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节能、环保、战略与效率的角度阐述了被动太阳房除湿与传统除湿方法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而且,高湿环境不仅影响到室内人员的热舒适感,而且对室内卫生条件,人体健康,室内设备,室内家具的使用寿命等也有不利影响.为了降低室内湿度,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除湿构件,利用太阳能使其再生循环使用,试验证明,这种除湿构件具有很好的除湿效果,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真空管集热器的真空保温性能及夜间防冻效果,通过实验对夜间静止工况下集热器内液体温度、集热器夜间散热量及平均热损失系数进行实测和计算,分析真空管集热器夜间热损失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集热器内夜间最低温度一般位于8~25℃,夜间温降速率为0.7~1.3℃/h,夜间总散热量为1 800~4 700 k J;测试期间平均热损失系数为0.427 W/(m~2·K).集热器夜间热损失特性分析以及最低温度变化能够有效地表明集热器本身的保温性能,为严寒地区集热器和集热环路防冻提供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热利用的重要途径。内插式真空管集热器是一种结构优化后的真空管集热器,为提升其集热性能,介绍了内插式真空管集热器的工作原理,对其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当前对内插式真空管集热器的集热性能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集热效率关于环境参数及流量的关联式、改进内插管主管和支管管径尺寸、综合优化集热器布置方式及管间距并设置反射板的方式等方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为低成本、高效率的内插式真空管集热器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冷凝热再生的复合除湿空调除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描述了利用冷凝热再生的复合除湿空调系统形式及其节能性特点;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分别以冷凝器和除湿转轮为控制体,建立了复合除湿空调的系统热力学模型,并给出模型求解框图,从而可以求得复合除湿空调系统的除湿量;最后,计算了在不同转轮效率和室内单位面积显热负荷下的系统单位面积除湿量,并讨论了新风量大小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有转轮效率和常见单位面积负荷指标下,转轮的除湿量小于新风湿负荷(1次/h),而降低新风量后(0.5次/h),当转轮效率较高和室内显热负荷较大时,转轮能够承担新风湿负荷。  相似文献   

5.
基于小型溶液除湿空调系统,搭建了叉流再生器性能实验平台,选用Celdek规整填料作为热质传递介质,LiCl溶液作为再生剂,并以再生量作为性能评价指标。实验研究了在小型化条件下溶液流量、溶液入口温度,空气流量、空气入口温度等四个因素对叉流再生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型化条件下,溶液再生量随溶液流量、溶液入口温度、空气流量的增大而增大,而空气入口温度对溶液再生量影响甚微。同时,还拟合出适用于小型化的传质系数关联式,并利用热湿传递理论模型将实验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误差控制在±9%范围内,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对小型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从居住建筑除湿负荷及经济性角度出发,采用CaCl2溶液进行液体除湿实验,研究CaCl2除湿和再生的动态特性。研究发现除湿与再生的3个重要因素为溶液温度、溶液浓度和空气进口含湿量。在实验工况下,CaCl2溶液的除湿量为3.32 g/kg,再生性能优于除湿性能,约为除湿的1.3-2.9倍。对实验进行总结后,认为CaCl2作为除湿剂进行液体除湿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和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7.
除湿空调用高效吸附剂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自制吸附剂(DH-50,DH-70)、硅胶和13x的除温制冷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定了DH-50和DH-70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对DH-50、DH-70、硅胶和13x用于除湿制冷(空调)过程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吸附量、空气湿度、再生温度、制冷量和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制冷功率对固体除湿空调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DH-50和DH-70的除湿制冷性能明显优于常规吸附剂(硅胶和13x)。DH-50和DH-70吸附剂的最大平衡吸附量分别为0.721kg/kg和0.736kg/kg;在100℃条件下再生,DH-70吸附剂的除湿制冷量是硅胶的2.2倍,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制冷功率是硅胶1.9倍;在较高再生温度(200-250℃)下,DH-50吸附剂的除湿制冷量是13x的1.3倍,单位质量DH-70吸附剂的制冷功率是13x的2.2倍。DH-50和DH-70吸附剂具有较宽的温度使用范围,即适用于以低位热源驱动的除湿制冷系统,也可用于利用汽车尾气(300-500℃)等较高温度热源的场合。  相似文献   

