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丙烯酸 —羧乙酯—苯乙烯共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丙烯酸β-羧乙酯一苯乙烯共聚物作为大分子载体,将抗结核药物(异烟肼)通过大分子化学反应载于大分子上,产率可达61%。该药物于36℃进行中性-酸性水解,得到了水解速度随酸性增大而缓慢增加的预期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丙烯酸β-羧乙酯一苯乙烯共聚物作为大分子载体,将抗结核药物(异烟肼)通过大分子化学反应载于大分子上,产率可达61%。该药物于36℃进行中性-酸性水解,得到了水解速度随酸性增大而缓慢增加的预期结果。  相似文献   

4.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溶液共聚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 Poly(St- BA- AA) ,对影响聚合反应的各因素及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聚合体系中 ,甲苯的用量、单体 St/ BA的配比、AA的用量、引发剂 AIBN的用量以及聚合温度对聚合转化率及共聚合的 Mw 有很大的影响 ;St- BA- AA在甲苯中的溶液聚合动力学方程为 :Rp=k.exp(- 7710 0 / RT) [St]1.55[BA]1.40 [AA]1.0 3 [AIBN]1.64  相似文献   

5.
间戊二烯单体与苯乙烯可以通过阴离子共聚合实现特殊交替序列结构共聚物,此类材料在高抗冲击性树脂和增韧材料方面有特殊用途。本文利用苯乙烯(ST)、间戊二烯(PD)和对甲基苯乙烯(MST)的阴离子共聚合方法,通过“一步法”制备了新型序列共聚物,并对聚合动力学及共聚物微观序列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均聚单体活性ST>MST>>PD,聚合反应动力学级数n=1,单体均可以定量转化;1H-NMR在线分析表明,PD/ST和PD/MST共聚单体等摩尔消耗,结合竞聚率数据推测PD倾向与苯乙烯类单体均可形成交替结构,且PD主要是1,4-加成方式嵌入主链;三元共聚活性可控程度极佳,相对分子质量与转化率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分子量分布低于1.10;三元共聚物中间戊二烯组成(FPD=0.5)似乎与转化率无关,但ST和MST共聚单体含量均与转化率成线性关系;基于PD独特的二元交替共聚行为,推测了可能共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与丙烯酸取代乙酯CH_2=CHCOOCH_2CH_2-X(X=F、Cl、Br、CN、OCH_s)的自由基共聚物。与苯乙烯或丙烯酸取代乙酯的均聚物相比,它们的成膜性能有较大的改善。共聚物的介电性能(ε、thδ)随测试频率、共聚物组成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在相同的条件下,共聚物的介电性能大致上随丙烯酸酯单元上取代基的极性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7.
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表面光滑、粒径均匀的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球,研究了各种参数变化对聚合转化率-时间曲线的影响并得到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的分散聚合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范围内,初始单体中丙烯酸丁酯的物质的量分数超过20%以上时,总转化率明显降低;在60℃~75℃之间随温度上升,总转化率增大,但80℃时反而减小,并随着醇水比的降低、引发剂用量的增大而增大,稳定剂的浓度对其影响甚小;在所考察的范围内,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的分散聚合动力学方程为Rp=k.exp(38194/RT)[St/BA]0.7029[m(EtOH)/m(EtOH+H2O)]-4.138[AIBN]0.3845,其表观活化能Ea为38.194 kJ/mol。  相似文献   

8.
尼龙-6膜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系列实验选择以(NH4)2(NO)6/HSO4为引发剂,了尼龙-6膜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合反应,通过改变单体浓度,反应温度,(NH4)2Ce(NO3)6浓度,H2SO4浓度,尼龙-6膜在甲酸中的溶胀时间等因素发现,接枝膜的接枝率与单体浓度有关,。随单体浓度的改变,接枝率有一个极大值,单体浓度高于或低于此浓度,接枝率都较低,通过改变(NH4)2Ce(NO3)6和H2SO4浓度也得到类似规律,反应温度对接枝膜的接枝率也有影响,温度过高(>70度)或过低(小于40℃)都得不到较高的接枝率;将尼龙-6膜在20%甲酸中溶胀,有利于提高产物的接枝率。  相似文献   

9.
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苯乙烯分散共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梳型结构分散剂,对亲水性单体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HPMA)的分散聚合进行了研究。通过反应在不同结构分散剂存在下表现的不同的动力学特征,提出了反相微悬浮成核机理。并通过HPMA与共聚单体苯乙烯(St)分散共聚合动力学规律的研究,证实了这种成核机理的存在。认为亲水性单体HPMA的分散聚合存在两种机理,均相成核机理和反相微悬浮机理,当采用F-1分散剂时倾向于遵循反相微悬浮成核机理。而且共聚单体苯乙烯,反应比例越小越倾向于反相微悬乳机理,当采用F-2分散剂时反应倾向于均相成核机理,而且苯乙烯单体共聚的引入,使聚合速率变快,有利于提高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二烯烃-苯乙烯类单体序列结构极大程度上影响相关橡胶类产品(丁苯橡胶、多元集成橡胶)或树脂产品(丁苯树脂)的综合性能。活性阴离子聚合在共聚单体序列类型调控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如严格嵌段序列、渐变嵌段序列、无规序列及交替序列等。新型间戊二烯(PD)单体可以通过阴离子共聚合实现其与苯乙烯类单体特殊交替序列共聚物的合成,异戊二烯(IP)阴离子聚合可以实现高顺式1,4-结构聚合物的定向合成。文中以PD、苯乙烯(ST)和IP为共聚单体,在环己烷中(含0.015%四氢呋喃)通过正丁基锂(n-BuLi)引发聚合合成了多元共聚物,重点考察了共聚动力学和共聚物的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1)聚合动力学显示均聚合速率ST>IP>>PD,ST/IP和PD/IP二元共聚显示经典“双S”转化率曲线,ST/PD二元共聚速率与IP均聚速率相当(;2)核磁氢谱和竞聚率数据显示ST/PD二元共聚符合经典交替共聚行为,结合红外数据表明,二元共聚产物1,4-结构含量高于90%,反1,4-结构含量高于85%;(3)三元共聚转化率与瞬时共聚单体组成关系表明,异戊二烯以高顺1,4-结构插入苯乙烯-间戊二烯序列中,...  相似文献   

