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水热法,以载玻片为基片制备了稀土掺杂Ti O2薄膜。以紫外光区吸光度值为指标,确定最佳制备条件为:90℃保温2h,Ti(SO4)2溶液和尿素溶液摩尔比为10∶1,稀土掺杂量为1 mL0.5 mol/L稀土盐溶液,掺杂稀土镧Ti O2薄膜有较好的光吸收性能。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电子能谱法(EDS)对Ti O2薄膜的结构及表面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稀土掺杂Ti O2薄膜为锐钛矿型。以紫外灯为光源,降解率为指标,罗丹明B溶液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稀土掺杂Ti O2薄膜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稀土掺杂Ti O2薄膜具有较高光催化活性且明显大于纯Ti O薄膜,该薄膜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率达87%以上。 相似文献
2.
3.
4.
5.
凝胶—水热法制备纳米级钛酸钡粉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TiCl4、BaCl2.H2O、KOH、NaOH为原料,在PH=12-13、反应温度90-100℃,反应时间1-2h下经凝胶-水热反应合成钛酸钡,经有关厂家半半导化试验,借助于XRD,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及化学分析,证明了产物达到纳米级钛酸钡水平。 相似文献
6.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铁酸铋(BiFeO_3,BFO)纤维,研究了煅烧温度对样品光吸收、铁电、铁磁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样品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烧温度为550℃时能够获得表面光滑、束径约为220nm的连续纤维状钙钛矿BFO,但存在少量Bi25FeO40杂质相;当温度升至600℃时,杂质相消失,煅纤维束径减小且形貌变为串珠状;进一步提高煅烧温度,BFO纤维发生断裂、垮塌,并在700℃形成不规则短粗棒状产物。在600℃煅烧温度条件下得到的BFO纤维具有良好的连续性、较好的铁电性能以及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这与其具有较好的结晶性能、较小的带隙以及特殊的一维形貌有关。 相似文献
7.
以五水硝酸铋、九水硝酸铁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出铁酸铋微粒(BiFeO3,BFO)。探究前驱体溶液环境碱度、矿化剂(NaOH)浓度、水热反应温度和时间对铁酸铋微粒晶体结构、形貌尺寸及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铁酸铋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出BFO-PVP与BFO-CTAB。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18 kW转靶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红外显微成像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顺磁共振波谱仪(ESR/EPR)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铁酸铋前驱体溶液的最低pH值为12,且当矿化剂浓度为3 mol/L,水热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00℃、9 h时得到高结晶度的单相钙钛矿结构铁酸铋微粒,这种铁酸铋微粒形貌尺寸均一,分散性良好;当PVP和CTAB添加量分别为0.5 g/L、1.0 g/L时,改性后的铁酸铋对阳离子性罗丹明B(RhB)的降解效果最佳,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未改性铁酸铋的1.8倍和1.6倍。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不同形貌的Sn掺杂ZnO微晶。采用XRD、SEM、UV等分析手段对试样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Sn掺杂比例的增加,ZnO微晶的粒度增大,大的微晶达到500nm,小的仅为100nm。大的ZnO微晶为六棱锥体,显露锥面P{10 11),负极面O(000 1),并对其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为进一步提高钒酸铁(FeVO4)光催化活性,采用液相沉淀法分别制备钒酸铁和钒酸铜前躯体,再将钒酸铁和钒酸铜前驱体混合后进行热处理,制备了铜掺杂钒酸铁光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面积(BET)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对样品进行表征和分析.在可见光照射下,通过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评价Cu掺杂对FeVO4光催化剂活的影响.结果表明,Cu/FeVO4光催化剂为三斜型,当掺杂质量分数大于5%时,晶体中出现新相Cu3Fe4(VO4)6;掺杂后样品的表面形貌产生了变化,但其比表面积变化较小;Cu/FeVO4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大幅提高,主要是由于FeVO4和新相间起到类似复合半导体的作用;在所进行实验的条件下,钒酸铜的最佳掺杂质量分数为5%时,掺杂后的FeVO4对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较未掺杂前提高30%左右. 相似文献
18.
19.
WO3是一种多功能半导体材料,光致变色是其重要性质之一。利用单质W和Mo与双氧水之间的反应,加入Na2SO4作为矿化剂,通过水热合成制备出具有新颖结构的六方相Mo掺杂WO3纳米材料。应用SEM,XRD,HRTEM,XPS等检测手段分别对掺杂纳米材料的形貌和尺寸、物相、掺杂成分等进行研究,证明了产物为纯六方相的MoxW1-xO3,并确认了掺杂的成功。通过与纯WO3纳米线对比,所制备的MoxW1-xO3材料所具有的由掺杂导致的带隙改变及其独特的复合纳米结构,都有利于提高电子传递效率,从而使光致变色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掺铁二氧化钛纳米线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以钛酸丁酯、异丙醇等有机物为原料,在10M NaOH溶液中水解后,于180℃水热24h,一步法合成二氧化钛纳米线(TNWs),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表征其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所得TNWs焙烧到950℃时,仍为锐钛矿相,表明本制备方法迟滞了二氧化钛由锐钛矿相到金红石相的转变。此外,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在300 W汞灯照射下,研究了不同水热温度、保温时间及掺杂量对掺铁二氧化钛纳米线(Fe-TNWs)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于750℃焙烧4h制备的掺铁摩尔百分数为0.5%的TNWs,具有最强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其降解速率和效率较未掺杂的样品都有了大幅度的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