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源岗  孙学战  王士斌 《功能材料》2013,44(8):1212-1216
为了结合不同载体的特点从而实现更佳的性能,载体的集成化研究已日益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为了延长微胶囊的释放时间,构筑了新型的微包纳载体形式并用于大分子药物γ-球蛋白的包埋及释放。所制备的微包纳胶囊表面光洁,球形度较好,胶囊之间无粘连,分散性较好,粒度分布均匀。几丁聚糖分子量、浓度及药物初始浓度对载药量及体外释放影响不一。与单纯微胶囊相比,微包纳胶囊能够显著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从而为该新型载体在大分子药物释放的应用方面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合成的壳聚糖-聚丙烯酸及磁性壳聚糖-聚丙烯酸微球用扫描电镜进行形貌观察,并测定了磁性壳聚糖-聚丙烯酸微球的热稳定性。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拟蛋白药物,研究了载有BSA的磁性壳聚糖-聚丙烯酸微球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聚丙烯酸共聚物外形呈片层状;而磁性壳聚糖-聚丙烯酸微球为致密微球,粒径约在100~400 nm之间,具有较好的分散性,磁性壳聚糖-聚丙烯酸微球在温度区间(0~135℃)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载有BSA的磁性微球在模拟肠液中刚开始时有一个突释过程,之后缓慢释放,在6h左右达到了平衡,最终释放率可达到80.5%;而在模拟胃液中几乎没有释放,平衡释放率只有5.8%。  相似文献   

3.
磁性壳聚糖-聚丙烯酸载药微球的释放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合成的壳聚糖-聚丙烯酸及磁性壳聚糖-聚丙烯酸微球用扫描电镜进行形貌观察,并测定了磁性壳聚糖-聚丙烯酸微球的热稳定性.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拟蛋白药物,研究了载有BSA的磁性壳聚糖-聚丙烯酸微球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聚丙烯酸共聚物外形呈片层状;而磁性壳聚糖-聚丙烯酸微球为致密微球,粒径约在100~400nm之间,具有较好的分散性,磁性壳聚糖-聚丙烯酸微球在温度区间(0~135℃)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载有BSA的磁性微球在模拟肠液中刚开始时有一个突释过程,之后缓慢释放,在6h左右达到了平衡,最终释放率可达到80.5%;而在模拟胃液中几乎没有释放,平衡释放率只有5.8%.  相似文献   

4.
聚氨酯/淀粉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药物释放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预聚-扩链-中和-分散法合成聚氨酯(PU)水溶液,将PU与淀粉(ST)溶液按照不同质量比进行复合,采用凝聚相分离法制备PU/ST复合微球;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球进行表征,并以盐酸四环素为模型药物制备载药复合微球,初步研究了载药PU/ST复合微球的药物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微球...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PS/PCL共混聚合物基材的性质及其对月桂醇微球释放性能的影响。发现在PS~(?)、PCL5∶5时,活性剂的累积释放量与基材PS/PCL配比成线性关系;当其配比等于5∶5时,出现突跃性的变化。并用扫描电镜(SEM)对微球的表观形态进行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PS/PCL共混聚合物基材的性质及其对月桂醇微球释放性能的影响。发现在PS:PCL(?)5:5时,活性剂的累积释放量与基材PS/PCL配比成线性关系;当其配比等于5:5时,出现突跃性的变化。并用扫描电镜(SEM)对微球的表观形态进行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混凝土主动控释胶囊,该胶囊能够在微波信号刺激下主动控制释放内部装载的芯材外加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断层扫描仪、电位滴定仪对胶囊及其释放行为进行表征,通过释放动力学模型拟合和极差与方差分析,探讨了胶囊的释放机制和释放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胶囊的平均装载能力为34.71%;施加微波后产生响应可缓慢持续释放芯材,释放机制主要为芯材分布于多孔载体孔隙中的Fick扩散机制;各影响因素对释放率的影响程度为: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石蜡厚度>Fe3 O4掺量;初步证明了胶囊在砂浆中具有微波主动控制释放的性能.该胶囊的应用有望解决直掺外加剂产生的负面效果以及混凝土硬化后其性能难以改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9.
磁性明胶载药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彦卿  张朝平 《功能材料》2004,35(Z1):2332-2335
以诺氟沙星为水溶性模型药物,采用反相悬液冷冻凝聚法制得包裹Fe3O4微粒和药物的磁性明胶微球,考察了磁性载药微球的制备条件对微球的成球率、药物包裹率、体外释药及微球降解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明胶的浓度、戊二醛的用量、固化时间等均对微球的结构和性能产生影响,经优化条件得到了成球率、药物包裹率、体外释放都较好的载药微球.  相似文献   

10.
SiO2载药微球由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无刺激等优点,近年来在医药、化妆品及化工分析等领域受到了普遍关注。对于一定化学组成的载药微球,其微结构对载药稳定性、药物释放行为等都有重要影响,不同微结构的载药微球制备方法也有所不同,根据微球结构和药物在微球中分布的不同,SiO2载药微球可分为基质型、核壳型、多核型和复合型。主要按照载药微球结构的不同,综述了各类微球的制备、药物释放特点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目前,通过调控SiO2载药微球的结构和组成以实现功能的多样性以及药物释放的精确调控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乳酸-乙醇酸共聚物[ poly( lactide-co-glycolide),PLGA]是一种前景良好的可降解合成高分子材料,作为缓释给药系统的基体材料被广泛研究.这主要基于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调控的生物降解性,以及已被欧美药监局批准等优点.微球缓释给药可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增加临床治疗效果,在医药行业和生物材料领域备...  相似文献   