11.
桐油/豆油与苯乙烯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本体法将桐油或豆油与苯乙烯进行自由基共聚,制备出支化和交联聚合材料。探讨了苯乙烯、桐油(或豆油)和引发剂的相对含量对凝胶前聚合物分子量以及产率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法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出了支化材料中桐油基与苯乙烯基的比例。并利用动态力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交联聚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McGiniss改良膨胀计与SW-1型微位移测量仪,测定了丙烯酸(AA)-丙烯腈(AN)感光共聚合速率,用102-G气相层析仪及1106型元素分析仪对AA-AN感光聚合体系的单体浓度比及共聚物链节进行了定量分析,按假定的反应机理计算了单体的竞聚率在40℃时的结果为rAA=2.85,rAN=0.038。  相似文献   

13.
铕-乙酰丙酮-丙烯酸配合物及其苯乙烯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三异丙氧基铕与乙酰丙酮、丙烯酸合成铕-乙酰丙酮-丙烯酸配合物[Eu(acac)2AA],将其与苯乙烯共聚制得共聚物(Eu-CO-PS)。用元素分析、IR、UV、DMTA和荧光光谱表征其结构与性质,表明共聚物(EU-CO-PS)是发光性较强的一类新型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丙烯酸-苯乙烯原位共聚包覆颜料铝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颜料铝粉的耐腐蚀性能,通过原位聚合法在其表面进行了丙烯酸-苯乙烯共聚包覆,获得了原位聚合的优化条件,并运用SEM与粒度测试对包覆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丙烯酸-苯乙烯原位共聚包覆铝粉能够极大地改善铝粉的耐腐蚀性能;其优化条件是: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1h、m(丙烯酸+苯乙烯)/m(Al)为15%、聚乙烯吡咯烷酮用量为1.5g、加料方式为同时滴加(丙烯酸+苯乙烯),此时缓蚀效率J最高可达98.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铝粉与聚合物之间起到“分子桥”的作用,使得共聚物能够牢固地包覆在铝粉表面,从而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先制备出粒径均匀、形态一致的乳胶粒 ,采用后处理过程得到大量带有微孔的颗粒 ,并对共聚物进行测试分析。同时论述了三元共聚物反应组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AIBN为引发剂在氯仿溶剂中成功地合成了耐热型苯乙烯-苯乙烯/N-(α-甲基-丁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St-co-BAM)。通过IR、TG、DTA对共聚物的表征,研究了其耐热性能;讨论了单体全程配比、温度、引发剂浓度对共聚合初始速率的影响,测得共聚合总活化能Ea=76.2kJ/mol,共聚合增长活化能Ep=13.4kJ/mol,比一般的正常乙烯基单体Ep值小。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75℃时,苯乙烯(St、M_1)与顺丁烯二酸二丁基锡酯(DBTM、M_2)的共聚反应竞聚率为r_1=2.07±0.09,r_2=0.19±0.05;甲基丙烯酸甲酯(MMA、M_1)与DBTM(M_2)的共聚反应竞聚率为r_1=73.9,r_2=0;DBTM的Q、e值分别为0.22和0.16。着重从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加入方式等条件对共聚反应进行了探讨。用IR、~1H-NMR、TG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共聚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常温下,所得到的两种共聚物均为白色脆性固体。  相似文献   

18.
在4-羟基-2,2,6,6-四甲基氧化哌啶醇(HTEMPO)存在下实现了苯乙烯和丙烯腈的可控自由基聚合,制得了具有不同丙烯腈含量的窄分布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由于HTEMPO和末端丙烯腈增长自由基间发生氢转移反应,导致复杂的共聚合反应,增加了共聚物组成的不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19.
苯乙烯与丙烯酸酯在微乳液中的共聚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以γ射线和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苯乙烯(St)/丙烯酸甲酯(MA),St/丙烯酸丁酯(BA)在微乳液中共聚合,微乳液共聚合与本体共聚合相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两种引发剂之间也不相同,在微乳液共聚合的聚合初期,BPO引发时,共聚合场所为大聚合物粒子的内核;而γ射线引发时,为单体溶胀胶束的乳化剂层。  相似文献   

20.
过氧化苯甲酰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进行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引发剂浓度[I]、单体总浓度[M]、乳化剂含量CE和聚合温度T对微乳液共聚合的最大聚合速率Rmax和共聚物粘均分子量Mη的影响.测定了共聚单体的竞聚率.结果得到Rmax∝[I]^0.90[M]^1.49CE^0.73exp(-6116/T),M^-,∝[I]^-1.60[M]^-1.22CE^-1.43exp(3496/T);rst=0.55,rBA=0.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