自河源至当曲河汇口一段称沱沱河;至玉树巴塘河口以上,其间称通天河;往下经西藏、四川、云南至宜宾为闻  相似文献   

16.
发挥水优势 做好水文章 打造宜居利居乐居的山水名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郴州是湘江、珠江和赣江三江流域的源头所在地,且是湘江的主要源头之一,全境降水充沛、水系发达,是一座水资源丰富的城市。对一个城市来讲,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灵气、活力和品质之源。在现代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做好城市水文章目前已被摆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国内外许多城市都以水为核心进行城市的规划建设,以水为中心组织城市发展的格局,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城市水景观。相形之  相似文献   

17.
清代有位学者王昶,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先生。清世家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生于江苏省青浦(今上海嘉定)。他曾任乾隆年间进士,赐内阁中书。累充试官,至江西司郎中,坐案草职。从阿桂至一分南,以功任支部口贝外郎,过刑部右传郎。他还从征北至兴安.南通蛮幕,可谓走天涯海角、大江南北。有诗句云:“昔以北斗今南斗。”“我今更度大漠西,已相、江源一千里。”他所到之处善事考察民情,尤其是对各地水利设施分外关注,深得人心。作有《湖海诗传》等实记述了他对江河湖海的疏浚治理,防旱排涝,浇灌.良田之明见。在《湖海待传》…  相似文献   

18.
正耒水从远古走来,滔滔不绝,它既是一条美丽的自然长河,又是一条神圣的文化大河。之所以说神圣,因为中国农耕文化发端于耒水流域。"耒"字源远流长。《说文解字》谓:"耒,手耕曲木也。"清人李元度重修《南岳志》卷十引《湘衡稽古》云:"今桂阳县北有湛江,其阳有嘉禾县。相传炎帝之世,天降嘉禾,帝拾之以教耕,以其地为仓,后置县因名嘉禾。"又《南岳志》卷十《湘衡稽古》:"(炎)帝之臣赤制氏作耒耜于郴之耒山。"耒山,在今汝城县内耒水支流浙江河畔。而在耒阳,神农创耒、神农在耒阳播种五谷、尝百草的传说流传更广。  相似文献   

19.
以土地资源为依托的农业经济运行一千余年后,已被工业经济所代替。工业经济发展了二百多年,人们对资本金和各类有形资产的拥有已赶不上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对未来经济有许多说法。奈期比特1982年在《大趋势》一书中曾提出“信息经济”。英国福莱斯特1986年在《高技术社会》一书中提出了“高技术经济”。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了“后工业经济”。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知识经济”新概念后,亚太经合组织1996年明确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第一次对这种新型的经济下了定义。目前对知识经济的研究已愈来愈深刻。…  相似文献   

20.
灞河赋     
兀振荣 《陕西水利》2010,(2):163-163
千载帝都,八川分流:灞、沪、泾、渭、津、镐、涝、漓,灞河为首。灞河,古称滋水。秦穆公欲彰霸业,改滋为霸。灞水源出箭峪岭九道沟,此地取名灞源。“溶溶元灞兮,经秦川之有余,袅袅红桥兮,代造舟之厥初。”长安灞河水横,不可通舆,惟梁于灞,于是也就有了“灞桥”,沛公屯兵灞水西原,“霸上”写进了历史。汉文帝葬于“霸上”,便以“霸陵”设县。灞河像一把丝线,抛在鹿原之右,千丝万缕由沟沟岔岔抽出,整个县域几置灞水流域之内。其源头滴泉沥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