12.
环境响应型智能微载体材料可以响应温度、pH值、磁场、化学物质等环境刺激的微小变化,实现物质的自律式控制释放,在药物送达、酶和细胞固定化、分离纯化等领域显示出突出的优越性,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综述了环境响应型控制释放微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开-关模式"控释微囊和"突释模式"控释微囊等环境响应型控释微载体材料的研究新进展,着重介绍了温度响应型、血糖浓度响应型、离子识别响应型"开-关模式"控释微囊以及温度响应型、pH响应型、离子识别响应型"突释模式"控释微囊的制备与性能方面的研究新成果。目前,环境响应型智能微载体材料仍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系统深入研究和开发完善。  相似文献   

13.
微流控液滴技术是制备单分散性药物载体的理想方法,对精确考察药物的释放行为、释放机理及动力学模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亲水性修饰T型通道产生单分散性吡柔比星聚乳酸液滴,考察了通道性质对液滴生成的影响以及连续相和分散相流速与液滴尺寸的关系,制备了两种粒径的吡柔比星聚乳酸微球并考察了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表明,经修饰的通道可产生稳定均一的液滴,通过调节两相流速可以有效控制液滴和微球的尺寸,制备的微球粒径均一,载药量和包封率高,吡柔比星体外释放缓慢且无明显突释,尺寸较大微球的释放速率较慢。  相似文献   

14.
载药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乳化交联法,使用复合交联剂(先用甲醛交联,再用戊二醛交联),制得盐酸四环素壳聚糖缓释微球,并考察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原料质量比、交联剂用量、复合交联剂用量、搅拌速度对微球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条件制备出戢药微球,并研究了该微球在扫描电镜和倒置式研究型显微镜下的形态及其在pH=7.4,温度为37℃时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复合交联剂的乳化交联法所制得的微球球形好,粒径分布为5~50μm之间,载药量为26.9%,包封率为56.3%,并且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微乳液聚合法制备天然除虫菊酯纳米胶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用微乳液聚合法制备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共聚体为囊壁,以天然除虫菊酯为囊芯的纳米胶囊。考察了乳化剂的量,壳芯比对纳米胶囊的粒径、粒径分布和结构的影响。当在乳化剂浓度约为10.6%的情况下,微乳液比较稳定,且当单体和农药比率为1∶1时,将得到包覆结构和粒径分布较为理想的天然除虫菊酯纳米胶囊。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用聚乳酸(PLA)类可生物降解型高分子材料制备载药微球或微囊的研究背景和现状.重点介绍了包括丙交酯的开环聚合、乳酸直接缩聚制备聚乳酸,丙交酯与乙醇酸开环共聚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与丙交酯或乳酸开环共聚制备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嵌段共聚物等3种材料的制备方法;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释放机理.阐述了目前应用的主要问题,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讨论微塑料从食品包装、餐具、厨具、加工机械等食品接触材料中的释放途径和检测技术,为食品接触材料中微塑料选择和组合多样化的分析方法提供建议,为食品接触材料中微塑料及相关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首先概述食品接触材料中微塑料的释放途径及影响因素,其次系统阐述食品接触材料中微塑料的分离富集技术,以及显微镜法、光散射法、光谱法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等多种检测技术,针对不同技术的适用范围和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提出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接触用材料中微塑料从样品处理到颗粒分析的框架和技术路线图,以识别微塑料的化学成分、形貌、丰度、尺寸及分布等特性。结论 针对不同的样品和场景,有必要选择和组合多样化的技术,以达到最优的路径,同时标准化的分析方法和检测技术处理仍是食品接触材料中微塑料风险评估的一大挑战,还亟待提出更为规范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和检测技术,以提高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在Span80与植物油形成的反相胶束体系中,通过戊二醛交联制备出壳聚糖水凝胶微球(CHM)。采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CHM结构及粒子形态进行了研究。同时对CHM的溶胀度及其对模型药物双氯灭痛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CHM具有较好的控制药物释放的作用。交联程度对微球粒径、溶胀度及药物释放性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高分子微胶囊药物释放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高分子材料作为载体的高分子微胶囊和纳米级胶囊药物制剂不仅能控制药物以一定的速度释放 ,而且还可以对生物体的生理指标变化作出相应的反馈 ,因而可以制成靶向药物释放体系。文章较全面地综述了高分子微胶囊药物的制备技术和应用。阐述了高分子微胶囊的粒径、表面积、孔度、药物性能和药含量 ,以及高分子胶囊材料的性能对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并对药物释放机理进行了简单扼要的陈述。  相似文献   

20.
基于控制释放的光响应性聚合物微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阶段倍受关注的光响应性高分子微纳米粒子在控制释放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别介绍了具有光响应性的微球、多孔材料以及基于光响应性的多重响应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光响应性凝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