8.
高湿环境下太阳能液体除湿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太阳能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与压缩式空调系统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的氯化钙和氯化锌组成的混合工质(摩尔比为1:1)作为除湿系统的除湿剂,并对影响体除湿特性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液体除湿空调系统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空调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液体除湿制冷的太阳能空调系统的设想,其最大特点是利用吸湿剂溶液代替冷冻水处理空气,取消了制冷装置,因而可在较低的集热温度下运行,其辅助加热方式可使系统在使用辅助热源时高效率地工作。  相似文献   

10.
蓄能型太阳能液体除湿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蓄能型太阳能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作为一种绿色空调系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该系统循环进行了模拟优化,一系列的优化思想,使该循环在众多方面达到了最优化。优化结果得出了针对设计目标的优化设计方案,为今后的实验系统的设计和建立打下了基础,同时,优化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绿色空调系统在总体性能上比现今受到关注的太阳能空调系统更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提出并设计了一种采用翅化表面吸热板,溶液流程分为集热加温段与集热再生段的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集热再生器,采用等温模型与集总参数法对其做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翅化表面吸热板可通过扩大传热传质面积与增进局部紊流强度来实现传热传质过程强化;溶液流程二段式布置可保证传质方向以及实现近似于等温的再生过程;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吸热板的翅化比有利于提高太阳能利用系数.  相似文献   

12.
太阳能热泵供热水系统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串联式水-水太阳能热泵能及空气-水太阳能热泵加热水过程的数学模型,加热水过程为一变工况过程,各瞬时参数将由于水温的增加而不断变化,应用该模型,可救得所需的各瞬时运行参数以及过程总得热量,总耗功量等,对实验过程具有指导作用,并可利用该程序预测太阳能热泵的可行性及节能性,本文还列举了一个计算实例及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低肋管沸腾传热的特点,提出加强化屏改善低肋管池沸腾传热性能的方法。对低肋管加强化屏的池沸腾传热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强化屏可使低肋管沸腾传热系数提高几倍乃至十倍。强化效果与强化屏的开口度,加热负荷及工质热物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聚焦型太阳能集热器真空蒸镀Al反射膜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贴膜法”在制备聚集型太阳能集热器反射膜上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采用真空制镜机(LZ-2200型)解决大尺寸聚焦型集热器一次性镀制Al反射膜的工艺方法,测试表明,采用真空制镜机镀制大尺寸聚热器的工艺方法可使聚焦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和性能稳定性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自动监测手段,能够非常方便地在线测试物料实时的温度、重量、真空度,解决了在干燥过程中在线监测水分含量及物料内部温度这一难题;比较方便地在线记录和查询试验的数据和试验的结果,实现无纸记录,减轻了试验人员的工作量和人为误差.  相似文献   

16.
在一低速风洞中,采用局部模拟试验法对针形肋管束进行了纵向冲刷的传热和阻力特性试验研究.利用线性回归原理得出了针形肋管束的平均Nu数和阻力数的计算关联式,并与光管加以比较.试验结果为以针形肋管为传热元件的热能利用装置,提供了设计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7.
管内流体脉动对强化换热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描述了在一套管式换热系统上装有一动源使管内流体脉动地流动,从而达到了强化换热的目的,实验结果发现,不同的流动速度下,脉动频率的变化对换热系数大小的影响不同;还发现在同一流速下,脉动频率变化对传热影响的规律,存在着最佳脉动频率值。这为改进管壳式换热器提出了一咱新型高效的换热方式。本文还对脉动强化换热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8.
油冷器广泛应用于各类化工过程及机械加工过程中.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的螺旋折流板冠形翅片管油冷器,获得了油冷器的传热与阻力性能曲线.结果表明,此类油冷器的壳侧传热膜系数可达1 100~1 300 W/(m2·K),比弓形折流板光滑管油冷器提高了1倍,而压降降低30%~50%;传热管的翅片间距和翅片高度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两者均在1.0~1.2 mm时才能保持较佳的油冷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